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郭店《成之闻之》简23“娩之述也,强之工也,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之工也”的断句有一点浅见,现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交待的是,《成之闻之》篇的编连,学者们的意见分歧较大。[1]具体到简23,整理者将简21—23作爲一个编连组,周凤五、林素清先生调整爲简22+23+21,廖名春、陈伟、李零等学者同。[2]后顾史考先生主张简29、23、22、30连读,[3]陈剑先生从之。[4]李锐先生亦採用这种编连,但在23与22之间插入简21,[5]经考量,我们认爲这种意见可从。
下面列出相关简文:
君子曰:虽有其亘(恒),而【29】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娩(勉)之述也,强之工也,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之工也。【23】是以智而求之不疾,其迲(去)人弗远𢚝(矣);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当隶定爲台,读爲怠。两“工”字读作“功”。解释爲:努力的成功,是刚强的效果;自身默默无闻,则是懈怠的后果。[11]
涂宗流、刘祖信先生: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读爲治,同于本篇简32、33“君子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治)人侖(伦)以川(顺)天惪(德)”。整句读爲“勉之邃也,强之功也;敒之弇也,治之功也”,勉、强意近,敒与治意近,邃与弇意近,简文爲排比句式。[16]
邓少平先生: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释爲“随”,读爲“惰”,意爲“偷惰”,和上文中的“勉”字正好相对。弇读爲“淹”,训爲败。“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应从郭沂读爲“怠”。整句读爲“勉之遂也,强之功也;惰之淹也,怠之功也”,意谓努力的成功,是勤勉的功效,偷惰的失败,是怠慢的功效。[17]
综观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句中字词基本上都已有了可信的解释,但是这几句话的理解似乎还没有得到解决。学者们多将这四句理解爲两个并列的判断句——“……的……,是……的功效(结果);……的……,是……的功效(结果)”。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方式存在问题,“努力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显得重複累赘(相比之下,“成功,是努力的结果”更加简洁、高效),而且“努力的成功”(类似的表述如“怠惰的失败”)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显得彆扭。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断句,如果换一种断句方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我们的断读方案爲:
娩(勉)之,述也;强之,工也;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之,工也。
其中“勉、强、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作动词用,指人的行爲,“述、工、弇、工”是所达到的效果。下面结合学者意见加以解释。
“勉、强”都是努力、勤勉的意思。述,读爲“遂”,[18]意爲成功。《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李锐先生读爲邃,解爲深,也可通。《汉书·任敖传》:“无所不通,而尤邃律曆。”颜师古注:“邃,深也。”意为精深。

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从周凤五、李锐先生读爲治。本篇简32此字用爲治,可见读爲治没有问题。
工,是形容词,依刘钊先生解爲精巧、工巧。
结合上下文来看,“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从反面立论,“勉之,遂\邃也”等四句则从正面立论;“勉、强、敶、治”与“疾之”相呼应,“遂\邃、工、弇、工”与“深之”相呼应。“勉、强、疾”意近,“敶、治”意近。治理需要用心用力,所以“敶、治”与“勉、强、疾”意义联繫是很紧密的。如将“述”读为“邃”,则“邃、弇、深”意近,与“工”意义并列。这四句以排比句式反复申说,旨在强调行为应当勉力,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编者按:[1]参看陈伟等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203页的叙述。
[2]参看《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第203页。
[3]顾史考《郭店楚简〈成之〉等篇杂志》,《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陈剑《郭店简〈尊德义〉和〈成之闻之〉的简背数字与其简序关係的考察》,《简帛》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5]李锐《郭店楚墓竹简补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八辑),紫荆城出版社,2006年8月,第173—175页。
[6]“亘”依整理者读爲恒,“智” 与下文“勇”相应,依郭沂先生读爲本字(郭沂《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疏证》,《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凡物在疾之”,“物”当解爲事(可参看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7月,第1402页),“凡物在疾之”即“凡事在疾之”。
[7]郭沂《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疏证》,《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46页。李锐《郭店楚墓竹简补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八辑),紫荆城出版社,2006年8月。
[8]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68页。
[9]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郭店楚简专号)》第17辑,三联书店1999年8月,第514页。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59页。
[10]周凤五《读郭店竹简〈成之闻之〉劄记》,见氏编《古文字与古文献》试刊号,(台北)楚文化研究会,1999年10月,第50—51页。
[11]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225、227页。
[12]涂宗流、刘祖信《郭店楚简先秦儒家佚书校释》,(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2月,第90—91页。
[13]陈伟《郭店竹书别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41、143页。
[14]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46页。
[15]丁原植《郭店楚简儒家佚籍四种释析》,台北: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第161—162页。
[16]李锐《郭店楚墓竹简补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八辑),紫荆城出版社,2006年8月,第173—175页。
[17]邓少平《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试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2月1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19)。邓少平《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尊德义〉补释》,《中国文字》新三十六期,转引自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1/20111208181933422789836/20111208181933422789836_.html)。
[18]这是楚简中“述”的一般用法,可参看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227页。
[19]张光裕主编《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月,第403页。
[20]李守奎编着《楚文字编》,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780页。
[21]《楚文字编》第731—732页。
[22]有学者释爲“随”,恐不可从。此形与“随”、“隋”差别较大,可参看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9月,第877—879页;《楚文字编》第415、824—825页。
[23]贾公彦疏云:“郑先通《韩诗》,此据《韩诗》而言敶。”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9月,第745页。
[24]“弇”读爲“淹”在文字通假上没有问题,楚简中“弇”有读为“掩”的用例,请参看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第236页。
[25]《汉语大字典》淹字条下“广博;深入”义项所列辞例均在三国魏以后。《故训汇纂》第1272页所列故训亦未见训爲淹博者。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710.html

以上是关于郭店《成之闻之》23号简的断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