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裘锡圭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提要:
殷墟甲骨文中既有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见”作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可知甲骨文“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的”(转引自《甲骨文字诂林》606-607页)。
姚孝遂在《甲骨文字诂林》0625“见”字条按语中说:
卜辞“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见百牛”、“见新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等例),‘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者有别”(《郭店楚墓竹简》114页注〔六〕,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例如:《老子》今本35章的“视之不足见”,简本就作: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之不足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老子》丙5号简,《郭店楚墓竹简》9页
“见”的这种写法是楚文字中常见的。“视”的这种写法过去较少见,但包山楚简屡见官名“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日”(参看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706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过去释爲“见日”,其实应释爲“视日”。《史记·陈涉世家》:“周文,陈之贤人也,尝爲项燕军视日。”项燕爲楚将,其军中所设之视日,与包山简之视日,性质当相类。《史记集解》引如淳说,以“视日时吉凶举动之占”释《陈涉世家》的“视日”,恐非是。
我认爲甲骨文的“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合》6193
丁未卜,贞:令立△方。一月。  《合》6742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方于罙(?)。  《合》6743
贞:乎登△戎。  《合》7384
勿乎△戎。  《合》7745
把这类卜辞中的△释爲“视”,是很合适的。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秦晋二国韩之战之事说:
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鬭士倍我。”
同书《哀公二十三年》:
夏六月,晋荀瑶伐齐,高无丕帅师御之。知伯视齐师,马骇,遂驱之,曰:“齐人知余旗,其谓余畏而反也。”及垒而还。
上引卜辞的“视”,当与《左传》“视师”之“视”义近,有爲了準备战鬭而观察敌军情况之意。
卜辞中还有“△㞢𠂤(师)”之语:
丙午卜,㱿贞:乎𠂤(师)往△㞢𠂤(师)……  《合》17055
丙午卜,㱿贞:勿乎𠂤往△㞢𠂤。  《合》5805
㞢师是属于商王的,并非敌人。“视㞢师”之“视”,当与“视𢀛方”、“视方”等语之“视”有异。《尚书·文侯之命》记王命说:
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
“视㞢师”之“视”,当与“视尔师”之“视”意近。
其他殷墟卜辞裏的△字,释作“视”也都是讲得通的,不一一赘述。《合》36970的一条残辞中有“△史”之文,也许可以读爲“视事”。
周原卜甲也有“视”的表意初文: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H11:92(同上)
《尚书·洛诰》记成王命周公“监我士师工”。“视工”之“视”,用法与《洛诰》“监”字相似。或释“视工”爲“见工”,读爲“献工”,非是。“呼视”的说法与殷墟卜辞相合。
在西周金文中,虽然早已出现个别从“见”“氏”声的“视”字(参看《金文编》619页“视”字),“视”的表意初文仍然时常被使用(下引铭文中此字用△代替,其原形多已收入《金文编》618页“见”字条):
墙盘:方䜌(蛮)亡不𢦚△。  《集成》10175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集成》4331
九年卫鼎:眉敖者肤卓吏(使)△于王,王大黹。  《集成》2831
㝬钟:𠬝孳迺遣闲来逆卲王,南夷、东夷具△廿又六邦。  《集成》260
驹父盨盖:南仲邦父命驹父簋南诸侯,率高父△南淮夷,厥取厥服,堇夷俗,㒸(?)不敢不敬(?)畏王命,逆△我,厥献厥服  《集成》4464
䧹(应)侯钟:……䧹侯△工遗王于周……伯内右䧹侯△工………△工敢对扬天子休……  《集成》107、108
这些△字过去都被释作“见”。墙盘铭既有此字,又有下部人形呈坐姿的“见”字(见“𣁋史剌祖迺来见武王”句)。结合殷墟卜辞和楚简中“△”、“见”有别的现象来看,西周金文的“△”无疑也应释爲“视”,而不应看作“见”的异体。
应侯钟的“△工”是应侯之名,不知是否即取义于见于上引周原卜甲的“视工”。其他各例所说之事,都跟周王朝与蛮夷之邦间的关係有关。《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同书《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说文·八下·见部》:“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覜,视也。”段注:“郑(引者按:指郑玄《周礼注》)说殷覜,不用三年大聘之说。许则以《周礼》之覜即三年大聘。故《大行人》曰:‘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省与覜同。间岁而举,所谓三年大聘。下于上,上于下,皆得曰覜,故曰相。许说与《周礼》不相违也。”又说:“《小行人》曰:‘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按:五者皆得训视。”上引墙盘等器铭中的“视”,应即“殷覜曰视”的“视”,其义与覜、省、聘、问等相近。“下于上,上于下,皆得曰覜。”故驹父盨盖铭中既有驹父“视南淮夷”之文,又有南淮夷“逆视我”之文。
时代不出春秋战国之间的侯马盟书,有“𧠟”、“见”二字(分别见于《侯马盟书》字表337页和309页),前者各家皆释“视”。盟书“见”字下部人形已作直立形,看来当时晋国已不用“视”的表意初文了。不过,盟书中“明殛视之”一语中的“视”字有少数作“见”,不知是同义相代,还是使用“视”字表意初文的残迹。战国中期偏晚的中山王墓铜器中,兆域图有从“目”“氏”声的“视”字(参看《金文编》233页“眂”字条,战国时代的三晋玺印文字等也有这种“视”字);中山王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壶“则臣不忍见□”句中的“见”字,下部人形也已作直立形(参看《金文编》619页“见”字条)。中山国开始不用“视”字表意初文的时间,应在此之前。郭店楚简的时代与中山王器相近,可见楚国使用“视”字表意初文的时间拖得比较晚。不过郭店楚简中也出现了少量下部人形作直立形的,与“视”字表意初文无别的“见”字,如《五行》篇第23、29等号简的“见”字(见《郭店楚墓竹简》32、33页)。可见在当时的楚国,“视”字表意初文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
追记:西周早期的匽(燕)侯旨鼎说:“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作姒宝尊彝。”(《集成》2628)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方鼎说:“己亥,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马,用作父庚彝。”(《集成》2613)杨树达《书康诰见士于周解》指出,康诰“见士于周”的“士”应读爲“事”,“见事于周”的文例与“见事于宗周”同,“见事犹言述职”(《积微居小学述林》卷六)。其言甚是。但杨氏将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方鼎的“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当是奉车叔之命视事于彭地,故受其赏。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方鼎之“视事”初未曾注意,雷神父提醒,谨誌谢意。
原载台湾师範大学国文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8月。
为超星电子图书馆所收录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会议期间发放的会前论文集(出版日期为1998年5月),而非正式出版物。本文收入两版论文集时都有较多的排印错误,又以前者为甚。引用此文时,应以此次发布之本爲準。
纸本《甲骨文中的见与视》勘误表

1998年版

1999年版





备注

页1行5

——

他指出这个

他指出这俩个


页1行7

页1行15

翌日𢼄

翌己𢼄

参看《乙》445。

页1行11

页1行19

甲骨文字诂林》

《甲骨文字诂林》


页1行22

——

方国

方国名


页2行25

——

尝爲项燕军日。

尝爲项燕军视日。


页2行31

页3行9

呼(呼)△𢀛方。

乎(呼)△𢀛方。


页3行3

页3行13

《合》7745

《合》7384


页3行16

——

“视语”

“视方”


页3行18

——

父羲和,

父义和,


页4行7

页4行15

△于王大黹。

△于王,王大黹。

拓本“王”字下有重文号。

页4行10

——

率高△父南淮夷,

率高父△南淮夷,


页4行10

页4行18

厥取厥服,㒸

厥取厥服,堇夷俗,㒸


页4行11

——

厥献厥

厥献厥服


页4行12

页4行21

伯内右䧹侯△工………工

伯内右䧹侯△工………△工


页4行13

页4行22

《集成》107

《集成》107-
108

“△工敢对扬天子休”句见于《集成》108。

页4行24

——

下于上,下于上,

下于上,上于下,


页4行29

——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𧠟”


——

页5行21

匽(燕)侯旨鼎说

匽(燕)侯旨鼎说:“


又,1998年版无提要、关键词、追记。
此次发布,葛亮对两种文本作了细心校勘,并校出了一些两本皆误之文(有的是原稿之误),作者很感谢。
裘锡圭谨识
2008年5月8日
点击下载附件:

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01361998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21.html

以上是关于甲骨文-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