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首发)
萧旭
靖江市广播电视台
《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收录于《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版。《秦简牍合集》吾未克目睹,谨此说明。
(1)求斗术曰:以廷子爲平旦而左行,数东方平旦以杂之,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日书》,P117)
整理者注:廷,直也,此处意爲正值。杂,合也。
按:杂,读爲帀(匝)。
(2)凡小勶(彻)之日,利以行作、爲好事。取(娶)妇、嫁女,吉。氏(是)谓小勶(彻),利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羁)谋(《日书》,P120)
整理者注:羁,读爲奇,古音同。
方勇等曰:羁谋,读爲“寄媒”,意思就是託人说媒[1]。
按:羁,读爲寄,指寄留。“谋”读如字,指谋事。“羁谋”指二事而言,当点作“羁、谋”。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闭日,可以盖臧(藏)及谋,毋(无)可有爲也。”“谋”即指谋事。
(3)已肠辟(《病方及其他》,P126)
整理者注:肠辟,也作“肠澼”,《素问·通评虚实论》记有“肠辟便血”、“肠辟下白沫”和“肠辟下脓血”三种病候,即痢疾。
按:“肠辟”亦见张家山247号墓汉简《脉书》第9简、《引书》第49简、《盖庐》第44简,又见《居延汉简》462.1、504.9及阜阳汉简《万物》W075。“辟”取衺僻爲义,作“澼”者,谓水穀往来之道有邪热不能顺畅[2]。《证类本草》卷23、27又作“肠癖”。
(4)善布清席(《病方及其他》,P128)
按:清,读爲凊、㵾,俗字或作儬、渹。《集韵》:“㵾、儬,冷也。吴人谓之㵾,或从人。亦作渹。”[3]清席,今吴语称作“凉席”。
(5)病心者,禹步三,曰:“皋!敢告泰山,泰山高也,人居之,囗囗之孟也。人席之,不智(知)岁实。”(《病方及其他》,P131)
按:当点作:“敢告泰山,泰山[之]高也,人居之;囗囗(虎豹)之孟(猛)也,人席之。”“高也”上脱“之”字。缺文补“虎豹”或“虎狼”二字。孟,读爲猛。马王堆帛书《称》:“虎狼爲孟(猛),可揗(驯)。”《说苑·敬慎》:“虎豹爲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爲,犹虽也[4],《意林》卷3引《说苑》作“虎豹虽猛,人食其肉。”“之孟”亦犹言虽猛也[5]。《荀子·王制》:“故虎豹爲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淮南子·兵略》:“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壹其力也。”此简言泰山虽高,但人可居之;虎豹虽猛,但人可席其皮也。
(6)禹步三,汲井,以左手袤〈牵〉繘,令可下免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瓮)(《病方及其他》,P131)
整理者注:繘,《方言》卷5郭璞注:“汲水索。”免,《广雅》:“脱也。”
王贵元曰:免,通“挽”,义爲牵拉[6]。
方勇曰:其中的“袤〈牵〉”字应从衣从吊(或叔)形,而不从矛形,应隶定爲“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或“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牵”字在秦简中字形应分析爲从衣、矛、牛诸偏旁……整理者读爲“牵”,应该是能说得通的……所从的“吊”或者说“叔”形应该是“矛”旁的进一步讹形。[7]
按:王氏读免爲挽,是也,本字作輓,“挽”则是俗字。图版作“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整理者隶定作“袤”不误。袤,读爲䋷。《玉篇残卷》引《埤苍》:“䋷,缚也,益州云。”P.2011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集韵》并云:“䋷,缚也。”是“䋷”有束缚义。《说文》:“鞪,车轴束也。”又“楘,车历录束交也。”《玉篇》:“鞪,曲辕束也,亦作楘。”“历录”即“轣辘”,指圆形的车轴。束缚车轴的皮绳谓之鞪(楘),与“䋷”同源。简文言以左手束缚汲水的绳索,使之可向下牵引吊水的瓮。王宁读袤爲缪,训缠绕、绞合,举上博简(五)《鬼神之明》把“秦穆(缪)公”写作“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公”爲证[8],亦备一说,附识于此。如其说,本字作“摎”,亦束缚、绞缠义。
(7)左操杯,鲭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瓮)水(《病方及其他》,P131)
整理者注:鲭,疑读作清,澄也。
王贵元曰:瓮水是从井中打出的水,不必澄清,而且若释爲“清”,则与前一句“左操杯”文意不能联贯。鲭,疑通“倩”,借取也。“左操杯,鲭瓮水”,即左手拿杯从瓮中取一杯水[9]。
按:王氏说释爲“清”与“左操杯”文意不联贯,是也,但取水不能说成借取的“倩”。当“左操杯鲭瓮水”六字作一句读。鲭,亦读爲凊、㵾。《玉篇》:“鲭,仓经切,又音征。”此当音征。段玉裁曰:“㵾,吴人谓冷也。今吴俗谓冷物附他物,其语如郑国之郑,即㵾字也。”[10]段说是也,但不全面。吴俗谓以热的东西浸于冷水中使之冷却亦曰㵾,音郑。如云“粥太烫,放冷水中㵾一㵾”,指把装热粥的容器浸于冷水中使之冷却。章太炎曰:“《说文》:‘凊,寒也。’七正切。福州谓寒爲凊,若通语言冷矣。”[11]福州谓寒爲凊,当亦是古吴语之遗存。刚吊上的井水,自是冷水。左操杯鲭瓮水,谓以左手操杯㵾于瓮水中并取出一杯井水。
(8)取大白礜,置晋斧(釜)中,涂而燔之(《病方及其他》,P135)
整理者注:晋,读作煎,火乾也,熬也。斧,读作釜。
按:晋,亦可能读爲浅。《书·尧典》:“寅饯纳日。”《释文》引马云:“饯,灭也。”《集韵》卷6、《群经音辨》卷4“浅”字条引作“浅”。段玉裁曰:“马、郑《古文尚书》:‘夤浅纳日。’马云:‘浅,灭也。’马意读爲戬灭之戬,谓伺日入也。”[12]《说文》:“戬,灭也。”故段氏读爲戬。《书·蔡仲之命》序:“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孔传:“遂灭奄而徙之。”是孔氏亦读践爲戬也。晋斧,浅釜。
(9)肥牛,善食之,而㱃(饮)以䬴,一月已(《病方及其他》,P135)
整理者注:肥牛,即使牛肥壮之术。䬴,疑读爲沫,当指雨潦之水。
方勇曰:“䬴(秣)”应该用爲本字。“秣”字,《说文》曰:“飤曰穀也。”(引者按:《说文》原作“䬴,食马穀也”。)本义是指餵养牛马的穀物或者饲料[13]。
按:饮牛以雨潦而使之肥壮,不合于常理。“䬴”当是“粖”异体字。《说文》:“𩱷,凉州谓鬻爲𩱷。从䰜𥽘声。粖,𩱸或省从末。”(徐锴《繫传》本“鬻”作“糜”)。《广雅》:“粖、粥、粰、糜,饘也。”P.2011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玉篇》并云:“粖,糜也。”字亦作𥽘,《说文》:“𥽘,䴲也。”(大徐本“䴲”误作“麸”。)米粥谓之粖、𥽘,麦粥谓之䴲,其义一也。豆粥亦谓之粖。其语源都是“末”,取细末、细粉爲义。简文言饮牛以粥糜也,特不知是米粉还是麦粉或豆粉製作的粥糜。
(10)以给、颠首、沐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幷,参(三)煴(温)煮之(《病方及其他》,P135)
整理者注:“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字疑从“界”。
方勇录作“沐浞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云:整理者、《简帛医药文献校释》、《秦简牍合集(叄)》都无説解。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此字可分析爲从竹、从佃或甸,如何解读,仍待考。按照我们的理解将简文作如下句读:“以给、颠首、沐浞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幷参(三)煴(温)煮之。”“给”字疑读爲“及”字,“及”又可读爲“芨”,《説文》:“芨,堇草也。”《尔雅》:“芨,堇草。”郭璞注云:“乌头苗也。”其又名“蒴藋”,《本草纲目》记载其气味“酸,温,有毒”,主治“风瘙隐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颠首”一词,《简帛医药文献校释》一书指出其又见于阜阳汉简《万物》第66号简,当是药物名,但具体所指不明,且怀疑关沮秦简的“颠首”是指头微微抖动、摇曳(周祖亮、方懿林《简帛医药文献校释》,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第37--38页)。陈剑认爲“颠首”应是药物名。我们认爲“颠首”爲药名是正确的,但具体所指仍需考证。“沐浞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的“沐”可以是动词词性,表示濯髮之义。同时“沐”又可指米潘,即淘米水。《史记·外戚世家》:“丐沐沐我。”司马贞《索隐》:“沐,米潘也。” “浞”字,《说文》曰:“濡也。”《广雅》:“渍也。”总之,我们认爲简文可能是将“给(芨)”、“颠首”、“沐”等药物去渍濡“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或者考虑“沐浞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皆爲药物名),并且进行煮液处理[14]。
按:方君说“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字分析爲从竹从佃,“给”、“颠首”是药物名,读给爲芨,可取。但方君“沐浞”二字拆分后单独从字书取义,则其义支离。当“以给、颠首、沐浞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幷”句,“以”是介词,“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幷”是动词,“给”、“颠首”、“沐浞”是三物名。马王堆一号墓竹笥木牌有“僕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笥”,一号墓竹简遣册有“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一笥”,唐兰说“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是“餢飳”、“䴺𪌘”变音,亦即唐宋时的麵食“馎饦”[15];《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引一号墓报告说略同[16]。我另文考证,唐说不合,“餢飳”与“馎饦”是二物[17]。“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又是另一语源,疑即“糒𥼀”,亦即“糒糗”,指炒焙的米粉或麦粉[18]。“沐浞”疑即“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僕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音转。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读爲窴、填,《慧苑音义》:“周匝填饰:填,唐贤切。贾注《国语》曰:‘填,加也。’言加之以饰,又或宜作钿,音与填同。”《慧琳音义》卷22转录同。《慧琳音义》卷11:“厕填:下亭延反。贾逵注《国语》云:‘填,加也。’《广雅》:‘填,塞也。’郑注《礼记》云:‘填,满也。’”《广韵》:“填,塞也,加也,满也。”三义相因,简文取加义。“填幷”是加合、混合义。
[1]方勇、侯娜《读秦汉简札记四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4期,第41页。
[2]参见《六书故》卷8“僻”字条。
[3]参见萧旭《〈世说新语〉吴方言例释》,收入《群书校补》,广陵书社2011年版,第1381页。
[4]参见萧旭《古书虚词旁释》,广陵书社2007年版,第42页。
[5]“之,犹虽也”,参见王叔岷《古书虚字新义》,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110页;又参见徐仁甫《广释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54页。
[6]王贵元《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考古》2009年第2期,第72页。原载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64,2007年5月8日。
[7]方勇《读关沮秦简札记四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2期,第74--75页。
[8]参见李家浩、杨泽生《谈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送
中国古代史-萧旭:《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校补 公”》,《简帛》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85页。
[9]王贵元《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考古》2009年第2期,第72页。原载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64,2007年5月8日。
[1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63页。
[11]章太炎《新方言》卷7,收入《章太炎全集(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1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51页。
[13]方勇《秦简札记四则》,《长春师範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65页。
[14]方勇《读秦简札记(二)》,简帛网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94,2015年8月23日。
[15]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10辑,1980年版,第18页。
[16]《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91--192页。
[17]参见萧旭《麵食“馎饦”、“餢飳”、“蝎饼”名义考》。
[18]参见萧旭《马王堆〈一号墓竹简遣册〉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