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苏建洲
彰化师大国文系
《语丛一》90「A,不尽也。」《语丛二》44「名,B也。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三德》10「謱」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新蔡》甲三294「娄」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旁之内均从「角」声。[8]而「角」旁或讹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旁之内的「角」或省减为「人」形,如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娄-数,《景公疟》10),或完全省简,如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娄-数,《彭祖》02)。[9]回头来看A、B两字,「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旁之内均从「占」形,A字的「占」旁可以参考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凡物流形》甲10)。其次,A、B两字下从「人」旁加「女」形,这显然是由古文字常见的「人」形下的「止」旁讹变而来,也就是说A、B两字其下本从「人」,这也跟「娄」字下从「女」不同。综合以上两点,可见将A、B释为「娄」是很值得怀疑的。
笔者以为A、B两字实为「襄」字,请看下列传抄古文[10]: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让,《古文四声韵》卷四引《古孝经》)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让,《集篆古文韵海》卷四)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让,《集篆古文韵海》卷四)
对《说文》古文,徐在国先生分析说[11]: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金》587页),燕文字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同。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车节作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此古文的上部即由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瞍」,学者已指出「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的「占」旁实为「古」之讹。[13]又如顾史考先生怀疑《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疥,遂痁」(《晏子春秋》外篇「齐侯」作「景公」)的「痁」字为「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字之讹;《晏子春秋》内篇「景公疥且疟」之「疟」字乃该书整理者误认「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读为「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痼)」,意为「景公久病」。[14] 至于A、B两字下半部与上举燕文字「纕」字偏旁作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相同,也见于「纕」作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玺彙》2240)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玺彙》2237),可见确实应该释为「襄」。《语丛一》90疑读为「让,不尽也。」意思是说礼让、退让,不完全独佔或享用。《礼记‧坊记》:「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郑注:「不与民争利也。」[15]而「让」即不争,可见「让」即「不尽」也。又《广雅‧释诂三》:「遗,予也。」(《故训汇纂》2312页)《吕氏春秋‧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高诱《注》:「让,犹予也。」(《故训汇纂》2156页)。则《礼记‧坊记》自然也可以说是:「君子不尽利,以让民。」可见「不尽」与「让」辞义相关。至于《语丛二》44「名,B也。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由)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鲧生。」由于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
古文-苏建洲:《郭店语丛》“襄”字试解字尚不识,简文中的读法尚难确定,待考。



[1]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页200注19。
[2]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页197。
[3] 陈伟等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页247。
[4]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页205。
[5]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页169。
[6] 刘钊:〈郭店楚简〈语丛二〉笺释〉《古墓新知──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论文专辑》(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页247。
[7] 陈伟等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页253。
[8] 张政烺:〈中山王壶及鼎铭考释〉《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8月)228页。
[9] 详见拙文:〈《上博三‧仲弓》简20「数」字解兼论秦汉文字的「娄」〉,待刊稿。
[10] 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11月)页242。
[11] 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页179。
[12] 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7月一版一刷)页122,512条。
[13] 见施谢捷先生在国学研究网2003年5月14日的发言,http://www.guoxue.com/bbs/dispbbs.asp?boardID=505语丛》“襄”字试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