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笔者曾作《古籍着录的两件商彝铭文校释》一文,[1]对《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下简称《款识》)、《啸堂集古录》(下简称《集古录》)、《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下简称《博古图》)等古籍收录的两件商代彝器“乙酉父丁彝”、“己酉戍命彝”的铭文作了研究考释,认为这两件器物的确为殷代之物,只是铭文是乱的,故根据其它一些商代彝器铭文的行文格式作了文字调整并作了释读。笔者在文中说到其铭文爲什麽会混乱无法通读,无法解释。拙文发布后,有网友武庚、垂天之云、zisus等先生发评论质疑批评,认为笔者的这种“拼字游戏”的研究方法有问题,如网友武庚先生认为:
“而铭文的描摹者,通常都会如实按照铭文原款进行描摹,这是起码的学术道德。我们不应该因为读不通铭文内容,就随意怀疑描摹者的学术道德。读不通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我们对其中的某些字的释读存在障碍。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单字的释读上动脑筋,而不是随意进行毫无根据、毫无章法的‘拼字游戏’。”[2]
对于这些质疑,笔者认为也不是没有道理,主要原因是当时也没有想明白铭文混乱的原因。最近读了商承祚先生《古代彝器伪字研究》一文,[3]忽然觉得这个问题有了解释的可能。
商先生文中先引了一段陈介祺《簠斋尺牍》第四册第六页中论古器文字真假的话,其中开始的一段说:
“不成字,不成文理,不成笔法,不成章法,何以为古文?不真好,不真用心,见色泽即疑为字真,见形似而不求甚解,守真器数十百,真拓数百纸,而複大收伪字,叶氏之覆辙也,岂可蹈之。”
可见,陈介祺见到的古彝器铭文中,是有“不成字,不成文理,不成笔法,不成章法”的伪铭,据个人的理解,“不成字”是指字形杜撰,“不成文理”是语句不合古人语法或不能通读,“不成笔法”是指文字书写不合古人书写的笔法,“不成章法”则是铭文行文格式或布局不对。由此想到了那两件商彝的铭文,正是“不成文理”的情况,也就是说,宋代薛尚功的《款识》等古籍着录的这两件铭文次序混乱的器物,其实就是两件僞器,它们是根据真器仿铸的,器形、文字都有所本,只不过作伪者爲了不被人看穿,故意把铭文的次序搞乱,让人不能覆案。商承祚先生在文中也指出“拼凑字句”的铭文作伪方法:
“作伪的人是心虚的,维恐人家知道字是后刻,所以不用真铭摹入,避免互相比较来烛其姦;于是将几个器的文字参杂抽写,又杜撰些字加入,连缀成篇。姑不论他刻得好坏,由文理一方面看来是不通的,所谓‘欲盖弥彰’,自以为聪明,实在是笨伯。”
宋代由于皇家的倡导,收藏鑒赏古青铜器蔚成风气,使青铜器仿造、作伪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严志斌先生说:“青铜器的伪造在宋代以前便已出现,但僞器的大量出现还当自宋代始,且在宋代铜器作伪已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术。”[4]此时产生了很多青铜器的赝品,同时也产生了一批铭文伪字。商先生说:“宋人假的三代器,大部份是翻砂,或臆造铭文来铸器”。宋代人造的假货里,一般是根据真器仿铸,铭文也是根据真铭来仿刻,但会把原铭文的次序变乱,或将一些字形作改变,让人无法释读,自然也无法与原器对照,以此售其奸来欺瞒世人,“乙酉父丁彝”、“己酉戍命彝”这两件器物算是例子。这两件器物的原器(真器)并没有被收藏者公布于世,而这两件仿铸的僞器却被收藏者公布了,《款识》等书着录的就是这两件僞器的铭文。
因此,这两件器物铭文的混乱,并非是笔者“因为读不通铭文内容,就随意怀疑描摹者的学术道德”,它也与描摹者的学术道德无关,而是由于作伪者改造而致铭文混乱,如果坚持按照它的原文字顺序去强行解读,不免要深文周纳、迂曲穿凿,结果会是什麽想必大家都能明白。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根据其它殷代彝器铭文的句例、行文格式予以调整复原,此类殷彝铭文有多例可资参考,并非“毫无根据、毫无章法”,虽然笔者的调整未必能与原器完全相同,但是铭文内容可以了解,否则根本就不能通读。
例子也不止此,还有一个越王者旨于赐钟(原称“周蛟篆钟”或“商钟”,近代或称“越王钟”,下简称“者钟”)的摹本,《博古图》卷二十二、《款识》卷一和《集古录》卷下之下十一页等书着录的该钟铭摹本文字次序都是正确的(《集成》1.144着录为《集古录》摹本),而《集古录》卷下之下二十七页着录的另一个摹本文字却全乱,而且很多字形都被简省改造过,曹锦炎先生指出这个摹本“其实也是此钟(宁按:指者钟)铭文的摹本,只是由于铭文行款窜乱不易辨认罢了”,[5]非常正确。那爲什麽会出现这么一个“铭文行款窜乱”的摹本呢?我觉得理由就很简单了:这是另外一个“越王者旨于赐钟”,是宋人仿铸的假货,他们採取了与仿铸“乙酉父丁彝”、“己酉戍命彝”同样的方式,把原钟的铭文搞乱来迷惑人,字形根据原器做了很大的改造,且摹刻粗率失真,几乎无法辨认;同时还漏掉了原铭上的两个字,爲了凑够原铭字数又拼入了另外两个字,使铭文彻底不能通读。[6]这件僞器也被收藏者公诸于世,王俅见到了,收入《集古录》中。这也是一个变乱原器铭文仿铸作伪的例子,如果还坚持按照其原文字次序去释读,自然也不能通解,要读通它除了根据者钟原铭文调整其文字次序外别无他法。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传世器或来历不明的器物,若其铭文中的字大部份不能认识而致使铭文不能通读,这是文字释读问题;如果大部份字都能认识而铭文还不能通读,这就要考虑一下铭文本身是否有问题了。宋代以来伪器伪铭无数,如果没有一点怀疑精神,恐怕就要大上其当。

下面主要想说说《款识》卷一着录的另一件伪器铭文——“商钟四”。这件器物已经失传,唯有铭文见收于《款识》,有释文,云是董武子的家藏品。笔者所见《款识》有两个版本,所收彝器铭文摹本的字形略有差异,一个是中华书局版《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用的是于省吾先生配套的明代朱谋垔刻本(下简称“朱本”),[7] 《殷周金文集成》收此铭文称“之利钟”,用的即是这个摹本;[8]一个是辽瀋书社版《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本,用的是缪荃孙所藏陆友桐临写的汲古阁本(下简称“陆本”)。[9]
朱本“商锺四”摹本如图: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陆本“商锺四”摹本如图: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这个钟铭的字形乍看上去颇具古风,大部份字形在其它器物上找不到,很难辨识,薛氏《款识》的释文错误很多,为此,曾宪通先生和曹锦炎先生都重新作了考释和研究,曾宪通先生指出“薛氏释文讹误甚多,根本无法通读”,故重作了释文,认为“是吴王僚击败楚及其附庸之后所作的‘铭功’重器,应称之为吴王钟”;[10]曹锦炎先生则认为该铭的第二行2、3二字是“朱句”二字,故称之为“越王朱句钟”,也重作了释文,[11]又与曾先生的释文不同;《殷周金文集成》根据铭文第八行(末行)第2、第3字为“之利”二字而称“之利钟”,释文略同曹先生所释。
通观曾、曹二先生的释文,感觉问题也相当多,实际上仍然是无法通读。比如该铭第一行,曾先生的释文是“隹王正甬屯吉日子”,曹先生的释文是“隹(唯)王正月初吉乙子(巳)”,第3字明显不是“月”,曾释“甬”是对的,但“正甬”不辞;第四字也不是“初”,字形很像传抄古文的“屰”字,曾释“屯”是对的,这个字就是根据金文或小篆的“屯”字改造来的,用来代替“春”(说详下),但是“隹王正甬屯吉日子”仍然不辞。
很明显,这件器物也是一件宋人造的僞器,它的铭文讹乱,文字是根据别的器物改造甚至生造的,这就是它看上去古奥奇怪、难以辨识的原因。曾宪通先生指出:“然以商钟四同越王钟(宁按:即者钟)比照,二者字形几乎毫无二致,当是一家眷属。因疑商钟四铭文亦应是吴越一系的文字。”此说基本是正确的,商锺四铭文伪造的主要根据就是者钟。者钟铭文在《款识》中一共着录了三个摹本,分别称为“商钟一”(注:出维扬石本)、“商钟二”(注:出《古器物铭》)、“商钟三”(注:出《博古录》),是根据同一器铭的不同摹本收录的,三者文辞相同,字形略有差异,都是风格统一的鸟篆。商钟四铭的文字大部份是根据者钟铭文变形或改造,铭文的作伪者似乎具有一定的古文字知识,能熟练地书写传抄古文,里面有些字形就是根据传抄古文改造的,却显然不会写鸟篆,甚至连笔划稍繁的字都写不好,只能对原字进行改篡,任意增删笔画、改造字形,弄得很多字似是而非,鸟篆的风格也基本上被改没了,所以容庚先生在《鸟书考》中就说“商钟四字体与此(宁按:指越王钟,即者钟)略同,而鸟形不显”,[12]这是很明白的,但他善写传抄古文,所以用传抄古文“丰中锐末”的笔法写出来,并刻意模仿者钟鸟篆笔画的夭矫曲折(者钟的文字在宋代也被称为“蛟篆”),故也颇具古风,很能迷惑人。可如果把该铭和者钟铭文仔细对照,此铭中那些看上去古怪不可识的字就现了原形。
首先,说是根据者钟文字改造是有道理的,如果仔细对勘,就可以在裏面找到者钟中所有的对应字形(参附表一)。如“戉王者旨于赐”六字的改造字形或替代字形:
第三行1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看上去象“武”字,朱本摹写失形已经不成字,元代杨銁编的《增广钟鼎篆韵》卷四《上声·九麌》引此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收入“武”字下,其字形也有讹误,但仍能看出上部是者钟的“戉”,这字形就是由者钟的“戉”改造来的,《款识》着录的“商钟一”(即者钟一)中的“戉”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锺三”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 商钟四在下面加了个“止”形或“口”形,写成了“武”的模样。其实“戉”的“戈”形横笔左边有一竖画,是钺刃的象形,所以鸟篆变化成上扬的鸟首形装饰;而“武”字所从的是“戈”,没有从“戉”的,所以这个字下面的“止”或“口”明显是作伪者的臆加,作伪者的本意可能就是读为“武”;此字下面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第三行2)字,应是者钟里的“孟春”之“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孟)”(当是“方”字,读为“孟”)的简化,此字《集古录》、《博古图》释“仲”,《款识》释“王”,说明宋人对此字的释读就有分歧,故作伪者不好取捨,就两取之:一是把它的原字形改造了一下放在“武(戉)”字下;二是又增入了一个其它器物上的“王”字,来代替“王”的释读,也就是说这个“王”并非是者钟里的“王”,且铭文本当如者钟铭那样是“隹正月”而不是“隹王正月”,这个“王”明显是模仿其它青铜器铭的“隹王某月”硬塞入的。者钟中那个真正的“王”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被宋人释为“望”,《博古图》、《款识》并同,而商钟四第五行6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个字看上去象是“往”字,其实作伪者是想写个“望”,因为传抄古文中的“望”或从壬亡声,如作《阳华巖铭》里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作伪者是把上面的“亡”写成了类似“之”形,其实是“望”,《款识》的商钟四释文里也正是释为“望”,这就是者钟铭中那个真正“戉王”之“王”的替代字。第五行4字就是“者”,不过在字下面加上了一个改造过的“侯”字,组成了“者(诸)侯”一词;第八行的第6字就是“旨”,但把上面的“匕”字写反了。爲什麽会把“匕”字写反呢?本来可以解释为古文中“匕”字写法正反无别,但在这里却有别的原因,这看看《博古图》和《款识》对者钟的释文就会明白,因为宋人是把“旨”字释为“召”,“召”字从“刀”,金文中的“刀”都是向左开口的,作伪者就是根据这个把“匕”反写了。朱本商钟一、二、三中的“于”分别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是一个鸟篆,作伪者不会写,就寻求别的字代替。在宋代,这个字被误释为“纯”,《博古图》、《款识》均如是,作伪者就于此投机取巧,改造了一个似是而非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第三行5)来代替者钟中的“纯(于)”,因为传抄古文的“纯”就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汗简·糸部》引《尚书》),作伪者在上边加了一个简化的“自”形饰画,左边那个饰画被摹录者和“糸”旁连在一起了,所以这个“纯”就相当于者钟里的“于”。至于“赐”字,者钟写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一)、“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钟三)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博古图》摹本),《集古录》卷下之下着录的那个铭文混乱的“商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而商钟四第七行2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就是这个字的改造,这个字被宋人释为“釐”(如《博古图》、《款识》等),将这些字形互相参照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来,它是取了者钟里“赐”这个字形的下半,左边保留了那个“爪”形,右边的“贝”则被改成了“自”形;上半的那部份笔画看上去很象“世”字,但古文中的“世”没有这种写法,它来源可能是因为“釐”古通“僖”,“僖”、“嬉”音同,故作伪者根据“嬉”的传抄古文字形“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古文四声韵》一引《王存乂切韵》),取其仿佛,改造出“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部份放在上面作声符。也就是说,商钟四里的三·1、四·6、五·6、八·6、三·5、七·2这六个字形就是者钟里的“戉王者旨于赐”。
其次是窜入一些者钟铭文之外的字形凑字数扩充篇幅。商锺四中有一些不见于者钟的字,比如第二行7字的“亘”、第三行4的“龙(从兄)”、第五行的2、5的“燮”、“侯”、第六行3的“酓”等(参文后附表二),因为者钟的铭文只有52字,而作伪者怕被人发觉此铭与者钟有联繫,故而扩充为有64字,从别处摹录改造乃至杜造加入了12个字,比如第二行2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应该是根据传抄古文中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性,见《阴符经》)”字改造出来的一个字形,而“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个字形哪里都找不到,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字形改造的,很可能处于杜撰。同时为了凑字数,把一个笔画简单的“之”字反复出现了4次,而者钟中只出现了2次。
所以,这件器物铭文也是宋人假造拼凑的伪铭,属于商承祚先生说的“拼凑字句”、“臆造铭文来铸器”作伪的类型,徐中舒先生对“拼凑字句”作伪方法的解释是“将几个器铭上的字参杂拼凑,并杜撰些字加入,联缀成篇。字体虽较前进步,文理仍多不通”,[13]这个“商钟四”正符合这种情况,它是以者钟铭文为依据变乱、改造、增字,故意把篇幅扩大以显其重,故字形大部份可以从者钟铭中找出来源,但都做了很大的改动,有的字几乎不能认识,有的字形则出于杜撰,其杜撰的主要根据是宋人对者钟铭文的释文和传抄古文;其文辞如果按照原摹本的文字顺序读,也根本不可能通读,因为作伪者本来就没想做个能通读的铭文,还是只能进行“拼字游戏”调整一些字的顺序才能读成一些文句,而这些文句都可以在者钟铭文中找到,兹对照者钟的铭文略分析如下:
第一行的1、3、7、第三行2、第一行5可连读为者钟的“隹(唯)正月孟屯(旾、春)”,“正”字两个摹本都少了两笔。“孟”字朱本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显然是根据者钟的“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一)简化来的,作伪者是用为“王”,说已见上;实际上,作伪者在这里本也没想写成“孟春”,他是想写成“仲春”,因为者钟的“孟”在《博古图》中被摹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释文作“仲”,作伪者用“甬”字代替,因为“甬”在宋代被释为“钟”,《考古图》卷三35-36页和《款识》151页(朱本新编页码76页)收一器曰“寅簋”(《集成》9.4469称“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盨”),里面有“甬”字,《考古图》释“甬”,《款识》释“銿”,据《说文》即“钟”之或体,《增广钟鼎篆韵》卷一《上平声·三钟》就把“甬”收入“钟”字条下,注出“寅簋”,即本此。宋代的时候“钟”、“仲”音同。“春”字在者钟中是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锺三),即“萅”,古文或作“旾”,从“屯”声,所以该铭就改造了一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屯)”字来代替,是在上面的右边多加了一个饰画。《款识》释文就把这个字释为“春”,应当是释为“屯”读为“春”,“甬屯”即“仲春”,但是连读起来“隹王正仲春吉月”还是不辞,目前发现的金文辞记年月的甚多,这种情况迄无一见。
第一行6、第五行3、第五行8、第二行8可连读成“吉日丁亥”。商钟一的“日”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宣和博古图》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是鸟篆,而该铭中第五行3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此字《款识》释作“纪”,未详所据。这应是把者钟的“日”字鸟形装饰腰斩成了两段,上部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部分变成了“子”形,中间加了“自”形的饰笔,下面的“爪”形改成了“九”形,成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字形。《博古图》摹本者铭中的“吉日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亥”句,其中的古文《集古录》摹写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款识》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其释文均作“丁”, 是根据上面有个“T”形笔画与楷书的“丁”类似,曩笔者也从旧释为“丁”,现在根据《博古图》摹本看来似乎不确,金文中“丁”不作此形,很可能“T”形笔画也属于鸟形饰笔的误摹,只有右边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一笔才是文字,也就是《博古图》该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一笔,当即“乙”字,但是宋人均释为“丁”,所以作伪者也造了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第四行8)来代替原来的那个被释为“丁”的鸟篆,这是个生造的字,是在传抄古文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丁)”(《汗简》)的菱形中间加入者钟该字的“T”形笔画又在上、下加了饰笔而成。
第三行1、第四行6、第五行4、第八行6、第三行5、第七行2可连读为“戉王者旨于赐”,说已见上。
第三行6、第二行3、第三行7、8与第七行6、第五行7、第四行3、第七行4可连读成“择氒吉金自乍(作)禾(龢)童(钟)”。者钟中“氒”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该铭第二行3字形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个字曹锦炎先生释为“句”,单从该字形上看应该是有根据的,但是与者钟一比较就知道,这个字的右边实际上是“氒”字的改变,是爲了俯就左边的“自”形饰笔,把“氒”的左边一笔写短又右弯,成了“丩”字。加“自”形饰笔是因为此字笔画太简单,加个装饰让笔画增多,以与上下字形统一。“童(钟)”字者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一)、“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二)、“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三),这个字,在宋人的释文里是被释为“其”,商钟四第七行4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就是根据古文或篆书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其)”改造的,上面“𠀠”这部份变成“自”形,下面的“丌”被加了饰笔改成了“丣(酉)”形。大概是作伪者觉得原字模仿不象,就改造了这个字形代替,相当于者钟的“童(钟)”。所以,这八个字和上面说到的“戉王者旨于赐”六字可一起读成者钟铭中的一句“戉(越)王者旨于赐择氒(厥)吉金自乍(作)禾(龢)童(钟)”。
第四行4、5、6、第六行4、第二行1、第三行3、第七行5、第四行7与第六行2可连读为者钟的“我台(以)乐吴(虞)康,嘉(?)而宾各(客)”。商钟四的第四行4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就是根据者钟的“我”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二)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钟二)简化改造来的,其实其相对準确的字形当是“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三),即吴越系文字中的“我”字;商钟四的第六行4字“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就是“吴”,是根据者钟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吴)”(陆本商钟一,最上面的U形笔画当是“口”形之残)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钟三)改造;第二行1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就是者钟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康)”(陆本商钟三)的简省改造。“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嘉?)字被改造成了第三行3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且”形被改成“口”或“夕”形,“口”变成了“自”形饰画,右边的“戈”换成“攴”。“而”字者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被简省为“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宾各(客)”二字与者钟略同。
者钟里下句是“甸=(甸甸)台(以)鼓之”,这个“甸”字者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维扬石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啸堂集古录》本),写法比较複杂,宋人摹写多有歧异,所以也被释为“其”,笔者曩亦从之,但现在看来应该是“甸=”,“甸甸”乃象声词,读若《楚辞·九歌·山鬼》:“靁填填兮雨冥冥”之“填填”,这里是指击钟之声。此字有鸟形装饰,作伪者不会写,就拉来个与之相仿佛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酓)”来凑数,即第六行3字,他省去了鸟形饰笔,把“田”换作“酉”,相当于者钟的“甸”。“台”字,者钟一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者钟二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并朱本),商锺四的“台”已经有一个了,即上面说的第四行5,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第八行4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陆本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也就是此句的“台”,上面类似“白”形的笔画是“厶”字的改造。朱本商锺三“鼓”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在商锺四里就被改造成了第六行5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在上面缀加了两个对称弯曲的饰笔。此字下隔两字就是“之”(第六行8),是在变乱铭文的时候把“万枼”二字拉来塞到了“鼓之”之间。所以,商钟四第七行3、第八行4、第六行5、第二行4就是者钟里的“甸(=)台(以)鼓之”。
者钟铭中下句是“夙莫(暮)不貣(忒)”,“夙”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就是金文中常见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伯康簋)的变形,宋人準确地释出是“夙”,但商钟四里不用这个字形,而是根据楷书的“夙”字形另造一个字,裏面“夕”却写得太正,口向上成了小篆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甘)”形,大约作伪者觉得这样不妥,爲示区别而在下面加了一个竖笔,于是有了“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个字形(第八行8字),很象传抄古文里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风)”,曾宪通先生就释为“风”,而古文“风”裏面是从“日”,“日”无论是金文还是小篆的写法中两边的竖笔都是不上出的,下面也没有竖笔,所以这个字不是“风”;“莫(暮)”字者钟本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被删减了笔划改造成了第四行8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不”者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博古图》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被改造成第七行8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下面改造成“同”形,这很可能是作伪者把这个字误认为是“帝”,而“帝”、“啻”古字通,他根据传抄古文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啻)”字(见《集篆古文韵海》卷四)改造出这么个似是而非的字形,根本就不成字;最明显的是“貣(忒)”字,者钟原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二),这个字《集古录》里没释出,在《博古图》和《款识》中被释为“忘”(朱本释文作“忘”,当是原释;陆本释文作“貣”,疑是陆氏所改),也就是宋代时这个字被认为是“忘”,于是商钟四的作伪者就作了改造,把鸟形装饰笔划简化成了一个口下面拖一长笔,把下面写成了“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分明是要写个上“亡”下“心”的“忘”字,但把“亡”写走了形(也可能是摹录失形)而象“止”了,因为金文和传抄古文中的“亡”是有写得类似“之”的,比如克鼎中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古文四声韵·上平声·虞第十》引王存乂《切韵》的“无”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即“亡”字),又《去声·禡第四十》引王存乂《切韵》“亡”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于是就有了该铭第五行1字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么个奇特字形,实际上是者钟“贷”的替代字。所以,第八行8、第四行8、第七行8、第五行1这四字可以连读成者钟铭里的“夙莫(暮)不忒(忘)”这句。
第二行6、第七行7、第一行8、第八行5、第六行6、7、第四行2、第七行2可连读为者钟的“顺(永)余子孙万枼(世)亡疆”。朱本商钟一、二、三“顺”分别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此字疑是“永”字的鸟书写法),者钟的这个字在宋人的释文中是被释为“乌”或“焉”(《博古图》释“乌”,《款识》中商钟一释“焉”,商钟三释“乌”),金文中的“乌”、“焉”都是作鸟形,而该铭的第二行6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陆本摹写失形不可据),《增广钟鼎篆韵》卷七收此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列入“字画奇古而未可训释”的字),上面仍然还保留鸟首的形状,怀疑《集篆古文韵海·上平声·六脂》里收录的那个“惟”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者也是这个字,整个字看上去象个鸟形,所以才会被当成“隹(惟)”的或体,这个字就是者钟中“乌(顺)”字的替代。者钟“亡”后当有“疆”字,但铭文中没有,却有一个被释为“后”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字(朱本第七行1),这个字单从字形上看,释为“后”似无问题,可是仔细看这个“后”左边所从的象是“人”形,而金文中“后”字均从“彳”或“辵”,无从“人”者;陆本该字的字形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就更不成字了。再对照者钟铭就可以明白,它就是根据者钟铭中的“疆”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一)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钟三)改作的,作伪者图省事,把笔划複杂的“疆”改写成了笔划较少的“后”形,左边的“人”其实就是“弓”形之变。
第四行1、第八行2、7、3可连读为者钟末句的“用之勿相(丧)”,“用”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中间好像是“才”,这个字当是跟据者钟里的“用”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锺一)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陆本商锺一)形简化来的,是把上面的饰笔改成两个对称的饰笔,中间的三横变成了两横。“勿”字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这分明是根据者钟的“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勿)”(朱本商钟一)简化改造的,在上面多加了一个饰笔,把下面的笔画给简省了。本铭无“相”,却有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字(第八行3,朱本、陆本同),此字旧多释为“利”,但金文中“利”所从的“刀”形均开口向左,无向右者,所以这个字释“利”可疑,而对照者钟上的“相”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锺一)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朱本商锺二),则知此字应是“相”字的改造,作伪者是要根据后世的写法将左边的“目”移到右边,在写“目”形时本应是先写一竖笔,下面再写个“目”形,但他把一长笔写得太长太直,弯的弧度不够,右边一短笔又写得太靠下,没法写成“目”形了,就将错就错地写成了一个反写的“刀”形,被后人以为是“利”字,其实古人写“利”字,“刀”旁无论是在左还是在右,刀口均向“禾(或木)”,无作背向者。故此字可与前面三字读成者钟的最后一句“用之勿相(丧)”。
从字形看,这件商锺四的文字笔画都要比者钟文字的笔画简单,是因为作伪者不会写鸟篆,只能对字形做简化或改造,故意弄得似是而非,有的字仅略存彷彿。其字的鸟形饰笔大多被简化掉,装饰笔画用“自”形或对称的曲笔代替,鸟篆的意味大大弱化;一些笔画複杂的字要么被简化改造,要么用别的字形替换,其中有的字形是作伪者根据当时的释文和传抄古文自己杜撰的,还拼入了12个不属于者钟的文字,所以这个铭文可以根据者钟铭文和传抄古文释读出大部份文字,调整文字顺序也可以读出大部分文句,这些文句属于者钟铭文,而其它窜入的12字全无文意可言,因为作伪者本来就没想要作个可以通读的铭文,他窜入这12个字,一是为了扩充铭文篇幅,二是为了使铭文进一步混乱,让人不能覆案。显然是经过了一番策划设计,算是费心费力不小,故自宋代以来很多学者受了骗,这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由此可以大致判定,“商锺四”是个典型的宋人伪造的器、铭,无论定名为“吴王钟”、“越王朱句钟”还是“之利钟”都不确切,也没有什麽史料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另外,这件“商钟四”铭文与“乙酉父丁彝”、“己酉戍命彝”又有所不同,后二者无论是从用字、词句还是记录的内容来看,都符合殷器的标準,可以推测是根据真的殷器铭文仿造,只是变乱了原铭的文字次序,当然也不排除字形有改变,但仍能辨识,文字调整顺序后全篇也可通读,故虽伪也只是“半伪”;而这个“商锺四”铭文是拼凑的,字形是改造或杜撰的,再加上窜入的文字,按照原文字次序无论如何文辞都不可通读,也就是陈介祺所说的“不成字,不成文理,不成笔法,不成章法”的情况,它的伪是“全伪”,故应区别对待。
2013年9月24日初稿
2014年7月18日修订
【附录一】
戉王者旨于赐钟与商锺四文字对照表







释文







释文







释文

者钟




释文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1


(惟)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5

于[纯]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4


(虞)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1

贷[忘]
(忒)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3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2

赐[釐]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2.1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2.6

顺[乌、焉]
(永)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6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3

嘉(?)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2


(孟)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2.3

氒[乃]
(厥)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5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8

子=(子子)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5

萅[屯]
(春)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5

孙(当缺合文符号=)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1.6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8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2


(客)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3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6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3

甸=(甸甸)[酓]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8


(世)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8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7


(作)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4


(以)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2


(无)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2.8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3


(龢)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5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1

疆[后]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3.1


(越)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4


(钟)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2.4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1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6

王[望、往]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4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8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6.1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5.4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5


(以)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8


(暮)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6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4.6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7.8

不[帝、啻]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
8.3

相[利]
(丧)

*表中[]中者为宋人误释之字,()中者为正字。
【附录二】
不属于者钟的字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1.2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1.4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2.2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2.5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2.7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3.4





性?

㭇?



龙(龚)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5.2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5.5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7.3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8.1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7.8


金文-王宁:由两件商彝铭文混乱问题说商钟四的真伪8.2













*后二“之”字形见者钟,然者钟中只2见,该铭4见,多出2个。



[1] 王宁:《古籍着录的两件商彝铭文校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12/9/26.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34
[2]《古籍着录的两件商彝铭文校释》下第11楼评论.
[3] 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金陵学报》第三卷第二期,1954年。243-294页。下引商先生说均出此文,不另注。
[4] 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13页。
[5]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P112-115.
[6] 说详拙文《越王者旨于赐钟铭文补释》,武汉大学简帛网2012-09-2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38
[7] 宋•薛尚功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华书局,1986年。2-3页.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178页。
[9] 南宋•薛尚功编着:《历代钟鼎彝器款识》,辽瀋书社,1985年。8-9页.
[10] 曾宪通:《吴王钟铭考释——薛氏〈款识〉商钟四新解》,《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P355。下引曾先生说均出此文,不另注。
[11] 《鸟虫书通考》,P128-129。下引曹先生说均出此,不另注。
[12] 容庚:《鸟书考》,《金文文献集成》第29册,线状书局,2005年。122页。
[13] 徐中舒:《论古铜器之鑒别》,《考古社刊》1936年第1期,234-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