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传世文献中虞舜的父亲被称作“瞽瞍(叟)”,这是大家所熟知的。[1]在近些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舜父之名凡三见:
1.古者吴(虞)舜䈞(笃)事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瞽)寞,乃弋(试)其孝;忠事帝尧,乃弋(试)其臣。(《唐虞之道》简9)[2]
2.古(故)其为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寞子,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唐虞之道》简24)[3]
3.有虞氏之乐正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之子也。子羔曰:何故以得爲帝?孔子曰:昔者而弗世也,善与善相受也,故能治天下,平万邦,使无有小大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使皆得其社稷百姓而奉守之。尧见舜之德贤,故让之。子羔曰:尧之得舜也,舜之德则诚善与?伊尧之德则甚明与?孔子曰:钧也。”(《子羔》简1、简6、简2)[4]
其中郭店楚简舜父之名写作: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唐虞之道》简9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唐虞之道》简24
上博楚简舜父之名写作: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子羔》简1
“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字郭店简整理者未释,黄德宽、徐在国先生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读为“瞽”,目前已得到大家的认可。[5]
“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字上博简整理者隶定为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无说。杨泽生、黄锡全、李学勤先生均以为“卉”字在楚文字中用为“艸”。“卉(艸)”与“叟”古音均为齿音,又同为幽部字,故从“卉(艸)” 得声之“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可以读为“瞍(叟)”。[6]目前以上三家的说法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字从占声,古音在谈部或侵部。“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从瓜声,“瞽”从鼓声,古音均在鱼部。一般认为,侵或谈跟鱼部是有相当距离的,于是人们从另外两个不同方向进行了探索。一种意见认为该字应读读为“质”或“夔”。因为简文提到“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为“有虞氏之乐正”,整理者说:“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从占声,质、占皆属端纽,且职掌相同,以此当为通假字。夔也应视为一音之转。”[7]一种意见认为该字所从“占”为“古”字之讹,“㝒”从古声,与瞽音近。[8]我们认为这两种解决方法都有些迂回,似不宜作为首选方案。
上博简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讹混的可能性不大,可以暂时排除在外。
“质”、“夔”、“瞽瞍”的相关事迹,古籍多有记述,今把《尚书》和《吕氏春秋》的原文徵引如下: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尚书·大禹谟》)
夔曰: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尚书·皋陶谟》)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又以麋𩊚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磐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舜立,命廷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命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吕氏春秋·古乐》)
据这两部书的记载,“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和“质”(“拊石击石”、“致舞百兽”)事迹相类,或当为一人。至于“瞽瞍(叟)”,《尚书》中跟“夔”同时出现,《吕氏春秋》中跟“质”同时出现,其事迹有所不同,似不当混淆。虽然古史传说中一人演变为数人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但“质”、“夔”为单名,“瞽瞍(叟)”为双名,又传世文献中目前还没有见到“质”、“夔”为舜父的记载,都是该说难以回避的疑点。
既然“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字释“㝒”或“质”、“夔”的说法难以成为定论,我们不妨另闢蹊径,寻找更为合理的解释。
我们认为,郭店简和上博简中舜父的名字都宀,且现有证据表明,郭店简舜父之名的前一字“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跟传世文献的“瞽”字语音相近,上博简舜父之名的后一字“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跟传世文献的“瞍(叟)”字语音相近,因此“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字跟“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瞽”在语音上直接关联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走,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笘”和“䉉(觚)”。《説文·竹部》:“笘,折竹箠也。从竹,占声。颍川人名小儿所书写爲笘。”《广雅·释器》:“笘,䉉也。”段玉裁于“笘”字下注道:“此别一义。籥下云:书僮竹笘也。用此义。”《説文·竹部》:“籥,书僮竹笘也。”段注:“按笘,亦谓之籥,亦谓之觚。”如此说来,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之于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犹笘之于䉉(觚)也。
瓜为鱼部字,但它跟谈部字关係密切,这一点也可以从它跟兼声字的关係中得到印证。
《説文·心部》:“慊,疑也。”段玉裁注:“今字多作嫌。”《墨子·小取》:“处利害,决嫌疑。”《礼记·曲礼》云:“定犹豫,决嫌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字或作“歉”。秦权铭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史记·李斯列传》:“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六韬·军势》:“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可见“嫌疑”就是“狐疑”。
《説文·木部》:“柧,棱也。从木,瓜声。又,柧棱,殿堂上最高之处也。”《广雅·释诂》:“廉,棱也。”《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庄子》:“仲尼读《春秋》,老聃踞竈觚而听。觚,竈额也。”《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爲圜,斲雕而爲朴。”司马贞《索隐》引应劭曰:“觚,八棱有隅者。”《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衆异。”颜师古注:“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爲之,盖简之属也。……其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书。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谓之觚。”《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如果把观察范围稍稍扩大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跟兼声字相通的鱼部字除瓜声字外,还有户声字。
《说文·木部》:“槏,户也。”《说文·户部》:“户,护也。半门曰户。㦿,古文户从木。”玄应《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小户曰㦿。”《集韵·五十三豏》:“槏,说文:户也。……或作㦿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古音户声与鼓声相通。《诗经·商颂·长发》:“韦顾既伐。”《汉书·古今人表》作“韦鼓”。从前文可知,从“鼓”声之“瞽”字,楚简写作“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然则槏之于户(㦿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犹嫌(疑)于狐也(疑),廉之于柧也。
大家知道,兼声与占声古音相通。《周礼·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则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郑注:“郑司农云:溓读为黏,谓泥不黏着辐也。”《广韵·陷韵》:“詀,被诳。譧,俗。”《集韵·陷韵》:“詀谦,被诳也。或从兼。”“詀”在出土文献中用为“厌”字。郭店楚简《老子》甲:“天下乐进而弗詀。”[9]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詀”作“猒”[10],今本作“厌”。《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郑玄注:“谦,读爲慊。慊之言厌也。”
因此,以上所列材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之于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犹笘之于䉉(觚),亦犹嫌(疑)之于狐(疑),廉之于柧(觚)也,槏之于户(㦿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也。
屈原为楚人,《离骚》用“狐疑”来记录“嫌疑”,无疑是楚语。《庄子》亦楚人,故称“竈廉”为“竈觚”。颍川大约于春秋后期已在楚国之势力范围内,故至汉时犹称“䉉(觚)”为“笘”。郭店简、上博简均为楚简,所以它们用“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和“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来记录同一个词,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谈鱼相通固然不限于楚语,然谈鱼相通或为其一大特色,此亦考古音者所当留意乎?
如果“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两字均能够“瞽瞍(叟)”之音直接关联,则“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寞”之“寞”与“瞍(叟)字”在语音上的直接关联还是有可能的。此“寞”字跟“寂寞”之“寞”实为同形字,其音义互不相干。一亥先生(陈剑先生网名)认为,“寞”字所从“莫”字是从“茻”的“草”字的省写。[11]刘洪涛先生认为,所谓“寞”字所从之“茻”跟楚文字中屮、艸、芔一样,也是艸字的一种写法,所以竹简“寞”应该是从“茻”声的。[12]两说均有可能,但也都难以成为定论。姑志此以俟高明。
附记:谈鱼通转(指谈盍两部与鱼铎阳三部之音转关係,含侵缉与鱼铎阳之音转关係),前人多有论之者,而今人或不之信。予关注谈鱼通转现象有年,随手札录,渐盈箧衍。然俗务丛脞,成文惟艰。前论“叚”“敢”相通(《师㝨簋“弗叚组”新解》),即其札记之一也,已刊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拟修改后缀以“谈鱼通转例说之一”正式发表。今之所论,其续篇也,故以“谈鱼通转例说之二”为副题。
本文的写作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资助计划项目“古汉字谐声系统初探”的资助。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刘乐贤、王志平两位先生的鼓励和帮助,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llaogui(施谢捷):《说《子羔》简中「舜」父之名「[宀/占][宀/卉]」之「宀/占]》,国学论坛网,2004年8月26日,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132557。
曹建国:《读上博简《子羔》札记》,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2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caojianguo01.htm。
陈剑:《上博简〈子羔〉、〈从政〉篇的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8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chenjian01.htm;又《上博简《子羔》、《从政》篇的竹简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文物》2003年第5期。
陈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零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3月17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3/chenwei03.htm。又见《新出楚简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4页。黄德宽、何琳仪、徐在国:《新出楚简文字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黄锡全:《读上博楚简(二)札记(壹)》,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gxiquan01.htm。
季旭昇:《〈子羔〉译释》,季旭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第25-39页,出土文献译着研析丛书,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李家浩:《读〈郭店楚墓竹简〉琐议》,《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学勤:《楚简《子羔》研究》,朱渊清、廖明春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第12-17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刘洪涛:《郭店竹简〈唐虞之道〉“瞽瞍”补释》,简帛网,2010年04月3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48#_edn7。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饶宗颐:《释
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与瞽宗》,《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172-17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师範大学国文所,2004年,第411页;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325页。
杨泽生:《上海博物馆所藏竹书(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5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yangzesheng02.htm#_ftnref15。
(编者按:[1]《尚书·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墨子·非儒下》:“夫舜见瞽叟,就然。”《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父曰瞽叟”。
[2]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39页,“释文 注释”第157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
[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40页,“释文 注释”第158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
[4]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图版”第33、34、39页, “释文考释”第184、185、1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陈剑:《上博简〈子羔〉、〈从政〉篇的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8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chenjian01.htm;又《上博简《子羔》、《从政》篇的竹简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文物》2003年第5期。此处简序编联从陈说,释文从宽。
[5]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第153-154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典》第9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6]杨泽生:《上海博物馆所藏竹书(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5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yangzesheng02.htm#_ftnref15;黄锡全:《读上博楚简(二)札记(壹)》,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gxiquan01.htm;李学勤:《楚简《子羔》研究》,朱渊清、廖明春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第12-17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7]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第184-18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llaogui:《说《子羔》简中「舜」父之名「[宀/占][宀/卉]」之「宀/占]》,国学论坛网,2004年8月26日,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132557。
[9]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3页,“释文 注释”第111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
[10]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释文 注释”第5页、第92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
[11]见llaogui《说《子羔》简中「舜」父之名「[宀/占][宀/卉]」之「宀/占]》一贴的跟贴,国学论坛网,2004年8月26日,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132557。
[12]刘洪涛:《郭店竹简〈唐虞之道〉“瞽瞍”补释》,简帛网,2010年04月3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48#_edn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06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楚简所见舜父之名音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