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白于蓝:释“图”


释“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白于蓝
华南师範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郭店简《语丛二》简 50-51有两句话,整理者释文如下:
母(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失)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此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得矣。(简 50)
少不忍伐大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简51)
简文“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三见,原形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为“埶”的基础上,将“伐”读作“废”、“埶”读作“节”。认为“ 大节”犹言大事、大体。并将51号简文翻译成“小事不能容忍,就会坏了大事”。同时指出《古文四声韵》引《林罕集》“未”字古文有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形者,疑即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形变体。以“埶”为“未”,应是音近通假。[3]
第三种意见是李家浩先生提出的。李先生指出《古文四声韵》引《林罕集》之古文“未”与“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确实同字,故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当释为“未”。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左旁应是“埶”的简写,并以之为声符。此“未”字在简文中当读为“谋”。同时认为简文之“伐”字当训为“败”。[4]笔者过去亦赞同李先生观点,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释读为“ 未(谋)”。[5]
按,以上三种意见,前两种都认为“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当释为“埶”,只是读法有所不同。第三种认为“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当释为“未”,读作“谋”。就字形分析而言,以上三说均将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与“埶”字联繫起来考察,的确很具说服力。南越王墓车馹虎节铭文有字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李家浩先生认为该字右旁即“埶”字省形,应释为“馹”。[6]此字亦见于上博简《简大王泊旱》简16,辞例是“癹(发)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跖)四=疆=(四疆,四疆)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为“馹”,文从字顺。[7]可证李先生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右旁与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左旁显然同形,可见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与“埶” 字联繫起来考察,在字形上的确很有依据。
从文义上考察,不少学者指出简51“少不忍伐大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与《论语·卫灵公》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关。[8]这一观点显然是正确的。简文“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与《论语 ·卫灵公》之“谋”字对应,但不论是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读作“势”还是“节”,在字义上都与“谋”字无关,故上文所述前两种意见应该是有问题的。至于第三种意见,李家浩先生注意到要在字形可靠的基础上,必须还得在字义上将“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与“谋”字加以沟通。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上古音“未”属明母物部,“谋”属明母之部。二字虽然双声,韵部却相隔过远。而且,文献中亦很难找到二字相通的直接证据。因此释“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为“未”,读作“谋”,仍不是十分理想。
现在看来,尽管将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与“埶”字联繫起来考察,在字形上很有依据,但却在文义的解读上都面临难解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做出合理的解释,恐怕还得重新回到字形分析的工作上来。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左旁所从,除“埶”字之省形与之相同外,其实在古文字中还有一字与之相同,并且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说文》“社”字古文作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中山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大鼎铭文中“社稷”一词四见,其中“社”字均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其右旁与“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左旁亦完全同形。 [9]此外,中山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圆壶有“茅(苗)蒐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畋)猎,于皮(彼)新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土)”语,[10]其中“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土)”字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比较,“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只是多了右侧两撇。据此,“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似亦可理解为是一个与“社”或“土”字音近的字。
这里,有两点还需先做说明。首先,大徐本《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爲社神。《周礼》:二十五家爲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认为“社”是会意字。小徐本《说文》认为“社”是“从示土声”,是形声字。清代学者对此莫衷一是,段玉裁、桂馥、田吴炤等支持大徐说法,徐灏、王玉树、钮树玉、 王念孙等则力主小徐观点,王筠、朱骏声以及宋保等则认为“社”当分析为从示从土土亦声,是会议兼形声字。[11]上古音社为禅母鱼部字,土为透母鱼部字。两字声母同为舌音,韵则叠韵。儘管目前对“社”字构型分析尚存在分歧,但社、土二字音近可通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关于《说文》“社”字古文“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右上从木。很多学者将之与《说文》所引《周礼》“二十五家爲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这句话联繫在一起。如徐锴《繫传》:“树所宜之木,故从木。又,木者,木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从木者,各树其土所宜木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亦主此说。若此,则前引中山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圆壶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在郭店简文中的用法。笔者以为当读为“图”。上古音“图”为定母鱼部字,字音与社、土十分接近。典籍中从土声之字与从者声之字常可互通。其例甚多,兹不赘举。[12]而楚简文字中“图谋”之“图”字常用“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这两种形体表示。[13]“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即均从者声。“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既与“社 ”、“土”读音相近,则自可读作“图”。
“图”之训为“谋”,乃典籍常训。[14]《诗·小雅·常棣》:“是究是图。”毛《传》:“图,谋。”《仪礼· 聘礼》:“君与卿图事。”郑玄《注》:“图,谋也。”《国语·晋语二》:“寇知其衅而归图焉。”韦昭《注》:“图,谋也。”即其例。《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皇侃《疏》:“谋,图也。”《汉书·王莽传中》:“辰星司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谋,图也。” 可见图、谋同义,可互训。直至今天,“图谋”一词仍是常用词彙。因此,简51“少(小)不忍伐大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图)”与《论语·卫灵公》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语义完全相当。至于简50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据文义似亦当用作“图”,训作“谋”。
前文指出,与“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比较,“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只是多了右侧两撇。关于此两撇,李家浩先生认为即“彡”字省写。[15]此说可信。《说文》:“彡,毛饰画文也。”汉字中与彩绘图饰有关的字多从“彡”旁表义。如《说文》所见之修、彰、彫、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彩、彣、彤等均其例。“图”字有画义。《广雅·释诂四》:“图,画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众物居之,不可胜图。”裴骃《集解》引郭璞曰:“图,画也。”《玉篇·囗部》:“图,画形也。”据此,“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似可分析为是一个从彡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声的形声字,原本可能就是“图画”之“图”之专字。但其在简文中是用作“图谋”之“图”。
古文字材料中“图”字十分常见。最早见于金文,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宜侯夨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善夫山鼎)等形。[16]《说文》“图”字小篆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这两种形体表示。关于“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从心者声,很可能就是“图谋”之“图”字之专字。[18]“图谋”乃人之心理活动,故字从心表义。[19]中山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兆域图有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学界一般隶定为“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读作“图”。[20]该字出现在“又(有)事(使)者(诸)官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图)之”的语句中。从字形上讲,该字亦当是“图谋”之“图”之专字,但从用法上讲,则似为“地图”之“图”的动词用法,表示绘制地图。
至于“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则应是“地图”之“图”字异构,唯将原来“从囗从啚”的会意字转变为“从囗者声”形声字。[21]该字出现在上博简《鲁邦大旱》简1中,原文是:“鲁邦大旱,哀公胃(谓)孔=(孔子):‘子不为我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图)之?’”简文应是借“地图”之“图”为“图谋”之“图”。
综上所述,“图”、 “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本是“地图”之“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则是“图谋”之“图”,而“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则是“图画”之“图”,在字形和字义上本来都是有区别的。秦统一文字后,“图”行而其他诸形俱废。



[1]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206页。
[2]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0页。刘钊师:《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7页。
[3] 汤余惠、吴良宝:《郭店楚简文字拾零(四篇)》,《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99页。
[4] 李家浩:《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二〉51号简文的释读》,《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郭店·其他简卷)》,武汉大学,2006年6月,84页。
[5] 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21页。此书在引录李家浩先生观点的出处时有误,误引为“《仰天湖楚简剩义》(“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6”论文,武汉大学简帛硏究中心,2006年 11月)”,应予以订正。
[6] 李家浩:《南越王墓车馹虎节铭文考释》,《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666页。
[7] 季旭昇:《上博四零拾》,简帛研究网,2005年2月15日。陈剑:《上博竹书〈昭王与龚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读后记》,简帛研究网,2005年2月15日。孟蓬生:《上博竹书(四)闲诂》,简帛研究网,2005年2月15日。刘乐贤:《读上博(四)劄记》,简帛研究网,2005年2月15日。
[8] 廖名春:《郭店楚简儒家着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3期。刘钊师:《郭店楚简校释》(同上注2)。李家浩:《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二〉51号简文的释读》(同上注4)。
[9] 《古文四声韵》卷三引《古孝经》“社”字古文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土)”字从徐中舒、伍仕谦(《中山三器释文及宫堂图说明》,《中国史研究》1979年4期)释。
[11]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第二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86页。
[12]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890页。
[13] 同上注5,94页。李守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329页、500页。
[14]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405页。
[15] 同上注4。
[16] 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425页。
[17]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华书局,1983年版,56页。林义光:《文源》,《金文文献集成》第十七册,綫装书局,2005年版,543页。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248页。
[18] 李守奎(同上注13)观点。
[19] 《字彙补·心部》:“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嬾惰也。”此“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字应是为“嬾惰也”之义所造后起形声字,与楚简之“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属异字同形,并非一字。
[20]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1期。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文物》 1979年1期。
[21] 《汗简》引《尚书》“图”字古文作“
李家浩-白于蓝:释“图”0705释图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99.html

以上是关于李家浩-白于蓝:释“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