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首发)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邓少平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明末着名学者和书法家。根据年谱记载,黄道周于天啓五年(1625)四月请告归里,七月至家,十二月葬其父青原公于北山。“因结庐其下,躬自负土成坟,勒先人行事,铭于屏石,盥沐爲书。每书则簪笔以拜,一字一拜,拜毕而后书。文皆从古,如三代以上碑。复立小石屏于坟后,顔曰青原玄穸,背镌三十五字,语同古谶,不可解。次及坟庭,亦取青石员砥之,着《河》《洛》正变之文,宛然地上。经营数年,然后就。”[1]但据碑文(详后),墓誌实写于天啓七年(1627)黄道周将其母合葬于北山之时。这篇誌文收在清人陈寿祺于道光十年(1830)刊刻的《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中,并附有原碑篆文。道光年间,金门林树梅又据原碑摹识其文,并且将墓后卧碑(即前引文中所说的坟后小石屏)碑阴铭文也一併摹写。郭柏苍在道光十九年(1839)将它们“缩临锓梓”,又恐不足以广其传,因此再将其附录在他的文集《竹间十日话》中。郭柏苍云:“《青原公墓志》石刻,嵌墓正中,籀篆二十二行,行八字,字一百七十六,大径寸,忠端公所书也。”“又卧碑一道,在墓后。镌‘青原糸穸’四大字。碑阴系以铭,篆文三十有五。”郭柏苍还爲它们重新作了释文。[2]最近,郭礼炬、李云波两位先生在郭柏苍释文的基础上,对这两方铭文再次进行了释读。[3]我是在读到郭、李之文后才知道这两方碑铭的,前文对这两方碑铭的着录情况的介绍,也颇得益于此文。但我要指出的是,黄道周撰写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所用的文字乃是传抄古文,即汉以后历代辗转抄写的先秦古文(主要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字)。以往研究传抄古文的学者,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份材料。[4]本文的介绍若能爲其提供参考,亦何幸焉!
附录一、青原公墓图(采自郭柏苍《竹间十日话》)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附录二、青原公墓誌(采自郭柏苍《竹间十日话》)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附录三、青原公墓后卧碑铭文(采自郭柏苍《竹间十日话》)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附录四、青原公墓誌(采自丛书集成三编《黄漳浦集》)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古文-邓少平:黄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与传抄古文
附录五、郭柏苍释文(录自《竹间十日话》)
墓誌
于呼!是我赠考青原黄公之墓。于呼!公履仁导轨,隐德藏器。乃不于身,于其来嗣。于呼!公逝盖十八年,乃膺锡命,明年乙丑,文母旋自京师,乃葬我公。又明年,文母则逝。明年丁卯,始合葬于兹。于呼!惟二人作德,贻我来人。亦惟来人作德,我二人其享之。于呼!永世念哉,公行十九,小讳季春,字嘉卿,铜陵人,以字行。生甲辰,徂于丁未。妣陈氏,行三,生戊申,徂景避讳以景为丙,古通寅,盖百四十三岁,葬于县北之州市山。子长士珍,次道周、是肇封,假于有庙。时丁卯天启七年,男道周志。
卧碑
谦谦之山不可逾,绵绵相邱灵所都。五德四曜盘华趺,天潢天末天开图。文孙文子恭□□趋。



[1] [明]庄起俦撰、[清]陈寿祺校:《漳浦黄先生年谱》卷上,收入[明]洪思等撰:《黄道周年谱附传记》,侯真平、娄曾泉校点,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页。
[2] [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41—46页。
[3] 郭礼炬、李云波:《黄道周篆书其父墓誌及墓后碑铭释文》,《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第57—64页。
[4] 如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綫装书局,2006年,前言第Ⅴ—Ⅻ页。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第4—15、29—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