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萧旭:“穷奇”名义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穷奇”名义考


“穷奇”名义考
萧旭
靖江市广播电视台
1.“穷奇”是上古神怪的名称,所指大致有如下几种:
1.1.指恶兽,或云如虎,或云如牛。
(1)《山海经·西山经》:“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獋狗,是食人。”郭璞注:“或云似虎,猬毛,有翼。铭曰:‘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文选·上林赋》李善注引张揖曰:“穷奇,状如牛而猬毛,其音如嘷狗,食人者也。”张说即本《山海经》。考《尔雅》:“熊虎丑,其子狗。”郭璞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释文》:“狗,本或作豿。”《左传·昭公七年》孔疏引李巡曰:“熊虎之类,其子名狗。”是“神狗”即“神豿”,亦指虎,而非犬也。
(2)《山海经·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髮,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3)汉东方朔《神异经》:“穷其(奇)兽,似牛而色狸,尾长曳地,其声似狗,狗头,人形,鈎爪锯牙,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逢姦邪者则擒禽兽而饲之,迅疾,亦食诸禽兽也。”“穷其”即“穷奇”,《尔雅翼》卷21、《锦绣万花谷》前集卷37引皆作“穷奇”。《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神异经》作:“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勦食人,知人言语,闻人鬭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二文不同,《説郛》卷66引《神异经》则并存之。《御览》卷913引《神异记》:“西北有兽,状如虎,有翼,名穷奇。”此乃节引。
(4)《广韵》“穷”字条云:“穷奇,兽名,闻人鬬,乃助不直者。”《酉阳杂俎》续集卷8:“獬豸见鬭,不直者触之;穷奇见鬭,不直者煦(助)之。均是兽也,其好恶不同,故君子以獬廌为冠,小人以穷奇为名。”《御览》卷913引或说云:“穷奇闻人闘,乃助不直者,文王出猎所获。”
(5)《尔雅翼》卷21 :“海上所谓穷奇者,千嵗聃耳虎,一名神狗也。”
音转则为“穷曲”:
(6)《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着)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旧注:“窃,一作穷”。“穷”字是,“奇”、“曲”一声之转[1]。
1.2.指恶人。
(1)《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杜预注:“穷奇,谓共工,其行穷,其好奇。”孔疏:“行恶终必穷,故云其行穷也。好恶言,好谗慝,是所好奇异于人也。”
(2)《史记·五帝本纪》:“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集解》引服虔曰:“穷奇,谓共工氏也,其行穷而好奇。”《正义》:“穷奇,谓共工。言毁败信行,恶其忠直,有恶言语,高粉饰之,故谓之穷奇。案:常行[恶],终必穷极,好谄谀,奇异于人也。”[2]杜说即本服氏。
1.3.指恶神。
(1)《淮南子·墬形篇》:“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雨(两)龙,其形如虎。”
(2)《古文苑》卷6汉黄香《九宫赋》:“乘根车而驾神马,骖䮡駽而侠穷奇。”章樵注:“穷奇,神名。”
(3)《续汉书·礼仪志中》:“甲作食𣧑,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
(4)《抱朴子内篇·杂应》:“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
1.4.指恶地,《吕氏春秋·恃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
2.关于“穷奇”的名义,上引服虔、杜预所云“其行穷而好奇”,张守节所云“常行[恶],终必穷极,好谄谀奇异于人”,又《路史》卷25:“穷奇,离奇之谓。”皆望文生义,无足辨者。余所知近人尚有四说:
2.1.丁山曰:“‘穷’得名于䠶……穷奇,当即《海外西经》所谓‘奇肱之国’。穷之言弘也,弘之言弓也。”[3]
2.2.丁山又曰:“穷奇,吾得谓即‘穷曲’之声转……‘穷曲’即‘屈虹’。屈虹者,共工也。”[4]
2.3.刘毓庆曰:“我怀疑‘穷奇’本应该作‘穷婍’,也就是《五帝本纪》所说的颛顼的那个宝贝儿子‘穷蝉’。《方言》说:‘蝉……海岱之间谓之䗁。’……‘穷蝉’《系本》作‘穷系’,系、奇古同为牙音,声易互讹。这样看来,‘穷奇’形象与蝉也应有些微妙的关係了。”[5]
2.4.常耀华曰:“‘穷奇’与‘庆忌’、‘作器’,亦是一名的不同写法。”自注云:“‘窃曲’与‘穷奇’、‘庆忌’音亦相近,三者性质可能相同。”[6]
3.上举四说,亦皆臆测,未为得实。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出土,为我们探索“穷奇”的名义提供了新的语言学线索。
(1)《日书》甲种:“人有恶瞢(梦),䁷(觉),乃绎(释)髮西北面坐,祷之曰:‘臯!敢告玺(尔)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某有恶瞢(梦),走归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之所,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强饮强食,赐某大幅(富),非钱乃布,非茧乃絮。’则止矣。”[7]
(2)《日书》乙种:“凡人有恶梦,觉而释之,西北乡(嚮)择(释)髮而驷(呬),祝曰:‘
萧旭:“穷奇”名义考(臯)!敢告玺(尔)宛奇,某有恶梦,老来囗之,宛奇强饮食,赐某大畐(富),不钱则布,不玺(薾)则絮。”[8]
对这二条材料,有以下诸说:
3.1.饶宗颐曰:“字书未见
萧旭:“穷奇”名义考字,‘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当是‘伯奇’,《续汉·礼仪志》云云[9],是食梦者为伯奇,食蛊者为穷奇。‘穷奇’见《山海经》,为食人之兽……又疑‘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即‘穷奇’,逐疫除蛊,与伯奇食梦,皆神话人物,古或混合为一。秦简以逐梦之神为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言其强饮强食,则与穷奇之食人食禽兽最为相近。‘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又称‘宛奇’,宛与穷形近。”[10]
3.2.刘信芳曰:“宛与穷古字形近……‘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即‘穷奇’,为食梦之鬼。”[11]
3.3.刘乐贤曰:“‘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在《续汉书·礼仪志》及敦煌本《白泽精怪图》中作‘伯奇’,而在《日书》乙种中,这位食梦之神又写作‘宛奇’。更有甚者,饶宗颐、高国藩二氏认为还与文献中的‘穷奇’有关。……‘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宛奇’、‘伯奇’三者为一是毫无疑问的,然一物之名何以有此三种写法,现在尚难解释。至于他们与穷奇的关係,则更难说清楚。高国藩氏说穷奇神话是宛奇神话之衍化,其说似可从,但目前证据太少。”[12]
4.据《续汉书》,“伯奇”、“穷奇”判然二神。“宛奇”是“穷奇”的误写。“穷奇”是“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音变,“穷”、“
萧旭:“穷奇”名义考”双声,韵则冬侵相转也。《诗·谷风》:“我躬不阅。”《礼记·表记》引“躬”作“今”。《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上博战国楚简(三)《周易》、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躬”作“今”。皆是其证也。《左传·昭公三年》、《韩子·说林下》“谗鼎”,《左传正义》引服虔曰:“疾谗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吕氏春秋·审己》、《新序·节士》作“岑鼎”,亦冬侵相转之例。敦煌写卷P.2682《白泽精怪图》“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作“伯奇”,是误混二神为一也。
5.下面从同源词的角度,推求“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的含义,并随文辨正一些字书、韵书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单独考察不易发现,放在同源词的系统中,就很明显。
5.1.《玉篇》:“㪁,㪁敧也。”又“敧,㪁[敧]也。”按释文脱一“敧”字。敦煌写卷P.2011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并云:“㪁,㪁敧,不齐。”《集韵》:“敧,㪁敧,多少不齐皃。”又“敧,不平。”《广韵》:“㪁,敧多也。”按“敧多”不辞,当作“㪁,[㪁]敧,多[少不齐]也”[13]。
5.2.音转亦作“嵚崎”[14],《古文苑》卷6《王孙赋》:“处崭巖之嵚崎。”章樵注:“嵚崎,危峻之山。”考《文选·上林赋》:“嵚巖倚倾。”李周翰注:“嵚巖倚倾,不齐貌。”“嵚崎”即“嵚巖倚倾”之省语。
5.3.音转亦作“嵚(𡼲)巇”、“廞𢋼”,《集韵》:“嵚,嵚巇,山险貌,通作廞。”又“𢋼,廞𢋼,山险,或作巇、嶬。”《文选·南都赋》:“𡼲巇屹𡿖。”李善注:“𡼲巇,山相对而危险之貌也。”
5.4.音转亦作“崟崎”,宋·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依约峯峦似竺乾,崟崎岩洞老云烟。”
5.5.又倒言音转作“欹嵌”,唐·元结《右溪记》:“水底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5.6.音转亦作“𢜩㥓”、“憾㥓”[15],《玉篇》:“𢜩,不安貌。”又“㥓,𢜩㥓,俭急,又俭意也。”《广韵》:“㥓,𢜩㥓,俭急。”按“俭”皆当作“险”,《御览》卷300引《禰衡别传》:“刘景升天性险急,不能容受。”《慧琳音义》卷96引《考声》:“𢜩恃(㥓),险意也。”“恃”为“㥓”误,而“险”字不误。“险急”与“不安”义正相因,险峻不平,故引申指性情险急也。《集韵》:“㥓,𢜩㥓,偷意。”按“偷”为“俭(险)”误,此一误再误。《龙龛手镜》:“㥓,憾㥓,俭(险)意也。”
5.7.字或作“忴㥍”,《玉篇》:“忴,心急也。”“忴”、“𢜩”当为异体字。《集韵》: “忴,忴㥍,心急也。”“忴㥍”即“𢜩㥓”。《正字通》:“忴㥍,心急。按㥍与惎同,惎无急义,合忴㥍二字训心急,故知其为俗譌也。”其说非也。
5.8.字又作“扲掑”,《集韵》、《类篇》并云:“掑,扲掑,坚勇也,或书作𢮜。”
6.“㪁敧”由不齐义,引申为险峻、险恶。山之险峻为嵚崎、崟崎、欹嵌,性之险急为𢜩㥓、忴㥍,行之坚勇为扲掑,物之险恶为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穷奇,其义一也。故恶神、恶人、恶兽、恶地皆得称为“穷奇”,虽所指各异,而语源则同。王国维曰:“盖其流期于有别,而其源不妨相通,为文字变化之通例矣。”[16]此言最为会通,得名物训诂之真谛矣。
7. 《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王逸注:“顑颔,不饱貌。”
洪兴祖《补注》:“顑,虎感切。颔,户感切。又上古湛切,下鱼检切。顑颔,食不饱面黄貌。”上博五《姑成家父》:“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㠯至于含(今)才(哉)。”整理者李朝远曰:“
萧旭:“穷奇”名义考,从衣从咸。
萧旭:“穷奇”名义考,从衣从含。此二字均不识,待考。”[17]“顑”、“颔”当是一字之变体,音则稍变,而又组合成词,“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的构词理据相同[18]。故面恶貌为顑颔,运恶貌为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其义一也。
8.上文说过,“谗”、“崇”、“岑”音相转,“
萧旭:“穷奇”名义考
萧旭:“穷奇”名义考”、“穷奇”为贪食之兽,故又製专字“馋”或“嚵”表示贪食之义。《玉篇》:“馋,食不嫌也。”“嫌”为“廉”之误[19]。《玄应音义》卷22、《慧琳音义》卷48、《广韵》、《龙龛手镜》并云:“馋,不廉。”《集韵》:“馋,饕也。”《增韵》:“馋,饕也,亦作嚵。”后汉安世高译《佛说㮈女祇域因缘经》卷1:“汝性常不廉,贪于饮食,故名为乌。”“不廉”是无廉耻之义。音衍为双音节词,则为“馋𩞉”或“𩞉馋”,《广韵》:“𩞉,馋𩞉,贪食也。出《古今字音》。”《集韵》:“𩞉,𩞉馋,贪食。”字又作“嚵𩞉”,唐·段成式《送穷文》:“予送非嚵𩞉,历慼循阴索。”字亦作“馋𩞆(𩞐)”,《广韵》:“𩞐,馋𩞐,爱食。”《集韵》:“𩞆,欲食也,或书作𩞐。”音转又作“馋𩞋”,《玉篇》:“𩞋,馋𩞋也。”《集韵》:“𩞋,馋𩞋,不廉。”又作“馋慵”,敦煌写卷S.617《俗务要名林》:“馋慵,嗜食而嬾也。上士衔反,下蜀容反。”所释望文生训也。P.2478《开蒙要训》:“贪婪费耗,馋慵乖嬾。”又作“慵馋”、“慵嚵”、“慵谗”、“慵儳”,P.2717《碎金》:“慵馋,石容反,士咸反。”[20]朱凤玉引《玉篇》“慵,嬾也”以释之[21],亦非。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产业庄园折损尽,慵嚵恶绍岂成人。”P.2999《太子成道经》:“新妇莫慵谗,不擎却回来。”S.2682作“慵儳”。《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盗窃慵谗,闘舌邻里。”蒋礼鸿曰:“慵谗、慵嚵:好吃懒做,懒惰。”[22]亦惑于《俗务要名林》之误说。俗记音作“馋虫”,遂失其语源,误以为虫物矣。《西游记》第24回:“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23]
9.附带说一下,《续汉书·礼仪志中》十二神名,当皆有义可考,下面试作推测,不知则阙如:
9.1.“甲作”犹言“压笮”,《说文》:“笮,迫也。”《广韵》:“压,笮也。”《玄应音义》卷4:“压笮:笮犹𡑅也,今谓笮出汁也。”又卷11:“压笮:今作窄,同。《说文》:‘窄,压也。’谓笮出汁也。”亦作“压迮”,《后汉书·陈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李贤注:“迮,迫也。”又作“庘㢒”,俗作“压榨”,《玄应音义》卷9引《通俗文》:“物欲坏曰庘㢒。”
9.2.“强梁”亦作“强(彊)良”、“强𨄈”、“彊倞”,强健之貌[24]。
9.3.胇胃,《说郛》卷100引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作“沸谓”,犹言“怫㥜”、“沸渭”,扰动不安貌。《玉篇》:“㥜,怫㥜,不安貌。”《汉书·扬雄传》《长杨赋》:“汾沄沸渭,云合电发。”颜师古曰:“汾沄沸渭,奋击皃。”《亢仓子·政道》:“及夫凶邪流毒,沸渭不靖。”音转则为“怫郁”、“弗郁”、“佛郁”、“拂郁”、“沸郁”、“茀郁”、“勃郁”等形[25]。
9.4.委随,犹言“委蛇”、“蜲蛇”、“逶虵”、“踒𧿶”、“𨖿迆”、“遗蛇”、“委移”,下垂貌,肥肿不振貌,累諈貌[26]。
9.5.揽诸,《大唐开元礼》卷90、《通典》卷133、《乐府杂录》作“览诸”,犹言“厱诸”、“礛诸”、“礛䃴”,磨砺之义。
9.6.食咎,诸书引同,《乐府杂录》误作“食名”。祖明,《乐府杂录》作“祖盟”,疑取义于“诅盟”。雄伯,诸书引同,疑取义于“雄霸”[27],《唐六典》卷14引误作“椎伯”。“腾简”、“腾根”、“伯奇”、“错断”之义皆待考[28]。



[1]参见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4页;何光岳《东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16页。陈奇猷、王利器皆误以“曲”字属下句。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页。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2373页。
[2]《史记》新版仍同旧版,误以“案常行终必穷极”为句,句不可通,此据上引孔疏补“恶”字。《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9月版,第44页。
[3]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38—240页。
[4]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4页。
[5]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6]常耀华《禓、傩、方相、罔两、彊良、穷奇及其他——上古出行礼俗研究之二》,收入《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页。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8]《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页。
[9]引者按:已见上引,此略。
[10]饶宗颐、曾宪通《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页。
[11]刘信芳《秦简〈日书〉与〈楚辞〉类征》,《江汉考古》1990年第1期,第63--64页。
[1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217页。
[13]黄侃、沈兼士、赵少咸、周祖谟、余迺永、蔡梦麒皆未作校正。黄侃《黄侃手批广韵》,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47页。沈兼士主编《广韵声系》,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版,第77页。赵少咸《广韵疏证》,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1449页。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5页。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蔡梦麒《广韵校释》,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479页。
[14]从今从金古字通转,参见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7页。
[15]从咸与从今从金古字通转,参见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1页。
[16]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收入《观堂集林》卷5,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17]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18]此例古籍甚多,俗语“做作”、“等待”相同。章太炎曰:“《说文》有‘焦侥’,‘侥’本字也,‘焦’则借音字……大抵古文以一字兼二音,既非常例,故后人旁驸本字,增注借音,久则遂以二字并书。亦犹‘越’称‘于越’,‘邾’称‘邾娄’,在彼以一字读二音,自鲁史书之,则自增注‘于’字、‘娄’字于其上下也。”章氏举例甚多,兹不具录。章太炎《国故论衡》上卷《小学略说·一字重音说》,上海中西书局1924年版,第50—51页。这裏补举数例如下:(1)《玉篇残卷》引《埤苍》:“詜,䛬字。”又引《字书》:“詜䛬,往来言。”《玉篇》:“詜,詜䛬,言不节也。”“詜䛬”是其例。(2)“褫夺”亦其例,参见萧旭《〈说文〉“褫”字音义辨正》,《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31卷,2012年10月日本好文出版,第197--203页。(3)“侧塞”是重言形式“塞塞”的变音词,亦作“𡍫塞”、“恻塞”,又音转作“閦塞”、“畟塞”、“仄塞”等形。(4)“陆梁”、“陆量”为跳跃义,实亦一音之变。章太炎曰:“今蕲州谓跳为梁,梁、陆双声,故梁音转为陆。”章太炎《新方言》卷2,收入《章太炎全集(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5)《集韵》:“泡,𠐋泡,盛也。”“泡”亦“𠐋”也,同音包。(6)“匍匐”、“跳跃”亦其例。
[19]胡吉宣《玉篇校释》已订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9页。
[20]S.619V、S.6204、P.2058、P.3906《碎金》皆脱“士咸反”三字。
[21]朱凤玉《敦煌写本〈碎金〉研究》,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31页。
[22]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收入《蒋礼鸿集》卷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23]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研究》亦有考证,详略与此稍有不同,南京师範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8--129页。
[24]参见萧旭《古地“陆梁”名义考》。
[25]例证参见朱起凤《辞通》卷16、2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33—1734、2361—2362页。
[26]参见萧旭《〈说文〉“委,委随也”义疏》,收入《群书校补》,广陵书社2011年版,第1413--1418页。
[27]何新曰:“‘雄伯’乃兽名,应即《天问》中九首之巨蛇‘雄虺’也(伯从百音,与虺古音可通转)。又‘仲傀’古书中或书作‘仲虺’……亦即‘雄虺’也。传说‘雄虺九首’,按九首合文正为‘馗’字。以是可知,后世所谓锺馗者,实乃仲傀--仲虺--雄虺之变名也。”其说“伯与虺古音可通转”,不足信。何新《“锺馗”考》,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4页;又收入《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何新史学论着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28]何崝谓“腾根疑为穷奇之分化”。录以备考。何崝《古器中的虎食人造型及穷奇见于商代卜辞考》,收入《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版,第93页。
附记:本文赵家栋博士提出过很好的修改建议,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