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首发)
张崇礼
北华大学文学院
上博简《容成氏》2-3简有如下一段文字:
于是虖(乎)唫(喑)聋执烛,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矇)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工)鼓瑟,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跛)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躃)兽(守)门,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侏)需(儒)为矢,长者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䆃)厇(度),娄(偻)者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仕-织)謱(屦),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瘿)者煮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盐)厇(鹾),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疣)者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渔)泽,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迄)弃不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举)。
这段释文参考了多位学者的意见,也有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下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谈谈我们对一些字句的理解。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李零先生认为从文义看,似相当“矇瞽”,意思是瞎子。《晋语四》有“矇瞍修声”。[1]许全胜先生认为第一字从木冒声,可读“瞀”。冒、瞀皆明母幽部字。《玉篇》:“瞀,目不明貌。”《庄子·徐无鬼》:“予适有瞀病。”第二字从工戈声,戈在见母歌部;瞽在见母鱼部。歌、鱼古多通假。此二字可读为“瞀瞽”。[2]陈剑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读为“瞀”可从,“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则应逕读为“乐工”之“工”。目不明曰瞀,“瞀工”犹“瞽工”。《韩非子·八说》:“上下清浊,不以耳断而决于乐正,则瞽工轻君而重于乐正矣。”[3]
今按: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应读为“矇”。《说文》:“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广雅·释诂三》:“矇,盲也。”“冒”与“蒙”为同源字。“《说文》:‘冡,覆也。’通常写作‘蒙’。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注:‘蒙,冒也。’左传襄公十四年:‘蒙荆棘。’注:“蒙,冒也。”汉书淮南厉王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师古注:‘蒙,冒也。’”[4]“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读为“矇”在语音上没有问题。“瞀”字的“目不明”义主要是指“眩”,也就是眼睛昏花,没有“盲”义,与简文内容不合。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应读为“乐工”之“工”。“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为“攻”字异体,“攻”字在战国文字中常用为“工师”之“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使工为之诵茅鸱。”杜预注:“工,乐师。”《仪礼·燕礼》:“席工于西阶上少东。”郑玄注:“工,瞽矇,歌讽诵诗者也。”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厇,何琳仪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字当是从“首”得声,“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宅”,疑读“戚施”。“戚施,不能仰者。”[5]徐在国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当分析为从“禾”“首”声,释为“秀”。“秀”疑读为“繇”。《广韵·宥韵》:“繇,卦兆辞也。”简文“秀(繇)宅”义与卜宅近。[6]许全胜先生疑“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为“相”之形误,“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厇”即“相宅”。杨泽生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从“首”“禾”声,释作“垸”。《说文·土部》:“垸,以桼和灰而髹也。”[7]黄锡全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从禾,首声,相当于“直”;“宅”可释读为“铎”或“镈”。此句意思可能是说,个子高大仰者敲击铎镈或钟。[8]刘信芳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从首声犹从道声,即“䆃”字异构,《说文》:“䆃,䆃米也。”段注:“䆃,择也,择米曰䆃米,汉人语如此,雅俗共知者。”汉少府属官有䆃官,掌择米。简文“宅”应读为“择”,择米即精加工米。[9]
今按: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当释为“䆃”,训为“择”。对于这个问题,萧旭先生有进一步的论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䆃”,《汉书》、《文选》作“导”。《汉书》多用古字。“导”为本字,“䆃”为专字。一茎六穗,谓嘉禾之米也。《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谓嘉禾之米于庖厨,以供祭祀。’”《索隠》引郑德曰:“䆃,择也。”宋·王观国《学林》卷5:“在《汉书》用导字,在《史记》用䆃字,而其官皆以择米麦为职,则䆃、导皆训择,又可知也。”《释名》:“导,所以导栎鬓髮,使人巾帻之裹也,或曰:栎鬓,以事名之也。”《六书故》:“导……箆类也,今之搔头掉箆之类。汉、晋天子所建玉导是也。汉有导官令,主米事导择,盖以箆别择之。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刳剶王孙庆,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衇,知所终始。《隋志》曰:‘先所以建冠于髮,所以[导]轹鬓髪于巾帻之裏也。’相如《赋》曰:‘䆃一穗六茎于庖。’谓导择也。”(今本《隋书·礼仪志》引《释名》作“导,所以导擽鬓髮使入巾帻之裏也。”)[10]
厇,上博简中屡现,多读为“度”,如:《彭祖》第1简:“乃不失厇(度)。”《曹沫之阵》第51简上:“则期厇(度)伤亡。”《三德》第7简:“喜乐无期厇(度),是谓大荒。”第8简:“宫室过厇(度),皇天之所恶。”等等,例多不备举。我们认为这里的“厇”也应该读为“度”。《广雅·释器》:“殳、度,杖也。”《周礼·地官·司市》:“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郑玄注:“度谓殳也。”
䆃度,检择度、殳之类的长兵器。《周礼·考工记·卢人》:“凡试庐事,置而摇之,以眡其蜎也;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横而摇之,以眡其劲也。”“庐”指戈、戟等长兵器的柄,也包括殳类等长打击兵器,以竹、木製成,有时採用积竹或欑木之法。此类长杖製成之后,需要检测杖身是否有偏强偏弱之病、杖端是否弹性弱、整杖是否强劲有力等。
孟蓬生、[11]许全胜等诸位先生已经指出,“长者”与“侏儒”相对,应指身体特长的人。其说可从。按照《周礼·考工记·卢人》的说法,“殳长寻有四尺”,也就是一丈二尺,检测如此之长的木杖的弹性和强劲度,不管是否採用上文所引《周礼·考工记·卢人》的三种方法,对身材高大的人来说,都是一项比较合适的工作。度与矢同为兵器,且长短相对,犹“长者”与“侏儒”相对。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徐在国先生认为相同的形体又见于仰天湖十二号简(《楚系简帛文字编》971页)。均应分析为从“攴”、“士”声。马王堆帛书《式法》(过去或称为“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中“责”条“仕者,三迁”,陈松长《马王堆帛书艺术》隶书本作“事者,三迁”。“小生”条“仕者,再迁”,隶书本作“士者,再迁”。其中“仕”字写法与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相同,可证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当释为“仕”。
今按:徐先生释“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为“仕”,正确可从。但他把“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謱”读为“事数”,指职掌天文,则恐非是。“偻者事数”,我们无法明白驼背的人为什么适合职掌天文。“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謱”当读为“织屦”。“仕”,崇母之部;“织”,章母职部。声母同为舌齿音,韵部阴入对转。曾侯乙墓44号简的“戠”和81号简的“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裘锡圭、李家浩先生疑并当读为“戴”或“载”。[12]《尚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载”,《史记·五帝本纪》作“事”。《史记·吴王濞列传》:“安得不戴?”“戴”,《汉书·吴王濞传》作“事”。[13]“謱”与“屦”同从“娄”得声,自可通用。仰天湖、信阳和包山楚简多以“缕”、“娄”表“屦”。“织屦”一词古书常见,即编织鞋子。编织鞋子需长时间俯身劳作,故适合偻者。
仰天湖楚简16:“一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韦之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何琳仪先生释作“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读为“袆”,指蔽膝。[14]从“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字所处的位置看,应是表颜色的词。如信阳简2-028:“紫韦之纳。”包山简259:“二紫韦之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帽)。”曾侯乙墓简54:“戠组之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戠”,裘锡圭、李家浩先生疑读为“黓”,《广雅·释器》:“黓,黑也。”《古文字谱系疏证》读“炽”,《书·禹贡》:“厥土赤埴坟”,注“埴读炽,赤也。”[15]未知孰是。从语音上看,“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字读“黓”或“炽”均可通,但从相关记载来看,蔽膝多为红色。如金文习见之“赤芾”,古籍常见之“赤芾”、“赤绂”、“朱芾”,《春秋繁露·服制像第十四》:“韍之在前,赤鸟之象也。”所以我们疑仰天湖简16的“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当读为“炽”,赤也。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者,李零先生认为或可读为“疣者”,指长有赘疣的人。何琳仪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应是“忧”之异文,疑读“瀀”。[16]刘信芳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读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或“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为四肢颤动之疾。周凤五先生释为“秃者”。[17]
今按: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者,当读为“疣者”,指长有赘疣的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者煮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厇,“厇”,或以为衍文,[18]如非衍文,则当以李零先生读“鹾”为是。“瘿者煮盐鹾”,瘿者就是患有俗称大脖子病的人,大脖子病主要是由缺碘引发的。让瘿者煮盐,有利于其病症的痊愈。“疣”指赘疣,也就是肉瘤。《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钏,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可见古人认为食用某些淡水鱼类可以治疣、防疣。所以“疣者渔泽”的逻辑和“瘿者煮盐鹾”是一样的。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原字形作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左上为爿,也有可能是疒之省;右上为旡;右中为出,或以为止,误;下部为水。陈剑先生隶定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正确可从。今按:“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应该是个双声字,旡、出皆声。旡,见母物部;出,昌母物部。从“出”得声的“屈”字,与“旡”同属见母物部。从“旡”得声及与之相通之字多有“终”、“至”义。如《小尔雅·广言》:“暨,及也。”《玉篇·日部》:“暨,至也。”“炁”为“气”字异体,从“旡”声的字和“气”声的字多通用。[19]《尔雅·释诂上》:“迄,至也。”《诗经·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毛传:“迄,至也。”。《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疎意广,迄无成功。”李贤注:“迄,竟也。”从“旡”声的字和“自”声的字多通用。[20]从“自”得声的“洎”、“臮”皆有及、至义。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也应训为至、终至义。
“弃”字基本义是捨去、废除。或以“弃”为所弃之人,误。“弃”为动词,未见名词用法。所弃之人古书恒言“弃人”,未有单言“弃”者。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原字形作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季旭昇先生认为字形上似从与,下似从犬。[21]陈剑先生隶定为“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今按:“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字见于中山王方壶和包山简,皆用为“举”。中山王方壶:“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举)贤使能。”举,义为举用、选用。简文的“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字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迄)弃不
中国古代史-张崇礼:释上博简《容成氏》与废疾者有关的一段简文(举),终至于没有不被选用的。
关于上引《容成氏》简文整体的意思,陈剑先生认为:“《论衡·自然》举‘伛者抱关,侏儒俳优’为例,谓‘语称上世使民以宜’,简文‘官其材’、‘喑聋执烛,瞀工鼓瑟,跛躃守门’云云,正是这类‘上世使民以宜’的‘语’(即传説)。”
今按:《淮南子·主术》亦有相似论述:“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嗺䈥,而不可使有闻也;喑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因其资而用之”、“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正是《容成氏》此段简文的主旨,而其结语“故无弃才”与简文“迄弃不举”语意正合。



[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释文注释251页。下引李零先生意见均见于此,不再重複出注。
[2]许全胜:《〈容成氏〉补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下引许先生意见均见于此文,不再重複出注。
[3]陈剑:《上博楚简〈容成氏〉与古史传说》,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研究院成立75週年纪念论文集─中国南方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年。又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网2008年7月31日。下引陈先生意见均见于此文,不再重複出注。
[4]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246页。
[5]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
[6]徐在国:《上博竹书(二)文字杂考》,简帛研究网2003年01月14日。下引徐先生意见均见于此文,不再重複出注。
[7]杨泽生:《〈上海博物馆所藏竹书(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2月15日。
[8]黄锡全:《读上博简(二)劄记(三)》,简帛研究网2003年3月23日。
[9]刘信芳:《楚简〈容成氏〉官废疾者文字丛考》,《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326页。下引刘先生意见均见于此文,不再重複出注。
[10]参见张崇礼《释<容成氏>的“长者擣度”》文后评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网2010年6月18日。
[11]孟蓬生:《上博竹书(二)字词劄记》,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
[12]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515页注108。
[13]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35页【史通才】条。
[14]何琳仪:《仰天湖楚简选释》,《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08-109页。
[15]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2007年,117页。
[16]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
[17]周凤五:《楚简文字零释》,第一届应用出土资料国际学术研讨会,苗栗·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应用中文系,2003年4月26日。
[18]陈美兰先生说,参见苏建洲《容成氏译释》,季旭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3页。
[19]参见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886页【旡通气】条、892页【气通既】条。
[20]参见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889页【既通自】条。
[21]苏建洲:《容成氏译释》,季旭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