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郑珮聪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一)
璿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叡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说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部》:
“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残穿也。从又从歺。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之属皆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读若残。”
“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探坚意也。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贝。贝,坚实也。读若概。”
“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坑也。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井,井亦声。”
“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沟也。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谷。读若郝。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从土。”
“叡,深明也;通也。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目,从谷省。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籀文叡从土。”
《说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部”字均与“挖掘义”有关。《古文四声韵》“穽”下有一字形: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四3·26彤
此字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穽”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异体字,则我们可以推知“歺”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穴”有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表示的动作可能即挖洞穴、使形成低陷的地势。邬可晶先生认为“歺”乃铲臿之类的工具,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所从的共同偏旁“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其字象手持铲臿疏凿阬谷、沟壑。甲骨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9327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9328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屯南53,从歺从手,“歺”下八、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为疏凿后形成的沟壑,这类字形当是疏濬之“濬”的表意初文。并于脚注中谈到《甲骨文合集》6566号拓片反面有一字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象人手持两把“歺”并起来的挖土工具。[1]按甲骨文中“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通常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9325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9326,少数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补11283(有“又”无“又”无别),因此“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9324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合集28151与上文所举从歺从贝从八(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亦无别。邬可晶先生推测“歺”乃铲臿类工具的意见可从。金文中“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多与法律判决有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师旂鼎“对其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于尊彝”;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匜“伯扬父乃成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曰”;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师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簋“征淮夷,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厥邦酋”。《说文》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残”关联,所有从“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字许慎在说解时都往“残害”义上靠,实则许慎对“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解释缺乏根据,不足为信。师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簋铭文当释为:“可以就地对彼邦首领做出处决的决定”,而非“残杀对方首领”。
“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说文》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伪变。“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濬”。由此我们推断“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濬”等字的初文。《说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山间陷泥地。从口,从水败貌。读若沇州之沇。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段注:“古文沇如此”,“小篆作沇,隶变作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歺从“谷”(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表示用铲锹疏浚拥塞的地方使之通畅,而疏浚以后的地势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会随之变得低陷、低洼。
古文字中最早与“睿”有关的字为“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秦公镈(集成270)。此外,中山王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鼎(集成2840)有铭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表示睿智、明智义。楚简中亦见若干从“睿”之字,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一·性19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容38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三·周28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29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54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六·用18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新乙一·1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曾157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帛甲6
李守奎先生在《曾侯乙墓竹简“水”部字补释》一文注39中谈到,楚系文字的“歺”旁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等写法与“叡”“濬”“璿”等所从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明显不同,若所从非“歺”,则对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曾157的考释需要重新考虑。[2]苏建洲先生统计楚文字“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旁的写法大致有四种:(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原注:《包山》217“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偏旁)、(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性自命出》44“死”偏旁)、(三)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穷达以时》9“死”偏旁)、(四)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博(二)‧子羔》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偏旁)。[3]按楚系文字中的“歺”旁确实不见作如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其下所从与“君”“尹”及从“冃”之字相同。“君”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曾20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尊8,“冠”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156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望二45,“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219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容52,“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94,“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新乙三4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望二13,“冒”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13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容15,“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仰二五11,“曼”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老乙12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一·性37。饶宗颐先生即将长沙楚帛书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隶定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释为“懱”,认为该字形乃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益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及攴旁,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孳乳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等,楚帛书此句读为“毋敢蔑天之灵(令)”。[4]按“蔑”字头饰下方当从“目”,如“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145,而此字不从目,因此释“懱”恐不确。《战国古文字典》“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下云:“甲骨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甲八九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战国文字齐系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燕系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晋系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楚系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秦系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说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帱帐之象。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其饰也。”’[5]说明楚系文字中存在“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演变成“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现象。儘管楚简中从“睿”的字与一般的“歺”不同,但上方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歺”上方写法完全一致。楚简“睿”所从应当还是“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有相同部份“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楚系文字“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形中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变成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由此可以推断“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前身就是“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歺”。晋系文字中“叡”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中山王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鼎(集成2840),所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其他从歺之字无别;而楚系文字中“叡”“濬”“璿”“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等所从之“歺”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殜”“死”不同,原因可能就是前一类字义与疏浚有关,后一类与死亡有关,楚系文字爲了区别,从而将前者字形改变。
清华简《金縢》9、14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编者隶定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6]李学勤先生认为此字及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第四号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民猎乐”,均可释为“毄”,读作“率”。[7]清华简整理者注:“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不识,今本作‘穫’。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左半又见上博简《采风曲目》‘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遗夬’,又《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民猎乐’。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晓母铎部,读为匣母铎部之‘穫’”。[8]苏建洲先生分析《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从歺从刃,简文读作“残民猎乐”。陈剑先生认为此字从“歺”从“刃”即“列”。[9]邬可晶先生从此说,读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壑)。[10]按我们怀疑《金縢》、《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等简文中的这类字(下文用△表示)其上所从与楚简“璿”“濬”“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等字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并非同一偏旁。以上从“睿”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之字,上方或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而△上方或为竖笔上有一弯钩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在竖笔上还加一笔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二者迥异,无法等同为一字。因此我们认为,△当脱离从“睿”之字进行讨论。此字可分析为从禾从两手从刀(刃)。最上方即截省“禾”而来,楚简中“禾”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民13,从禾之字“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45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59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包二66,“种”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容53,“年”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二·容29,“秉”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曾72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曾5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帛丙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上一·缁5。去掉“禾”字下面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便是△的上方部份。“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可视作两手相合。△字形象两手握禾,其下用刀割断根茎。因而“△”字本义即为穫禾,为“穫”的本字。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第四号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民猎乐”苏建洲先生释“创民猎乐”、“残民猎乐”或“没民猎乐”,认为是做危害人民的事情以此取乐。按此举解释为“残害人民”意义较为宽泛。上文我们已说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就是“穫”字,简文与今本完全相同。“穫民猎乐”的“穫”从字面上显然无法与“残害”产生联繫,但从简文上下语境看“不以邦家为事,纵公之所欲。穫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猎)乐,笃欢伓忨,疲弊齐邦”,“穫民”当爲某种残害人民,同时又能使统治阶级取乐的方式。“穫”(获)有抓取义,古代常以虐待奴隶爲乐,“穫民”很可能是一种抓人游戏,其方式可能是奴隶主骑在马或战车上追赶被绑缚而无法逃脱的奴隶,抓住的便作为战利品,折磨致死。《史记》记载:“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儘管史书只谈到“炮烙之法”为惩罚人民的手段,与娱乐无关,但我们推测“炮烙”与“穫民”一样,不仅可以用来惩治百姓,亦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猎奇享乐的一种手段。
上博简《采风曲目》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遗夬”为曲名。上博楚竹书(四)的编者在注释中说:“‘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待考。‘遗夬’读为‘遗玦’,‘玦’即玉佩。‘遗玦’之说楚辞中见于《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1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据我们上文所释为“穫”。“也”在句中用于停顿,舒缓语气,整句语序应为“遗夬,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而与“遗夬”相关的情绪从简文注释中可以窥见,“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其情绪与“容”有关,爲“豁然开朗”之情,因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可读为“豁”。“豁”晓母月部,“穫”匣母铎部,声纽同为牙音,月铎通转,古音极近。至于清华简《金縢》9、14“秋大熟,未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岁大有年,秋则大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释为“穫”不仅与今本一致,于语境亦贴合。
(二)
毒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说文·屮部》“毒,厚也。”历代学者依据《说文》“毒”解释而将“毒”古文字形与同为“厚”义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笃”等联繫起来。段玉裁因而改古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并云:“从刀者,刀所以害人也。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为声。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厚也。读若笃。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锴本及《汗简》、《古文四声韵》上从竹不误,而下误伪从副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铉本则竹又误为艸矣。古文筑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亦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声。”[12]后世从之,认为“毒”古文所从与“筑”《说文》古文为同一字。且学者们多将长沙楚帛书108号简中“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作为“毒”《说文》古文字形在出土材料中的证明。[13]《长沙楚帛书文字编》作者注解道: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可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出师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邑 丙二·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不可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室 丙八·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引者按,字形有残缺)可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丙九·二
严一萍氏以为帛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筑字,其说云:“《说文》筑之古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段氏改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云:‘从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声’。案《说文》毒之古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刀葍。段氏改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云……案段说是。《汗简》引裴光远集缀筑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郑氏笺正曰:‘左旁当作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筑如此。或省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缯书之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攴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声,筑字无疑。’(楚缯书新考》中页一九)曹锦炎以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通敦,据《说文通训定声》敦训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谓帛文八月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室,二月言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邑,邑当指封邑也,即公邑;室乃指私室,先秦文献中所谓“分其室”、“兼其室”、“纳其室”即此“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室”之意。[14]
实则“毒”《说文》古文字形当从大徐本,从艸从副声。无需改“畐”作“亯”。段氏此举当是受到《说文》释“毒”为“厚也”“读若笃”的影响,因而认为其古文所从就是“亯部”读音为“笃”意义为“厚”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但《说文》对“毒”字的说解显然错误。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睡虎·秦5,从屮从母声,简文“毋……毒鱼鳖,置穽罔(网)”,此处“毒”显然表示“害”义。《说文》将“毒”归入“屮部”是正确的。“毒”本义当为有害之艸。屮、艸同义,大徐本《说文》古文从艸,尚未曲解古人的本意。“毒”与“害”、“苦”、“恶”等相关。《国语·周语中》:“若登年以载其毒”。韦昭注“毒,害也。”《慧琳音义》卷六十“謲毒”注引《考声》云“毒,害人草也。”《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孔颖达疏“毒为祸患也。”《易·噬嗑》“噬腊肉,遇毒”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毒谓矢毒也。”孔颖达疏“毒者,苦恶之物也。”[15]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毒害”义毫无关係。《说文·亯部》“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厚也。读若笃。”楚简中常见“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大致有四种用法:作名词;假借作“孰”;假借作“笃”;假借作“筑”。作名词:包二237“~之高丘”,《包山楚简解诂》引李家浩先生说,释为地名“竹”;[16]假借为“孰”:郭店·老甲35“名与身~(孰)亲”,36“特与亡~(孰)病”,“身与货~(孰)多”;假借为“笃”:郭店·五33“亲而~(笃)之”,郭店·唐9“古者虞舜~(笃)事瞽叟”,郭店·性39“~(笃),仁之方也”;假借为“筑”:郭店·穷4“释板~(筑)而佐天子”,上二·容38“筑为璿室”。[17]楚帛书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属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第四种用法,假借表示筑造义,与“毒”无关。
《说文·屮部》“葍,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恶菜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葍也。”“葍”、“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正与“毒”字贴合。且“葍”“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畐、富声,与《说文》“毒”古文字形仅差“刀”旁。“副”与“畐”,古音相同,有时无别。传抄古文中有加刀旁与不加刀旁无别的现象,如“菼”《集篆古文韵海》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从“剡”与从“炎”无异。“毒”古文“葍”与“毒”属于同义换用。
(三)
肃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李春桃先生在对“箫”的传抄古文进行分析时谈到,“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和“肃”语音联繫紧密,可以通假,并指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可能是“肃”的声符。[18]由此我们推测《说文》“肃”古文下部可能是古文“怨”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怨”影母元部,“渊”影母真部,二者古音相近,可以相通。同时,“怨”从夗,从夗之字多有宛曲义,如“宛”、“碗”、“蜿”等;“渊”本字即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甲骨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本义为迂迴的水。“怨”“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均有宛曲义。因而“肃”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从“怨”音义俱近。但目
前出土文字资料中尚未见到从“怨”之“肃”,因而其字形释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
小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说文释例》:“乇,艸叶也。段氏因垂穗之说疑叶当作华。愚意当作艸木华叶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下云艸木华叶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而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从乇。然则乇其名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其状也。”《说文校议》:“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此从乇,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穗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古文或省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反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我’字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声。“妥”古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取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声。正反皆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皆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也。”《说文解字系传》:“古文臣锴曰:勿象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也。”段注:“《地理志》曰:武功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山。古文以为敦物,岂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物字相似故与?”《说文解字义证》:“本书我下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我’古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馥谓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形近。”《说文解字句读》:“左半从乇,右半与利之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同,亦下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之象也。《玉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少一丿,亦与从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者省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同。”[19]赵平安先生亦认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说文》古文字形为“我”之讹变。“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即“我”字左右部份互换。[20]苏建洲先生认为《古文四声韵》引《石经》“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字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此字形即由“肰”的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省略“肉”旁而来,“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亦为“肰”字。[21]
按以往认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是“我”字讹形多受到《说文》说解的影响。《说文》:“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杀字。凡我之属皆从我。”许慎对“我”字的说解显然是有问题的。“我”的甲骨文是象形字,为一种古代兵器,许慎人为地将兵器的刺杀部份和柄分为不同的字进行说解,从而导致表示刺杀部份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产生联繫。“我”的古文不见左右对调的字形,战国文字“我”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石鼓文·而师,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老甲3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五10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杕氏壶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廿年距末。[22]从“我”的字“义”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成3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老丙3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玺彙228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玺彙2119。[23]“我”字左右颠倒仅见一例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玺彙2840(“义”),当爲个别情况。而认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是“肰”的简省亦存在问题。“肰”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郭店·语一30这一类从虍从肉从犬字形的省略。但无论是从肉从犬还是从虍从肉从犬,“肉”是“肰”字必不可少的部份,亦是判别某字为“肰”重要因素。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恰恰少了“肉”旁。因而“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古文不能视为“肰”的讹形。
我们这里谈谈“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的一种可能,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可能是“剫”的简省。“剫”从广从乇从刀,传抄古文作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汗2·2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四5·24义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海3·11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海5·23。[24]“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说文》古文左旁为乇,右旁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即“刀”,古文字中刀、勿常互作。“剫”从度声,“度”,定母铎部,“乇”,端母铎部,古音相近。[25]何琳仪先生曾将燕王职兵器铭文中的“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与《说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古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联繫起来,指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的语根是“度”(乇)或“打”。[26]按其说甚确。但何文认为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所从“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为“攴”,则可商。“勿”、“攴”讹混古文字里不常见。燕王职兵器铭文中此字可直接释为“度”,读作“剫”,《说文》:“剫,判也。”铭文此处表示兵器的用途是砍削。近年来,张崇礼先生进一步将此字读为“斫”。[27]《说文》:“斫,击也。”“斫”、“剫”音义俱近,其说可从。中山王钺铭文“以儆乇众”,“乇众”之“乇”当释读为“徒”,铭文大意为“警示徒众”。“乇”“众”这里为同义词联用,“众”表示奴隶、大多数人。而左军戈“乇僕”,“僕”与“众”语法位置亦相当,则“乇”也应该表示的是下属、一般人的意义。
郾王职壶铭文“乇几卅”中的“乇”董珊先生认为用为“度”,“几”读为“机”,“度机”就是“审度时机”的意思。文中提到周亚先生曾释此句第一字为“厥”,读“几卅”为“将近三十年”。[28]按该铭文上一句为“践阼承祀”,表示燕王职开始继承宗庙祭祀,下文当表示距离继承宗庙祭祀已过了三十年。若将“乇几”解释成动作,则后面为一段时间作状语,则此动作必须能反复、持续进行,而“审度”一般为短暂动词。我们认为此处“乇”读为“庶”更合适,“几”可从周亚先生释为“将近”。如此铭文则读为“庶几卅”,即“几乎、将近三十年”,意思是继承祖先基业差不多有三十年了。何琳仪先生在讨论“乇”、“度”语音的关係时曾提到:“《周礼·地官·司市》:‘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注‘必执鞭度,以威正人众也。度谓殳也’。王引之曰:‘……《广雅》曰:殳、度,杖也。然则,古人谓殳为度,以打得名。’”[29]“庶”古音书母铎部,“殳”禅母侯部,音近可通。“殳”、“乇”、“度”古音通假,则“庶”“乇”亦可通假。同时读“乇几”为“庶几”也与燕昭王于公元前284年,即位28年伐齐,时间不足三十年的史籍记载相符。
[1] 邬可晶:《说金文“
古文-郑珮聪:《说文》古文新识四则及相关问题讨论”及相关之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20-225页。
[2] 李守奎:《曾侯乙墓竹简“水”部字补释》,《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年,516页。
[3] 苏建洲:《<上博楚简(五)>考释二则》,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75,2006-12-01。
[4] 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中华书局,1993年,106页。
[5]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351页。
[6]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18、20页。
[7] 李学勤:《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出土文献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2011年,1页。
[8]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161页。
[9] 苏建洲:《<上博楚简(五)>考释二则》,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75,2006-12-01。
[10] 邬可晶:《说金文“”及相关问题》,《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28-229页。
[11]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67页。
[1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22页。
[13] 冯胜君:《论郭店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以及上博简<缁衣>为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年,63页。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338页。
[14] 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中华书局,1993年,108-109页。
[15]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1204-1205页。
[16] 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艺文印书馆,2003年,245页。
[17] 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22页。
[18] 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55-56页。
[19]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1988年,6363-6365页。
[20] 赵平安:《<说文>古文考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20-23页。
[21] 苏建洲:《释<语丛>、<天子建州>几个从“乇”形的字-兼说<说文>古文“垂”》,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98,2008-11-18。
[22] 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23页。廿年距末铭文中的这个字刘钊先生指出释“我”可能不合适,认为此字与燕文字中常见释“穫”的字形体相近,疑此字为“穫”的省变。刘钊:《兵器铭文考释(四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64,2008-3-2。
[23] 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23-824页。
[24] 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綫装书局,2006年,425页。
[25] 张崇礼:《释燕兵器铭文中的“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3#_edn5,2009-2-12。
[26] 何琳仪:《战国兵器铭文选释》,《考古与文物》,1999年5期,87-88页。
[27] 张崇礼:《释燕兵器铭文中的“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3#_edn5,2009-2-12。
[28] 董珊:《郾王职壶铭文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5-36页。
[29] 何琳仪:《战国兵器铭文选释》,《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5期,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