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繫年》简49“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结构小考
伟盈
第八章“秦穆公欲与楚人为好,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焉)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申)公义(仪),囟(使)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归)求成。秦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焉)【四八】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始)与晋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执)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乱/怨),与(与)楚爲好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四九】”整理者说: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从行,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声,读爲“乱”。“执乱”与“爲好”相对,义当近于“执雠”。《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韦注:“执,犹结也。”《鲁语上》“乱在前矣”,注:“乱,恶也。”是执乱犹云结恶。[1]
此说可从。简93有“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但是简49的“乱”爲什么写作从“行”旁?笔者以爲“行”旁应该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而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采风曲目》简1有一个曲目名“埜(野)又(有)葛”,“葛”字写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中间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而来。三体石经《春秋》僖公人名“介葛卢”之“葛”字作如下之形: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陈剑先生已指出“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形中部笔画断裂、左右两笔又引长下垂演变而来。[2]此外“葛”还有如下的写法:
(1)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玺彙》2263)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玺彙》2264)
(2)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上博(三)·周易》简43)
(3)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季康子问于孔子》简8)
施谢捷、陈剑先生都已指出“葛”字中间所从与“索/素”字形相近。郭永秉、邬可晶先生进一步指出:
“葛”字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可能应当跟本文所论“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联繫起来考察。“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割)”、“葛”古音全同,甲骨卜辞作爲地名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割)”可能当读爲“葛”,如果上文所论“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割)”字可能兼以“索”旁表音这一点基本符合事实的话,那么战国文字及传抄古文“葛”以“索”爲声旁也就并不显得奇怪了。作出这样的解释,跟陈剑先生所推测的,“用‘索’、‘艸’两字会意(‘索’或变作‘素’),从‘可爲绳索之草’的角度来表示‘葛’,或者说由此来‘提示’人们想到‘葛’”的可能性并不互相排斥,也就是说,此字可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会意兼形声字。当然,事实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战国文字和三体石经古文的“葛”字,实爲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割)”省声的一个字,其文字结构类型与从“删”省声的“珊”、“姗”、“栅”字非常类似。究竟上述哪一种解释较合事实,有待进一步研究。[3]
“索”可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师克盨盖,《集成》4468)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师克盨(盖),《集成》4467),添加“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形笔画。燕国玺印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玺彙》3898)、秦印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战国文字编》388页)、秦简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睡日乙简一八四·15)、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睡虎地‧秦律十八种》22)、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岳麓一‧爲吏》六八正叄),将“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笔画延长爲“冂”形。[4]所以“葛”字(1)形所从的“冂”应该也是“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而来。[5]“糸”旁两边所加的四小斜笔当是装饰符号,如底下诸字[6]: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2)、(3)形是(1)形的进一步简省,字形演变与“萦”相似,陈剑先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说文》小篆“索”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分析其形爲“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糸”。此说不可从,施谢捷先生指出,此形“实係古文字中‘索’异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的讹变之形”。[7]也就是“冂”形的裂解。《说文》还有“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所从的“索”旁在“糸”旁两边加上两小斜笔爲饰笔。
“胤”字的演变过程与“素/索”、“葛”、“萦”等字相似,其字形如下:
(4)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簋4075)
(5)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秦公钟)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晋公盆)
(6)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壶)
(7)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说文古文胤)
(8)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周易》49)
对于《周易》的写法,濮先生说:“‘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疑‘胤’字。《说文·肉部》:‘胤,子孙相承续也。从肉、从八,象其长也,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象重累也。’许慎所谓从‘八’,疑从‘行’省。”[8]季旭昇先生则认爲:此字从“行”、“胤”声,读爲“胤”,可从。此字中间所从当即“胤”字本形,字从“肉”,表示骨肉血胤,从“ㄠ”表示子孙绵延,或作“胤”,旁边的笔画原是“ㄠ”旁的饰笔,不得释爲“行省”。[9]其说可从。《说文》小篆的“八”形是继承春秋早期的秦公钟而来,不会是从楚简《周易》的“行”旁省简而来。张富海先生指出《说文》古文的写法是揉合(5)、(6)两种形体。上博简《周易》49号简“胤”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从“行”形,与此古文比较接近。[10]此说亦有理,则(7)与(8)当存在演变的关係,依照这种演变关係,我们可以推断“葛”或“索/素”所从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当有可能演变爲“行”形。事实上这种写法确实存在,《马王堆帛书‧德圣》:“经者,至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素〉至青(精),何以能爲者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广□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8/459”注释云:
“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原释文释爲“率”,(《马[壹]》39页)此据原形隶定。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1974:25)释爲“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近是。原注:“帛书《经法·道法》:‘至素至精,浩弥无形’(九行上)。此文‘率’字当读爲‘素’。”(《马[壹]》39页注[七])今按:“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除去“行”的部分,与“素”相似,此“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也可能即“素”之形误。[11]
其说可从。帛书字形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比对《五行》“索”207行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其“行”旁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逐步演变而来。即: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回头来看《繫年》的“乱”字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成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郭店·老子甲》简26“乱”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在“幺”旁所加的两直笔亦可能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而来,如同上举的《说文》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不过,我们知道“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亦偶有不加“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形的写法,如伊簋“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蔡侯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钟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蔡侯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食鼎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12]则《老子》的字形也可能是继承蔡侯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食鼎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旁,而后在“幺”旁加两直笔爲饰,如同“胤”的(5)形。《说文》卷四下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部“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古文作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所从“冂”形也是由“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演变而来,如同上列秦简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字。
[1]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第156页注5,中西书局2011年。
[2] 以上参见陈剑:《上博竹书“葛”字小考》,简帛网,2006年03月10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又载《中国文字研究》第8辑第68~70页,大象出版社2007年、氏着:《战国竹书论集》第183-1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3] 郭永秉、邬可晶:《说“索”、“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出土文献》第三辑第113页,中西书局2012年。
[4] 季旭昇:《说文新证》第51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5] 郭永秉、邬可晶:《说“索”、“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出土文献》第三辑第103页注3。
[6]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26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7] 施谢捷:《释“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第202页。
[8]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第20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零释七则》,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4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jixusheng03.htm。
[10] 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研究》第79页,线装书局2008年。
[11] 裘锡圭主编,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第4册第121页注22,中华书局2014年。
[12] 李守奎先生认爲这种写法中间所从当释爲“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无关,同时认爲蔡侯器这类写法与“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没有直接联系。笔者以爲此说似无必要。李文见《清华简〈系年〉中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字与西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论坛——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正式发表于《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七辑第168-177页,商务印书馆2014年。另参见氏着:《清华简〈系年〉中的
伟盈:《繫年》简49“乱”字结构小考 字与陈氏》,第十九届古文字年会散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