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中国地形-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地形-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北京师範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
洪德荣
北大西汉简《节》篇幅虽然不长,但其中收录的材料相当丰富,包括了数术、曆谱、兵阴阳思想、兵学观念等,[1]其中关于十三种地形相胜的讨论,除原整理者外尚不多见,有庞壮城及曹方向两位学者有专文研讨。[2]《节》篇可与银雀山汉简《地典》中的“十二胜”相互对比:

篇名

地形

《地典》






中国地形-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中国地形-洪德荣:北大汉简《节》篇“十二胜”中的“夷”地小考




《节》























谿



在数个地势的考释中,“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势,在典籍中“夷”做动词指铲平、消灭、平定;形容词则多指平坦之意,大徐本《说文》:“夷,平也。”段注虽云:“夷即易之假借也,易亦训平,故叚夷为易也。”庞壮城认为段注虽以为“夷”、“易”皆有“平坦”之意,但颇疑简文之“易”为“疆埸”,指广袤之地形;而“夷”则特指平坦之地形。[3]笔者认为从本篇中将“易”、“夷”分立,又将“易”置于“泽”、“薮”、“夷”之前,可见“夷”并不只是古籍中一般解释的平地之意,而可能是和“泽”、“薮”类似低洼的地势。曹方向认为可将“夷”通读为“寅”,“寅”也可跟“衍”通,指低下、下湿之地。[4]。
但笔者认为此说通读较为曲折,且“寅”在文献中也罕见直接解释为“泽”、“薮”一类低湿之地的意思,与“衍”通同样也罕见用例。于此“夷”或可通读为“泥”,“夷”属喻母脂部,“泥”从“尼”得声,属泥母脂部,音近韵同,《易?姤》:“繫于金柅”“柅”,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桋”。[5]“泥”为水和土的混合物,也指一种地势的情况,如《六韬?龙韬?励军》:“太公曰:‘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可见“泥涂”之地也为不利活动的地势。《焦氏易林?复之》:“乾:任重负力,东征不伏。陷泥履涂,雄师败覆。”又《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此将几个跟疏通水流有关的地势排列讨论,其中的“溃泥滞”即沖破泥地滞留。《史记?夏本纪》:“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可见所谓的“泥”也是一种地势,要用橇来行走。
至于“泽”,泽为水流汇聚之处,在兵家的观念中也为作战应该避免的地势,如《孙子兵法?九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吴子?应变》:“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其次是“薮”,《说文》:“薮,大泽也。”段注进一步做解释:
《地官?泽虞》曰:“每大泽大薮;中泽中薮;小泽小薮。”《注》:“泽,水所锺也,水希曰薮。此析言则泽薮殊也。”《职方氏》云:“其泽薮曰某。”《毛诗?传》曰:“薮泽,此统言则不别也。”《职方氏》注曰:“大泽曰薮。”与说文合。葢薮实兼水锺,水希而言。《尔雅》:“十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