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家山汉简《盖庐》短札一则

读张家山汉简《盖庐》短札一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张家山汉简《盖庐》短札一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张家山汉简《盖庐》短札一则


(河南大学文学院)
张家山汉墓竹简《盖庐》简1~2有如下的话[1]:
凡有天下,何毁何举?何上何下?治民之道,何慎何守?使民之方,何短何长?盾(循)天之则,何去何服?行地之德,何致[2]何极?用兵之【谋,何】极何服[3]?
简文中的“毁”、“举”,整理者在注释中无说。从文意来看,简文中的“毁”与“举”与“上”、“下”相对为文,显然也是一对反义词。邵鸿先生在《张家山汗简〈盖庐〉研究》解释说:
毁,毁坏,毁灭。举,成就,兴起。《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礼记·中庸》:“继绝世,举废国。”从下文伍子胥所答问可知,“何毁何举”在此指君主因何而毁灭或兴起[4]。
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举”、“废”常可相对为文,例如: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墨子·尚贤中》
举之则轻,废之则重。 《墨子·经说下》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 《管子·版法》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礼记·曲礼》
邵先生此说有一定的道理,多为研究汉简词彙、文献的学者所遵从[5]。除此之外,萧旭先生则认为“举”应该读作“誉”。萧文说:
按:《六韬·上贤》:“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可参证。举,读为誉,称许[6]。
学界或对此说持否定态度。比较两家的说法,我们认为萧说也是有道理的,不宜轻易否定。“举”、“誉”古音相近,多可相通。如《战国策·西周策》“不如誉秦王之孝也”,《史记·周本纪》“誉”作“举”。《淮南子·氾论》“跖距者举远”,《文子·上义》作“度巨者誉远”[7]。《周易·丰》六五“来章有庆誉”,与此对应的文字,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中作“举”。《周易·旅》六五“终以举命”,在帛书《六十四卦》中“誉”作“举”,是其证[8]。“毁”是诋毁,“誉”是讚扬。在文献中,“毁”、“誉”也经常以对文形式出现,如下面的例子: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论语·卫灵公》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离娄》
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奸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 《韩非子·六反》
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 《管子·小称》
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 《管子·明法》
人之所以好富贵安荣,为人所称誉者,为身也;恶贫贱危辱,为人所谤毁者,亦为身也。 《韩诗外传》卷八
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 《汉书·田蚡列传》
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后汉书·冯衍传》
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而必曰私报所憎;誉人不实其所誉,而必曰私爱所亲。 《三国志·杜恕传》
《盖庐》简“凡有天下,何毁何举”,当然也可以读作“凡有天下,何毁何誉”。若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是“大凡有天下的君主,因何而被诋毁?因何而被称讚?”下文伍子胥的回答说:
凡有天下,无道则毁,有道则举。行义则上,废义则下。
简文中“有道”与“无道”、“毁”与“誉”、“行义”与“废义”分别相对为文。“举”与“毁”同“上”与“下”的关係一样,也应该是相对的。可见,把“举”读为“誉”,也是很通顺的。
文献中“与”、“誉”多可相通。如《尚书·尧典》“伯与”,《汉书·古今人表》作“柏誉”。《礼记·射义》:“则燕则誉”,郑玄注:“誉或为与。”《管子·明法》“妄主死交,以进其誉”,《韩非子·有度》作“忘主外交,以进其与”[9]。是其证。我们认为以下两处文献中的“与”,也应该读作“誉”。
《说苑·谈丛》: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
此处的“与”也应该读作“誉”,与“毁”对文。前面已经举出多个例证,可参看。又《韩诗外传》卷一第十三章:
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
此处的“与”也应该读作“誉”,与“名”互文。
(编者按:[1]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图版第101页,释文注释第275页,文物出版社,2001年。又《张家山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161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2]“致”从何有祖先生说。参看何有祖《张家山汉简校释札记》,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编:《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803~833页,武汉大学2011年10月25~27日。
[3]原简文作“用兵之极何服”,李锐先生怀疑乃“用兵之【谋,何】极何服”之误。参看李锐《张家山汉简〈盖庐〉散札》,简帛研究网,2002年6月27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lirui02.htm
[4]邵鸿:《张家山汗简〈盖庐〉研究》,第34、254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
[5]郝慧芳:《张家山汉简语词通释》第210页,华东师範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詹鄞鑫),2008年。孙维国:《张家山汗简〈盖庐〉文献学研究》,第37页,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松长)2010年。
[6]萧旭:《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盖庐〉校补》,《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第409~412页,岳麓书社,2008年。
[7]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847页。
[8]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中华书局,2008年,第106页。
[9]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845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609.html

以上是关于读张家山汉简《盖庐》短札一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