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李亦安
续五
阜阳汉简《苍颉篇》简C016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整理者释文作“须髯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瘅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疥疠,疟疡𤼒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由于此简只剩左半,因此整理者释文对右旁多加“□”处理,如“须”之“页”旁、“疒”下偏旁等等。爲便于显示和排版,此处只保留未识偏旁的“□”)。
阜阳汉简《苍颉篇》简C092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整理者释文作“□□□翳”。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苍颉篇》简36有如下文句:
頾髦鬋搣,须𩒹髮肤。瘅热疥疠,瘕痹㿛疽。旃翳簦笠
该书附录《北大藏汉简〈苍颉篇〉与其他出土简本对照表》已据北大简简文将上引两支阜阳汉简编联,其释文作“须髯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瘅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疥疠,疟疡𤼒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C016)□□□翳(C092)”(见159页)。按阜阳简所谓“疟疡𤼒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与北大简“瘕痹㿛疽”位置对应,那么“疠”或“疽”与“翳”之间应当只有一个字的空隙如果直接将C016与C092编联恐怕与事实不符。当然,阜阳汉简本和北大汉简本文句多有不同,二者属于不同的版本,因此,阜阳汉简《苍颉篇》此段文句比北大简的多出若干字的可能也不能完全排除。我们先搁下这种可能,试将C016与C092二简拼缀。拼缀之后如下图所示: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拼缀之后,“翳”上一字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此字所在两简茬口密合,该字左旁有两处笔画可以连上,这可以证明此条拼缀应该是正确的。按汉简中“旃”字作如下形体: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敦煌汉简》225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居延新简》EPT51·564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居延汉简》349.7B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居延汉简》562.18
对比可知,上引拼缀后的阜阳汉简字形也应当是“旃”字,只是“方”形的横笔写得较为弯曲而已。这种写法的“方”形在汉简中也不少见,如《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简1536“旌”字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即可爲证。
“旃”上一字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字从“目”从“矦”,应即“𥈑(睺)”字。此字古多训“半盲”,如《方言》卷十二谓:“半盲爲睺。”《广韵·侯韵》:“睺,半盲。”“𥈑(睺)”字厕此,正与前文所述诸疾病相类。此字所在,正是韵脚,前后文皆押鱼部韵,“𥈑(睺)”爲侯部字,鱼、侯两部合用在西汉时期十分普遍,[1]作“𥈑(睺)”亦押韵。“𥈑(睺)”对应的是北大简的“疽”,之所以不同,应该是版本不同之故。此外,“𥈑(睺)”爲根据拼缀获得的《苍颉篇》新字,值得我们注意。
C016“疟”、“疡”、“𤼒”三字分别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简“瘕”、“痹”、“㿛”三字分别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对比字形,C016“疟”、“疡”、“𤼒”似当分别改释爲“瘕”、“痹”、“㿛”。其中,C016“㿛”字左旁下部“鹿”之“匕”形尚存,上部拼缀后亦与“㿛”字上部相合,只是中间笔画残缺较多。
根据上述拼缀和改释的情况,前文关于阜阳汉简《苍颉篇》此段文句比北大简的多出若干字的假设也就不成立了。
续六
阜阳汉简《苍颉篇》简C036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整理者释文作“氐羌。赘(掇)拾鈎鋊,铸冶镕镶。”按“镶”字后当有5—6个残字。又,阜阳汉简《苍颉篇》简C040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整理者释文作“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竖偃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鼂)”。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苍颉篇》简62有如下文句:
铸冶容镶。顗视𣤶竖,偃鼂运粮。攻穿襜鲁,垒鄣坠京。
该书附录《北大藏汉简〈苍颉篇〉与其他出土简本对照表》已据北大简简文将上引两支阜阳汉简编联。按C036+040不仅可以编联,还可以进一步拼缀,拼缀示意图如下:
北大-李亦安:据北大汉简拼缀阜阳汉简《苍颉篇》(续五、续六)
拼缀之后可以看出,“偃”、“顗”二字笔画可以连接,“视”亦可看出大致轮廓,与北大简“𣤶”对应的字亦可看出右侧的“欠”旁残笔。
[1] 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57年,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