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剑:“邍”字补释


“邍”字补释
(首发)
陈剑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邍”即“高原”、“平原”之“原”的古字,《说文》收录于《辵部》,现存先秦古书中衹见于《周礼·夏官·邍师》。“邍”字宋代出土的石鼓文三见,商周金文中也颇爲多见(看《金文编》第104~105页),其形与小篆相差不远,因此很早就已经被认出来了。从古文字释读的角度来说,关于“邍”字基本不存在问题。但在其结构分析、形体源流等方面,目前研究者的看法却仍然多有分歧,有的还是截然对立的。故本文拟就此作一些补充讨论。
一、
《说文·辵部》:“邍,高平之野,人所登。从辵、备、录,阙。”对其字形结构已经不能完全了解。元代周伯琦《六书正譌》平声元痕魂韵将“邍”字篆形改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爲《正字通》等字书收录。《正字通·辵部》“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下云:“邍本字……石鼓文本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包氏言从田、夂、辵三体,皆邍野道路意,彖声。俗本《说文》讹从彔,《九经字样》亦作邍,皆与包说相背。”清代以来的说文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亦多将石鼓文、金文“邍”字之形隶定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认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所从的“彖”即全字的声符,“彔”是“彖”之讹体。
殷墟甲骨文中有一个一般隶定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其形中的所谓“彖”我认爲并非“彖”字,详后文。但此形很难準确隶定,此姑从通行的办法)或“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的字(《甲骨文编》第257页),研究者多以爲係一字异体。《类纂》分立爲0881、0882(皆第337页)和1619(第623页)三个字头,《殷墟甲骨文字表》和《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均已将其合併爲一字。[①]卜辞还有一个从“门”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的字,所在卜辞残甚,其义不明。以上诸字其形如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屯南》1049(摹本76)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与“邍”相联繋,但认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另有其本义,看作“邍之本字”不尽準确。
从字形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象迎头兜捕野猪之形,其结构与象“止”在“豕”后追逐野猪之形的“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正有不少係用其本义、跟田猎有关的。最明显的是以下两条历组卜辞:
1a)其兽(狩)。
1b)其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屯南》1049(摹本76
我们知道,“兽(狩)”字从字形看,当本爲某种具体的田猎方法或者说手段,即执狩猎工具“单”并敺犬而追赶捕捉猎物(《说文》训“狩”爲“犬田”)。“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与之构成选贞,显然也是田猎手段名,可能就是指“迎头兜捕”。《合集》28430:“壬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其兽(狩)。”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象两手张网以捕鱼之形,一般认爲即渔猎之渔的表意古字。此辞与上引两辞可以相印证。
卜辞大多数“兽(狩)”字的用法已经跟“田”差不多,係笼统地泛指田猎而非强调田猎手段。“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情况与之相类。难得的是,古书中“原”字尚有个别意爲“田猎”的,显然正是保留了“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之古义。《左传》襄公四年:
魏绛曰:“……《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脩民事,而淫于原兽。……昔周辛甲之爲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爲九州,经啓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上引三“原”字很容易被误解爲“原野”义,如杜预注“淫于原兽”爲“淫放原野”,《汉语大词典》“原兽”条引此释爲“野兽”。对比古书有关文例,可知“原兽(狩)”係两个义近的动词连用。如古书说“淫于某某”的,《尚书·无逸》:“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管子·宙合》:“而外淫于驰骋田猎,内纵于美色淫声。”“观、逸、游、田”、“驰骋田猎”与“原兽(狩)”相类。说“冒于(或“贪于”等)某某”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襄公十四年“贪于土地”,《墨子·非儒下》“贪于饮食,惰于作务”,《管子·四称》“贪于货贿,竞于酒食”,“于”后两字皆爲并列结构。由此可知将“原”理解爲“原野”、“原兽”成爲偏正结构恐不确。杨伯峻先生注上引“淫于原兽”云:“《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作‘淫于田兽’,原兽、田兽同义。”注“兽臣司原”云:“原即上文原兽之原,谓田猎。”[③]其说可信。“司原”即“主管田猎(的官员)”,显然也难以讲成“主管原野(的官员)”。春秋时人所引的《夏训》和《虞箴》,对当时人来说已经是古书,其中保存了“原”之古义,是很自然的。在现存其它古书裏,“原”字似就已经找不到同类的用法了。
由此再回过头来看殷墟卜辞,可以发现还有一些“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应该也是用爲“田猎”义的:
2)癸未卜,殻,贞: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原),若。二月。《合集》5410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下残缺不清之字当爲地名,卜辞常见“(王)兽(狩)某(地)”、“(王)田某(地)”之贞。
3a)庚申卜,殻,贞:呼王族延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原)
3b)庚申卜,殻,贞:勿呼王族延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原)《合集》6946
此係贞卜商王呼令其族跟从去田猎。《英藏》678有一辞残存“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二字。
4)辛未卜:子其亦往田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原),若。用。 《花东》59
整理者原释爲“辛未卜:子其亦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往田,若。用。”黄天树先生据商承祚说将其字改释爲“邍”,指出“从拓片看,‘亦’和‘邍’之间有空白,似不能连读。‘亦’应和‘往’连读”,将全辞改释如上,可从。黄先生并解释说:“‘子其亦往田邍,若’意谓花东卜辞的主人‘子’又前往‘邍(高平之野)’地田猎好不好。‘邍’字可能正用其本义。”[④]按照我们的看法,此辞“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字用其本义“田猎”,与“田”係近义连用,正与前引《左传》的“原兽(狩)”和卜辞多见的“王其田兽(狩)”之贞(看《类纂》第1173页“田兽”条)的“田兽(狩)”皆相类。
5)辛酉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原),匕(比),冓(遘)。六月。 《合集》22466
田猎卜辞中贞卜是否“遘”即遇上野兽之辞多见。卜辞又常见“比”某地之“犬”(管理某地田猎事务的官员)去田猎之贞,“比”字也常常写作“匕”,见于《合集》27909、27915、27917、28356、28958、29354、32984、33361、《屯南》808、2290、3696等(看《类纂》第10页,其中“犬”字有的被误释爲“虎”)。有研究者把这类“匕”字看作田猎手段,读爲“毕弋”之“毕”,恐不可信。[⑤]此辞所“比”之人省略未说出。又此辞係非王卜辞,原行款不甚规整,也有可能当释读爲:“辛酉卜:匕(比)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原),冓(遘)。六月。”《合集》37439:“戊戌卜,贞:在鷄犬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鹿,王其比射,往来亡灾,王其侃。”[⑥]此辞所“比”的犬官因已见于上文,故“王其比射”的“比”后省略未说,“比射”两动词连用。“比原”与之相类。
卜辞“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或作地名,《合集》3298、6128、6129就“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土”之事贞卜;《合集》8244:“贞: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下引三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作动词,但用于战争而非田猎卜辞:
6a)辛未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允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6b)不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6c)辛未卜:亚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冓(遘)戎。 《合集》33114
此字或释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其原形见前文所举,细审其下半所从之形,其象“豕喙”形的笔画颇爲明显,与“求”形大有不同。此三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之义待考。
二、
“邍”或“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包含“辵”、“夂”、“田”和“彔”或所谓“彖”几个偏旁,如果衹静态地分析其字形结构,容易产生多种可能的拆分法。如研究者或将“田”与所谓“彖”形结合认爲是最基本的形体,或将“田”与“夂”结合说爲从“略”或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畹)”,或拆分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的形义既定,则“邍”的字形演变序列、其结构关係就容易理解了。殷代金文有如下一字:
A、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增加意符“彳”的繁体,[⑦]可从。此字在铭中似也是一个动词,但其义不明。其形如果由从“彳”繁化爲从“辵”,再从意符“田”,就成爲“邍”形了。金文“邍”字繁简各体其形如下:[⑧]
B、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晋侯对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2.503、504)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史敖簋(《攈古录》二之二60,《集成》未收)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仲原父匜(《近出殷周金文集录》4.1012)
C、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鲁大宰邍父簋(《集成》7.3987)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鲁邍钟(《集成》1.018)
D、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郑饔原父鼎(《集成》4.2493)
E、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郑师邍父鬲(《集成》3.0731) F、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和前引A形,避免了对“邍”或“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作静态拆分的局限,其对“邍”字形体源流关係的认识大多是可取的。下面以张亚初先生的说法爲代表:[⑨]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从夂爲格至的义符,表示人所登。从豕(彖)是以豕爲声符。殷代祖甲罍铭文邍字又进一步增加彳,作爲表示格登行爲的义符。到西周时期,又增一个或两个田,作高平之野的意符。最后就成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并隶变爲邍。邍初文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只有夂一个表示行爲的义符,后来增加彳,加辵,累增义近偏旁,从田则把字义表达得更清晰。邍字演变的脉络是比较清楚的。
按照我们对“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的看法对上说加以修正,準确地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是古书“田猎”义之“原”的本字、表意初文,其义本与原野之“邍”无关。其繁体增从“彳”,可能还有再增从“止”作从“辵”的写法,“邍”字即从意符“田”(或将“田”说爲声符,不确)从之得声,即前举B类之形,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各种省变之体。前举C类增从繁饰“口”旁;D类从“彳”不从“辵”,但其时代较晚(应侯簋是西周晚期器,郑饔原父鼎是春秋早期器),应当看作B类形的省体而非直接从“田”从A;G形省去了“止”和“夂”形,E、F皆省去“辵”形。C类形皆见于春秋时期,係时代较晚的讹体,或将其右上方所从“夂(倒止)”形的讹体“勹”形与“田”结合分析爲从“甸”,或将“勹”形与“夗”联繋,恐皆不妥。
三、
战国文字中“邍”字常省作“备”形,其释读不存在问题。成问题的是战国楚简中的如下诸字: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包山简151号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九店M56简17、20、22、24
《孔子诗论》两形,与今本《诗经·陈风》篇名《宛丘》之“宛”相当。九店简《建除》简13~24诸字,睡虎地秦简日书楚除乙种与之对应之字作“惌”、“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不见于字书,显然是‘惌’字的异体”;[⑩]甲种与之对应之字图版照片文字不甚清楚,原释文作“濡”,李家浩先生指出“濡”应是“渜”字的误释。[⑪]包山简151号之字,研究者多释爲“畹”或“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九店简之字,研究者多释爲“苑”或“菀”。不少研究者认爲其所从的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释爲“蒝”;战国文字“邍”的省体“备”字“也应该分析爲从田夗声,释爲‘畹’”,“‘邍’本从‘夗’声,‘彖’当是累加的声符”。[⑫]对此白于蓝先生指出:[⑬]
从字形和字音两个方面看,此说很有道理。不过,在战国文字中,确认爲“邍”字省写的“备”,如货币文字、玺印文字、古陶文字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周易·比卦》等,都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下半所从之形,独立成字也见于殷墟甲骨文,多用作祭祀牺牲名。如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邍)”字释甲骨文△字爲“彖”。[⑭]我在《金文“彖”字考释》一文中,已经指出“彖”字另有来源,此说恐不可信。[⑮]弄清“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邍)”字的结构和源流之后,我们可以对△字的释读也试作一些推测。
古代表示“豪猪”的字,除了“豪”、“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说文·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部》释“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爲“脩豪兽”),还有“豲”、“貆”等。“豲”字今本《说文·豕部》训爲“逸也”,清代说文学家多据戴侗《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及《广雅·释嘼》等改爲“豕属也”。《汉书·扬雄传下》载扬雄《长杨赋》“搤熊罴,拕豪猪”颜师古注:“豪猪,亦名帚〈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豲也,自爲牝牡者也。”《逸周书·周祝》:“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说文·豕部》“豲”字下引作“豲有爪而不敢以撅”,陈逢衡云:“豲,豪彘也。”[⑯]《正字通·豕部》:“豲,豪猪别名。”“原”、“亘”音近,“犬”、“豕”、“豸”作义符常可通作,故“豲”字又可作“貆”、“狟”、“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和“獂”等。《玉篇·豕部》以“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爲一字,《集韵》平声桓韵胡官切桓小韵以“豲”、“獂”、“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皆爲同字,《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陆德明《释文》:“貆,本亦作狟。”《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郭璞注:“貆,豪猪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牛、羬羊、白豪。”郭璞注:“豪,貆猪也。”《山海经·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郭璞注:“(豪彘,)狟猪也。夹髀有麄豪,长数尺。”
“豲”等字的读音正好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邍)”十分接近,似非巧合。“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所从的兽形不作普通常见的“豕”而作“△”,而且“△”作偏旁也不见于其它跟田猎有关的字形,这一点值得注意。“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的关係,大致有两种可能。其一是“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爲原始形体,“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係其简体;另一种可能爲“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纔是原始形体,繁化作“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们都可以合理地推测,“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所从的“豪猪”之形△在全字中当有表音的作用。如果事实是前一种情况,则当时人在爲“迎头兜捕野兽”义造字时,不象“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置)”字中代指所置之物的形体写作“止”,“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廌”字省体),都同时又起声旁的作用。[⑰]如果事实是后一种情况,则由一般的“豕”形变爲特殊的“豪猪”之形△,属于将会意字的部分偏旁改造爲形近的声符的情况,研究者或称之爲“变形音化”等,在古文字中也是很常见的。总之,作“豪猪”之形的“△”字,与“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邍)”应该读音接近。那麽,独立的“△”字应该就是指“豪猪”的“豲”等字的表意初文,“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字从“夂”从“豲”字表意初文△会意,“△(豲)”亦声。
注释:



[①]李宗焜:《殷墟甲骨文字表》,第84~85页0887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沈建华、曹锦炎:《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第55页0908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季旭昇:《说文新证(上册)》,第114页,[台北]艺文印书馆,2002年10月。
[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三册第936页、第938页,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又杨伯峻、徐提编:《春秋左传词典》(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第511页“原”字下第3义项爲“田猎”,引“兽臣司原”爲例;第513页“原兽”条释爲“田猎”,引“而淫于原兽”爲例。
[④]黄天树:《读花东卜辞劄记(二则)》之“一、说‘邍’”,《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第96页。
[⑤]姚孝遂:《甲骨刻辞狩猎考》,《古文字研究》第六辑,第45~46页,中华书局,1981年11月。又姚孝遂、肖丁合着:《小屯南地甲骨考释》,第164~165页,中华书局,1985年8月。按《合集》27917(《甲编》402):“其匕(比)犬辰,亡灾。”屈万里先生《殷虚文字甲编考释》此片下考释已经指出“匕”当读爲“比”。非田猎卜辞中“匕”用爲比并之“比”的见于《合集》20173、21050、27781等。
[⑥]此辞“犬”下之字似与《合集》891正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作父乙尊(《集成》11.5986)有一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于宗周,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从。……”,是一个动词,与下举金文诸“邍”字的用法也不同。
[⑨]前注所引张亚初先生文第383页。陈秉新、李立芳先生之说与张亚初略同,见陈秉新、李立芳:《〈说文〉与古文字互证分类例说》,《文物研究》总第11辑,第280页,黄山书社,1998年10月。
[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第66页注[三三],中华书局,2000年5月。李家浩:《睡虎地秦简〈日书〉“楚除”的性质及其他》,收入《着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第374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⑪]同上注。
[⑫]就这些字形发表过意见的学者很多,爲节省篇幅,上引诸说的出处恕不一一列举,请参看以下两文及文中所引诸家之说。何琳仪、徐在国:《释蒝》,向光忠主编:《文字学论丛(第二辑)》,第255~258页,崇文书局,2004年1月。收入黄德宽、何琳仪、徐在国着:《新出楚简文字考》,第294~298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冯胜君:《释战国文字中的“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第283~284页,中华书局,2004年10月。
[⑬]见白于蓝先生未刊稿《(九店)五十六号墓竹简释文考释》。此节对“
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0055“邍”字补释.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97.html

以上是关于甲骨文-陈剑:“邍”字补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