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金文所见吴王之名音说举例

金文-金文所见吴王之名音说举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金文所见吴王之名音说举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文所见吴王之名音说举例


(上海市)

金文所见吴、越诸王之名已多,吴王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可得确识,自无疑义。然它吴、越王之名,说者据其音以叶经籍。今绍兴鲁迅路出土与苏州博物馆所藏吴王剑,三名并见,父子、兄弟之次甚明。因之而论寿梦、诸樊、余祭、余眜之名,形势已足。遂钞撮允倩先生成说,以综论其名。
剑铭之“寿梦”,经籍或作“孰梦诸”、“祝梦诸”。按《尔雅·释诂》云:“舒、叙、绪也”;《说文通训定声》云:“叙假借为绪,余假借为诸,赊假借为奢,除假借为储”。然则,寿梦及子诸樊、余祭、余眜,其名中之“诸”、“余”,为同音之字。
剑铭之寿梦子,一名中之“(此)徐”,亦“诸”、“余”也。一名中之“焉[席隹]”(“焉”从董珊释),后一字从隹、席省声。按《说文》云:“席,籍也,从巾、庶省声”;“蔗、藷庶也”;“藷,庶也”。《释名》云:“渚,遮也”。《秋官·庶氏》郑玄注云:“庶,读如药煮之煮”。《吴语》诸稽郢,《史记》作柘稽。《说文通训定声》云:“荼假借为藉”;“余假借为庶”;“蓆假借为储”;“《通俗文》‘荆州出甘庶,或作甘柘’,按亦作邯[甘者]”;“藷庶连语,单言曰庶,絫言曰藷庶耳”。然则,剑铭之“(此)徐”、“焉[席隹]”,其音皆同“诸”、“余”。
荷兰波斯顿博物馆藏吴王光剑,剑铭“光”后一字,从[方入]、席省声。其音当亦叶“诸”、“余”。然则,吴王自寿梦至阖闾,其名皆当有一“诸”、“余”。金文其字在后,经籍其字多在前,当从金文。经籍所见,盖以山东名姓之制改录。
越王差徐戈之“差徐”,旧以为王名,实为自称之“余”,未尝具名也。
剑铭之“姑雠”,“雠”字读为“应”。《说文通训定声》云:“字又作‘譍’,大徐补为十九文之一,训以言对也”。“应”由瘖省得声,《释名·释疾病》:“瘖,唵然无声也”,《说文通训定声》以之为“声训”,云“音奄,双声”。《小尔雅·广诂》云:“闇,冥也”;《广雅·释诂四》云:“闇,夜也”;《礼记·祭义》“夏后氏祭其闇”,郑玄注云:“昏时也”。《说文通训定声》云“闇蔼”、“奄蔼”,为双声连语;又云“末假借为遏”、“沫假借为渴”。《淮南子·精神》“故觉而若眜”,髙诱注云:“暗也”。是知譍与闇、奄声通,闇蔼双声,闇、眜义同,末、曷声字可假借。然则,“姑雠焉[席隹]”即吴王余眜也。
《无逸》“乃或谅闇”,《礼记·丧服四制》“高宗谅闇”,郑玄注云:“闇谓庐也”。奄、盍字通,则吴王阖闾取闇之义,与光适相反也。
剑铭之“[虘又][句戈](此)徐”,旧以“勾余”为说。《左传·襄公廿八年》有“勾余”,服虔以为余祭,杜预以为余眜。剑铭“姑雠焉[席隹]”既为余眜,则“[虘又][句戈](此)徐”宜为余祭。然若不为旧说所局,但以音说为断,则句与般通、般与樊通,“[虘又][句戈](此)徐”当即诸樊。吴王余眜于剑铭具其父、长兄之名,较举其父、次兄之名,于礼为优。
金文所见吴王之名,尚有作“[虘又]矣大吴”者。《淮南子·缪称》“意而不戴”,髙诱注云:“嗟也”;《说文通训定声》云:“戴假借为嗞”。又《说文通训定声》云:“柤假借为槎,《通俗文》‘刈余曰柤,又为樝”。按嗟嗞为双声连语,则“[虘又]矣大吴”为《左传·襄公卅一年》赵文子所称“戴吴”,余祭也。
乙未重阳前,余一夜不休,翻检《定声》,至寅时方合卷,自信已略得吴王之名眉目。然其人与经籍所载之事,尚需核验。惟岁末俗务纷来,遂揭其要以成是草,以求同道斧正。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5年11月3日15:56。)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050.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金文所见吴王之名音说举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