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在北大汉简《周驯》中,阖闾墓在吴灭后遭到破坏。简文的整理者,没有提到可供参考的传世资料。相关的文章也指出:“《周驯》毕竟提供了若干新鲜的历史资讯与綫索……吴国亡国之后阖庐之墓遭人盗掘……是前所未知的。”[1]
越人破坏阖闾墓的事情,见于简68、69、70:
越之68城旦发墓于干(邗),吴既爲盂(虚),其孰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卫>阖闾?唯(虽)已弇(掩)貍(埋)之,寇出其骸,69莫守其坟,人发其丘,抇以爲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
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壑),剀(岂)或禁之?[2]
《周驯》简194、195、196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昔越王苟(句)贱(践)过阖闾之丘,见人发之,归而贰(敕)其嗣曰……[3]
通过检查传世文献可知,在汉代存在记述此事的资料。西汉前期的贾谊、后期的刘向,都有过相关论述。爲行文方便,先来看刘向的上疏。
一 《汉书》所载刘向的上疏
汉成帝即位之后,先在渭河以北爲自己修建“延陵”,后捨弃,转而在长安城以东另修“昌陵”。结果是“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刘向进行劝谏:“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4]文中征引旧史,提到了阖闾的事情: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5]
我们注意到,《周驯》简72中也有:“阖闾入地乃十于余年,而木既出矣”。整理者对此句进行注释,指出“木”即“棺木”,并且,阖闾死后14年吴国被灭,与简文内容相符。[6]它与《汉书》中的“十有余年,越人发之”,也相合。
二 贾谊的《耳痹》
1.文句改动问题
《新书》中也有一处内容可与其对应,但已被清代学者改动。《新书·耳痹》中有:
越于是果逆谋负约,袭邦剉夫差,兼吴而拊。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䋢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7]
《新书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版)的校注者钟夏,在“注释”中说明:“‘事’上,原有‘阖闾’二字。卢文弨曰:‘两本皆衍阖闾二字,今删。’夏案:庐说是,兹删。”[8]
清代卢文弨所提的“两本”,是指宋代流传下来的《新书》潭州本、建宁本。它们是卢文弨点校《新书》依据的主要底本。[9]根据注释,在这两个版本中,“兼吴而拊”之后,“事济功成”之前,都有“阖闾”二字。对此句分析可知:“事济功成”后面的内容,是讲范蠡、文种(大夫种)等人在灭吴之后的境遇。所以,“阖闾”二字必然不能与“事济功成”连读,只能是前一句的最后两个字。那么,在卢文弨删字以前,该句应爲:“越于是果逆谋负约,袭邦剉夫差,兼吴而拊阖闾。”这一点,也可与《新书》的两个明代版本相对应。[10]
2.文意问题
那么,“拊阖闾”应该如何理解?在先秦两汉,“拊”,多被用作“轻击”。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公拊楹而歌”。其中的“拊”,解释爲“拍也。”[11]再有,《汉书》中常见“拊其背”。刘邦之于刘濞,武帝长姐之于卫皇后,皆有此动作。《说文·手部》:“拊,揗也”,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所以,“拊”作动词,常用作“轻击、拍、抚摸”一类的意思。
此处的“拊”,一定不作“轻击”来讲。看《耳痹》原文,“袭邦剉夫差,兼吴而拊阖闾”。“袭邦”对应“兼吴”,“剉夫差”对应“拊阖闾”。“剉”,《说文·刀部》:“折伤也。”那么,“拊”与“剉”所指应该相近。
相关的文例也有一些。例如《汉书·娄敬传》: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鬭,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按秦之故,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12]
这是娄敬劝谏刘邦定都关中的话。其中的“亢”,张晏注:“喉咙也”;“搤”,颜师古注:“谓捉持之也。”此处的“拊其背”,定非刘邦封刘濞时的“拊其背”。娄敬以打架作比喻,论述关中建都的有利条件。与人格斗,不扼其咽喉,“拊其背”,是不会赢的。而从“秦地”与“山东”的关係来看,定都秦地,则同时做到了这两点,可以保证新政权在对抗“山东”动乱时的优势。照此理解,此处的“拊”字,绝非寻常所说的“轻击、抚摸”,而是重力度的打击,乃至是破坏。
另外,《淮南子·齐俗训》中有:“必有穿窬拊楗、抽箕踰备之奸。”学者认爲“拊楗”,指“击断门户的插闩。”[13]“击断”,与娄敬话中的用法类似。
所以,贾谊《耳痹》中“兼吴而拊阖闾”,意爲:越国人兼併了吴国土地,对阖闾的遗体施以了破坏性的手段。[14]这与简文中的“吴既虚,其孰卫阖闾?虽已掩埋之,寇出其骸,莫守其坟”,可以对应。
笔者浅见,敬请师长指导。
(说明:文稿得到简帛中心2014级博士研究生姚磊同志的建议,在此感谢。)
补记:《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其中收录的《贾长沙集》,爲据“明成化十九年乔缙刻本”影印。虽然该刻本的影印版面有些模糊,但在《耳痹》一文中,“拊阖闾”三字(在《贾长沙集》第九十二页b)尚可辨析(参看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47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316页上栏)。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6年7月1日11:24。)

[1]阎步克:《北大竹书<周驯>简介》,《文物》2011年第6期,第74页。
[2]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29页。
[3]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43页。
[4]班固:《汉书》卷36《楚元王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955页。
[5]班固:《汉书》卷36《楚元王世家》,第1954页。
[6]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29页注释[五]。
[7]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70页。
[8]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第278页。
[9]参看《新书校注》的“前言部分”。
[10]这个句式,在《新书》的两个明代刊本中得到了证明:一爲明代“汉魏丛书本”,另一爲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十年吉藩本”。这两个版本中,在“兼吴而拊”与“事济功成”之间,都有“阖闾”二字(其中,明“汉魏丛书本”中的“阖闾”,误爲“闼闾”。需要说明:古籍版本的信息,皆来自刘俊文总纂的“中国基本古籍库”。笔者表示感谢。因避免版权问题,本文没有罗列相应的书页图版)。
[11]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83页。
[12]班固:《汉书》卷43《郦陆朱刘叔孙传》,第2120页。
[13]“击断门户的插闩,指入内偷盗。”参看《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467页。
[14]“剉”有“折伤”之意,也有“铡剁”的意思。“剉夫差”、“拊阖闾”,或可理解为阖闾、夫差的遗体在吴灭后都被破坏。灭国而毁先君坟墓,则必然破坏遗体。《史记》载,阖闾占领楚都时,伍子胥也有过“开棺鞭尸”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808.html

以上是关于北大-北大汉简《周驯》“越人掘阖闾墓”补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