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墨池

王羲之墨池是民间流传着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曾巩仰慕王羲之的名号,就去看他,写下了《墨池记》这篇文章,来阐明取得很高的成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要刻苦学习才能换来。

王羲之墨池

王羲之墨池

说的是在临川郡的东面,有个叫新城的地方,上面有一口低洼的水池,当时王羲之在这里联系书法,整个池水都被他洗毛笔的墨水染黑了。

王羲之不做官之后他游览各地,陶醉于祖国的山水风光中,王羲之晚年的时候,他的书法才渐入佳境,之所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他刻苦练习的结果,并不是因为王羲之的天赋有多少高。

后人想要模仿的都比不上王羲之,这应该是他们练习的程度没有王羲之深吧,文章全篇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对于王羲之墨池的故事,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的笔法去形容,而是从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落手,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水平高。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天生的本领要是不去加强也会变得平凡,相反,那些用功刻苦的人,反而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成功。

文章的主旨并没有完结,作者进一步引申出,除了努力,道德上的修养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被后人敬仰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是因为他的为人处世,为官的时候让百姓放心,这样才会有人记得。

所以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只要平日里多做善事,为他人考虑,那么品德和名声是可以慢慢积累的。

王羲之父亲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山东琅琊临沂人,王旷在晋元帝大兴初年当淮南太守,王旷著有《唐书经籍志》,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王旷画像

王旷画像

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统领着西晋大军开始向东吴京城建业发起进攻,东吴灭亡,三国第一次统一,作为王都的南京没过多久又变成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有丹阳郡掌管。

公元303年,张昌造反,他的手下石冰想要攻占建业,西晋王朝派右将军打败了石冰,这是,王羲之的父亲王旷被任命为丹阳的太守,来到建业。

王旷是山东琅琊的王氏子弟,魏晋时期王氏作为著名的大族,一般都是活跃在北方居多,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多是以北方为主,所以王旷来到建业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派遣,想要让他到建业当个小官,似乎没什么特殊的意义。

哪知他刚到一年,右将军陈敏就起兵造反,他自号楚公想要匡扶正义,逐个驱逐扬州刺史刘机、丹阳太守王旷,结果王旷又被迫逃回北方,陈敏被打败后,王旷也就没有继续回到建业当太守了。他这次的南方之行,虽然短暂,但却为王氏家族的鼎盛和新王朝的建立定了一个契机。

当时西晋混乱,政权动荡不安,加上北方少数名族乘机介入,晋王朝内忧外患,王旷提出的避乱江左的主张,307年在王道的策划下,王氏家族来到建业,十年后西晋被消灭,司马睿在南京登基,史称晋元帝。可以说是王旷的一句话成就了东晋的百年大计。

王羲之书扇

扇子在如今看来只是扇风的,但是中国汉族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扇子在史传上最初被称为“五明扇”,据传说记载是虞舜所制作的。希望自己的能广泛的听取他人的意见,求有才能的人来辅佐自己。不过扇子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是在东晋的时候。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时候,不正是有着“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时代么。

王羲之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