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
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
张崇礼
北华大学文学院
周邦聚(骤)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祸),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寇)戎方晋。[一]氒(厥)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御)事,各萦(营)亓(其)身。[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恒)静(争)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富),莫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治)庶戁(难),莫卹邦之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宁)。[三]内(芮)良夫乃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作)䛑(毖)再夂(终),曰:[四]
[一]整理者:“聚”通“骤”。今按:骤,副词,屡次。《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子商人骤施于国。”杜预注:“骤,数也。”寇戎,谓敌军来犯。《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逸周书·时训》:“鹰不化鸠,寇戎数起。”整理者:晋,进长。《易》晋卦《彖传》:“晋,进也。”
[二]整理者:厥辟,意为“其主”,这裏指周厉王。御事,孔传:“诸御治事者。”孙星衍疏:“主事者。”此处当指荣夷公之辈。萦,读作“营”。《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以朱丝营社”,陆德明《释文》:“本亦作萦,同。”《孟子·梁惠王上》“经之营之”,朱熹注:“营,谋为也。”
[三]整理者:“静”通“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通“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通“治”,“戁”通“难”。《书·尧典》“庶绩咸熙”,蔡沈《集传》:“庶,众也。”卹,忧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即“寍”,文献多作“宁”。
[四]整理者:䛑,相当于文献中的“毖”。王念孙《广雅疏证》以为“毖”“皆戒敕之意也”。“毖”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酒诰》“汝典听朕毖”,卽用为名词,“作䛑再终”的“䛑”和“朕毖”的“毖”一样,具有名词特徵。“作䛑再终”形式上和“作歌一终”相似。
“周邦骤有祸,寇戎方晋。厥辟御事,各营其身。恒争于富,莫治庶难,莫恤邦之不宁。芮良夫乃作毖再终。”周王朝屡次发生祸患,外敌的入侵越来越频繁。天子和大臣们都替自己打算,总是想着争夺财富,没有人治理各种灾难,没有人忧虑国家的不安定。芮良夫于是作了两首告诫的诗。
寇戎,整理者释为“来犯之戎”,误。当依《汉语大词典》训为“敌军来犯”。“寇”谓侵略、侵犯。戎,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其字从戈从甲,本爲兵器之总称,引申之,则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1]方,正、正在;晋,进长,即增加、增多。寇戎方晋,外敌的入侵正在增多。程薇先生曾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对周厉王时期东南和西北边疆地区外敌入侵的情况做了全面的梳理,可与简文相印证。[2]
单从字面意思看,“寇戎”也可理解为匪患与战争,即内部的祸乱与外敌的入侵。但是《管子·五辅》中说:“敦蒙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祸乱”与“寇戎”对言,可知“寇戎”专指外患。后文“寇戎方晋,谋猷惟戒。和抟同心,毋有相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和“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语意亦近。
“周邦骤有祸”,祸,祸乱,参照《管子·五辅》中的说法,应该是指内部的灾难;“寇戎方晋”,外敌入侵,外患。内忧频仍,外患滋繁,周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厥辟,周厉王;御事,厉王身边的高级官员。“各营其身”、“恒争于富”,各谋一己之私;“莫治庶难,莫恤邦之不宁”,没有人关心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命运。芮良夫满怀忧虑,故作诗以讽谏。
敬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君子!天猷(犹)畏矣。[一]敬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君子!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寤)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败)改䌛(谣)。[二]龏(恭)天之畏(威),载圣(听)民之繇。[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间)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若)否,以自訿(訾)䜋(嘳);[四]由求(仇)圣人,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申)尔(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谋)猷。[五]母(毋)䐓(羞)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闻)䌛(谣),厇(度)母(毋)又(有)䛮(咎)。[六]
[一]整理者:猷,即“犹”,训为“可”。《诗·魏风·陟岵》“犹来无止”、《小雅·白华》“之子不犹”,毛传:“犹,可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一:“犹,犹‘可’也。《燕策》‘安犹取哉’,言齐何可取也。”
[二]今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即“寤”字,当读为“啎”。《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杨伯峻注:“杜注以爲寤寐而生,误。寤字当属庄公言,乃牾之借字,寤生犹言逆生,现代谓之足先出。明焦竑《笔乘》早已言之,即《史记·郑世家》所谓‘生之难’。”啎,违逆。《文选·宋玉〈高唐赋〉》:“陬互横啎,背穴偃跖。”李善注:“许慎《淮南子注》曰:‘跖,蹈也。啎,逆也。’路有横石,逆当其前。”败,败坏。《广雅·释诂一》:“败,坏也。”《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郑笺:“败,坏也。”䌛,读为“谣”,民间流行的歌谣。《国语·晋语六》:“辨祆祥于謡。”韦昭注:“行歌曰謡。”
[三]整理者:载,句首助词。“圣”同“听”。单育辰(网名ee):“母䐓闻䌛”应读爲“毋羞闻谣”。简前面的“载听民之䌛”之“䌛”亦应读爲“谣”。[3]
[四]今按:间隔,隔绝、阻隔。《穆天子传》卷三:“道里悠远,山川闲之。”《战国策·赵策二》:“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若,善;否,恶。若否,犹臧否,指善恶得失,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品评、褒贬。䜋,读为“嘳”,《广韵·怪韵》:“嘳,讥他人也。”䜋,整理者读为“毁”,亦通。
[五]今按:由,遵从。《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孔颖达疏:“由,行也。”《韩诗外诗》卷四:“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求,通“仇”,匹、配。《尚书·康诰》:“我时其惟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二》:“求者,仇之假借字。仇,匹也。作求,犹《书》言作匹作配,《诗》言作对也。《康诰》言与殷先王之德能安治民者为仇匹,《大雅》言与先世之有德者为仇匹,故同用此语。”[4]申,扩展、扩大。《广雅·释诂四》:“申,伸也。”《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引而伸之者,谓引长八卦而伸尽之。”谋猷,谋略。《尚书·文侯之命》:“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六]今按:度,谋虑。《尔雅·释诂上》:“度,谋也。”《玉篇·又部》:“度,揆也。”整理者:“䛮”通“咎”。《书·盘庚上》“非予有咎”,蔡沈《集传》:“咎,过也。”
“敬之哉,君子!天犹畏矣。敬哉,君子!啎败改谣。恭天之威,载听民之谣。间隔若否,以自訾嘳;由仇圣人,以申尔谋猷。毋羞闻谣,度毋有咎。”要恭敬啊,在上位的君子!上天可畏。要恭敬啊,在上位的君子!你们行为的违逆和品德的败坏会反映在民间流行歌谣的改变上。你们要恭敬上天的威严,听取民间的歌谣。拒绝别人的批评,只能给自己带来指责和讥讽;遵从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与他们为伍,能够扩展你们的谋略。不要羞于听取民谣,谋划事情不要有过失。
“敬之哉,君子!天犹畏矣”,敬天;“敬哉,君子!啎败改谣”,敬民。古时“敬”字除“恭敬”义外,同时含有警惕、小心之意。统治者倒行逆施、道德败坏,百姓当然会怨声载道。“啎败”承前文“各营其身”等语。“恭天之威”,上天可畏、天命不可违,必恭敬之。“载听民之谣”,“谣”为百姓心声、吉凶之兆,必倾听审辨之。“间隔若否,以自訾嘳”承“载听民之谣”,为其反面。不听民之谣,拒绝接受百姓的批评,一意孤行,只能招致更严重的后果,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由仇圣人,以申尔谋猷”又为“间隔若否,以自訾嘳”之反面。虚心接受批评和讽谏,遵从圣人之言,来扩展自己的谋略,行事无失,自可走上正途。所以诗人的结论就是“毋羞闻谣,度毋有咎”。“毋羞闻谣”主要是承上,而且芮良夫所作此诗可视为“谣”之一种,其目的亦是规谏厉王及其他统治者,他当然希望他们“毋羞闻谣”,接受自己的劝言。“度毋有咎”亦承上,“载听民之谣”、“由仇圣人,以申尔谋猷”,谋划事情就会没有过失。但“度毋有咎”同时又开启了下文,“毋婪贪悖惃”等语批评的都是错误的想法和行为。
此诗语句紧凑,连绵不绝,无法把各部分截然分开,我们只是根据主要内容做了大致的分段。下皆仿此,不赘言。
母(毋)惏(婪)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贪)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悖)昆(惃),[一]𡈊(满)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盈)康戏,而不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寤)告(觉)。[二]此心目亡(无)亟(极),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富)而亡(无)淣(倪)[三]。甬(用)莫能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止)欲,而莫(肎)肯齐好。[四]尚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恆恆),敬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五]
[一]整理者:惏,《说文·心部》:“河内之北谓贪曰惏。”段玉裁注:“惏与女部‘婪’音义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惏无餍”,《释文》引《方言》云:“楚人谓贪为惏。”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心酓声,而“酓”从酉今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可以读作“贪”,很可能就是“贪”的异体字。单育辰(网名ee):原释爲“从孝从犬”的字,“孝”应是“孛”的讹形,应隶定爲“从孛从犬”,连下字读爲“悖惃(或昏)”。[5]整理者:惃,《广雅·释诂三》:“乱也。”
[二]整理者:𡈊,“满”之古文。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盈”之异体。康,《唐风·蟋蟀》“无巳大康”,毛传:“康,乐。”曹方向(网名“鱼游春水”):告,恐当读爲“觉”。告、觉见母双声,韵部阴入对转,音理可通。《孝经•孝治》引《诗•大雅•抑》“有觉德行”,今毛诗同,但今本《礼记•缁衣》引作“有梏德行”。郭店简本对应“觉”、“梏”的字,李学勤、张富海先生等也释爲“梏”。故简文的“告”可以读爲“觉”。《说文》:“悟,觉也。”《玉篇》:“悟,觉悟也。”不知悟告,大概即今天所说的执迷不悟。[6]
[三]整理者:“亟”通“极”。《左传》昭公十三年孔颖达疏:“极,谓限极。”淣,典籍或作“倪”。《庄子·大宗师》“不知端倪”,陆德明《释文》:“倪,本或作淣。”《集韵·佳韵》:“倪,或作淣。”《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释文》引崔譔云:“倪,际也。”
[四]今按:齐,限制。汉·仲长统《昌言下》:“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好,去声,喜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喜生于好,怒生于恶。”
[五]今按:尚,崇尚、尊崇。《易经·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孔颖达疏:“君子通达物理,贵尚消息盈虚。”恆,规律、法则。《国语·越语下》:“因阴阳之恆,顺天地之常。”韦昭注:“阴阳谓刚柔、晦明、三光盈缩、用兵利钝之常数。”恆恆,犹恆常、常恆,亦为规则、规矩义。《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恆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毋婪贪悖惃,满盈康戏,而不知寤觉。此心目亡极,富而亡倪。用莫能止欲,而莫肯齐好。尚恆恆,敬哉!”不要贪婪悖逆昏乱、骄傲自满、安乐游逸而不知觉悟,感官的追求没有极限,财富的追逐没有止境,因此不能终止慾望,不肯限制喜好。要尊重法则,要敬畏啊!
“毋婪贪悖惃,满盈康戏,而不知寤觉”承“各营其身,恒争于富”,诗人警告厉王等上层统治者,不要贪得无厌、利令智昏、骄侈淫佚,希望他们儘快觉悟,改邪归正。“此心目亡极,富而亡倪”,正如俗话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永远有挣不完的钱。“用莫能止欲,而莫肯齐好”,因此人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贪得无厌。面对这种人性之恶,怎么办?芮良夫的回答是“尚恆恆”。慾望就像氾滥的洪水,只有伦常、规则才能遏制它。“恆”与“极”、“倪”义近,相互呼应。贪婪是因为慾望没有止境、没有极限,总是试图冲破各种限制。但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法则,任何挑战这种法则的人,最终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芮良夫警告厉王等人,要敬畏这些法则。
(顾)皮(彼)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复),君子而受柬(谏)。[一]万民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咎),所(御)而弗敬;[二]卑(譬)之若童(重)载以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崝)险,[三]莫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扶)道(导),亓(其)由(犹)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颠)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倾)?[四]
[一]今按:顾,顾念、考虑。《礼记·大学》:“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郑玄注:“顾,念也。”整理者:《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郑玄注:“复,犹报也。”今按:而,连词,表因果,因而、所以。柬,读为“谏”。受谏,接受规劝。
[二]今按:咎,指责。《方言》卷十三:“咎,谤也。”《诗·小雅·北山》:“或惨惨畏咎。”《论语·八佾》:“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所,读为“御”。御,禁止、抗拒。《尔雅·释言》:“御,禁也。”《小尔雅·广言》:“御,抗也。”《易·蒙》:“上九,击蒙,不利爲寇,利御寇。”
[三]整理者:“卑”通“譬”。“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卽“崝”之异体。《淮南子·缪称》“城峭者必崩,岸崝者必陁”,髙诱注:“崝,峭也。”
[四]整理者:“由”通“犹”。郭永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正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颠)”字。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裘锡圭先生曾怀疑有可能就是“倾”的初文。[7]今按:裘说是。
“顾彼后复,君子而受谏。万民之咎,御而弗敬;譬之若重载以行崝险,莫之扶导,其犹不颠倾?”考虑到以后的报应,君子因此接受规劝。万民的指责,抗拒而不尊重;就好比载重的车辆行走在陡峭危险的山路上,却没有人扶持引导,能不颠覆倾倒吗?
郭店简《尊德义》简24“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字,陈剑先生曾读为“御”。[8]“所而弗敬”的“所”字,单育辰先生已根据陈剑先生的意见,读为“御”。[9]但我们觉得,从上下文文意看,当读为“御”。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6-7简:“今君王尽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为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苏建洲先生读为“忤”,训为违逆。[10]我们读为“御”,训为“禁”、“抗”,与之义通。
郭永秉先生不认同释“倾”的意见,主要是出于押韵的考虑,但现在这样整理之后,我们发现,从语意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正处在和前文“敬”字押韵的位置上,裘先生怀疑“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是“倾”字初文,是很正确的。再往前看,“倾”和“尚恆恆,敬哉”也是押韵的。这两段之间关係密切,把它们合在一起,或者把“尚恆恆,敬哉”放在这段的开头,也是可以的。另外,郭先生提到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11号简伍栏有从山、顷声的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字,用作倾覆之倾(辞例为“彼邦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我们觉得,这其实是把“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释为“倾”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字加注声符“顷”之后,原字类化为正常的“山”形,在文字学上是很容易理解的。
天行有常,不知常,不敬畏法则,终将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就是“后复”。考虑到这种后果,就会接受别人的建议,预先防备。此所谓“顾彼后复,君子而受谏”。“万民之咎,御而弗敬;譬之若重载以行崝险,莫之扶导,其犹不颠倾”,民怨已经沸腾,还充耳不闻,拒不悔改,结果只能是倾覆、灭亡了。
敬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君子,恪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母(毋)巟(荒)。畏天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降)载(灾),卹邦之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臧)。[一]母(毋)自緃(纵)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逸),以嚣(敖)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图)戁(难)。[二]㝸(变)改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常)絉(术),而亡(无)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纪)䋁(纲)。[三]此悳(德)型(刑)不齐,夫民甬(用)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忧)愓。[四]民之俴(㥇)矣,而隹(谁)啻(适)为王?[五]皮(彼)人不敬,不蓝(鑒)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夏)商。
[一]整理者: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贝爿声,读为“臧”。
[二]今按:嚣,读为“敖”或“傲”,倨傲、狂妄。《尔雅·释言》:“敖,傲也。”《广雅·释言》:“敖,妄也。”《书·益稷》:“无若丹朱敖,惟慢游是好。”《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陆德明释文:“敖,慢也。”
[三]整理者:“絉”通“术”。《国语·晋语六》“尽戒之术也”,韦昭注:“术,道也。”纪纲,指法度。
[四]今按:齐,一也、整也,使整齐统一。《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马融注:“齐整之刑罚。”《荀子·富国》:“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杨倞注:“齐,整也。”忧,戏谑。《诗·大雅·板》:“匪言我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诗·板》篇‘尔用忧谑’,按忧、谑同义,忧读爲优,襄六年《左传》注曰:‘优,调戏也。’是优即谑也。”愓,《说文》:“愓,放也。”沈涛《说文古本考》:“《华严经音义上》引‘愓,放恣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皆以‘蕩’为之。”
[五]今按:俴,读为“㥇”,《集韵·寒韵》:“㥇,忮也。”《说文·心部》:“忮,很也。”段玉裁注:“很者,不听从也。”隹啻,曹方向(网名“鱼游春水”)读为“谁适”。今按:《玉篇·辵部》:“适,得也。”《论语·里仁》:“无适也。”朱熹集注:“适,可也。”“谁适为王”即谁得为王、谁可以为王之意。
“敬哉君子,恪哉毋荒。畏天之降灾,卹邦之不臧。毋自纵于逸,以傲不图难。变改常术,而无有纪纲。此德刑不齐,夫民用忧愓。民之㥇矣,而谁适为王?彼人不敬,不鑒于夏商。”要敬畏啊!君子!要恭谨啊!不要放纵!要畏惧上天降下灾祸,要担忧国家的祸患。不要放纵自己安逸享乐,以至于怠忽、轻慢而不忧虑预防灾难。改变常道,而没有法度,这样恩泽与刑罚不能整齐统一,百姓因此戏谑放蕩。百姓放肆违逆,谁可以做王?那人不知道敬畏,不能以夏朝和商朝灭亡的教训为鑒戒。
“敬哉君子,恪哉毋荒”,恪,恭敬、谨慎;荒,放纵。恪,恪守规律、法度;毋荒,不要放纵慾望,随意破坏法则。“恆恆”,或曰常、恆,即天常、天道。《国语·越语下》:“因阴阳之恆,顺天地之常。”对于这些规律、法则,人只有顺从、遵守,如有违逆,必遭上天惩罚。所以说要“畏天之降灾,卹邦之不臧”。“毋自纵于逸”,犹“毋荒”。放纵于逸乐,不知道约束自己,不知道敬畏上天,则必遭天谴。“以傲不图难”,傲,倨傲,不恭敬,这里指不敬畏上天。“不图难”之“难”,乃上天所降之灾,亦即上天之惩罚。这样,我们对“敬哉君子,恪哉毋荒。畏天之降灾,卹邦之不臧。毋自纵于逸,以傲不图难”几句之间的关係就清楚了:“敬哉君子,恪哉毋荒”是总说,要恪守常道、不要违犯常道;“畏天之降灾,卹邦之不臧”是正说,要畏惧不顺天常所带来的灾难,要忧虑由此而给国家带来的不良后果。“毋自纵于逸,以傲不图难”是反说,希望厉王等统治者不要过度放纵自己的慾望,倨傲不逊,不知道预防上天将要降下的灾难。
这一段在思想上和上文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告诫厉王等要约束自己的慾望,不要放纵,中间说受谏的部分,也是这个意思。在具体语句上也多互相照应。如“天之降灾”照应“周邦骤有祸,寇戎方晋”,在那时人的思想中,人间的灾难都是由于上天的惩罚。又如“荒”、“逸”、“傲”照应“啎败”、“婪贪悖惃”、“满盈康戏”,“毋荒”、“毋自纵于逸”即“止欲”、“齐好”,“卹邦之不臧”照应“莫恤邦之不宁”、“不图难”照应“莫治庶难”等。所以我们越读越能感觉到诗人绵密的文思和清晰的逻辑。
“变改常术,而无有纪纲。此德刑不齐,夫民用忧愓。民之㥇矣,而谁适为王”,这段话讲了统治者放纵慾望、不知敬畏上天和常道所带来的另一个恶果。统治者“荒”“逸”、倨傲,不知“恪”“畏”,恣意妄为,藐视法度,必然会“变改常术,而无有纪纲”。“德刑”,恩泽与刑罚,或曰奖惩,是在上者驾驭民众的主要工具,不可不慎。《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轨并至。”“无有纪纲”、“德刑不齐”,法度废弛,百姓因此而桀骜不驯。百姓如此,统治者安能平治?夏朝和商朝就是前车之鑒!“彼人不敬,不鑒于夏商”,彼人,乃含蓄说法,实指厉王。
心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忧)矣,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靡)所告眔(怀)。[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兄)俤(弟)慝矣,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恐)不和𡋕(均)。[二]屯员(圆)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满)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溢),曰余未均。[三]凡百君子,﨤(及)尔(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荩)臣,[四]疋(胥)收疋(胥)由,疋(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穀)疋(胥)𡋕(均)。[五]
[一]整理者:眔,读为“怀”。今按:怀,心怀,心中所想。傅咸《赠何劭王济》:“赋诗申怀。”李善注引《仓颉篇》:“怀,抱也。”
[二]今按:兄弟,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孔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夷吾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张纯一校注:“谓兄弟之国。”芮良夫,《逸周书》亦称其为“芮伯”,当为芮国国君。芮国与周同姓,《汉书·古今人表》“芮伯”颜师古曰:“周同姓之国在圻内者,当武王时作《旅巢命》。”所以芮良夫称其他诸侯之国为“兄弟”。整理者:慝,《孟子·梁惠王下》“民乃作慝”,朱熹《集注》:“慝,怨恶也。”《小雅·皇皇者华》“六辔旣均”,毛传:“均,调也。”
[三]整理者:《易·比》“有孚盈缶”,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屯者,盈也。”《广雅·释诂一》:“屯,满也。”《吕氏春秋·审时》“其粟圆而薄糠”,高诱注:“圆,丰满也。”屯、圆、满、溢,近义连用。”余,子居:此处的“余”即当解为第一人称“我”。[11]
[四]今按:荩臣,所进用之臣。荩,进也。
[五]今按:胥,皆、都。《诗·小雅·角弓》:“尔之远矣,民胥然矣。”郑玄笺:“胥,皆也。”收,约束、控制。《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六》:“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张纯一校注:“收,敛也。”由,遵从。《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高亨注:“由,从也。”《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郑玄注:“由,从也。”榖,读为“悫”,“榖”和“悫”同从“㱿”声,可通用。《说文·心部》:“悫,谨也。”《荀子·非十二子》:“其容悫。”杨倞注:“悫,谨敬。”均,调和、和谐。《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毛传:“均,调也。”
“心之忧矣,靡所告怀。兄弟慝矣,恐不和均。屯圆满溢,曰余未均。凡百君子,及尔荩臣,胥收胥由,胥悫胥均。”我内心忧虑啊,没有地方倾诉我的想法。兄弟之间互相怨恨憎恶,恐怕不能和谐相处。所得已经充裕满盈,还说自己没有一般人得到的多。众位在上位的君子,以及你们所进用的臣子,都要收敛自己、约束自己,都要谨敬、和谐相处。
“心之忧矣,靡所告怀”,诗人满怀忧虑,无处诉说。“兄弟慝矣,恐不和均”,兄弟,指诸侯。慝,整理者引朱熹注训为“怨恶”,《墨子·尚同上》:“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周朝至厉王时,主要靠血缘维繫的诸侯之间的亲密关係已经变得疏远,各诸侯国之间矛盾重重,明争暗斗。争权夺利斗争的大幕既已拉开,则诸侯之间根本无法和谐相处。同厉王及其身边的大臣一样,诸侯们也是贪得无厌,“屯圆满溢,曰余未均”,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还觉得自己吃亏太多。因为上文对当时放纵慾望、违逆天常的情况已有充分的描写,所以诗人在这里对诸侯类似的情形一笔带过,下面直接转入对他们的劝谏。“凡百君子,及尔荩臣”,所有在上位的统治者以及你们的大臣们。“胥收胥由,胥悫胥均”,收,收敛;由,有所遵从,都是希望他们约束自己的慾望,遵循常道。这同前文“尚恆恆”、“毋荒”、“毋自纵于逸”的要求是一样的。悫,谨敬,与前文“恪”也相近。只有“均”是新的要求,这是因为诸侯之间“不和均”。总之芮良夫认为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也是由于放纵慾望,贪婪无度,希望他们收敛自己,恭谨天常,从而能够和谐相处。
民不日幸,尚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忧)思殹。[一]先人有言,则畏(威)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虐)之。[二]或因斩椅(柯),不远亓(其)恻(则)[三]。母(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害)天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常),各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尔(尔)悳(德)。[四]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寇)戎方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谋)猷隹(惟)戒。[五]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抟)同心,母(毋)又(有)相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勒)。[六]
[一]今按:日,每天。《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孔颖达疏:“以其刚健笃实之故,故能辉耀光荣,日日增新其德。”幸,《小尔雅·广义》:“幸,非分而得谓之幸。”蔡邕《独断》卷上:“世俗谓幸为侥倖……言民之得所不当得故谓之幸。”尚,尚且。《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忧思,忧虑。《楚辞·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歎乎增伤。”
[二]今按:畏,读为“威”,震慑,使知畏惧而服从。《易·繫辞下》:“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虐,用暴力的手段对待。这种用法的“虐”常与“德”对言。《国语·越语下》:“德虐之行,因以为常。”韦昭注:“德,有所怀柔及爵赏也。虐,有所斩伐及黜夺也。”马王堆帛书《十六经·果童》:“静作相养,德虐相成。”
[三]整理者:这两句参看《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斩、伐同义换用。“椅”同“柯”,“恻”同“则”。“不远其则”即“其则不远”的倒装,是为适应押韵的需要。
[四]今按:当,恰当、合适。《正字通·田部》:“当,事理合宜也。”《礼记·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穀昌。”孔颖达疏:“当,谓不失其所。”
[五]今按:谋猷,计谋,这里用为贬义。清华简《耆夜》“宓靖谋猷”,我们曾训为“止息各种计谋,各种图谋不轨”。戒,戒除。《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六]邬可晶: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窃疑读为“抟”或“团”,意谓聚集。《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瑯琊刻石云“普天之下,抟心揖志”。[12]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勒”,强迫,逼迫。《玉篇·力部》:“勒,抑勒也。”《淮南子·氾论》:“齐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于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
“民不日幸,尚忧思殹。先人有言,则威虐之。或因斩柯,不远其则。毋害天常,各当尔德。寇戎方晋,谋猷惟戒。和抟同心,毋有相勒。”百姓每天没有非分所得,尚且忧虑。前人有话说,对这种行为就应该震慑、严惩。参照手中的斧柄来砍树木做斧柄,斧柄的样式并不远。不要损害天之常道,各自让你们自己的行为恰当。敌人的进犯越来越频繁,你们要戒除各种阴谋诡计。和睦团结,同心同德,不要相互逼迫。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又见于郭店简《缁衣》第一简和上博简《中弓》第十三简,上博简《缁衣》相对应之字作“勑”,《荆门左冢楚墓》漆棋局第二栏D边亦有“民勑”之语。关于此字,考释者众多,冯胜君先生认为“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勑”应该读为“饬”,训为“整治”,“勑”、“敕”、“饬”相通,典籍常见。[13]其说近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分析为从攴从力,力亦声,其核心词义为以外力相迫,使服从。从力声之字多有此义,如《玉篇·力部》:“勒,抑勒也。”抑勒,即以外力相迫,使服从。《说文·革部》:“勒,马头络衔也。”马头络衔,勒服马之用具也。“勒兵”之“勒”,可训为整饬、统帅;“勒子孙”之“勒”,可训约束、训诫;“勒令”、“勒索”之“勒”可训强迫、逼迫。其核心词义,都是以外力相迫,使服从。“勅”为“敕”字异体。《广韵·职韵》:“勅”,同“敕”。《集韵》:“敕,古从力。”“敕”可训整饬、治理。《广雅·释诂二》:“敕,理也。”《说文·攴部》:“敕,诫也。”申敕、戒敕用此义,乃通过语言,用外力使服从也。《广雅·释诂一》:“勑,顺也。”王念孙疏证:“卷二云:‘敕,理也。’理亦顺也。勑与敕通。”《玉篇·力部》:“饬,正也。”《周礼·考工记》“饬五材”先郑注训为“治”,此“饬”为整治之义。《广雅·释诂二》:“饬,备也。”王念孙疏证:“《说文》:‘敕,诫也。诫敕也。’郑注:《曾子问》云:‘戒犹备也。’饬敕古通用,戒诫古通用。”《集韵·职韵》:“扐,缚也。关中语。”此“扐”显然与“勒”相通,为约束强迫义引申。《广韵·德韵》:“扐,筮者着蓍指间。”扐,着蓍指间,即夹持。夹持,两指相迫也。后又引申出指间之义。《易·繫辞上》:“归奇于扐以象闰。”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扐,指间也。”
此上所引,为“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之词义系统的大致情况。概略言之,则是“用外力使服从”→整饬、整治→治理→治理好、顺,“用外力使服从”→约束→用语言约束(诫敕),“用外力使服从”→强迫、逼迫→夹持→两指之间。
郭店简《缁衣》:“好美如好缁衣,恶恶如恶巷伯,则民咸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而刑不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治理好、顺。今本《缁衣》相应的文句作“刑不试而民咸服”,“服”为义近换用。上博简《中弓》:“申之服之,缓施而逊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整治、治理。《荆门左冢楚墓》漆棋局“民勑”,勑,治理好、顺。因为现在不能确定两字的顺序,也有可能读为“勑民”,义即治民。
“民不日幸,尚忧思殹”,幸,侥倖、“得所不当得”。普通百姓如果每日没有非分之得,尚且忧虑,何况身居高位、有权有势之人!人人都有贪婪之心,如果不严加约束,终将坠入慾望的深渊。“先人有言,则威虐之”,对于这种贪婪之心、非分之想,前代贤人曾经说过,要“威虐之”,即震慑之、严惩之。《管子·正》“法以遏之”、“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则威虐之”虽然是先人针对“民幸”的情况而言的,但现在拿来对付统治者,同样是适用的,此即“或因斩柯,不远其则”之意。“毋害天常”,亦即“尚恆恆”;“各当尔德”,亦即“恪”、“悫”、“收”、“由”,“毋荒”、“毋纵”。“寇戎方晋,谋猷惟戒。和抟同心,毋有相勒”,外患滋繁,敌人不断进逼,统治者之间就不要再勾心斗角、相互侵夺了,要团结一心,共同对敌。
恂(徇)求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才),圣智恿(勇)力。[一]必罙(探)其厇(宅),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亲)亓(其)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状)。[二]身与之语,以求亓(其)上。[三]
[一]子居:此“恂”当读为“徇”,“恂求”即清华简《说命》上篇之“徇求”。[14]今按:徇求,寻访。曹方向(网名“鱼游春水”):恿,似可读爲“勇”。圣智、勇力并举,即上文之“有才”。[15]
[二]整理者:亲,《战国策·秦策二》“不能亲国事也”,高诱注:“亲,犹知也。”状,《战国策·楚策四》“春申君问状”,鲍彪注:“状,事状。”
[三]今按:上,读为“尚”,佐助。《尔雅·释诂下》:“尚,右也。”邢昺疏:“郭云:‘绍、介、劝、尚,皆相佑助。’”《诗·大雅·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王引之述闻:“言皇天不右助之也。”
“徇求有才,圣智勇力。必探其宅,以亲其状。身与之语,以求其上。”寻访有才能的人,对那些聪明睿智、勇猛有力的人,一定到其家中探访,来了解他们的情况,亲自和他们交谈,来求得他们的佐助。
国家内忧外患,急需各类人才来挽救危局。统治者只有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屈尊以求,方能得到贤者的佑助。
昔才(在)先王,几(既)又(有)众俑(庸)。[一]□□庶戁(难),甬(用)建亓(其)邦。[二]坪(平)和庶民,莫敢㤠(戾)憧(纵)。[三]□□□□,□□□□。□甬(用)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协)保,罔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怨)诵。[四]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恒)静(争)献亓(其)力,畏(威)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燮)方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雠),先君以多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功)。[五]
[一]整理者:俑,读为“庸”。《左传》昭公十三年“君庸多矣”,杜预注:“庸,功也。”今按:庸,治民有劳绩。《尔雅·释诂下》:“庸,劳也。”邢昺疏:“庸者,民功曰庸。”《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郑玄注:“辅成王业,若周公;保全国家,若伊尹;法施于民,若后稷。”
[二]今按:“庶难”前残缺两字,参考前文“莫治庶难”及后文“不逢庶难”,“□□庶难”当是“治庶难”或“不逢庶难”之意。
[三]今按:㤠,从心列声,[16]读为“戾”,违逆、乖戾。《淮南子·览冥》:“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高诱注:“戾,反也。”《荀子·荣辱》:“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杨倞注:“戾,乖背也。”憧,读为“纵”,放纵。《尔雅·释诂》:“纵,乱也。”《玉篇·糸部》:“纵,恣也。”《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
[四]王坤鹏:简文前残缺之字,可补一“民”字。[17]今按:协,和睦。《书·汤誓》:“有衆率怠弗协。”《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保,安定。《广雅·释诂四》:“保,定也。”《广韵·晧韵》:“保,安也。”《诗·小雅·楚茨》:“神保是飨。”毛传:“保,安也。”诵,毁谤。《国语·晋语三》:“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曰:‘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
[五]今按:畏,读为“威”,震慑,使知畏惧而服从。子居:燮,当训为协和。《说文·又部》:“燮,和也。”[18]整理者:方,《大雅·韩奕》“干不庭方”,陈奂《传疏》:“方,四方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通“雠”,指雠敌。
“昔在先王,既有众庸。□□庶难,用建其邦。平和庶民,莫敢戾纵。□□□□,□□□□。{民}用协保,罔有怨诵。恒争献其力,威燮方雠,先君以多功。”从前在先王的时候,治理百姓已经有了许多功绩,又没有各种灾难,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使众民平正和谐,没有谁敢乖戾放纵。……百姓因此和睦安定,没有怨言和非议,常常争着贡献自己的力量,威服安定四方诸侯和雠敌,前代君王因此建立了许多功勛。
㤠憧,读为“戾纵”。古㤡、悷通用。《楚辞·九辩》:“心缭悷而有哀。”洪兴祖《考异》:“悷,一作㤡。”古洌、戾通用。《易·井》:“井洌寒泉食。”“洌”,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戾”。[19]《广雅·释言》:“摐,撞也。”《广韵·江韵》:“摐,打钟鼓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吹鸣籁。”《墨子·非乐上》:“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知“摐”、“撞”为异体,则“憧”可读为“纵”也。“{民}用协保,罔有怨诵”,从前文“载听民之谣”、“毋羞闻谣”及“万民之咎”诸语,知“用”前可拟补“民”字。“怨诵”呼应“万民之咎”的“咎”。
此段有所残断,但尚可通读,主要是说前代圣王如何治理民众、赢得民心,建立了功勛。“昔在先王,既有众庸”,此“众庸”和后文“□□功绩”、“板板其无成”相呼应。“□□庶难,用建其邦”,前代贤王,勤劳于政事,治理民众成绩显着,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平和庶民,莫敢戾纵”,平,有平抑之意,所以百姓没有谁敢乖戾放纵。郑玄注“民功曰庸”时以后稷为例,谓其“法施于民”。“法施于民”,民“莫敢戾纵”,百姓和睦安定,则“有众庸”。“{民}用协保,罔有怨诵”承“平和庶民,莫敢戾纵”。“恒争献其力,威燮方雠,先君以多功”,国内安定和谐,百姓争着为国效力,君主自然能够震慑敌国,平定四方诸侯,建功立业。
古□□□,□□□□。□□元君,甬(用)又(有)圣政悳(德)。[一]以力及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燮)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仇)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国)。[二]以武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及)恿(勇),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卫)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相)社禝(稷)。[三]褱(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慈)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幼)弱,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嬴)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茕)蜀(独)。[四]万民具(俱)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慭),邦甬(用)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炽)。”[五]
[一]今按:元君,元首、君主。《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稟命焉。”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元君’犹书言元首。”[20]整理者:圣政德,犹言圣政圣德。
[二]今按:力,勤、努力。《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议是力。”郑玄笺:“力犹勤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作,作为、行为。《尔雅·释言》:“作,为也。”
[三]整理者:“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即“相”。《礼记·乐记》“治乱以相”,陆德明《释文》云:“相,辅相也。”
[四]今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营”,卫护、救助。曾侯乙钟乐律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乱”即典籍中的“嬴乱”。《淮南子·要略》:“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高诱注:“嬴,绕匝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嬴,假借爲营。”《墨子·天志中》:“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孙诒让闲诂:“文选陆士衡赠从兄车骑诗,李注引锺会老子注云‘经护为营’。”“经护为营”之“营”即卫护、救助义,为营卫义之引申。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顾,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顾)彼后复”同。顾,照顾、眷顾。《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黄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可读为“茕”。[21]
[五]整理者:慭,《说文·心部》:“慭……一曰说也。”《文心雕龙·论说》:“说者,悦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竹悳声,悳声字与戠声字相通,读为“炽”。《说文·火部》:“炽,盛也。”
“古□□□,□□□□。□□元君,用有圣政德。以力及作,燮仇启国。以武及勇,卫相社稷。怀慈幼弱,嬴顾茕独。万民俱慭,邦用昌炽。”……君主,因此有超凡的政治和道德。凭藉自己的努力和作为,平定仇敌,建立国家。凭藉自己的勇猛和勇敢,保卫和辅助国家,安抚爱护年幼的人,救助照顾孤苦无依的人。广大百姓都欢乐喜悦,国家因此繁荣昌盛。
从上一段的“先王”、“先君”到本段的“元君”,其所指似有所区别,分属不同的层次。由于简文的残缺,目前我们已无法明确其具体所指为何人。但简文说“昔在先王……用建其邦”,似乎“先王”是指文王、武王。本段说“以力及作,燮仇启国。以武及勇,卫相社稷”,似乎是在说诸侯。“启国”犹“开国”,应该是指建立诸侯国。《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孔颖达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爲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爲卿大夫。”而“卫相社稷”,正是周分封诸侯的主要目的,《左传·定公四年》所谓“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也。如以上推测不误,则上一段主要是说前代周之贤王,本段主要是说前代周之诸侯。有明王在上,有贤佐在下,所以“万民俱慭,邦用昌炽”。
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启)曰:“天猷畏矣,豫命亡(无)成。[一]生□□戁(难),不秉纯悳(德),亓(其)厇(度)用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失)萦(䁝)。[二]莫好安情(靖),于可(何)又(有)静?[三]莫爯(称)氒(厥)立(位),而不智(知)允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盈)。[四]莫□□□,□□□□型。自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起)俴(㥇)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虐),邦甬(用)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宁)。[五]
[一]今按:猷,可也。豫,懈怠、怠慢。《玉篇·象部》:“豫,怠也。”《大戴礼记·五帝德》:“富而不骄,贵而不豫。”《说苑·至公》:“老君在前而不踰,少君在后而不豫。”命,天命。《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二]今按:纯德,纯粹的德行。《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昭注:“纯,纯一不驳也。”度,谋虑。《尔雅·释诂上》:“度,谋也。”用,连词,因而、于是。失,过失、错误。《广韵·质韵》:“失,错也。”萦,读为“䁝”,迷惑、惑乱。《说文》:“䁝,惑也。”《淮南子·本经》:“目不营于色,耳不淫于声。”高诱注:“营,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营”也是假借为“䁝”。
[三]今按:情,读为“靖”,安定。《尔雅·释诂上》:“靖,治也。”《广雅·释诂一》:“靖,安也。”于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静,安静、安定。《书·大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
[四]子居:称,意为符合、相应。《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笺云:“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22]今按:允,使人信服。《书·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孔传:“言皋陶能明信五刑,施之远近,蛮夷猾夏,使咸服,无敢犯者。”《左传·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杜预注:“始来不见尊贵,故终不爲国人所敬信也。”盈,满,这里义为满足。
[五]今按:俴,读为“㥇”,很也,不听从也。虐,无节制。《书·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孔颖达疏:“纵情为虐。”
二启曰:“天猷畏矣,豫命无成。生□□难,不秉纯德,其度用失䁝。莫好安靖,于何有静?莫称厥位,而不知允盈。莫□□□,□□□□型。自起㥇虐,邦用不宁。”二启说:“上天可畏啊!懈怠天命不会成功。……不秉持纯正的德行,他的谋虑就会失误和惑乱。不喜欢安定,怎么会安定?不称职,却不知道让别人信服,自己还不知足。……自己引发民众的不顺服和放纵,国家因此不安宁。
“天猷畏矣,豫命无成”,上天可畏,一定要谨遵天命,不可轻忽怠慢。“不秉纯德,其度用失䁝”,心术不正,必入歧途。“其度用失䁝”照应前文“度毋有咎”。“莫好安靖,于何有静”,自己“不秉纯德”,荒淫放纵,怎能指望国家和百姓和谐安定?“莫称厥位,而不知允盈”,自己德行低劣,不能胜任职位的要求,却不知道努力提高自己,使别人信服。不仅如此,还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起㥇虐,邦用不宁”,统治者自己放纵不羁,任意妄为,就会引发百姓的违逆和放纵,百姓如此,则难以治理,国家因此而陷入动蕩,不得安宁。
凡隹(惟)君子,尚蓝(鑒)于先旧。[一]道读(渎)善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败),卑(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匡)以戒。[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绩),龏(恭)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洁)亯(享)祀。[三]和悳(德)定型(刑),政(正)百又(有)司。[四]疋(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训)疋(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教),疋(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裁)疋(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诲)。[五]各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图)氒(厥)羕(祥),以交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谋)。[六]天之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坏),莫之能枳(支)。天之所枳(支),亦不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坏)。[七]反反(板板)亓(其)亡(无)成,甬(用)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匡)可(何)畏(威)?[八]悳(德)型(刑)态(怠)絉(惰),民所訞(妖)䚹(比)。[九]
[一]今按:鑒,借鑒、参考。《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先,前人。旧,指从前的典章制度。《书·武成》:“乃反商政,政由旧。”孔传:“反纣恶政,用商先王善政。”《诗·大雅·蕩》:“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郑玄笺:“此言纣之乱非其生不得其时,乃不用先王之故法之所致。”
[二]今按:道,道德、道义。读,读为“渎”,败乱。《逸周书·文酌》:“七事:一腾咎信志,二援拔渎谋,三聚疑沮事。”朱右曾校释:“渎,败乱也。”黄杰:“卑”似当读为“俾”,使也。[23]整理者: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匡音近可通。《小雅·六月》“以匡王国”,郑笺:“正也。”今按:戒,《说文》:“戒,警也。”《广韵·怪韵》:“戒,慎也。”
[三]整理者:《荀子·王霸》:“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功绩指功业和劳绩。邬可晶: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爲“洁”。“恭洁享祀”即强调享祀要恭敬、清洁。[24]
[四]今按:和,调和、协调,使恰到好处。《说文·龠部》:“龢,调也。”段玉裁注:“经传多借和为龢。”定,审定、订正。《字彙·宀部》:“定,正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定刑,犹正刑也,谓正定刑律。《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孔颖达疏:“正刑明辟者,谓司寇当正定刑书,明断罪法,使刑不差二,法不倾邪。”正,治理。《礼记·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
[五]今按:胥,皆、都。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释为“哉”,读为“裁”,教育、栽培。《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此义为“裁制”义的引申。黄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亦可读为“诲”。[25]今按:“诲”,教导。《说文·言部》:“诲,晓教也。”
[六]今按:图,谋取。《尔雅·释诂一》:“图,谋也。”羕,读为“祥”。《尔雅·释诂上》:“祥,善也。”《说文·示部》:“祥,善也。”以,连词,表顺承,相当于“而”。交,俱、皆。《小尔雅·广言》:“交,俱也。”《玉篇·交部》:“交,共也。”《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孔传:“交,俱也。”罔,无、没有。《尔雅·释言》:“罔,无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谋”,此与“谋猷惟戒”之“谋”同义,指各种阴谋诡计。
[七]整理者:此“天之”二句见于典籍,文字上略有出入。《左传》定公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国语·周语下》记卫彪溪见单穆公时云:“周诗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曰‘支’。”
[八]整理者:反反,读为“板板”。《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板板,反也。”孔颖达疏:“《释训》云:‘板板,僻也。’邪僻卽反戾之义,故为反也。”今按:无成,没有成功、没有成就。用,介词,表示行为、动作赖以进行的凭藉,相当于“以”。匡,正也。畏,读为“威”,威严、威信。
[九]整理者:絉、术同从术声。古籍中术、队相通,坠、堕相通,故“絉”可通“惰”。“态絉”卽“怠惰”。《逸周书·大匡》:“慎惟怠墯。”“墯”同“惰”。沈培:“所”可以理解为表示凭藉的“所以”。[26]整理者:《荀子·非十二子》“则可谓訞怪狡猾之人矣”,杨倞注:“訞与妖同。今按:䚹,读为“比”,结党营私。《玉篇·比部》:“比,阿党也。”《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朱熹注:“比,偏党也。”
“凡惟君子,尚鑒于先旧。道渎善败,俾匡以戒。□□功绩,恭洁享祀。和德定刑,正百有司。胥训胥教,胥裁胥诲。各图厥祥,以交罔谋。天之所坏,莫之能支。天之所支,亦不可坏。板板其无成,用匡何威?德刑怠惰,民所妖比。”所有在上位的君子,希望你们以前人为榜样,借鑒先前的典章制度。道义败乱,美好的东西被败坏,要把它们匡正过来并引起人们的警戒。……要恭敬、洁净地祭祀。调和恩德,正定刑律,来治理百官。都要告诫、教导,都要培育、教诲,使他们一心向善,都不耍阴谋诡计。上天所要毁败的,没有谁能够支撑;上天所要支持的,也不可能被毁败。自己乘戾反常,没有成就,来匡正别人,怎么会有威信?恩德和刑罚懈怠鬆弛,百姓就会行为反常、结党营私。
上一段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一段开始提出希望和对策。“凡惟君子,尚鑒于先旧”,“尚”字虽然只是针对“鑒于先旧”而言,但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先,我们训为“先人”,是考虑到下文“□□功绩,恭洁享祀”的“功绩”上承“昔在先王,既有众庸”的“众庸”,又引领后文“板板其无成,用匡何威”的“无成”。先王已经建立了许多功勛,所以才有威望,才能“建其邦”、“平和庶民”。现在的统治者面临“道渎善败”的局面,要想“俾匡以戒”,一方面要以先王为榜样,“□□功绩,恭洁享祀”,建立自己的功绩,树立自己的威望,否则“板板其无成,用匡何威”,自己没有成就,匡正别人时就不会有威信。那么如何建立功绩、树立威望呢?“天猷畏矣,豫命无成”,要想有功绩,就不能懈怠天命,就必须“恭洁享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洁)”字从心,主要也是强调内心的洁净,与“恭”义近。古人祭祀前必斋戒,清心寡慾,以求得内心的虔敬。“恭洁享祀”就是恭敬上天和神灵。“板板其无成”,毛传:“板板,反也。”孔颖达疏:“《释训》云:‘板板,僻也。’邪僻卽反戾之义,故为反也。”“板板”照应“豫命无成”之“豫”。豫,怠慢、不恭;板板,乘戾、反常,亦是不恭顺之意。“豫”、“板板”和“畏”、“恭洁”相对言。
统治者要想匡正“道渎善败”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借鑒原有的典章制度,用先王之故法。“和德定刑,正百有司”,完善法度,治理百官。“胥训胥教,胥裁胥诲”,训、教、裁、诲,皆训诫教诲之意。用法度训教百官,奖优罚劣,使他们行有规矩,不敢逾越。“各图厥祥,以交罔谋”,人心思善,不敢有侥倖之心、非分之想。
“天之所坏,莫之能支。天之所支,亦不可坏”,上天可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必恭敬之,不可违逆。“板板其无成,用匡何威”,行为乖僻,不循天常,将一事无成,一事无成,没有威严,无法匡正别人。“德刑怠惰,民所妖比”,法度废弛,百姓无所凭依,自然肆意妄为。妖,以其不受惩罚也;比,以其阿党方能谋利也。德,恩德,犹奖励也。奖励没有规则,人们就会结党营私、趋炎附势。刑,刑罚,犹惩罚也。惩罚没有规则,人们就会恣意为恶、为所欲为了。
约结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绳)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凖),民之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关)閟(闭)。[一]女(如)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关)柭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扃)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键),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绳)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準)既政(正)。[二]而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相)柔䚹(比),矞(遹)易兇心。[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甄)嘉惟,料(调)和庶民。[四]政命(令)悳(德)型(刑),各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常)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次)。[五]邦亓(其)康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宁),不奉(逢)庶戁(难)。年㝅(穀)焚(纷)成,风雨寺(时)至。[六]此隹(惟)天所建,隹(惟)四方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祗)畏。[七]曰亓(其)罚寺(时)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亓(其)悳(德)型(刑)义(宜)利。[八]
[一]今按:约、结、绳、準,四个名词并列,指社会规範和制度。《礼记·学记》:“大信不约。”孔颖达疏:“约,谓期要也。”《原本玉篇·糸部》:“结,《淮南》:‘君子行斯乎其所结’,许叔重曰:‘结,要也。”绳,準则、法度。《荀子·王霸》:“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当依沈培读为“凖”,[27]準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準也;礼者,节之準也。”整理者:关、闭本指门之闩木,《说文通训定声》“关”下:“竖木为闭,横木为关。”
[二]今按:柭,读为“闭”,闭门时用以加锁的中立直木,即《说文通训定声》所谓“竖木为闭”之“闭”。整理者: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可读为“扃”,皆属见母耕部。今按:扃,从外关闭门户的门闩。《说文•户部》:“扃,外闭之关也。”这里用为动词,关闭、上闩。《淮南子•俶真》:“处小隘而不塞,衡扃天地之间而不窕。”高诱注:“扃,犹闭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金,声,当释为“键”。王筠《说文句读·户部》:“扃与木部楗,葢内外相对,皆关闭之器。在门内者谓之楗,在门外者谓之扃也。”楗、键皆锁也。以木为之曰“楗”,以金为之曰“键”。这里用为动词,即楗闭、锁闭。
[三]马楠:《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五相”或即《曲礼》所谓“五官“。[28]今按:五相,即上文之“百有司”,指各种官吏。整理者:柔,《尔雅·释诂》:“安也。”䚹,读为“比”,《逸周书·文酌》“往来取此〈比〉”,朱右曾《集训校释》:“比,亲也。”今按:矞,读为“谲”,变化。《文选·张衡〈东京赋〉》:“玄谋设而阴行,合二九而成谲。”李善注:“谲,变也。”整理者:易,《史记·乐书》“移风易俗”,张守节《正义》:“易是改易之称也。”
[四]整理者: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研”。《易·系辞下》“能研诸侯之虑”,孔颖达疏:“研,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研核是非”,薛综注:“研,审也。”今按:甄,甄别,识别。《广韵·仙韵》:“甄,察也。”《抱朴子·论仙》:“执太璞于至醇之中,遗末务于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料,读为“调”,《说文·言部》:“调,和也。”调和庶民,使庶民和谐。
[五]整理者:“𠂔”通“次”。今按:次,次序。《国语·周语中》:“吾曰:‘子则贤矣。抑晋国之举也,不失其次,吾惧政之未及子也。’”
[六]整理者:“焚”通“纷”。《易·巽》“用史巫纷若”,陆德明《释文》:“纷,盛也。”
[七]今按:此,指约结绳凖等法度、规範。祗畏,敬畏。《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八]王瑜桢:时,善也,合适也;当,适当。[29]今按:宜,适当。《玉篇·宀部》:“宜,当也。”《吕氏春秋·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高诱注:“宜,犹当也。”利,适宜、适合。《国语·鲁语下》:“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唯子所利。”韦昭注:“利,犹便也。”
“约结绳凖,民之关闭。如关柭扃键,绳準既正。而五相柔比,谲易兇心。研甄嘉惟,调和庶民。政令德刑,各有常次。邦其康宁,不逢庶难。年穀纷成,风雨时至。此惟天所建,惟四方所祗畏。曰其罚时当,其德刑宜利。”社会规範和制度,是防範和制约百姓的关键。如果门户锁闭,法令已经合乎规範;官员们柔顺亲附,改变了兇恶之心。他们考察甄别好的谋略,协调民众,使民众和谐相处。政策、法令、恩德和刑罚,都有正常的秩序,国家就会安宁,不会遇到众多的灾难。就会五穀丰登,风调雨顺。政令德刑这些社会制度和规範,都是上天所设置,是天下所有人都要敬畏的。上天所设的处罚规则都合于时宜而恰当,所设的奖惩制度都很合适。
柭,整理者已经引到下述材料:《庄子·人间世》“求狙猴之杙者斩之”,陆德明《释文》:“杙,司马本作朳,崔本作柭。”从这条材料看,柭和杙是同一种东西。《尔雅·释宫》:“樴谓之杙。”郭璞注:“橜也。”结合语境,我们认为柭应该就是古书中的植。《说文•木部》:“植,户植也。”段注:“植当为直立之木。”《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郭璞注:“植,户持鏁植也。”郝懿行义疏:“植者,……所以键门持锁。古人门外闭讫,中植一木,加锁其上,所以䟫歫两边,固其键闭。其木植,故谓之植。”《墨子•备城门》:“门植关必环锢。”“植关”连言,犹简文“关柭”连言也。“柭”即“植”,亦即古人闭门时所植直立之木。《墨子•备城门》“门植关必环锢”孙诒让注:“植,持门直木;关,持门横木。”《墨子•备城门》“梳关,关二尺”孙诒让注:“窃疑‘梳’并当为‘桄’,说文木部云:‘桄,充也,楗距门也。’此桄关,即谓楗,今之木锁是也。盖门植关,两木横直交午之处,别以木锁控之,以其横亘门閑,故谓之桄关。下‘关’字当是衍文。二尺者,桄关之长度。淮南子缪称训云‘匠人斲户,无一尺之楗不可以闭藏’,彼为寻常房室之门,楗止一尺,此城门之楗,故倍之。若门植与关,则其长皆竟门,必不止一二尺矣。说文门部云:‘闭,阖门也,从门才,所以距门也。’盖才以十,象植与关横直交午之形,下一短画,则正象楗横亘之形。参互审绎,可见古楗门之制矣。”闭,小篆作“壆”,孙诒让对字形的说解未必完全正确。金文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所从之“十”,正像横木“关”和直木“植”相交之形。我们认为此即《说文》训为“阖门也”的“闭”字,也写作“閟”。“柭”为直立之木,所对应之词,正是“竖木为闭”之“闭”。柭,并母月部;閟,帮母质部。陆德明《释文》:“杙,司马本作朳,崔本作柭。”“弋”为“杙”之初文,增“八”声则为“必”字。所以“柭”通“閟”,是很好理解的。也就是说“竖木为闭”之“闭”,初以“柭”表之,后通作“闭”,后代“闭”字兼表“阖门”和“竖木为闭”二义。简文“约结绳凖,民之关閟”用借字,“如关柭扃键”用本字。“关柭”一为横木,一为直木;“扃键”一为外闭之器,一为内闭之器。“关柭”、“扃键”两相对言,皆为闭门之器,句式整齐。
金文中的“盭/盩龢”,学者多读为“戾和”,也有一些学者读为“调和”。[30]我们讚同读为“调和”的意见。“盩”,从皿执声,应即“调和五味”之“调”的本字,“盩”之从皿,犹“盉”之从皿也。“盩”从执声,幽、脂旁转。何琳仪认为《逸周书·祭公》“我亦维有若祖祭公之执和周国,保乂王家”之“执和”即典籍习见之“调和”,正确可从。[31]“盩”或省皿,或增幺作“盭”。“幺”可能是累增的声符。施谢捷读战国赵国兵器铭文的“执(从幸从攴)齐”为“调剂”,也是正确的。[32]王孙遗者钟的“和溺”,薛培武读为“和调”,可从。盩/盭、戾,古书常见通用,戾、沴音义通,楚文字“溺”从㐱声,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包山简第172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郭店简《老子》甲组第33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王孙遗者钟》)等形,应分析为从㲻,㐱声。可视为“㲻”字累加声符“㐱”。“㲻”字见于郭店简《语丛二》,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裘按说:“《说文·水部》:‘㲻,没也。从水从人。’即‘溺’字,简文此字读为‘弱’。”[33]《说文》段注:“此沉溺之本字也。今人多用溺水水名为之,古今异字耳。《玉篇》引孔子曰:‘君子㲻于口,小人㲻于水。’顾希冯所见《礼记》尚作㲻。”[34]秦文字“弱”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第3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睡虎地秦简《秦律》第184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睡虎地秦简《封诊式》第66简),亦当分析为从㐱声。王宁先生认为“䚥”就是“调弓”的“调”,[35]可从。《说文·角部》:“𧣚,调弓也。从角、弱省声。”《说文》“𧣚”字以“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为声符,证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可以单独成字。许慎以为从弱省声,其实古文字往往单複无别。楚文字“㲻”的人旁多作“尸”形,“尸”易讹作“弓”,所以我们觉得“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是由“弓(尸)”在上和“㐱”在下合在一起演变而成的。起初一般还保留“㐱”字的“彡”形(《说文》“弱”字小篆亦从“彡”形),后来简化成两斜笔。《淮南子·原道》:“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和弱其气”亦即“和调其气”也。“料”,来母宵部;“弱”,日母药部。二者读音相近,例可通假。简文“料”字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整理者摹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其右旁似作“勺”。若果作“勺”,则是变形音化。楚文字“勺”可读为“弱”。[36]
“约结绳凖”,浑言之,可统称为法度;析言之,则“约结”侧重于私人之间的信用,“绳凖”侧重于社会行为规範。“约结绳凖,民之关闭”,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关键。“关柭扃键”,参照后文“关柭不闭”,知“扃键”义为“闭”。“关柭扃键,绳準既正”,法度已经完善。“五相”即“百有司”,指各种官员。“柔比”,柔顺亲附。清华简《皇门》简4-5:“百眚(姓)万民用亡(罔)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柔)比才(在)王廷。”我们曾认为:“‘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应是习见之‘柔’字,意爲百姓万民因此无不柔顺亲附于王廷。”[37]“五相柔比,谲易兇心”,官吏们都柔顺亲附,改变了兇恶之心。这里照应上文“和德定刑,正百有司。胥训胥教,胥裁胥谋。各图厥祥,以交罔谋。”经过匡正和教育,官吏们人心向善,都不再耍阴谋诡计,也就是“柔比”、“谲易兇心”。“研甄嘉惟,调和庶民”,其主语为“五相”,亦即百官。官员们审查、甄别出好的治国方略,用于管理国家,协和百姓。“五相柔比,谲易兇心。研甄嘉惟,调和庶民”对应后文“五相不强,罔肯献言”。“政令德刑,各有常次”,社会秩序井然,国家安定团结。
“如关柭扃键……各有常次”,都是假设的情况,“如”字一直管到“各有常次”。“约结绳凖”至“各有常次”,诗人强调了三个方面。“约结绳凖,民之关闭。如关柭扃键,绳準既正”是说法度的重要性;“而五相柔毖,遹易兇心。研甄嘉惟,调和庶民”是说执法者的重要性;“政令德刑,各有常次”是说“德刑”要有正常的秩序,不要人为地随意更改。所有这些,如果翻译成现代公文,约略可表述如下:
目标: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
措施:一、完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随意践踏法律
对于以上三条,可以进一步解释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法,主要是指法律,範围比芮良夫用“约结绳凖”所比拟的各种制度和规範要小得多,但其核心精神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人们行为的準则,都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用“法度”这个术语来代替“约结绳凖”。为什么说法度是“民之关闭”?因为法度可以规範人的行为,遏制人的恶念。所以法度一定要完善、一定要公正。有了法度,就需要有人去执行,在当时社会就是各种官吏。官吏们作为执法者,其自身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如果执法者本身是邪恶的,法度就不可能得到正确执行。诗人反复强调“德刑”,是因为“德刑”的实质是法度的执行。对于遵守法度的人,一定要让他从中得益,这就是“德”;对于触犯法度的人,一定要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是“刑”。所谓“德刑怠惰”,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最终法度形同虚设。“政令德刑,各有常次”应该还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不要人为地更改法度,不要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度之上。所以后文说“此惟天所建,惟四方所祗畏。曰其罚时当,其德刑宜利”,藉助上天的神秘力量,强调法度的至高无上性。
行文至此,我们不仅心生感慨,唏嘘不已。关于人类社会这点事儿,三千年前的哲人其实已经琢磨得一清二楚。后来老子说“无为”,孔子说“克己复礼”,其核心意思基本相同。贪慾可谓万恶之源,如何遏制它,似乎是人类社会永恆的主题。
“邦其康宁,不逢庶难。年穀纷成,风雨时至”,其,将要、就会。如果做到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将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年穀纷成,风雨时至”把人间社会的治理和上天联繫起来,把人世的太平看做上天对于人们遵循天道的恩赐。“此惟天所建,惟四方所祗畏”,人间的法度都是上天所建,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天下臣民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曰其罚时当,其德刑宜利”,法度既为上天所建,自然公平、公正,无所不宜。“此惟天所建,惟四方所祗畏。曰其罚时当,其德刑宜利”,平复人们对法度权威性和合理性的质疑。
女(如)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关)柭不閟(闭),而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绳)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凖)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失)楑。[一]五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相)不疆(彊),罔肎(肯)献言。[二]人颂攼(扞)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违),民乃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佻)嚣(敖),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靡)所并(屏)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依)。[三]日月星晨(辰),甬(用)交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乱)进退,而莫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得)亓(其)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次)。[四]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岁)廼(乃)不厇(度),民甬(用)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尽),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咎)可(何)亓(其)女(如)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五]
[一]整理者:楑,《说文·木部》:“度也。”段玉裁注:“此与手部‘揆’音义皆同,‘揆’专行而‘楑’废矣。”
[二]整理者:疆,读为“彊”。《尔雅·释诂》:“彊,勤也。”《孟子·梁惠王下》“彊为善而已矣”,焦循《正义》引《淮南子》高诱注:“彊,勉也。”
[三]今按:颂,后作“容”,礼仪、法度。《礼记·杂记下》:“戚容称其服。”郑玄注:“容,威仪也。”《广雅·释诂一》:“容,法也。”《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高诱注:“容犹法也。”攼,读为“扞”,触犯、违犯。《史记·游侠列传序》:“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司马贞索引:“扞,即捍也。违扞当代之法网,谓犯于法禁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佻”,轻薄放纵。《尔雅·释言》:“佻,偷也。”郭璞注:“谓苟且。”《左传·昭公十年》:“《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孔颖达疏:“其视下民不偷薄苟且也。”《楚辞·离骚》:“余犹恶其佻巧。”王逸注:“佻,轻也。”嚣,读为“敖”或“傲”,倨傲、狂妄。屏,捍蔽、保护。《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依,倚傍。
[四]今按:交,俱、皆。此“交”字与前文“以交罔谋”之“交”用法相同。
[五]今按:不度,不合法度。《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杜预注:“不合法度,非先王制。”整理者:戾,《战国策·赵策二》“而齐为虚戾”,鲍彪注:“戾,疾也。”《墨子·天志中》“疾菑戾疫凶饑则不至”,孙诒让《闲诂》:“戾、厉字通。”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歹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声,读为“尽”。《玉篇·皿部》:“尽,终也。”今按:尽,死。《庄子·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郭象注:“言物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终,而愚者抱愚以至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五日死者,肝与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尽即死矣。”
“如关柭不闭,而绳凖失楑。五相不彊,罔肯献言。人颂扞违,民乃佻敖,靡所屏依。日月星辰,用交乱进退,而莫得其次。岁乃不度,民用戾尽,咎何其如台哉!”如果门闩不闭,法令不合常规,官员不勤勉努力,不愿意进献意见,人的礼仪都被违犯,百姓于是轻薄狂妄,行为无所依傍,日月星辰因此都乱了运行规律,不再有次序,时间于是不合常规,百姓因此得瘟疫病死,罪过将如何啊!
文中和“民”有关的一些词语,在注释时我们有一个统一的考虑,在此略作说明。这些词语主要见于下列文句:“此德刑不齐,夫民用忧愓。民之俴(㥇)矣,而谁适为王?”“平和庶民,莫敢㤠(戾)憧(纵)。”“自起俴(㥇)虐,邦用不宁。”“德刑怠惰,民所訞(妖)䚹(比)。”“人颂扞讳,民乃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佻)嚣(敖),靡所并依。”忧、愓、俴、虐、㤠、憧、訞、䚹、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嚣,它们基本的意义都是指在失去法度约束后,百姓的放纵、违逆、不恭顺,而这会使国家陷入动乱。
“德刑不齐”、“民用忧愓”,愓,《说文》训为“放”,即后世之放蕩字。“忧”与“愓”并列,知其当读为“优”,为“优逸”、“优纵”之意。“民之俴矣”,即民“忧愓”,我们读“俴”为“㥇”,训为“很”、“不听从”,亦是放纵、不恭顺之意。这种用法的“㥇”,与“残暴”之“残”义近,只是程度较轻。“很”即“狠”,程度加重,即兇暴。“自起俴虐”,俴、虐连言,知“纵情为虐”。“訞”即“妖”,指行为怪异反常。《荀子·非十二子》:“如是而不服者,则可谓訞怪狡猾之人矣。”訞怪之人,乃是对“不服者”之称。不服者,即违逆、不恭顺者。“䚹”读为“比”,语义上的原因,我们上文已做过分析;用字习惯上,可参照“柔䚹”读为“柔比”。“嚣”读为“敖”,与“嚣不图难”之“嚣”读法相同,为狂妄、傲慢义,与放纵、不恭义近。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召声,召从刀声,刀声与兆声通用。[38]《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佻佻”,《楚辞·九歎》王逸注引作“苕苕”。“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佻”,语音上没有问题。“佻”义为轻薄放纵。“㤠憧”读为“戾纵”,除前面已经列出的理由外,我们也是考虑了和上述诸词之间的关係。
“如关柭不闭,而绳凖失楑”,《说文》段注:“揆,度也;度者,法制也。”“揆”与上文“绳凖既正”之“正”义近。“五相不彊,罔肯献言”,官员不勤政,不进言。“人颂扞违,民乃佻敖,靡所屏依”,颂,仪容、礼法。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简14:“匄泽恃德,不畀用非颂。”颂,亦为仪容、礼法。“颂”为礼法,亦法度之一。礼法被违逆,失去对人的约束作用,百姓为所欲为,社会就没有了秩序。此与上文“政令德刑,各有常次”相对,为其反面。“日月星辰,用交乱进退,而莫得其次。岁乃不度,民用戾尽”,天道陵乱,四时之气不和,疫疾流行,百姓病死,此皆逆天常、不循法度所致也。
絭(朕)隹(惟)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沖)人,则女(如)禾之又(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稺)。[一]非㝅折(哲)人,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靡)所爰(援){以}诣。[二]我之不言,则畏天之发几(机)。[三]我亓(其)言矣,则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屑)者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美)。[四]民亦又(有)言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谋)亡(无)少(小)大,而器不再(在)利;[五]屯可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愿),而鲜可与惟。[六]曰于(呜)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呼)畏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哉)!言罙(深)于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渊),莫之能恻(测)。民多勤(艰)戁(难),我心不快,戾之不□□。[七]
[一]整理者:稺,《说文·禾部》:“幼禾也。”
[二]今按:㝅,幼儿。《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陆德明释文:“榖,崔本作㝅,云:‘孺子曰㝅’。”整理者:哲,《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朱熹《集传》:“哲,知。”今按:援,引用、引证。《礼记·缁衣》:“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郑玄注:“援,犹引也。”整理者:诣,《小尔雅·广诂》:“诣,进也。”今按:“爰”和“诣”之间的字漫漶不清,据文意,可拟补“以”字。
[三]子居:发机,当指发动机关。[39]今按:发机,喻指上天开始降下灾祸、进行惩罚。
[四]今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从心㞕声,“㞕”即“屑”字,《说文》小篆作“頄”。《说文·尸部》:“㞕,动作切切也。从尸、䏌声。”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屑”,琐屑、微小。《荀子·儒效》:“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之寳,虽行貣而食,人谓之富矣。”王先谦集释引郝懿行曰:“屑,琐细之貌。”美,善、好。《国语·晋语一》:“彼将恶始而美终。”韦昭注:“美,善也。”
[五]今按:再,读为“在”,在于,取决于。《书·皋陶漠》:“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利,善、美好。《玉篇·刀部》:“利,善也。”《汉书·高帝纪下》:“与利田宅。”颜师古注:“利,谓便好也。”
[六]整理者:屯,可训“皆”,为总括词。今按: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读为“愿”,希望。《方言》卷一:“愿,欲思也。”鲜,少。《尔雅·释诂》:“鲜,寡也。”惟,思考、谋划。《尔雅·释诂下》:“惟,思也。”《说文·心部》:“惟,凡思也。”《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郑玄笺:“惟,思也。”
[七]今按:戾,疑当训为安定。《尔雅·释诂下》:“戾,止也。”《广雅·释诂四》:“戾,定也。”《书·康诰》:“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戾之,指安定不快之心。
“朕惟沖人,则如禾之有稺。非㝅哲人,吾靡所援{以}诣。我之不言,则畏天之发机。我其言矣,则屑者不美。民亦有言曰:谋无小大,而器不在利;屯可与愿,而鲜可与惟。曰呜呼畏哉!言深于渊,莫之能测。民多艰难,我心不快,戾之不□□。”我是年幼无知的人,就好像穀物的幼苗。我并非年少而智慧卓越的人,没有什么引经据典的话来进献给你们。我不说话呢,畏惧上天将会降下灾祸;我要是说出来呢,又都是些琐屑而不美善的话。百姓也有俗话说,谋略没有大小之分,器物不在于美善;人人都能够和你一起展望未来,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和你一起谋划未来。啊!要敬畏啊!言语的内涵比渊水还要深,没有谁能够揣测。百姓有很多艰难困苦,我的心情很不愉快,安定不快之心……。
“朕惟沖人,则如禾之有稺”,我并非经验丰富、深谙世事之人。“非㝅哲人,吾靡所援{以}诣”,自己年幼,智慧又不卓越,不能引经据典。“我之不言,则畏天之发机”,《东观汉记·田邑》:“涉千钧之发机不知惧,何如其知也?”国家形势危急,千钧一髮之际,不能不言。“我其言矣,则屑者不美”,我要说呢,又无金玉良言。“民亦有言曰:谋无小大,而器不在利”,野芹之献,卑之无甚高论,略陈固陋,冀或有一得。“屯可与愿,而鲜可与惟”,此亦民之言。见解固然浅陋,却是出自赤诚的忧国忧民之心。以上皆芮良夫自谦之辞。“曰呜呼畏哉!言深于渊,莫之能测”,言,当是指“民亦有言”之“言”。感歎民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民多艰难,我心不快,戾之不……”,民生多艰,诗人忧心如焚,无法平静。
亡(无)父母能生,亡(无)君不能生。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中)心念诖(絓),莫我或圣(听)。[一]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吾)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恐)辠(罪)之{及}身,我之不□。[二]□□是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失),而邦受亓(其)不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宁)。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吾)甬(用)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作)䚹(毖)再夂(终),以寓命达圣(听)。[三]
[一]整理者:《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王逸注:“絓,悬。”
[二]今按:“之”和“身”之间子居拟补“及”字,[40]可从。
[三]整理者:寓是寄託的意思。《管子·小匡》:“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今按:命,教诲。《广韵·映韵》:“命,教也。”《孟子·滕文公上》:“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赵岐注:“命之,犹言受命教矣。”朱熹集注:“命,犹教也,言孟子已教我矣。”达,送到、传送。《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夫妇三百,唯王所安,以没王年。”韦昭注:“达,致也。”
“无父母能生,无君不能生。吾中心念絓,莫我或听。吾恐罪之{及}身,我之不□。□□是失,而邦受其不宁。吾用作毖再终,以寓命达听。”没有父母,能够生存;没有君主,不能生存。我满腹忧虑,没有人听我诉说。我害怕灾祸殃及自身,我……,而国家也遭受不安宁。我因此写了这两首用于警戒的诗,来寄託我的规劝,传达给你们,让你们听到。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子者,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文之至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情之至也。”得君则治、安,失君则乱、危,故曰“无父母能生,无君不能生”。诗人强调君主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强调好的君主的重要性,君主荒淫无道,则民不聊生。“吾中心念絓,莫我或听”,世人皆醉,诗人独醒,其痛苦更甚。“吾恐罪之{及}身,我之不……是失,而邦受其不宁”,大厦将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诗人对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皆充满了担心。“吾用作毖再终,以寓命达听”,交代写作目的,收束全文。
参考文献:
白于蓝:《〈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拾遗》,纪念何琳仪先生诞生七十週年暨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8月1日-4日。
蔡伟:《读新见的出土文献资料札记二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2年12月24日。
陈剑:《清华简“戾灾辠蛊”与〈诗经〉“烈假”、“罪罟”合证》,清华简与《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浸会大学 2013年11月1-3日)。
陈鹏宇:《清华简〈芮良夫毖〉套语成分分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陈伟武:《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零劄》,清华简与《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浸会大学 2013年11月1-3日)。
程薇:《清华简〈芮良夫毖〉与周厉王时期的外患》,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三辑,中西书局,2012年,第54-60页。
邓佩玲:《谈清华简〈芮良夫毖〉“毖”诗所见之诤谏──与〈诗〉及两周金文之互证》,清华简与《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浸会大学 2013年11月1-3日)。
郭永秉:《释清华简中倒山形的“覆”字》,清华简与《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浸会大学 2013年11月1-3日)。
侯乃峰:《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简帛网,2013年1月14日。
黄杰:《初读清华简(叁)〈芮良夫毖〉笔记》,简帛网,2013年1月6日。
黄杰:《再读清华简(叁)〈芮良夫毖〉笔记》,简帛网,2013年1月16日。
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简帛网»简帛论坛»简帛研读»“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
马芳:《从清华简〈芮良夫毖〉看“毖”诗及其体式特点》,《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
马楠:《〈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沈培:《试说清华简〈芮良夫毖〉跟“绳準”有关的一段话》,《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13年6月17日-18日,第237页。
萧旭:《清华简〈芮良夫毖〉“富而无淣”补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3年3月9日。
王坤鹏:《清华简〈芮良夫毖〉篇笺释》,简帛网,2013年2月25日。
姚小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中州学刊,2014年5月第5期。
王瑜桢:《〈清华三·芮良夫毖〉劄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2年9月21日。
王瑜桢:《〈清华三.芮良夫毖〉“頪”字考──兼释“盭和庶民”》,第二十五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2014年5月16日、17日。
王瑜桢:《〈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芮良夫毖〉释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六辑,中西书局,2015年,第184-194页。
赵平安:《〈芮良夫
张崇礼:清华简《芮良夫毖》考释〉初读》,《文物》,2012年第8期。
赵平安:《再论所谓倒山形的字及其用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简序调整一则》,孔子2000网站,2013年1月12日。
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孔子2000网站,2013年2月24日。
[1]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61年,第603页
[2]程薇:《清华简〈芮良夫毖〉与周厉王时期的外患》,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三辑,中西书局,2012年,第54-60页。
[3]简帛网»简帛论坛»简帛研读»“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2013年1月13日。
[4]王国维:《观堂集林》,第78-79页。
[5]“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2013年1月13日。
[6]“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2013年1月8日。
[7]郭永秉:《释清华简中倒山形的“覆”字》,清华简与《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浸会大学 2013年11月1-3日)。
[8]陈剑:《郭店简〈尊德义〉和〈成之闻之〉的简背数字与其简序关係的考察》,《简帛》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217页。
[9]“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2013年1月31日。
[10]苏建洲:《也说〈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为所以嚣”》,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10日。
[11]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孔子2000网站,2013年2月24日。
[12]邬可晶:《读清华简〈芮良夫毖〉劄记三则》,《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2014年,中华书局,第410页。
[13]冯胜君:《郭店简与上博简比较研究》,线装书局,2007年,第68-70页。
[14]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
[15]“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初读”帖,2013年1月6日。
[16]此字声旁当释“列”,参见张崇礼:《释楚文字“列”及从“列”得声的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13年6月28日。
[17]王坤鹏:《清华简〈芮良夫毖〉篇笺释》,简帛网,2013年2月25日。
[18]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
[19]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643页【歺通戾】条。
[20]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81页,
[21]黄杰:《初读清华简(叁)〈芮良夫毖〉笔记》,简帛网,2013年1月6日。
[22]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
[23]黄杰:《初读清华简(叁)〈芮良夫毖〉笔记》。
[24]邬可晶:《关于清华简〈芮良夫毖〉简18的“恭监享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论坛讨论区”,2013年2月7日。
[25]黄杰:《初读清华简(叁)〈芮良夫毖〉笔记》。
[26]沈培:《试说清华简〈芮良夫毖〉跟“绳準”有关的一段话》,《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13年6月17日-18日,第237页。
[27]沈培:《试说清华简〈芮良夫毖〉跟“绳準”有关的一段话》。
[28]马楠:《〈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9]王瑜桢:《〈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芮良夫毖〉释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六辑,中西书局,2015年,第190页。
[30]关于这个问题,最近的文章可以参考王瑜桢:《〈清华三.芮良夫毖〉“頪”字考──兼释“盭和庶民”》,第二十五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2014年5月16日、17日。薛培武:《〈王孙遗者钟〉中“和调民人”试释》,简帛网2015年11月30日。
[31]何琳仪:《逨盘古辞探微》,《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7月第27卷第4期。
[32]施谢捷:《释盩》,《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3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06页注释[九]。
[34]关于“溺”从㐱声,参见张崇礼:《释“㐱”及相关的一些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6月28日。
[35]此蒙薛培武先生转告。
[36]白于蓝编着:《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0页。
[37]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皇门>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月5日)文后评论,2011年1月9日。
[38]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214页【刀通兆】条。
[39]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
[40]子居:《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