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簡“參辰”小議

漢簡“參辰”小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漢簡“參辰”小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漢簡“參辰”小議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專業碩士研究生)
張家山漢簡《蓋廬》有如下簡文:
天為父,地為母,參辰為剛(綱),列星為紀,維斗為擊,轉橦(動)更始。(簡6[1]
整理者認為“參”通“三”,并作解釋:“三辰,《左傳·桓公二年》注:‘日、月、星’。”[2]邵鴻先生《張家山漢簡〈蓋廬〉研究》亦承此說[3]。
此說與何焯對《漢書•郊祀志上》中“參辰”誤解相類似。《郊祀志》原文如下:
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4]
此段亦見於《史記·封禪書》,惟《史記》“填星”下無“辰星”,王念孫指出當據《漢書》補[5],中華書局校點本已從之[6]。劉奉世將“參辰”之“辰”誤會為“辰星”,與“熒惑”等合為五星,而懷疑“二十八宿既已備,而又言參與南北斗,衍字也”。何焯則認為:“參,即叄字,謂三辰也,仲馮誤以參、昴當之耳。”[7]梁玉繩《史記志疑》[8]及日人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皆從其說。其實王念孫對此說早有駁斥[9],認為參、辰和風伯(箕)、雨師(畢)都屬於二十八宿,但“既有專祀,不得不別言之”(顏師古已言之[10]),并指出“《晉語》‘辰參,天之大紀也’,故與南北斗并有專祀。”[11]
蕭吉《五行大義序》:“若夫參辰伏見,日月盈虧,雷動虹出,雲行雨施,此天之象也;二十八舍、內外諸宮、七曜三光、星分歲次,此天之數也。”[12]將參辰與日月、雷虹、雲雨對舉,可知參與辰一直是古代術數系統中兩個相對應的概念,而且區別于二十八宿、三光等。這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元年》子產曰:“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不相能。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其季世曰唐叔虞,故參為晉星。”杜預注:“主,祀。”《索隠》引《漢書舊儀》云:“祭參辰於池陽谷口,夾道左右為壇也”。
由於參辰一在西,一在東,交替有序,周而復始,可以作為觀測天象的標誌,所以漢簡《蓋廬》把參辰作為天道的象徵物。邵鴻先生雖然對於參辰的理解有誤,但對於“綱”“紀”的解釋可以信從,即“天空的格局和秩序”。“參辰為剛(綱)”,所以古書常用“參辰”形容穩定和永恒。《尚書大傳》:“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13]而參辰若不在其位,則標誌世道陵夷。王逸《九思·遭厄》“越雲漢兮南濟,秣余馬兮河鼓。雲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而歷代文章用“參辰”來形容帝王鼎定天下之功的比比皆是:
明公亮格天之功,拯水火之切,再躔日月,重綴參辰,反龜玉於塗泥,濟斯民於阬岸。 (梁高祖府僚勸進文,《梁書》卷一)[14]
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尅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勲巨業,無德而稱。(魏帝讓位詔,《北齊書·卷四》)[15]
暨大隋之受命也,追蹤三、五,並曜參辰,外振武功,内修文德。 (潘徽《韻纂序》,《隋書·卷七十六》)[16]
“參辰”的“綱紀”意《辭源》[17]《漢語大詞典》[18]“參辰”條中均未言及,而僅列有其與“參商”相同的比喻雙方隔絕的義項,而這一用法亦見於出土漢簡。
孔家坡漢簡第一七九至一八〇簡有一條關于娶妻嫁女的文句:
丙申、丁酉天地相去也,庚申、辛酉漢河相去也,壬申、癸酉參辰相去也。凡是日,不取(娶)妻、嫁女及言事,不成。
相去,猶言相離。《說文》:“去,人相違也。”《戰國策•齊策二》“齊、梁之兵,連於城下,不能相去”,高誘注“去,離。”孔簡“相去”即睡虎地《日書》甲種所稱的“分離日”:
戌興〈與〉亥,是謂分離日,不可娶妻。娶妻,不終,死若棄。 (簡一〇背)
而在《作女子篇》有相似的文句:
毋以戌亥嫁子,娶婦,是謂相。 (簡一五六正貳)
此處的“相”,精裝本《睡虎地秦墓竹簡》讀為“霜”,劉樂賢先生曾由上引簡一〇背稱戌與亥為分離日,推測“此處相字亦當有分離之意”。今据孔簡《日書》,知睡簡“是謂相”下抄脫“去”字。
天地、參辰都是相距遙遠,在此比喻在“相去日”結婚者終將分離的結局。
再說一下這裡的“漢河”。“漢”字,整理者原釋作“溝”。圖版作漢簡“參辰”小議
漢簡“參辰”小議,原釋作“溝”。我們認爲此字右下從火,應當為“漢”字。敦煌漢簡有漢簡“參辰”小議
漢簡“參辰”小議[19],漢印多作漢簡“參辰”小議
漢簡“參辰”小議[20],是其證。
根據“天地”、“參辰”是對應的距離遙遠之物,我們推測“漢”與“河”也是相互對應的。“河”是古代对黄河的专称,漢則指天河。《诗·小雅·大东》:“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毛传:“漢,天河也。”晉李充《七月七日詩》:“牽牛難牽牧,織女守空襄。河廣尚可越,怨此漢無梁。”就是說黃河可以渡過,而天河更為廣闊,沒有到達的可能。“漢河”在古代讖緯文獻中存在對應的關係。《孝經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21]《河圖括地象》“河精,上為天漢。”[22]所以,“漢河”也是形容雙方隔絕的用詞。
(編者按:[1]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第161頁。
[2]《張家山漢墓竹簡(釋文修訂本)》, 第162頁。注十。
[3]邵鴻:《張家山漢簡〈蓋廬〉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1頁。注八
[4][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1206-1207頁。
[5][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97頁。
[6][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1375頁。
[7][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十六,中華書局,1987年6月,第263頁。
[8][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卷十六,中華書局,1981年4月,第804頁。
[9]王先謙《漢書·郊祀志》補注引王說,楊英《〈史記•封禪書〉所記秦雍州雜祠考》贊同此說而誤以為王先謙說。
[10]《漢書》,第1208頁。
[11]《讀書雜志》,第228頁。
[12][隋]蕭吉:《五行大義》,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頁。
[13][清]皮錫瑞:《尚書大傳疏證》卷七,續修四庫全書,55冊,790-791頁。(另,王闓運:《尚書大傳補注》,續修四庫全書,55冊,832頁。“參”作“星”,“明”上有“代”字。)
[14][唐]姚思廉:《梁書》,中華書局,1973年5月,第21頁。
[15][唐]李百藥:《北齊書》,1972年11月,第47頁。
[16][唐]魏徵令狐德棻:《隋書》,中華書局,1973年8月,第1744頁。
[17]《辭源(合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241頁。
[18]《漢語大詞典(第二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年3月,841頁。
[19]詳見王夢鷗《漢簡文字類編》,藝文印書館,1974年,第62頁。
[20]詳見羅福頤《漢印文字徵》,文物出版社,1978年,11·3。
[21]孫瑴:《古微書》卷二十七,見《緯書集成》,第321頁。
[22]孫瑴:《古微書》卷三十二,見《緯書集成》,第354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472.html

以上是关于漢簡“參辰”小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