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


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
(首发)
海老根 量介
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生
放马滩秦简《日书》有一篇占法,内容是根据盗窃发生的日子和十二禽来推断盗者的模样。睡虎地秦简中有与此类似的占法,其题名爲“盗者”篇,因此本文将放马滩简的这篇占法也叫做“盗者”篇。其释文如下[1]:

甲种(第30~41号简)

乙种(第66~77号简)

子,鼠殹。以亡,盗者中人。取之,臧(藏)穴中、粪土中。爲人𩊭(鋭)面、小目=(目、目)䀘然、扁(翩)然。名曰辄,曰耳,曰葱[2],曰声。贱人殹。得。

子,鼠殹。以亡,盗者中人。取之,臧(藏)穴中、粪土中。爲人𩊭(鋭)面、小目䀘然、扁(翩)然。名曰辄,曰耳,曰葱,曰声。贱人殹。得。

丑,牛殹。以亡,其盗从北方〔入〕,憙(喜)大息。盗不远,旁桑殹。得。

丑,牛殹。以亡,其盗从北方〔入〕,憙(喜)大息。盗不远,旁桑殹。得。

寅,虎殹。以亡,盗从东方入,有(又)从出,臧(藏)山谷中。其爲人方面{=}、广颊、睘(圜)目。盗它所人殹。不得。

寅,虎殹。以亡,盗从东方入,有(又)从出,臧(藏)山谷中。其爲人方面{=}[3]、广颊、睘(圜)目。盗它所人殹。不得。

卯,兔殹。以亡,盗从东方入,复从出,臧(藏)野林、草茅中。爲人短面、出〔目〕。不得。

卯,兔殹。以亡,盗从东方入,复从出,臧(藏)野林、草茅中。爲人短面、出〔目〕。不得。

辰,虫殹。以亡,盗者从东方入,有(又)从出,取者臧(藏)谿谷、窌穴中。外人殹。其爲人长颈、小首、小目。女子爲巫,男子爲祝。名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东方入,有(又)从之出,取者臧(藏)谿谷、窌穴中。外人殹。其爲人长颈、小首、小目。

巳,鸡殹。以亡,盗者中人殹。臧(藏)囷、屋、屒、粪土中、蹇木下。其爲人小面、长赤目。贱人殹。得。

巳,鸡殹。以是亡,盗者中人殹。臧(藏)囷、屋、屒、粪土中、蹇木下。其爲人小面、长赤目。贱人殹。得。

午,马殹。盗从南方入,有(又)从之出,爯才(在)[4]廏、庑、刍稾中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

午,马殹。盗从南方入,有(又)从之出,爯才(在)廏、庑、刍稾中。爲人长面、大目,喜疾行。外人。不远。

未,羊〔殹〕。盗者从南方〔入〕,有(又)从出,爯在牢圏中。其爲人小颈、大复(腹)、出目。必得。

未,羊〔殹〕。盗者从南方〔入〕,有(又)从之出,爯在牢圏中。其爲人小颈、大复(腹)、出目。必得。

申,石殹。盗从西方〔入〕,爯在山谷。爲人美,不牷(全)。名曰环。远所殹。不得。

申,石殹。盗从西方〔入〕,爯在山谷。爲人美,不牷(全)。名曰环。远所殹。不得。

酉,鸡殹。盗从西方入,复从西方出,爯在囷、屋、东屒、水旁。名曰灌。有黑子、侯(瘊)。

酉,鷄殹。盗从西方入,复从西方出,爯在囷、屋、东屒、水旁。名曰灌。有黑子、侯(瘊)。

戌,犬〔殹〕。爯在责(积)薪、粪蔡中。爲人单=(单单)[5],多言。旬月当得。

□=[6]多言。旬月当得。

亥,豕殹。盗者中人殹。爯在屏圂方及矢(屎)。其爲人长面、折鞮(题)、赤目、长髪。得。

亥,豕殹。盗者中人殹。爯在屏圂方及矢(屎)。其爲人长面、折鞮(题)、赤目、长髪。得。

甲种与乙种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文以甲种的内容爲準进行讨论。
在“盗者”篇,子日、寅日到巳日的5日占文中出现“臧(藏)+〔某处〕”,午日到亥日的6日占文中出现“爯在+〔某处〕”。不难发现,这两个内容互相对应。从“臧(藏)+〔某处〕”的句式来看,这些内容说的是盗者将偷走的东西隐藏在什么地方。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对“爯”字作了分析。
施谢捷先生引用《说文》冓部:“爯,并举也”,人部:“偁,扬也”,禾部:“称,铨也”等记载,说“爯”、“偁”本一字异构,后各有专用而分爲二字,有扬举意,文献中往往借用“称”字。他还根据《墨子·耕柱》:“鼎成,三<四>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指出称举之“举”古有藏意。此外根据《周礼·夏官·服不氏》:“宾客之事则抗皮”郑司农注:“宾客来朝聘布皮币者,服不氏主举藏之”,指出“举藏”是同义连用[7]。他总结以上内容,说:“盖‘爯’有举意,而‘举’有藏意,‘称举’又多连用,展转相因渗透,‘爯’也就有了藏意。”[8]
我们同意施先生对“爯”、“偁”、“称”三个字分化过程的理解。但关于“爯”字有“藏”意的论证,恐怕有问题。《墨子·耕柱》那一句的意思应该是“那个鼎不用人生火也自己能烹煮,不用人抬起也自己能收藏,不用人搬运也自己能行走”,此“举”的意思是“抬起”,而不是“收藏”。再看《周礼·夏官·服不氏》,郑玄注云:“玄谓抗者,若聘礼曰有司二人举皮以东。”他把“抗”理解爲“举”意,此“举”显然与郑司农注“举藏”之“举”相当。参考郑玄注,郑司农所谓“举藏”应该不是同意连用,此句是将宾客带过来的布、皮、帛[9]“抬起(举)”而“收藏(藏)”的意思。也就是说,郑司农注“举藏之”是“举而藏之”的意思,其句式其实与《墨子·耕柱》“举而自藏”相同。因此我们认爲不能根据以上两个例子说“举”有“藏”意。那么自然就不能说“爯”有“藏”意了。
宋华强先生一方面赞成施先生的结论,另一方面怀疑“爯”当读爲“侧”。他说:“‘爯’、‘侧’中古音都属曾摄开口三等齿音,上古音‘爯’属昌母蒸部,‘侧’属庄母职部,韵部有严格的对转关係,声母亦近。《淮南子·原道》‘侧溪谷之间’,句式与简文一致,高诱注:‘侧,伏也。’《文选·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上清脁侧’,吕向注:‘侧,匿也。’‘伏’、‘匿’并与‘藏’义通。”他还引用王家台秦简《归藏》第491号简“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乘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黄以游嚣风之阳,而攴(枚)占夷鸟。夷鸟占之,曰:不吉。不偁于室,而偁于野。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10],指出其中“不偁于室,而偁于野”与《归藏》“室安处而野安藏”[11]意思相近,“偁”也应该读爲“侧”,并有“藏”的意思[12]。
此外,孙占宇先生引用施先生与宋先生的意见,说:“今按:宋说较爲直接。港简《盗者》‘衣取园中木下若’、‘西北垣下粪蔡土襄下若’,其中‘若’字,当读爲‘匿’,是其证。”[13]后来孙先生《天水放马滩秦简集释》一书出版,此书採用了宋先生的意见。
《文选》的例子年代较晚,我们暂且不讨论。《淮南子》的“侧溪谷之间”,看起来确实与放马滩“盗者”篇的句式相似,但《淮南子》的“侧”是不及物动词,“爯”则是及物动词,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此说在字音方面也有问题。宋先生说“爯”、“侧”二字的声母近,但上古昌母是舌上音,庄母是正齿音,两者的发音部位不同。因此目前难以确定这两个字可以通假[14]。
不可忽略的是,放马滩秦简“盗者”篇的“爯”后面都有“在”,构成“爯在+〔某处〕”这个句式。“藏”则不然,其句式是“臧(藏)+〔某处〕”,“藏”后面直接说某处。睡虎地秦简甲种《日书》“盗者”篇中也出现不少“臧(藏)于+〔某处〕”这种句型[15]。也就是说,“爯”后面需要一个“在”字,“藏”虽然在其后面用介词“于”,但不一定需要介词,一例也没有用“在”的例子。这一点“爯”与“藏”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爯”和“藏”等同看待。
总之,我们至今没有发现“爯”字表“藏”意的确切例子,也没有发现任何确凿根据证明“爯”字读爲表“藏”意的字。因此我们认爲与其将它勉强地与“藏”字联繫起来,不如寻找其他合理的读法。
如施谢捷先生所说,“爯”与“举”的意思相近。而“举”有“取、拾取”意。例如《吕氏春秋·乐成》:
孔子始用于鲁,鲁人鹥诵之曰:“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
高诱注云:“举,取也。”此处“举”是“把财货捡起来”的意思。此“拾取”意的“举”应该是“抬起”意的“举”的引申义。既然“爯”与“举”意思相近,而且“举”可以引申爲“拾”的意思,那么“爯”有可能也有“把失物拾取”的意思。于是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九店楚简《日书》第25号简的内容:
〔寅、卯、㫳(辰)〕、巳、午、未、申、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酉)、戌、亥、〔子〕、丑,是胃(谓)结日。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作)事,不果。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以)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祭),𠳵(吝)。生子,无俤(弟)。女(如)又(有)俤(弟),必死。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以)亡货,不爯。
海老根量介: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爯”字小考(以)巤(猎)田邑,𠳵(吝)。[16]
李家浩先生对此加注说:“‘不爯(称)’,犹言‘不得’。”[17]虽然李先生没有交代“爯”释爲“得”的依据,但从文意来看,此说确实很有道理。但“爯”直接理解爲“得”恐怕不够準确。简文说“亡货”即失去财货,我们认爲此“亡”才是关键。“爯”不是单纯的“取”,而是“拾取失物”的“举”。“亡货,不爯”是“如果失去财货,再也不能拿回来”的意思。
这个意思用在“盗者”篇的“爯在+〔某处〕”也很合适。也就是说,此句讲的是财货被偷的人在何处能够把它取回来。“盗者”篇之所以交代财货被隐藏的地方,是因爲被偷走的人要去那裏拿回财货。实际上盗者“藏”的地方与被偷走的人“爯”的地方是一致的,因此“藏”与“爯”两个字看起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附记: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承蒙广濑薰雄先生指正,谨致谢忱!



[1] 在此引用的释文基本根据孙占宇先生作的新释文,参看氏着《天水放马滩秦简集释》,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78-84、122-124页。但也有一些参照其他学者的意见或根据私见作改动的地方。其中重要改动处在注释中说明。
[2] “葱”之释,从方勇先生的意见。说见《读<岳麓书院藏秦简(叄)>小札一则》,简帛网,2013年12月22日。乙种“葱”同。
[3] 孙先生指出“面”字下有句读符号,我们怀疑这是重文符号,是衍文。
[4] 从宋华强:《放马滩秦简<日书>识小录》,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72-73页。乙种“才(在)”同。
[5] 此处释文,孙先生作“黑、单”。根据红外线照片,所谓“黑”的字似是“爲人”,“单”字下有重文符号。此承蒙广濑薰雄先生指教。
[6] “多”字上有重文符号。
[7] 施先生此说从蒋礼鸿先生的意见,参看《义府续貂》,中华书局,1981年8月,16页。
[8] 施谢捷:《简帛文字考释札记》,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175页。
[9] 蒋先生与施先生都作“币”,但原文是“帛”。
[10] 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古方、徐良高、唐际根编:《一剑集》,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0月,109页。
[11]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31页。
[12] 宋华强:《放马滩秦简<日书>识小录》,73页。
[13] 孙占宇:《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校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2011年7月,123页。但此“若”能否读爲“匿”,似可商榷。第21号简云:“臧(藏)西南衣取园中木下若。”第23号简云:“〔臧(藏)〕(?)西北垣下粪蔡土襄(壤)下若。”此两句的句式是“藏+〔某处〕+若”,如果这是“藏+〔某处〕+匿”,这种说法是很奇怪的。管见所及,古书中“藏匿”、“匿藏”这个说法很常见,如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第205号简云:“甲把其衣钱匿臧(藏)乙室。”但似乎没有“藏+〔某处〕+匿”这种说法。另外,秦汉出土文献中,“藏匿”之“匿”这个词一般用“匿”字来表示,我们目前没有找到用“若”字来表示的例子。此“若”究竟应该怎么读,有待进一步研究。
[14] 关于宋先生所提到的《归藏》“不偁于室,而偁于野”与“室安处而野安藏”,它们的共同点只不过是“室”和“野”并列出现这一点而已,这似乎不能证明两句话的意思相近。“不偁于室,而偁于野”之“偁”也不一定要释爲“藏”的意思。
[15] 除了没有说到某处的申日以外,有9例“臧(藏)于+〔某处〕”、2例“臧(藏)+〔某处〕”。此外,年代较晚的孔家坡汉简有“臧(藏)+〔某处〕”与“臧(藏)之+〔某处〕”,一例也没有“臧(藏)于+〔某处〕”。
[16] 与九店楚简《日书》第25号简互相对应的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2号简正贰是:“结日,作事,不成。以祭,閵(吝)。生子毋(无)弟,有弟必死。以寄人,寄人必夺主室。”没有与“以亡货,不爯”相对应的记述。
[17]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5月,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