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虚词整理
(首发)
谢坤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语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94年购于香港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多为古佚书,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宗教、政论等领域,下葬时间当在战国中期。目前公布了第一至第八函。它不仅对研究秦代的哲学、文学、历史、宗教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在语言学和文字学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价值。其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简称《上博三》),含《周易》(以下简称“周”)、《仲弓》(以下简称“仲”)、《恒先》(以下简称“恒”)、《彭祖》(以下简称“彭”)四种文献,《周易》有残缺,由整理者整合爲 58 简。另外三篇皆为佚书:《中(仲)弓》共有完、残简 28 简,520 字;《恒先》共存 13 简,512 字;《彭祖》现存 8 简,残缺较多,共 294 字;这四篇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对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思想史及汉语言文字史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本文试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的虚词(通过考察发现,《上博三》中虚词可以分成五大类,即副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进行全面性的穷进性的研究,希望能为推动和促进上古汉语虚词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行文方便,文中所引简文中重文号、合文号一律分开书写;除与助词讨论有关的字,加“()”给出通行正字外,其余原简中生僻的异体字、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律改为通行的正字。所引简文中符号“□”表示原简字迹漫漶无法辨识者,一“□”表示一字;字外加“□”表示根据上下文补出的文字,如“不”;“ 不”表示原简残断而无法确定其字数者;简文后所附数码为该简的序号。下面是《上博三》中虚词的使用情况。
一 、副词
副祠是古漠韶中数量较多、包括範围较广、内部情况较篇複杂的一佃词类,而且与形容词、时间名词、连词等多有交叉。吕叔湘就曾说过“副词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乾净利索,因为副词本来就是个大杂烩。”因此,有必要将副词这个重要而又複杂的“大杂烩”割分出较为合理的次序来。结合上博简的实际情况,并参照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简单的将副词分为时间副词、情态副词、程度副词、範围副词、肯定否定副词等几类。
(一)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发生变化的时间以及动作变化有关的时间状态的词,一般用于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上博三》中共出现了7个时间副词:始、将、先、后、方、已、复。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
“始”,《上博三》中写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做时间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开始的时间。可译为:“开始”。有三处。如:
(1) 辠,政之始也。(仲8)
(22)又有或焉又有气,有气,焉又有有,有有,焉又有始,有始,焉又有往者。(亘1)
2.𨟻()
“将”,在《上博三》中写作“𨟻”,作时间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实施,可译为“打算”、“将要”等。有1处。如:
彭祖曰:「休哉,乃将)多问因由,乃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失度。(彭1)
3.
“先”的本意为“(行动)在前”,作时间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某一动作开始的时间。可译为“开始”。有16例。如:
(1)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仲8)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先无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质)、寈(静)、虚。(亘1)
(3)言名先■者又有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言之后者校比焉。(仲10)
他如:周18、34;仲:5、7、9;亘: 3、8(4)、9(3)、10。
4.𨒥()
“后”,本义为“(行动)在后”,做时间副词用于谓语后,表示某一动已结束。共5例。如:
(1)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周18)
(2) 言名先■者有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言之后者校比焉。(亘10)
他如:周9、34;仲4。
5.
上博简三中“方”作时间副词,用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的正在发生。文中仅出现1次。
如:不宁方来,后夫凶。(周9)
6.
已,做时间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已经出现或已经完结。可译为“已经”。有1例,如:
(1)获,贞功。有孚在道已明,何咎。(周17)
7.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
上博简中“复”作频率副祠,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或同类情祝的再次出现。可译为“再”、“又”等。复,做频率副词共出现15次。如:
(1)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周6)
(2)举天下之性同也,亓事无不复。(亘12)
(3)明明天行,唯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不废。(亘5)
他如:周5、19(2)、20、32、37、50;仲22;亘3(2)、5、9(2)
(二) 情态副词
频率副词又名频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单位内重複发生。《上博三》中出现的情态副词有3个:亦、岂、乃
1.
“亦”,又称类同副词,表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类同关係,可译为“也”。有3例,如:
(1) 汔至,亦毋繘汬,羸其瓶,凶。(周44)
(2)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亦灾眚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周56)
(3) 夫季是氏河东之城盛家也,亦子有臣万人。(仲2、3)
2.几(岂)
“岂”,作情态副词在《上博三》中共出现2次,用于谓语之前,表示反问或揣度。如:
(1) 昏(问): 「三迲(去)丌二,几(岂)若已?(彭2)
(2) 夫子唯又(有)与(举),女(汝)蜀(独)正之,几(岂)不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也。(仲附简)
3.
“乃”字共出现5次,用在谓语前,表示事情的继续状态。相当于“仍然”。如:
(1) 上六: 係而敂(扣)之,从乃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维)之。王用亯于西山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周17)
(2) 六二: 攺日乃革之,征吉,亡(无)咎。(周47)
(3) 彭祖曰:「休才(哉),乃𨟻(将)多昏(问)因由,乃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失厇(度)。(彭1)
他如:周17、42;
(三) 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常常修饰形容词或心理感知动词,给形容词或心理感知动词作状语。《上博三》中所见的程度副词有至、益2个。
1.
《上博三》中至做程度副词共出现9次,作助词出现7次,作动词2次,其中做程度副词的如:
(1) 孔=(孔子)曰:「夫祭,至敬之(仲6)
(2)至㤅(爱)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卒)也,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城(成)死也,不可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慎)也(仲23)
(3)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之至者,𡥈 (教)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使)之,君=(君子)亡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狷)人。(周16正)
他如:周2、23、19、44;仲6、16、23
2.
益在《上博三》中作助词共出现1次 ,可以翻译为“更”、“更加”。如:
彭祖曰:「一命弌(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氏(是)胃(谓)益愈。(彭7)
(四) 範围副词
範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範围,有总括大的範围和限制小的範围两种意义。《上博三》中共出现6个範围副词:凡、皆、唯、惟、独、举。
1.
“凡”字共出现1次,用在名词性短语前,表示概况所述的人、事、物的全部。相当于“凡是”、“所有”。
如:凡多采(採)勿(物)先者又(有)善,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治)无𡄹(乱)。(亘7、8)
2.
“皆”字共出现2次,表示“所有”、“全部”,用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前。如:
(1) 𣄼=(一日)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善立,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学)皆终。(仲24)
(2) 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学)皆亚(恶);可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慎)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乎)?(仲25)
3.
“唯”字作範围副词共出现5次,表示“仅仅”、“只有”的意思。如:
(1)天道既载,隹(唯) 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犹一,隹(唯)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犹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复)。(亘9)
(2)夫子唯又(有)与(举),女(汝)蜀(独)正之,几(岂)不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也。」中(仲)(仲附简)
(3)皮(彼)天之道,唯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彭1)
他如:亘21、亘9。
4.
“惟”字作範围副词共出现1次,表示“仅仅”、“只有”的意思。
如:曰: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古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事)君者,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忠与敬,唯丌戁(难)也,女(汝)隹(惟)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5.
“独”作範围副词时共出现5次,可译为“只有”、“只有”。如:
(1) 夫子唯又(有)与(举),女(汝)蜀(独)正之,几(岂)不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也。(仲附简)
(2) 生,不蜀(独)又(有)与也。(亘3)
(3) 中行独复。(周19)
周38、40;
6.
“举”共出现15次,其中做範围副词时可译为“全部”、“所有的”共出现7次。如:
(1)举天下之生(性)同也,亓事无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复)。(仲13)
(2)天下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作)也,无许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恆),无非亓所。(仲12)
(3)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天下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作)也,无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得)亓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恆)而果述(遂)。(亘12)
他如:13(2)、10(2)等。
(五) 肯定否定副词
否定肯定副词表示对所陈述的事情或状态的否定。肯定态度。《上博三》中共有否定副词8个:不、勿、无、亡、莫 、否、毋、未;肯定副词2个:有、必。
1.
“不”字共出现84次,大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也可用在名词谓语之前,表示对动作、行为、意愿、能力和性质状态的否定。如:
(1) 利用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周4)
(2) 初六,帀(师)出以聿(律),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臧)凶。(周7)
(3) 又(有)城(成),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仲9)
他如:周:1(2)、3、4(2)、5、7、11、14、15、20、25、28、35(2)、44、45、、48、50(2);仲:9(3)、10(2)、12、14、17、23(4)、25、附简;亘:5(2)、7、11、10;彭:6(2)、7、8(2)。
2.
“勿”字共出现10次,表示禁止或劝阻,或者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相当于“不”、“不要”。如:
(1) 多采(採)勿(物)先者又(有)善,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治)无𡄹(乱)。(亘8)
(2) 九五:亡(无)忘又(有)疾,勿药又(有)菜。(周21)
(3) 初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悔)𡯈=(亡,丧)马勿由(逐),自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复)。(周32)
他如:周:1、8、24、30、40、57;亘:7。
3.
“无”字共出现18次,表示对动作行为或存在的事实等的否定。相当于“没”、“没有”。如: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先无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质)、寈(静)、虚。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质)大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质),寈(静)大寈(静),虚大虚。(亘1)
(2)又(有)非又(有),无胃(谓)又(有)。(亘6)
(3)天下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作)也,无许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恆),无非亓所。(亘13)
他如:周:1、6(5)、7(3)、8、11(2)、12(4)、13
4.
“亡”字共出现71次,表示对动作行为或存在的事实等的否定。相当于“没”、“没有”。如: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帀(师):贞,丈人吉,亡(无)咎。(周7)
(2)九四:可贞,亡(无)咎。九五:亡(无)忘又(有)疾,勿药又(有)菜。(周21)
(3)六晶(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涣)丌(其)躳,亡(无)咎。(周54)
他如:周:32、33(2)、42、16、44、45、47(2)、48、54(2)、55等
5.
“莫”字共出现3次,表示对动作行为或存在的事实等的否定。相当于“没”、“没有”。如:
(1)六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执)用黄牛之革,莫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敚?)。(周30)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气)是自生,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莫生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气。气)是自生自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作)。(亘2)
(3)啻(惕)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号),莫(暮)誉(夜)又(有)戎,勿卹(恤)。(周38)
6.
“毋”字共出现7次,表示对动作的否定,相当于“没”、“没有”。如:
(1)母(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朋)欲(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簪)。六五 (周14)
(2)彭祖曰:「于(吁),女(汝)孳=(孳孳)尃(布) 昏问,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余)告女(汝)人纶(伦),曰:戒之毋乔(骄),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慎)冬(终) 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劳)。(彭2)
(3)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富),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贤),毋向梪。(周8)
他如:周18;仲18;彭8(2)
7.
“未”字共出现7次,表示对动作的否定,相当于“没”、“没有”。如:
(1)六晶(三),未凄(济),征凶,利涉大川。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周58)
(2)未又(有)天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地),未 (亘1)
(3)狗(耈)老曰:「眊=(眊眊)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余)朕孳,未则于天,敢昏(问)为人?(彭3)
他如:周58;亘2(2)、3。
《上博三》中表示肯定的副词有2个:有和必。
8.
“有”字共出现了106次,表示对动作的肯定。如:
1初六:不出 𨓴(御)事,少(小)又(有)言,冬(终)吉。(周4)
2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仲8)
(3)言名先■者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言之𨒥(后)者𡥈(校)比焉。(亘10)
他如:周1、2(2)、3(2)、8(2)、9(3)、12、14(2)、15、16(4)、17、18(2)、20(2)、21(3)、22(2)、30(2)、37、39(4)、40(2)、41、42(2)45、47、48、50等
10.
“必”字共出现了3次,表示对动作的肯定。如: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纪) 必(毕)周,唯(虽)贫必攸(修)。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纪)不工,唯(虽)福(富)必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失。
六、副词小结
我们将《上博三》中副词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频率

频率合计

时间副词



3

42



1



16



5



1



1



15

情态副词



3

10



2



5

程度副词



7

8



1

範围副词



1

29



2



5



1



5



15

肯定否定副词



84

309



10



18



71



3



7



7



106



3

由上表可知,《上博三》中共出现副词27个,其中时间副词7个、情态副词3个、程度副词2个、範围副词6个、肯定否定副词9个。从数量上看时间副词、範围副词、肯定否定副词有很大的优势;从出现的频率看,否定及肯定副词出现了309次,时间副词出现42次,範围副词出现29次,这三种副词使用频率远超其他副词。由于《上博三》为 日书类文献,受题材限制而导致副词偏重于时间副词、範围副词、肯定及否定副词三类,而其它副词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了,它们的使用频率和前三者相比相差悬殊。使用频率差异比较大的是肯定定副词这一类中的各词,使用频率最大的是“有”(106次),以下分别是“不”(84次)、“亡”(71次),使用最少的是“毋”、“未”各7次。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在战国时期最经常使用的表示否定的副词是“不”、“亡”,用来表示肯定的副词通常是“有”、“必”。
二、连词
连词主要用在句语句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前后两句之间顺承、转折、并列、让步、因果、选择等各种关係。也可连接词、词组。《上博三》中共出现11个连词:即、而、乃 、则、故、是故、若、或、虽、既、是谓。
(一) 顺承连词
1.
“即”作连词,共出现1次,表示两种行为或动作的承接。
如:九四:不克讼,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复)即命愈(渝),安贞吉。(周5)
2.
“而”共出现19次,可以连接词、句子,用来表示偏正、并列、转折、因果等关係。
(1)六二: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耕)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穫),不畜之,则利有攸往。(周20)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而(尔)所𣉻(知),而(尔)所不𣉻(知),人丌(其)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舍)之者。」(仲10)
(3)愚𢖶(恐)怠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吾)子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忧),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愿)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因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吾)子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治)。(仲26)
他如:周17、20、22等
3.
“乃”共出现5次,可以连接词、句子,用来表示偏正、并列、转折、因果等关係。
(1)上六: 係而敂(扣)之,从乃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维)之。(周17)
(2)六二: 攺日乃革之,征吉,亡(无)咎。(周47)
(3)彭祖曰:「休才(哉),乃𨟻(将)多昏(问)因由,乃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失厇(度)。(亘1)
他如:周42
4.
“则”字共出现4次,可用于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顺承或转折关係。如:
(1)六二: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耕)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穫),不畜之,则利有攸往。(周20)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寇),昏(婚)佝(媾),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往),遇雨则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周34)
(3)敢昏(问)道民兴悳(德)女(如)可(何)?
他如:彭3。
(二) 假设连词:
《上博三》中出现的假设连词有“若、虽、既”3个。
1.
“若”字共出现2次,用在句首表示假设的情况或条件,可译为“如果”、“假设”等。如:
(1)若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号),一斛(握)于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笑),勿卹(恤),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往)亡(无)咎。(周42)
(2)中(仲)弓曰:「若出三毋自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惰)也。(仲17、18)
2.
“虽”字共出现4次,用于假设複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或条件;分句后表示结果。可译为“如果”、“假设”等。如:
(1)五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纪) 必(毕)周,唯(虽)贫必攸(修)。(彭5)
(2)五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纪)不工,唯(虽)福(富)必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失。(彭5)
(3)中(仲)弓曰:「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雍)也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敏),唯(虽)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贤)才,弗𣉻(知)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也。(仲9)
他如:仲13。
3.
“既”字共出现8次,用于假设複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或条件;分句后表示结果。可译为“如果”、“假设”等。如:
(1)既只(跻)于天,或(又)椎(坠)于囦(渊)。(彭4)
(2)天道既载,隹(唯) 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犹一,隹(唯)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犹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复)。(亘9)
(3)狗(耈)老弍(二)拜旨(稽)首曰:「朕孳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敏),既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得)昏(闻)道,𢖶(恐)弗能守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彭8)
他如:周53;仲6、11;亘5
(三) 因果连词
是故、故
《上博三》中出现的因果连词有“是故”和“故”2个。“是故”写作“是古”,是有代词“是”和连词“古”连用组成的惯用词组,有3例。
(1)六二:王臣讦=,非今之古(故)。(周35)
(2)又(有)城(成),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仲9)
(3)古(故) 君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愿),良…… (彭4)
(四)其他连词
是谓
“是谓”共出现7次,如:
(1)彭祖曰:「一命弌(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氏(是)胃(谓)益愈。(彭7)
(2)一命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氏(是)胃(谓)自厚。(彭7)
(3)三命四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氏(是)胃(谓)百眚(姓)之宔(主)。(彭7)
他如:周56;彭7、8(2)。
(五)连词小结
我们将《上博三》中的连词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并列

顺承

转折

递进

假设

因果



0

1

0

0

0

0



5

4

7

3

0

0



0

5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3

是故

0

0

0

0

0

2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5

0

3

0

是谓

0

0

0

7

0

0

总计

5

10

20

10

3

5

《上博三》中连词用法最複杂的是“而”,可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四种关係。“既”在《上博三》中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用法颇多。“既”有很小一部份做连词使用,用法也是比较複杂,可以表示假设、转折关係。“是谓”、“若”、“故”和“是故”等连词的用法单一。在并列连词中“而”的使用最多,共出现19次。
三、助词
助词相对于其他虚词来说,是独立性最差的一类。它本身具体含义不太明显,黏着、定位的,用于句首或结构之中,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变换或组成某种结构的一类虚词。《上博三》中助词有“之、所、者、其、是、夫”等6个。
(一)结构助词
1.
“之”字共出现79次,其中用作代词的36次,用作助词的43次。助词“之”多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组成偏正结构。如:
(1)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 (周20)
(2)九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干)母之蛊(蛊),不可贞。(周18)
(3)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举天下之生(性)同也,亓事无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复)。(仲13)
他如:周3、18(3)、21(2)22、23(32)、30(2)、35、47、53;仲2(2)、4、5、6、8(2)、10(2)、11、13(2)、16(2)、18(2)、20(2)、21、23、24、25等
2.
“所”字共出现16次,可以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结合成名词性结构,表示与动作相关的各方面。如: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繲(解)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利西南,亡(无)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往)(周37)
(2)丌(其)丘,非台(夷)所思。(周55)
(3)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而(尔)所𣉻(知),而(尔)所不𣉻(知),人丌(其)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舍)之者。(仲10)
他如:周53;仲10、16(正)、20、23(2)、24、25;亘3(背)、4、5;彭3
3.
“者”字共出现,作结构助词用于动词性成份或形容词性成份之后,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相当于“……的人”。有4例,均作句子的主语。如:
(1) 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之至者,𡥈 (教)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使)之,君=(君子)亡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狷)人。(仲16)
(2) 孔=(孔子)曰:「含(今)之君子所滐(竭) 丌青(情)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尽)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慎)者,三害近与矣。」(仲20)
(3) 言名先■者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言之𨒥(后)者𡥈(校)比焉。(亘10)
他如:仲6、9、10、11、20、21、22;亘1、2、8、10(3)、11、13;彭7(3等)
4.
“是”字作助词共出现4次。用在宾语和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
(1) 又(有)城(成),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仲9)
(2) 上六:弗遇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过)之,飞鸟罗(离)之,凶,是胃(谓)亦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灾)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眚)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周56)
(3)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赢)豕孚是蜀(独)。(周40)
他如:周57。
5.
“其”,《上博三》中作助词共出现58次,用于代词后,可以不必译出。
(1)气(汔)至,亦母(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繘)汬,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羸)丌(其)缾(瓶),凶。(周44)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丌(其)伓(背),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获)丌(其)身,行丌(其)廷,不见丌人,亡咎。(周49)
(3)九晶(三):丰丌(其)芾(沛),日中见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瞒),折丌(其)右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肱),亡(无)咎。(周51)
他如:周4、13、20、25、26(3)、27、28(3)、30、32等。
(二)亲音助词
6.
“夫”做语气助词共出现8次,表示对一种要概述的事物的特徵或阐发议论的语气,可以不具体译出。如:
(1)」孔=(孔子)曰:「夫祭,至敬之 (仲6)
(2)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仲8)
(3)中(仲)尼:「夫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贤)才不可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弇)也。(仲10)
他如:仲2、3、4、16(正)、23
(三)助词小结
《上博三》中有助词6个,共出现135次。结构助词占主体地位,音节助词为次要地位。在结构助词中,助词主要的用来构成名称或名词短语。《上博三》中的助词系统也不全面,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助词。 “之”,在《上博三》中主要做结构助词,构成偏正结构。
四、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带名词或其他成分做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主要用途是引介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对象、处所、工具、方式、条件、原因或目的等,多数介词都在动词前面。《上博三》中有7个介词:于、及、自、于、从、以 、为、由。
1.
“于”字作介词共出现24次,引进与行为动作有关的处所或对象等。如:
(1)九二: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需)于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沙)。(周3)
(2)王用亯于西山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周17)
(3)狗(耈)老昏(问)于彭祖曰:「句(耈)是(氏)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心不忘,受命羕(永)长。(彭1)
他如:周2(4)、3(2)、14、17(2)、24、32等
2.
“及”字共出现1次,用来引介对象。如:
也定,不及丌(其)城(成)。(仲12)
3.
“自”做介词引介有关的方位处所共出现4次。如:
(1)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贞吉。(周3)
(2)六二,比之自内,吉。六晶(三):比之 (周6)
(3)上九:自天右(祐)之,吉亡(无)不利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周11)
他如:周41。
4. 于
“于”字共出现24次。主要引介处所、时间、对象範围、工具、原因等。“于”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如:
(1)初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需)于蒿(郊),利用𠄨(恆),亡(无)咎。(周2)
(2)九五:需于酒食,贞吉。入于穴。有既只(跻)于天,或(又)椎(坠)于囦(渊)。(周3)
(3)狗(耈)老昏(问)于彭祖曰:「句(耈)是(氏)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心不忘,受命羕(永)长。(彭1)
他如:周2(2)、3、14、17(2)、19、24、32、38、40、42、50(3);彭1、2、3等。
5.
“以”字作介词共出现8次,引介与动作行为起始有关的方位、地点等。如:
(1)九五: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以)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苽(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含)章,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陨) 自天。(周34)
(2)孔=(孔子)曰:「善才(哉),昏(闻)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乎)足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以)𡥈(教) 壴(矣) (仲15)
(3)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以)行壴(矣),为之宗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谋)女(汝)。(仲5)
他如:周7、12、19、41;仲1。
6.
“为”做介词共出现1次,用来引起被介绍对象,如:
九晶(三):汬朻(救)不飤(食),为我心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可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以)汲,王明,并受丌(其)福。(周易45)
7.
“由”作介词共出现3次,引起被介绍对象。如:
(1)九晶(三):良马由(逐),利堇(艰)贞。(周22)
(2)上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由)颐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厉)吉,利涉大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周25)
(3)初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悔)𡯈=(亡,丧)马勿由(逐),自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复)。(周32)
8.
“从”作语气词共出现2次,用在句中和句末表示停顿和疑问,表示如:
(1) 六晶(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食)旧悳(德),贞𥖣(厉), 冬(终)吉;或从王事,亡(无)成。(周5)
(2)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狷)人,戁(难)为从正。」孔=(孔子) (仲12)
介词小结
现在我们将《上博三》中介词的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引进时间

引进处
所、方向

引进工具方式

引进原因目的

引进对象



0

10

0

0

12



0

0

0

0

1



0

4

0

0

0



2

10

4

2

6



0

0

0

0

1



0

0

0

0

3



0

8

0

0

3

总计

2

32

4

2

26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博三》中介词有7个,共出现66次,引进处所、方位的介词4个,引进对象的又7个,介词主要用来引进处所方向,其次是引进对象,而引进目的和引进时间很少。《上博三》中介词“于”和“于”是一对同时出现的介词,并且各自出现24次,用来引进处所、方向和引进对象,这说明在战国时期“于”、“于”作为介词已经产生,并且是并行。介词很多很多源自于动词的虚化,因此部分介词仍保留有动词的痕迹,或者仍然以动词为主,例如“之、至、由”等。
五、语气词
语气词表示说话者或叙述者的语气、情态。多用于单句或成分句之末,配合上下文表示肯定、反诘、惊讶、感歎等各种语气。大多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上博三》中有11个语气词:
也、言、岂、夫、何、敢、矣、哉、焉、庸、乎。
1.
“也”字共出现32次,多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的语气。如:
(1)中(仲)弓畣(答)曰: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雍)也弗昏(闻)也。(中6)
(2)又(有)城(成),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仲9)
(3) 生,不蜀(独)又(有)与也。(亘3)
他如:中2、4(2)、6(2)、9(3)、23(6)等。
2.
“言”共出现1次,其中作语气助词表示感歎语气,如:
彭祖曰:「于(吁),女(汝)孳=(孳孳)尃(布) 昏问,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余)告女(汝)人纶(伦),曰:戒之毋乔(骄),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慎)冬(终) 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劳)。(彭3)
3.
“岂”字共出现2次,表示否定和疑问,如:
(1)夫子唯又(有)与(举),女(汝)蜀(独)正之,几(岂)不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也。」中(仲)(仲附简)
(2)昏(问): 「三迲(去)丌二,几(岂)若已?(彭2)
4.
“夫”共出现20次,其中作语气词6次,不必翻译。如:
(1) 孔=(孔子)曰:「夫祭,至敬之老老慈幼,先又(有)司,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贤)才,惑(赦)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过) 㦛(与)辠(罪)。(仲6、7)
(2) 」孔=(孔子)曰:「夫祭,至敬之(仲6)
(3) 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仲8)
他如:中8(3)、10、彭4。
5.
“何”字共出现10次,表示疑问,如:
(1)又(有)孚才(在)道已明,可(何)咎。(周17)
(2)上九: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何)天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衢),卿(亨)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周23)
(3)」中(仲)弓曰:「敢昏(问)为正(政)可(何)先?」(仲5)
他如:周34、中8、10、11、彭1(2)、4。
6.
“敢”字共出现5次,表谦敬语气,如:
(1)」中(仲)弓曰:「敢昏(问)为正(政)可(何)先?」(仲5)
(2)敢昏(问)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才(中9)
(3)中(仲)弓曰:敢(中27)
他如:中11、彭3。
7.
“矣”共出现6次,表示陈述语气,如:
(1)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以)行壴(矣),为之宗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谋)女(汝)。(仲5)
(2) 者,既昏(闻)命壴(矣)。(仲11)
(3) 夫子之悳登矣,可(何)丌宗(崇)。古(故) 君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愿),良…… (彭4)
他如:中8、15、20。
8.
“哉”共出现3次,表示感歎语气,如:
(1)昏(闻)民𢘅(懋).」孔=(孔子)曰:「善才(哉),昏(闻)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乎)足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以)𡥈(教) 壴(矣),君(中15)
(2)生之生行,𠩈(浊)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气)生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地),清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气)生天。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气)信神才(哉),云云相生。(亘4)
(3)」彭祖曰:「休才(哉),乃𨟻(将)多昏(问)因由,乃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失厇(度)。(彭1)
9.
“焉’字共出现15次,作语气词时多在句末,加强语气,如:
(1) 生,不蜀(独)又(有)与也。或,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焉,生或者同焉。(亘3)
(2) 恙(详)宜 利主,采(採)勿(物)出于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焉又(有)事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作)无事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举)。(亘7)
(3)言名先■者又(有)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疑),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言之𨒥(后)者𡥈(校)比焉。(亘10)
他如:亘1(4)、8(4)、9(3)。
10.
“庸”字共出现4次,表示疑问语气,如:
(1)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庸)又(有)求而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虑) (亘13)
(2)之大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亓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尨不自若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作)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甬(庸)又(有)果与不果。 (亘11)
(3)甬(庸)或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得)之,甬(庸)或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失)之。(亘12、13)
11.
“乎”作语气词共出现2次,表示陈述或疑问语气,如:
(1)孔=(孔子)曰:「善才(哉),昏(闻)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乎)足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 (以)𡥈(教) 壴(矣),君 (中15)
(2)所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学)皆亚(恶);可不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慎)
国学-谢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虚词整理(乎)?(仲25)
《上博三》中有10个语气词,共出现86次,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示陈述、判断、疑问等多种语气。其中出现最多的表示判断的语气词是“也”,共计32次,且没有和“者”一起出现的情况存在。总体看来,《上博三》中的语气词系统还是比较单一的,各种语气词之间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
余论
综上所述,《上博三》中共有虚词61,其中副词27个,连词10个,助词6个,介词7个,语气词11个。我们将《上博三》中虚词使用情况整理成表:

词 性

个数

比例

副词:始(3)、将(1)、先(16)、后(5)、方(1)、已(1)、复(15)、亦(3)、岂(2)、乃(5)、至(9)、益(1)、凡(1)、皆(2)、唯(5)、惟(1)、独(5)、举(15)、不(84)、勿(10)、无(18)、亡(71)、莫(3)、毋(7)、未(7)、有(106)、必(3)

27

44.26%

助词:之(79)、所(16)、者(4)、是(4)、夫(8)、其(58)

6

9.84%

语气词:也(32)、言(1)、岂(2)、夫(6)、何(10)、敢(5)、矣(6)、哉(3)、焉(15)、庸(4)、乎(2)

11

18.03%

介词:于(24)、及(1)、自(4)、于(24)、以(8)、为(1)、由(3)

7

11.48%

连词:即(1)、而(19)、乃(5)、则(4)、若(2)、虽(4)、既(8)、故(3)、是故(3)、是谓(7)

10

16.39%

总个数

61
100%

副词是《上博三》中使用最多的虚词,共分为5类。但副词使用主要集中在时间副词(7个)、範围副词(6个)、肯定及否定副词(9个)三大类上,程度副词(2个)、情态副词(3个)相对较少。《上博三》中各类副词中使用频率最大,各项差别最明显的是否定及肯定副词这类。肯定、否定副词的使用之和总计为309次,在仅数千字的材料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在其他材料中罕见。
介词在《上博三》中仅仅7个,分为引进时间,引进处所、方向,引进对象,引进工具、方式,引进原因、目的5个小类,但是用法较为複杂。介词中用法最为複杂的是“于”和“于”。两个介词都可以引进处所、方向,还可以引进对象、工具方式、原因目的。
连词在《上博三》中只有10个,分为并列连词、顺承连词、转折连词、递进连词、假设连词、因果连词、目的连词七类。其中顺承连词使用最多,共4个,共出现29次。连词当中最複杂的是“而”,可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四种关係。《上博三》中出现的複合连词有“是故”、“是谓”两个。
语气词在《上博三》中共出现11个,可以用来表示疑问语气、陈述语气等,可以用在句首句中和句末,用法已经相当成熟,但各个语气词分工明确,功能仍然比较单一。助词在《上博三》中共出现“之、所、者、其、是、夫”6个,可以分为结构助词和亲音助词两类。
《上博三》中虚词较少,用法比较单一,但个别虚词用法很有特点,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上博三》中不少虚词虽不罕见,但它们处在“上博简”特定的语法格局中,具有某些特殊的意义。有些虚词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上博简”特有的某些特徵,但同时又能在语法发展的脉络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在语法方面具有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否定副词“不/弗”,“勿/毋”,“亡/无”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和地域特徵。因而,对于出土简帛材料中虚词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充和促进上古汉语的虚词研究,而且对研究虚词的演变历史也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所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3]解惠全等:《古书虚词通解》,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年。
[6]张显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四辑,巴蜀书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