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出版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出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出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出版


写在前面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的书稿已经完成,我们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为了这一集刊的出版,我们已经努力了多年。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创办于1996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研究创新团队成立于2004年3月,现在也可以说是两者合二为一的团体。《海外中国学评论》由这两个机构主办。
我们成立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加强了。这无论在机构建设、资料搜集、人才培养、学术成果方面,都有惊人的成果。只要亲眼目睹他们那些难得的学术研究,都会深切感受到:作为他们研究对象国的学者和学术界,没有感觉、没有学术反馈、没有深入的反研究是说不过去的。
外国人研究中国,有相当部分成果有明显的现实目的,希望详实了解中国的现实政治和经济,给予政府决策部门重要的咨询参考。诚然,也许更多的研究属于学术研究,了解和探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和分析中国的传统及其现代走向。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对他们的反研究所内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所以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都会重视这样的反研究工作。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汉学家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由于视角、立场和母体语境的关系,往往和我们所看的问题不一样,方法和结论也有差异,这正好成为我们研究的参照和借鉴。中国人最知道自己的心脉所系,但有时候很难知道自己背上的东西,海外中国学研究能解决很多这方面的困惑。
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热潮正在国内悄然兴起,它的发展越来需要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海外中国学评论》正是这样应运而生。我们希望把它办成反映海外中国学研究及其我们对其探讨的前沿学术阵地。
这个集刊上,应该经常有介绍和研究前沿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汉学家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文章,有介绍和研究各国中国学前沿状况及其学术思潮的文章,有海外中国学研究档案的介绍和评析文章,有中国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海外中国研究档案及其资料情况的文章,也包括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探讨及其工作进程的反思文章等。我们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陈述方式如演讲录、访问记、专题理论文章等,深入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研究创新团队成立以后,得到了季羡林、张岱年、王元化、张仲礼、章开沅、张芝联等国内学术界前辈元老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柯文(美国)、巴斯蒂(法国)、何炳棣(美国)、魏菲德(美国)、裴宜理(美国)、麦大维(英国)、滨下武志(日本)等海外着名中国学家的关照和帮助。学校的主要领导张济顺、王建磐教授,以及前任领导都给予了重要支持和资助。多年来,历史系的领导也一直关怀和指导中心、团队的发展。没有这些可贵的支持和帮助,不会有中心、团队的今天。我们对所有一切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海内外学术界朋友及领导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激和谢忱。
《海外中国学评论》创刊了,如同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还相当稚嫩。我们一定会精心地浇灌它,让它健康成长起来,也期待学术界的同仁共同关爱它。
衷心希望《海外中国学评论》能成为沟通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外学术交流做应有的努力,为促进国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做一份有益贡献。
编者2005年10月12日
后 记
摆在案前的《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是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研究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在海内外学者共同支持下完成的。
我们衷心感谢哈佛大学孔飞力教授向我们提供了他的重要学术成果。关于华人移民史的研究是他近年来精心研究的课题。在龚咏梅博士认真地翻译了这篇文章后,孔飞力教授又做了严谨的校对工作。费狭莉的文章综述了她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她自己的学术道路展现了美国中国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是她对华东师大历史系师生的一场精彩演讲。姜进教授的翻译成功表达了她的思想和理论观点。科卡教授的文章,也是他在华东师大历史系的一次重要演讲。他是国际历史学会的主席,一年前所阐述的这一思想,在今年澳大利亚举行的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又再次做了陈述。齐克彬、李江涛等几位博士生认真翻译了这一重要演讲。熊月之教授的上海学和海外上海学研究名声远播,他在华东师大演讲受到欢迎。这篇文章正是他的演讲记录,熊月之教授做了精心审核。林同奇先生就史华慈学术思想对哈佛大学普特南教授的访问记及其附记,也是一篇重要学术文章。先生八十高龄,为完成这篇文章,做了艰辛努力。他请人将写成的文稿拍成数码照片寄给我们,我们的研究生将寄来的照片一一整理成文字稿再寄回林老修订。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文章是几经林老斟酌修订的文字。
在这一专辑中,还有一组反映海外中国学学科建设讨论的文章。我们收录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发言,都与促进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主题有关,希望有助于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思考。张西平教授也向我们寄来了他的思考意见和理论文章。在“各国中国学研究”的栏目中,收集了有关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的文章仇华飞、,朱政惠、耿昇、王维江、胡再德等学者提供了近期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章涉及到一些新挖掘的史料及其研究成果。“各国中国学研究译介”中,刊登了两篇关于加拿大和越南中国学的翻译文章。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多做的一项工作。“海外藏中国文献研究”、“海外中国学档案资料选编”、“国内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国内中国学研究概况”都是专门设立的栏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栏目,介绍和研究海外所珍藏的中国文献,介绍和研究海外所珍藏的中国学档案资料,介绍和研究国内所珍藏的海外中国学重要文献。这无论对国内和国外都有学术意义。在这些专栏中,严佐之教授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是他在哈佛大学访问后的用心之作。本专集所提供的关于史华慈教授的两份学术档案也是首次披露于世,对于了解史华慈的学术思想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样,两篇关于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海外中国学着作的介绍,使我们更理解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文献的史料价值,其中有些本子甚至在国际上也属于孤本。王仁芳、蒋如俊、马少甫等专家和研究者整理了这些文献资料。马军关于1949年前中国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介绍,也有益于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资料查索。最后还要提到书评栏目,这将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栏目。书评和学术批评是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好的学术批评机制有利学术事业的发展。王东教授等学者的书评,所实践的正是这样的理念和目标。
以上是我们对这本专辑准备情况的基本介绍。谨向所有向这本文集提供论文(文章)的海内外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文集也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编辑李志茗博士所给予的帮助更大。他非常认真地审阅了全部书稿。他还直接与作者联系,一一解决书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他对本书的基本框架提供了重要修改建议。
希望这本书出版后能得到可贵的批评和帮助,也期待《海外中国学评论》在海内外学术界朋友的帮助下越办越好。
(转自智识学术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942.html

以上是关于《海外中国学评论》第1辑出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