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北京师範大学古籍所)
最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出土古文字材料可以和传世文献相对照,其中某些异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上古音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反过来又对我们正确释读古文字资料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主要以郭店简《老子》的几条异文爲例,具体剖析一些幽部和物部(及相关韵部)相通的现象,同时对楚简中以前一些流行的释读提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对,希望方家不吝指正。

郭店楚简《老子》甲第21号简中有这么一句话: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先天地生。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蜀(独)立不亥(改),可以爲天下母。[1]
这条短短的简文,和以前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本和传世本《老子》有不少差异,爲了讨论方便,我们不惮繁琐,把帛书甲、乙本和传世王弼本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列在下面:
帛书甲本: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
帛书乙本: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漻呵,独立而不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改),可以爲天地母。[2]
王弼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我们在这裏要讨论的是简本的“有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和“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先讨论竹简本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这个词《郭店楚墓竹简》原整理者没有解释,帛书《老子》甲本与之相对的语词爲“绣缪”,乙本爲“萧漻”,今王弼本爲“寂寥”,其他几种传世本差不多,河上本爲“寂寥”,与王弼本同,景龙碑本作“寂漠”。[3]很显然,与楚简“敚”相对的字,帛书本和传世本作“绣”、“萧”、“寂”;与竹简“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相对的字,帛书本和传世本作“缪”、“漻”、“寥”、“漠”。其中后一字比较好解释,“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缪”、“漻”、“寥”古音都是幽部字,可以通假;至于“漠”,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缪”都是明母字,前一字是铎部字,后两字是幽部字,这或者可以看成是双声通假,但也可以看成是声韵都近。古代铎、幽两部关係密切,有不少通假现象,比如《国语·齐语》裏的人“甯戚”,《吕氏春秋·勿躬》作“宁籍”;《庄子·天地》“无落吾事”,《新序·节事》“落”作“留”;《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后汉书·郎顗传》“肃肃”作“赫赫”;《礼记·缁衣》引《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上博一《缁衣》“仇仇”作“㦴㦴”。[4]皆可爲证。但前一字却不好讲通。
这个异文有不少学者尝试对之进行解释,比如李零先生认爲:
疑简本仍读“寂寥”。但“寂”是觉部字,而“夺”是月部字,不能通假。案简文上字见于楚占卜简,或加示旁,与“祝”字相似,疑是“祝”字之误,“祝”是章母觉部字,“寂”是从母觉部字,古音相近;“缪”是明母觉部字,“寥”是来母觉部字,古音亦相近。[5]
按照李零先生的说法,“敚”只是误字,但他并没有列出相关的证据,不可信。其他学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理由也都不够充分,兹不具引。我们认爲,只有黎广基先生的看法最值得重视,他认爲“敚”应该读爲“䓲”或者“锐”,训爲“尖锐”;“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应当读爲“穆”,与“秒”义近。“秒”是“穆”的后起形声字,“穆”的本义是指稻穀头上的锋芒,也有“尖锐”之义。“尖锐”和“微妙”义相通,故“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即“䓲穆”,“乃近义连词,义爲微妙无形之貌”,“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即《文子·精诚》里的“悦穆”。并进一步指出,这个词即古书上常见的“泬寥”、“沕穆”、“物穆”、“芴漠”等,[6]这些看法除了把“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爲“䓲穆”,“秒”是“穆”的后起形声字两点我们持保留意见之外,其他都是非常正确的。“泬寥”和“物穆”、“芴漠”等既然有如此多的异体写法,显然是一个连绵词,不当有定字,也就不必读爲“䓲穆”或“锐穆”。上古明母字多有“幽暗”一类意思,比如“暮”、“蒙”、“茫”等,而“物穆”、“芴漠”都是明母字,“幽暗”和“微妙”意思有相通之处。至于“泬寥”,和上述几个词一样,本无定字,不必分拆来解释。
但这裏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楚简《老子》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王弼本的“寂寥”是什么关係?从马王堆出土的两种本子来看,王弼本作“寂寥”是渊源有自的。黎广基先生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他指出《庄子·天下》“芴漠无形”中的“芴”,《经典释文》引元嘉本作“寂”,今传《古逸丛书》覆宋本与之同,他认爲这个现象“可以窥见这许多不同来源的异文之间,实在有错综複杂的关係,有待进一步研究”。[7]
我们认爲,“寂”和“芴”、“泬”,是古书中常见的幽、物两部的通假现象,“寂”是幽部字,“芴”和“泬”都是物部字,[8]也就是说,楚简《老子》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就应当读爲传世本的“寂寥”。下面我们进一步加以申说。
从有些古音学家的拟音来说,幽部和物部的主要元音都是央元音W,有通假的条件;从通假例子来说,我们更可以从古书和出土文献中找到不少。先说古书中的例子,龙宇纯先生曾经列举了四十六组幽部和微、物、文三部相通的例子,[9]微部和文部分别是物部的阴声和阳声,所以,幽、微相通,幽、文相通,和幽、物相通的性质是差不多的。龙先生列举的例证虽不能说每组都确切,但有一部分还是可信的,比如《说文》衣部:“褎,袂也。”有异体作“袖”。据《说文》禾部,“褎”所从的“𥝩”爲古文“穗”字。“袖”是邪母幽部字,“穗”从“惠”得声,上古是邪母物部字;[10]《说文》厶部中“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的或体爲“诱”和“䛻”。“䛻”从“盾”得声,“盾”是定母文部字,“诱”是余母幽部字;《尚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畴”和“谁”一声之转,“畴”爲定母幽部字,“谁”爲禅母微部字,等等,这几个例子都是很可信的。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比较典型的:
《说文》豸部的“貁”字,许慎注释爲“从穴声”,上古当隶物部;但《广韵》注音爲“余救切”,则上古应当归入幽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此宂(冗)散之宂,俗譌作穴声。篆体亦误,今正。”按段玉裁的说法是错误的,“穴”与“宂”确实形近,有致误的可能,但不能因此武断地认爲这个“貁”字所从之“穴”,一定就是“宂”的误字。何况段玉裁在注裏还指出,“貁”字的异文作“蜼”,分析“蜼”的字形,显然以“隹”爲声。上古音“穴”是微部字,“隹”也是微部字,这说明“貁”确实应当从“穴”得声,而不应当从东部的“宂”得声。“貁”之所以可以读爲“余救切”,古音隶幽部,我们认爲这也是幽、物相通的现象。徐在国先生的《传抄古文字编》“鼬”字头下,所引古文爲从“鼠”从“穴”,[11]说明从“穴”得声的字也可以换“由”字爲声符,而“由”也是幽部字。
《说文》水部:“汓,浮游水上也。从水从子,古或以爲没。”这个字的或体爲“泅”。许慎说的“古或以爲没”字,表示这个字曾经当过“没”字用,也就是说,“汓”、“泅”和“没”的读音应该相近。就如《说文》人部的“𠈪”,训释爲:“送也……吕不韦曰:有侁氏以伊尹𠈪女,古文以爲训字。”所谓“古文以爲训字”,表示的是“𠈪”和“训”读音相近,情况是一样的。[12]上古音“泅”爲邪母幽部字,“没”爲明母物部字,说明这也是一种幽、物相通的现象。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经典释文》:“崔云:学读爲滑。”上古音“学”是匣母觉部字,“滑”是匣母物部字。觉部是幽部的入声,觉、物相通,和幽、物相通性质是相同的。
《周易·离》:“九四,突如其来如。”《说文》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部:“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不顺忽出也,从到子。《易》曰,突如其来如。”显然,许慎是把“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当成“突”的异体的。不过《说文》此处同时提到,“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异体爲“㐬”,应当就是甲骨文“毓”的省写,读爲“毓”,字形象婴儿从母亲下部刚娩出的样子,而在《说文》所引《周易》中读爲“突”。上古音“毓”是余母觉部字,“突”爲定母物部字,觉部是幽部的入声,这也是幽、物两部相通的例子。
再如幽、文两部相通的例子。《吕氏春秋·观表》:“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淮南子》“九方堙”作“九方皋”。上古音“皋”爲见母幽部字,“諲”爲影母文部字,[13]此爲幽、文相通。
再如幽、微相通的例子。《说文》“蒐”字,许慎说是一种“人血所生”的草,从“艸”从“鬼”,显然是附会。郝懿行《尔雅义疏》在《尔雅·释草》“茹藘,茅蒐”下注云:“古读蒐从鬼得声,陆氏《释文》蒐色留反,非矣。”[14]王念孙《尔雅郝注刊误》说:“念孙案,从鬼得声者,亦得音色留反。鬼与九声相近,鬼侯通作九侯是也。”[15]郝、王二氏说“蒐”从“鬼”声很可能是对的。《说文》:“丑,可恶也。从鬼酉声。”我们认爲“丑”是个双声字。汉代《武梁祠堂画像碑》“无盐媿女钟离春”,分析“媿”字的结构,当从“鬼”声,因爲形声字的声符一般是不能省略的,钟离春是齐国有名的丑女,她的故事尽人皆知,“媿”显然当读“丑”。[16]《吕氏春秋·不侵》:“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战国策·齐策》“丑”作“愧”;《贾子·退让》:“楚王闻之,恕然丑。”《新序·杂事》“丑”作“愧”,皆可证明“丑”、“愧”是同源词。[17]“丑”爲昌母幽部字,而“愧”爲见母微部字,这是幽、微相通之例。
再如幽、物相通的例子。按照《说文》的说法,“屮”爲透母月部字,“卉”爲晓母物部字,“艸”爲清母幽部字。“屮”和“艸”,在古书中用法就相同,学者多以爲乃一字分化,[18]它们的古音也很接近,物、月是邻韵,在楚简中经常相通;透、晓两母也可以相谐,比如“椭”和“隳”都从“隋”得声,但“椭”属透母,“隳”属晓母。“艸”和“卉”的韵部则分别是幽部和物部。
古书中还有幽部和质部相通的情况,我们知道,物、质两部关係非常密切,很多字该归入物部还是质部,常常引起古音学家的争论。因此,幽部和质部相通的情况,也可以爲幽、物相通提供相当的支持。
古文字“首”、“页”同字,但“首”是书母幽部字,“页”是匣母质部字,幽、质相通,和上面的例子性质相同。
除了传世古书之外,出土资料也能反映类似通假情况。从古文字来看,“盩”和“盭”应该是一字分化,“盩”爲幽部字,而“盭”爲质部字。
再比如金文中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虢季子白盘)字,[19]它所从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有相当数量的学者讨论过,自从冀小军先生读爲“祷”以来,[20]赞同的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因爲《说文》中从“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声的“𩞑”字异体爲“餴”或“饙”,感觉音韵上无法讲通。近来陈英杰先生指出,《说文》中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就相当于金文中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可能是一个双声字”,“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允”都是声符。[21]如果承认“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音如“祷”,那“允”作爲声符,就是幽、文相通。我们基本赞同这个看法。陈英杰先生还认爲,“西周时代幽部和文部应当是音同或音近”。而从楚简看来,其实不仅在西周,在战国时代的楚国,这两部也是很音近的。

从以上的种种情况看来,幽、物两部读音确实相近,可以通假。知道了这点,就很好理解“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爲什么可以读爲“寂寥”,虽然“敚”本身是月部字,但它既然能和物部的“泬”通假,说明它的读音和物部是非常接近的。古音学家一般也认爲物、月两部读音相近。幽、月通假,和幽、物通假,可以看成是一回事。而且,通过这个,我们还可以解决郭店简《老子》中的其他几个问题。
先讨论上揭《老子》甲本第21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这个字裘锡圭先生读爲“状”,[22]很多学者都信从,[23]但两种马王堆帛书抄本以及传世本此字都作“物”。如果把“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看成从“爿”声的话,没有问题当然可以读爲“状”。考虑到楚简的“将”一般写成从“爿”从“酉”,和这个字的写法不同,整理者说这个字从“爿”、“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声,疑读爲“道”,说不定是对的。[24]“首”是书母幽部字,“物”是明母物部字,“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实际上就可以读爲“物”,如果我们的看法不误的话,这也是一个幽、物两部相通的例子。“物”从“勿”声,可以和舌音相通,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忽穆”就等于“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可证。当然,也可以把这个字看成从“页”声,“页”是匣母质部字,“物”是明母物部字,两者读音非常接近。
我们再举一个例证。郭店《老子》甲24号简有一条简文和帛书本、传世本对比如下:
竹简本:天道员员(云云),各复其根。
河上公、王弼本: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傅奕、范应元本:凡物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各归其根。 [25]
马王堆帛书甲本: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马王堆帛书乙本:天物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各复归于其根。[26]
可以发现,竹简本的“道”,马王堆帛书本、几种传世本皆作“物”,[27]和21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今本作“物”的情况一样,这很难说是一个巧合。当然,鑒于郭店简《五行》36号简“远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之”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马王堆帛书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28]上博五《融师有成氏》5号简:“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状)若生,又(有)耳不闻。”都能够证明“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确是从“爿”得声,但由于上述我们提到的理由,即便“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真的是“状”字的异文,也不能排除在它在“有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这句话中,可能从“首”得声,也可能乾脆就是“道”字的讹误,毕竟两者字形非常接近。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有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就应当直接读爲“物”,而不应读爲“状”。
我们再看看郭店简《缁衣》的一个例子,第12-13号简有句云: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道,岂必尽仁?
上博一《缁衣》“道”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今本《缁衣》则作“遂”,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探讨,裘锡圭先生认爲字的左边是“辵”旁的误摹,[29]黄锡全先生怀疑是“犊”字,[30]冯胜君先生赞同黄说,并认爲“遂”是“逐”的误字。[31]冯先生的前一个看法可能是对的,但误字一说是有问题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轻易认定其爲误字,固然很省事,但往往不可靠。我们认爲这个字其实也是个双声字,也就是说“犊”、“页”都是声符。上博一《缁衣》2号简的“遂”字,字形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结构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相同,右旁也从“页”,说不定也是当声符用的。“道”是幽部字,“遂”是物部字,“犊”是屋部字,但屋、觉两部音近,“犊”所从的声旁“圥”就是觉部字,这三个字形成异文,同样正是幽、物相通的现象。这些例子,都可以爲“道”“物”相通提供相当的支持。
以上数例异文我们归纳一下:(1)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物;(2)道:物;(3)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道:遂
三组异文冒号前面的是出土材料,后面的是传世文献,可以看出,凡是简文中的幽部字,在传世文献中都读爲物部。而且非常巧的是,前三个简文几乎就是一个字,后面的“物”和“遂”读音相近,就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等于“物穆”,而“兑”声字和“遂”的相通,在古书上是习见的。[32]
同样是上揭郭店《老子》21号简文的“有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其中的“虫”字,现存所有的传世本都作“昆”,也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有的赞同整理者的说法,当成《说文》所谓“昆”的初文“䖵”之误字,有的认爲应当读爲“融”,[33]都不可信。我们可以注意到,“虫”是定母冬部字,冬部是幽部的阳声。如果我们关于幽、物两部可以相通的说法不误的话,那么,“虫”当然也有可能读入物部,也就是说,“虫”可以直接读爲“混”。上古音“混”是匣母文部字,物、文两部阴阳对转,读音是相当近的。至于声母,一定母一匣母,看似相隔,其实也可以相通,上面我们提到的“泬”从“穴”得声,声母就是匣母,而和“泬”相通的“敚”就是定母字,所以,“虫”和“混”通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上博五《三德》中一个从“虫”的字可以爲我们的看法提供一个佳证。其14号简有句云:“天灾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弗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灭)不陨。”整理者李零先生读爲“绳绳”,得到很多学者的赞同。[34]范常喜先生认爲此字当读“混”,是很有道理的,[35]不过范氏依从刘钊先生的说法,仍旧认爲“虫”乃“䖵”之讹,是不对的。如果从“虫”得声的字能读爲“混”,自然也可以读爲“昆”。值得注意的是,从“虫”得声的字,在楚简中还可以读爲侵部,比如上博一《孔子诗论》第8号简“《小弁》《巧言》则言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人之害也”,“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爲“谗”。楚简中很多传统的侵部字都读爲文部,是不是反映了楚国语言中-m收尾韵不明显,值得研究。
接下来我们讨论郭店《老子》第33号简的一个字,先把简文列在下面: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它(蛇)弗螫。[36]
这段简文在传世本的第55章,其中王弼本作“蜂虿虺蛇弗螫”,河上公本作“毒虫不螫”,景龙碑本作“毒虫不螫”,傅奕本作“蜂虿不螫”,俞樾认爲王逸本也应当作“毒虫不螫”,[37]从竹简本来看,非是。简文六个字,王弼本也六个字,简文正同于王弼本。在简文中,“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下有个重文符号,应当是截取“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下部“䖵”。两个“虫”字并列的“䖵”,应当是“虫”的省体。[38]前面我们说过,“虫”是冬部字,冬部是幽部的阳声,“虺”是物部字,那么“虫”读爲“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幽、物相通的现象。

在楚墓出土简牍中,物部和幽部的读音相近,在押韵方面也能看出来。我们看郭店《老子》乙本第13号简:
閟其门,赛(塞)其𨓚,冬(终)身不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启其𨓚,赛其事,终身不来。
这段简文在传世本的第52章,爲了讨论方便,我们同样把王弼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分别列在下面:
帛书甲本:塞其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闭其门,终身不堇(勤)。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
乙本作:塞其㙂,闭其门,冬(终)身不堇(勤)。启其㙂,齐(济)其〔事,终身〕不棘。[39]
王弼本: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从王弼本来看,这几句应该是“门”、“勤”爲韵,“事”、“救”爲韵,但“事”“救”两字古音不同部,所以学者多认爲是之、幽合韵。帛书甲、乙本前段和王弼本同,也是“门”“勤”爲韵。甲本后段最后一字残缺,无法判断是什么字;乙本则爲“棘”字,和“事”押韵。“棘”是职部字,“事”是之部字,之、职是阴入关係,从押韵来看显然比王弼本的“救”要合适。竹简本后段和帛书本“棘”相对的字则写作“来”,和“事”押韵,都是之部字,也比王弼本好,所以王弼本的“救”应该如一些学者说的那样是误字。[40]
既然简文的后段“事”和“来”押韵,前段押韵的地方也应当在相应位置,也就是说,“𨓚”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应该押韵,但从通常情况看,“兑”是月部字,和从“矛”声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不能通押。所以我们认为,或者“𨓚”在这裏读入幽部,或者“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入月部。如果是前者,就和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爲“寂寞”的情况相似,“𨓚”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顺理成章可以押韵,在这个意义上,“𨓚”可能和“道”同源。如果是后者,也有证据,古代“茅”有物部的读音。《诗·郑风·东门之墠》:“茹藘在阪。”《释文》:“茅,貌交反。又音妹。”《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注:“士染以茅蒐。”《释文》:“茅,亡交反。一音妹。”两处《释文》都指出“茅”有“妹”音一读,“妹”是物部字,和月部是非常近的。如果有物部一读的“茅”可以和月部字押韵,说明楚语中物、月两部的读音相差不大。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是不是反映了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𨓚”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押韵,是毫无疑问的。值得注意的是,“𨓚”字还出现在郭店简《性自命出》46-47号简中,原简文云:
人之𨓚(悦)然可与和安者,不有夫奋猛之情则侮。[41]
上博一《性情论》与“𨓚”相对的字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42]冯胜君先生认爲:“此字含义当与‘悦’相近,未知读爲何字。”[43]现在看来,“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与“𨓚”显然不是义近,而是音近,是通假字。“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从“卯”声,“卯”是明母幽部字,和“矛”上古声韵全同,既然在郭店《老子》简中“𨓚”可以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押韵,那么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音近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𨓚”韵部相通,自然也没有什么奇怪。至于声母,“卯”虽然是明母字,但从“卯”得声的字也可以读爲舌音,比如“柳”“刘”等。总之,“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在简文中应该读爲“悦”。这两个例子都是对幽、物(月)可以相通的重要支持。
在这裏我们顺便谈谈帛书甲本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闷”。高明先生认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从“𨳌”声。《说文》对“𨳌”的解释爲:“登也,从门、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古文下字。读若军敶之敶。”许慎对文字结构的分析恐怕不可信,一则古文字中并未发现有“𨳌”字,二则从文字结构也看不出它和“登”义有什么关係。因此,高明先生的说法也是不可信的,且不说“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两横在“门”内,“𨳌”两横在门外,文字结构本来就对不上;而且帛书后面那个字直接写成“闷”,就足以证明“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并不从“𨳌”。最重要的是,《说文》所谓的“𨳌”读若“敶”,不能证明“𨳌”是一个和“门”读音不同的字,“敶”是真部字,“门”是文部字,两字韵部相近,声母看似有舌、唇之别,但舌、唇相通的情况在古书上并不乏其例。比如“吝”就是从文声的,却读入舌。古文字中纯粹的省声字并不多见,“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裏面所从的“二”,有可能是饰笔。不过,高明先生虽然信从了“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从“𨳌”声的错误看法,他认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闷”和“兑”声字通假却应该是对的。“兑”声字可与明母字通假,不提黎广基先生提到的“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等于“忽穆”,“忽”所从的“勿”就是明母字,就是在文献中也能找到其例。《周礼·考工记·㡛氏》:“以涚沤其丝。”郑玄注:“故书涚作湄。”段玉裁认爲“湄”乃是“渜”的误字,[44]其实是很武断的。“兑”声字确实可以和“眉”声字相通。《传抄古文字编》中“媚”的异体爲“娺”,[45]“娺”是端母月部字,“兑”是定母月部字,两字读音极近,说明“眉”声字确实能读入舌。[46]下文提到的郭店《老子》甲27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从双“贝”从“尔”,是个双声字,[47]古文字一般单複无别,所以这个字应该是从“贝”、“尔”皆声,读爲“锐”。“贝”声字和“兑”声字有间接通假的例子,上博二《民之父母》的“败矣”之“败”,读爲“美”,“美”和“湄”上古声韵全同,都在明母脂部,[48]尤可证明“锐”有唇音一读是确凿无疑。也因此,帛书《老子》甲本和今本“兑”相应的字既然从“门”声,当然也可以看成是通假关係。“闷”是明母文部字;“眉”是明母脂部字,读音极近,可以通假。当然,考虑到帛书甲本同时出现“闭其门”和“塞其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可以认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虽然从“门”得声,但在当时和“门”的读音已经有了一定区别。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郭店《老子》甲本第27号简“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其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解其纷”一句,其中“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左旁应当是“畜”字,冯胜君先生认爲它并非“畜”字,而是读音与“辙”相近的一个字,也可能就是“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异体,[49]只怕是有问题的。从字形来看,“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的左旁是“畜”字无疑,比较上博简中几个“畜”字便知: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民之父母14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周易20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内礼3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姑成家父3
虽说有时古文字作偏旁和它作爲独体字时,可能会有区别,但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我们觉得还是把“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的左旁看成是“畜”字比较妥当。冯胜君先生提到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并不见于字书,《说文》有“彻”字,训爲“通也,从彳,从攴,从育。”但爲何从“育”,许慎没有解释,段玉裁注曰:“盖合三字会意,攴之,而养育之,而行之,而无不通矣。”显然是牵强附会。由于许慎在其下列了一个古文写法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所以罗振玉把甲骨文类似的写法释爲“彻”,认爲其结构和本义是“象手象鬲之形,盖食毕而撤去之”。[50]按罗振玉的说法比较可信,不过“撤”在汉代的确有写成从“育”的情况,比如帛书《相马经》,武威《仪礼》简《泰射》篇,熹平石经《泰射》篇。[51]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认爲,将“彻”之所从改写成“育”可能并非简单讹变,有可能就是把“育”当声符用的。[52]上古音“育”爲余母觉部字,“彻”爲透母月部字,声母相近,[53]月部和幽部关係密切,就如同“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敚”是月部字,却可以读爲“寂”。徐在国先生曾经提到郭店《缁衣》40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上博一《缁衣》20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也就是有些学者释爲“辙”的字,认爲它们从“㐁(簟)”得声,[54]现在看来应该是正确的,因爲据《说文》“簟”可以读爲“导”和“逝”,而“导”是幽部字,“逝”是月部字,这反映了幽、月、侵三部的密切关係,和楚简“虫”声字可以读爲幽(觉)、物(文)、侵的情况非常相似。也因此,上揭《老子》甲本第27号简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可以隶定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从“畜”得声,读爲“剉”,“剉”是淸母歌部字,歌部是月部的阴声,这可以看成是幽、月相通。
郭店简中还有一条简文可能和本文的主题相关,《语丛四》6-7号简有句云:“皮(彼)邦丧将,流(游)泽而行。”其中的的“流(游)泽”,我们怀疑相当于古书上的“滑泽”。《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滑泽”二字,有学者认爲相当于“滑稽”,形容巧言善辩,[55]意思应该是对的,但“泽”不能读爲“稽”,两字声韵皆不同,似乎也没有相通的例子。“游”是余母幽部字,“滑”是匣母物部字,可以相通。“游”“滑”大概都是形容唇吻爽利的,双声词“油滑”说不定反应了两字读音相近的信息;“泽”也许可以读爲“绎”,表示说话连绵不绝。至于这句楚简中的“滑泽而行”,意思应当是指自由自在地行动。

了解了这么多幽、物相通的情况,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出土文字和传世古文的某些疑难问题。《说文》帇部:“肃,持事振敬也,从帇在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战战兢兢也。”这种解释显然不可信。我们认爲“肃”其实也是一个双声字,金文《王孙钟》“肃”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56]上部所从的是“聿”,并非“帇”字。《说文》中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金文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57]所从的才是“帇”,但很可能“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所从的“帇”就是“聿”的变体,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帇”字。《说文》对“帇”的训释是“手之疌巧也,从又持巾”,《唐韵》“尼辄切”。“手持巾”跟“疌巧”似乎不会有什么意义上的联繫,显然许慎对字形的分析也是臆测,至于《唐韵》的“尼辄切”读音,应该也是“聿”的变音,以-t收尾的字向来和以-p收尾的字关係密切,也没有什么奇怪。
至于“肃”下部所从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是“渊”的本字。[58]上古音“聿”爲余母物部字,“渊”爲影母真部字,物、真两部是邻韵,可以通假;余、影两母看似有舌、喉之别,但余母字也可以读入影母。比如“营”和“萦”都从“荧”得声,而“营”是余母字,“萦”是影母字。“聿”虽然是物部字,但是它和元部字有间接相通的例子。古书中“聿”和“率”可以通假,[59]郭店简《成之闻之》:“《康诰》曰:‘不还大夏。’”今本“还”作“率”,有学者认爲“远”和“率”义近,“‘还’有复、返义,与‘率’之遵循义义近”,[60]比较迂曲,其实两字仅仅是音近相通。《说文》“肃”字的古文写法“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也可以爲我们的这一看法提供支持。“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下部所从应该是“怨”字的省写,《说文》“怨”的古文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下部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下部全同,可证。“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则应该分析爲从“心”、“令”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缁衣》第六号简的两个“怨”字,分别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第二种形体显然就是“令”字,李零先生认爲它是《说文》卷十下、《汗简》四十页正、《古文四声韵》卷四第十九页背和四十页正中的古文“怨”,而实际上应该是“宛”的假借字,而不是“令”字,[61]这恐怕是不对的。其实“令”和“怨”古音相近,“怨”是影母元部字,“令”是来母真部字,[62]真、元音近,可以通假。声母看似有舌喉之别,但来母字可与喉音相通,“矝”从“令”声,《集韵·蒸韵》载“矝”有异体字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反切爲“居陵切”,属见母;[63]“眔”爲缉部字,从它得声的字或在文部,如“鳏”,所以“怨”可以“令”爲声符;而第一种形体“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是从“令”、从“○”的双声字,“○”是“圆”的初文,“圆”是文部字,元、真、文三部都关係密切,“○”自然可以当“怨”的声符,这点冯胜君先生已经指出。但冯先生认爲此字不从“令”,而从“夗”,我们不赞同。[64]赵平安先生和李零先生一样,认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乃“宛”字,并引《礼记·大学》“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认爲“命”是“宛”之误,[65]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和“令”古音也很相近,《礼记·缁衣》:“苗民弗用命。”《墨子·尚同中》引作“苗民否用练”,“练”从“柬”声,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5号简的“臣虽欲讦”,“讦”当读爲“谏”,而上博六《用曰》第11号简的“竿”字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以“○”爲声符。既然“柬”、“干”、“○”三个声符可以相通,“命”又可以和“柬”声相通,那么“命”当然也可以和“○”声相通,读爲“怨”的“令”叠加一个声符“○”也就没什么奇怪了。看来今天大写的表示“零蛋”的“零”,写成一个“○”形,还真是与古暗合的。“命”、“令”乃一字分化,楚简文字资料中迄今爲止也没发现单独的表“命令”的“令”,而“命”字却所在多有,大概那时两者的功能已经分化,各不相涉了。在楚简中“令”以“○”爲声符,“竿”又以“○”爲声符,可以看出楚简中文、真、元三部是相通的。
“肃”的古文“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可能是以“怨”爲声符的,因爲一则“怨”和“肃”意义不相关,无义可会;二则“怨”和“渊”正好音近,“渊”虽然是真部字,但《周易》的“鸿渐于干”,马王堆帛书本“干”作“渊”,[66]而“干”是元部字。前面我们提到,上博一《缁衣》用爲“怨”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和上博六《用曰》第11号简的“举竿于埜”的“竿”,原字形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两字皆从“○”得声,证明“怨”和“渊”读音相近,可以通假。这些都爲“肃”是个双声字提供了支持。“肃”的声符“聿”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既然都是物、元部的字,而“肃”本身却在幽部,许慎估计已经不明白它们声音相通,只好解释爲会意。
另外,裘锡圭先生提到甲骨文中有一个从“毓”从“袁”的字,他採用胡厚宣先生的说法,认爲“袁”是意符,像“女人产子接生者持繈褓以待之”,[67]这固然是不错,但只怕“袁”还兼有声符的作用。上古音“袁”是匣母元部字,但裘锡圭先生同时指出,它是以“○”声符的,而“○”是文部字,实际上这也可以看成幽、文相通的现象。李家浩先生告诉我,楚简的“流”字,所从的“○”,实际上也是当声符用的,[68]如果这种说法不错的话,正可以爲“袁”作“毓”的声符提供一个旁证。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我们认爲,不管是从传世文献来看,还是从楚简来看,幽部和物部(包括和物部相近的韵部)相通的现象都不鲜见,尤其是竹简《老子》,我们在此归纳一下本文讨论的所有异文例子:
(1)竹简本:有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虫成,先天地生。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蜀(独)立不亥(改)。
王弼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69]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幽部):物(物部)
虫(幽部):混(文部)
敚(月部):寂(觉部)。
(2)竹简本:天道员员(云云),各复其根。
王弼本:夫物云云,各归其根。
道(幽部):物(物部)。
(3)郭店本: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道,岂必尽仁?
上博本: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岂必尽仁?
传世本: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岂必尽仁?
道、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幽、屋部):遂(物部)
(4)竹简本: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它(蛇)弗螫。
王弼本:蜂虿虺蛇不螫。
虫(幽部):虺(微部)
(5)郭店本:人之𨓚(悦)然可与和安者,不有夫奋猛之情则侮。
上博本:人之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悦)然可与和安者,不有夫奋猛之情则侮。
𨓚(月部):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幽)
(6)竹简本: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其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锐),解其纷。
王弼本:挫其锐,解其纷。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觉部):挫(歌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举的所有例子,除了“敚”读爲“寂”,“𨓚”和“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两组都是竹简文字之外,其它凡是竹简本和传世本能对照的地方,都是竹简为幽、觉部,传世本为物、月部,比较整齐有序。这个现象是否反映了《老子》这篇竹书抄手本身的语言信息?也就是说,这个抄手(或者他所在地方言)的发音习惯是经常把幽、觉部的字读爲物、月部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上面列举的“赛(塞)其𨓚,冬(终)身不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一句中“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相押的例子,更可能是“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爲物月部,而不是相反;郭店简的“𨓚”,上博简作“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更可能是“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读爲“𨓚”,也不是相反。而且,同一个“虫”声在楚简中可以读爲幽部,也可以读爲文部和侵部,到底是因爲它们有两到三个异读,还是因爲这三个异读在楚语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种种谜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家浩先生看过本文初稿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谨致谢意。)
(编者按:[1]本文所引楚简简文,除了所需讨论的词之外,皆採用宽式隶定。本支简文见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4页,释文第112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以下所引郭店简皆出自此书。
[2]参看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第348页,中华书局1996年。
[3]参看朱谦之:《老子校释》第100页,中华书局1984年。
[4]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很多学者都认爲“各”声与“仇”韵部不近(参看冯胜君:《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138-140页,綫装书局2007年),其实是不对的。
[5]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第7页,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黎广基:《郭店楚简〈老子〉“敚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考》,《中国文字研究》第三辑,第207-213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同上。
[8]也有学者把“穴”声字归入质部,比如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第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9]龙宇纯:《上古音刍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9本第2分,1998年;氏着《中上古汉语音韵论文集》第381-463页,[台北]五四书店有限公司、利氏学社2002年。
[10]郭锡良将“惠”归入质部,见《汉字古音手册》第143页;还有的学者将“惠”声字归入脂部,参看何九盈:《音韵丛稿》第84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
[11]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第998页,綫装书局2006年。
[12]关于“𠈪”读爲“训”的问题,沈培《上博简〈缁衣〉“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解》(《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一文说得很详细,可以参看。
[13]“垔”声字或归入真部,今从段玉裁、朱骏声、王力的看法,归入文部。
[14]《续修四库全书》第187册,第59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5]《续修四库全书》第188册,第11页。郝懿行、王念孙的意见是宋华强先生提示的,谨致谢意。
[16]蒋英矩、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第160页,图版第39,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
[17]“羞愧”的“羞”则应当也和“愧”是同源词,因爲“羞”和“丑”的读音是很近的。
[18]裘锡圭:《史墙盘铭解释》,《古文字论集》第383页注13,中华书局1992年。
[19]容庚:《金文编》第707页,中华书局1994年。
[20]冀小军:《说甲骨金文中表祈求义的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兼谈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在金文车饰名称中的用法》,《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21]上引陈英杰的先生的说法,皆见其着《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第457-468页,綫装书局2009年。
[22]裘锡圭:《郭店〈老子〉简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三联书店1999年;氏着《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第20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我手头能找到的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第7页)、彭浩《郭店楚简〈老子〉校读》(第43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第215页,中华书局2004年)都赞同这种看法,聂中庆还进一步发挥说:“从哲学角度看‘状’较‘物’义胜。因爲‘道’乃形而上者,不能用‘物’来指称。”只怕是求之过深,未必符合实际。
[24]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116页注[五一]。
[25]传世本皆引自朱谦之:《老子校释》第65页。
[26]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第299-300页。
[27]“天”和“夫”之有异文,可能是形体相近致误。
[28]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153页注[四七]。
[29]裘锡圭:《谈谈上博简和郭店简中的错别字》,《华学》第六辑,第51页,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30]黄锡全:《楚简续貂》,《简帛研究》第三辑,第77-82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31]冯胜君:《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第120页。
[32]高亨纂着、董志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555页“襚”与“说”,第556页“襚”与“税”,第557页“襚”与“兑”,齐鲁书社1989年。
[33]杨泽生:《战国竹书研究》第64-65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比如李守奎先生等人编着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后的释文,就依据李零先生的释法,见其书第934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
[35]范常喜:《〈上博五•三德〉劄记三则》,简帛网(http://www.bsm.org.cn/)2006年2月24日。我们起初认爲“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应当读爲“芸芸”,大概表示“多而乱”这类意思,“混混”和“芸芸”是一对同源词。
[36]按照《说文》的说法,“甶”爲“鬼头也,象形”,《广韵》的反切爲“分勿切”,古音应当归入帮母物部。今本“蜂”,古音爲滂母东部,和“甶”声母相近。“蜂”有通假字爲“范”(见《礼记·檀弓》“范则冠”,郑注:范,蜂也),古音在侵部(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隶谈部),从各家拟音来看,侵部和物部的主要元音也相同,不知道“甶”和“蜂”是不是通假的关係。
[37]参看朱谦之:《老子校释》第218-219页。
[38]这种省体见容庚:《金文编》第876页。
[39]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第75-77页。本段讨论所引高明的观点皆出自此,不另出注。
[40]参看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第281-282页。
[41]隶定皆从冯胜君先生释文,见氏着《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第235页。
[42]此字的释读从李天虹先生说,见氏着《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研究》第145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43]冯胜君:《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第237页。
[4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561页“涚”字头下,[台湾]天工书局1998年。
[45]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第1244页。
[46]裘锡圭先生曾指出金文中的“履”就是从“眉”声的,“履”正是舌音,见其《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履”》,《古文字论集》第365页。
[47]“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爲双声字的意见参看赵彤:《释“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简帛研究网(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2月6日;但后来他放弃了这个看法,认爲“尔”是“矛”的变形,见《再释“尔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简帛网2006年8月20日,我们认爲他前面的看法是对的。
[48]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606页“溦”和“湄”通,和“溦”同声符的“媺”是“美” 的古字。
[49]参看冯胜君:《郭店简和上博简对比研究》第172-174页。
[50]罗振玉说引自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907页,中华书局1996年。
[51]字形参看《汉语大字典》第355页“彻”字下,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52]《说文》:“屮,读如彻。”正透露了月部的“彻”和幽部的“艸”音近的信息。
[53]唐兰认爲甲骨文的“彻”从“鬲”从“丑”,我们怀疑“丑”兼有声符的作用,“丑”是透母幽部字,和“育”音近,唐兰说可参看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908页。
[54]徐在国:《释楚简“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兼及相关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第347-351页,中华书局2004年。
[55]张觉:《韩非子校注》第24页注释1,岳麓书社2006年。
[56]容庚:《金文编》第210页。
[57]容庚:《金文编》第209页。
[58]《周易》的乾卦“或跃在渊”,马王堆帛书“渊”作“潚”,如果“潚”不是“渊”的误写,那么正可以作爲“肃”从“渊”声的证据。
[59]高亨纂着、董志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535页“律与率”条。
[60]林志强:《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第7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61]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第4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2]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作耕部(第280页),不确。
[63]“今”也是见母字,这同时可证明“矝”的异体“矜”是有确切来源的,“矝(矜)”当有侵部的读音,《汉书·韦贤传》:“于异卿士,非同我心。三事维坚,莫我肯矜。”以“心”和“矜”爲韵,乃与侵部字押韵,可证,很多学者认爲“矜”从“今”声是讹误,只怕未必,真、侵也有相通的可能,具体例子和解释请参看沈培:《上博简〈缁衣〉“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
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字解》。龙宇纯先生也认爲“矜”可以从“今”声,见氏着《古韵脂真爲微文变音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2分,2006年。
[64]冯胜君:《释战国文字中的“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
[65]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附补记)》,简帛网2006年4月10日。
[66]高亨纂着、董志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75页。
[67]裘锡圭:《释殷墟甲骨文裏的“远”“迩”及有关诸字》,原载《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年;收入氏着《古文字论集》。
[68]李家浩先生还告诉我,包山楚简中的楚国先祖“鬻熊”和新蔡楚简裏的“穴熊”就是一个人,这也是幽、物相通的一个重要例子。
[69]爲了简便起见,此段所引《老子》只列传世本,不列帛书本。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17.html

以上是关于上古音-由郭店《老子》的几条简文谈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