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清华简《保训》的缺文问题

再说清华简《保训》的缺文问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再说清华简《保训》的缺文问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再说清华简《保训》的缺文问题


(枣庄人民广播电台)
清华简《保训》:“隹王五十年,不豫(原字从疒余声),王念日之多鬲,恐述(坠)保训。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王]若曰:(下略)”
其中有12字缺文,除了根据文意于“昧”后补出“爽”字,“若”前补出“王”字之外,尚有10字的缺文,对于其缺文的含义,学者多有推断。
李零先生认为:“简1上文有‘自某’,下文当有‘至于某’,缺文估计是作‘爽,至于囗。武王囗囗囗囗。王’。‘至于’下是到达的地点。自某至某,缺主语,主语应在下文。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戊子日,文王病甚,第二天,武王从外地赶回,从演水到达某地,却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1]
林志鹏也赞成李先生的观点,并考证演水就是洵水,认为“简文记周武王‘自洵水’赶回丰镐奔丧,……周国在商末可能已与南方庸人积极接触,故竹书有武王至洵返周的记载。”[2]
但是,通观《保训》全篇文意,其行为人只有文王,在缺文裏面加上“武王”或“太子发”殊难讲通。如果如李零先生说“主语应在下文”,那么应该是说武王没有能及时赶到王城丰,文王觉得自己不能见到他了,于是开始口述遗言,由人记录成书。然后下面接“王若曰”。
可主要的问题是,根据文意,在“昧[爽]”之后,应该还有“至囗”或“至于囗”,至少是两个字,下面只有七八个缺文,如果再加上“太子发”三个字,最多就只剩下五个了,要在这五个字中说这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如果补为“戊子自演。己丑,昧[爽,至于]囗,[太子发未及相见]。[王]若曰”,这样读来,上下文意不贯穿,给人的感觉是“戊子自演。己丑,昧爽,至于囗”仍然是文王的行为,说“太子发未及相见”下接“王若曰”,缺少文王口述遗嘱的理由,文意断掉了,殊不顺畅。
因此,个人认为《保训》这篇文字,只是文王一个人的言行记录,并没有涉及武王(太子发)的具体行为,更感觉不出有武王(太子发)“赶回丰镐奔丧”的意思。记述的具体情况应该是:文王五十年的时候,他正好外出,到演水附近的某地,并不在都城岐丰,在岐丰的应该是太子发。文王在演水患了病,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恐怕要不行了,必须对太子发留下遗嘱,而这个遗嘱按照惯例是要当面口述,所谓“昔前人传保,必受之以詷”,“詷”当读为“讼”,上博简《曹沫之阵》中言“佖(匹)夫寡妇之狱詷”,其中之“狱詷”,李零、李锐、陈斯鹏、高佑仁等先生都认为读为“狱讼” [3],窃以为在这裏也当读为“讼”,《说文》:“讼,争也。一曰歌颂。”这裏的“讼”当是面对面口授之意,人面对面口授,若争讼然,故曰“詷(讼)”。
文王恐怕自己病重会很快死去,来不及当面向太子发口传“保训”,就是他自己说的“朕疾适甚,恐不女及训”,所以才急急忙忙从演水启程,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天刚濛濛亮(己丑昧爽)到达了一个地方,这裏距演水一天左右的路程,而距离岐丰一定还很远,文王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住了,怕要到不了丰见不到太子发,所以才口述遗训,让史官记录下来。因此,其缺文根据文意大致是“(文王)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至囗,病,述保训,令史箸(书)之。王若曰……”。正因为如此,文王在训言的开始做了一番解释:“昔前人传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女以箸受之。”意思就是:前人“传保”都要面对面地讲,可现在我病得实在厉害,恐怕等不到见你最后一面了,所以你还是看我的书面遗言吧——这样文从字顺,并无阻滞。如果其中又加上武王(太子发)奔丧一事,实为蛇足,从文意上也难以通解。
另外要说明的是,文王对太子发做“保训”不是一次两次,除了清华简的《保训》之外,《逸周书》中的《文儆》、《文传》两篇都是此类的记述,而《保训》很明显不是出自周史官的实录,而应是儒墨的追记或拟作,他们追记的事件就是文王临终前的行为和遗言,裏面反复强调得“中”的重要性,是为了宣扬他们尚“中”的思想。
(本文蒙网友大意觉迷先生提供资料并阅稿是正,谨表谢意。)
(编者按:[1]李零《读清华简〈保训〉释文》 载《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第7版。
[2]林志鹏《清华简〈保训〉“自演水”补释》 载简帛网2009年10月20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57
[3]高佑仁《〈曹沫之阵〉校读九则》 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gaoyouren004.htm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97.html

以上是关于再说清华简《保训》的缺文问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