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憋屈的配角蒋干 是东吴周瑜的同窗好友(5)

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得出蒋干和周瑜的情谊是很深厚的,是那种在亲情之上,在基情之下的情谊!不是搞基。特别是鱼鱼那家伙,就算哥要搞基,也绝不找你!!!!

现在我再来讲一讲蒋干的辩才。因为史料的欠缺,并不能得知蒋干擅长的是什么领域,是政治领域,还是军事领域?再或是典籍领域?都有可能,但可以知道的,蒋干精通儒家所有的经典,即经学。至少能够倒背如流,因为这是淮江书院的主流,其实所谓的经学,除原版的经文外还包括经文的注疏。原文加上这些注疏才构成伟大的经学,而这些注疏经过历代大儒的增加补注,博大精深,非常复杂。

蒋干作为颜衡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还陪同在侧,能不精通么?要是遇到那些经学大儒,‘打招呼’是必须的。那情形就像是现在的教育,你科目成绩要是不好,你的班主任和家长敢拿出来显摆么。

但基于天赋有限,他并没有周公瑾那种举一反三、说一知十的能力,这倒是一大遗憾,毕竟他没周瑜家那样家大业大,更没有从小就受到文学熏陶,但他胜在自信,胜在坚韧。

儒家经典只要是淮江书院学子都能精通,那蒋干又是靠什么陪同颜衡呢?要知道蒋干长得并不帅,看着还觉得有点贱,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可以说,蒋干与周瑜最明显的差距就是面貌,一个长得特帅,还特别写进史书中,而一个长得特贱,不过这个有待考证。

所以蒋干应该很会讲,远超同门学子,而且至少与颜衡、周公瑾差不多,不然待在一块总得挑点话题说吧,要是说得不好就不会下一次了,还有所说的话题必须符合交谈双方的口味,不可能总是以儒学经典为话题,笑话三遍惹人厌,更何况还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就是能不断从中汲取新的精华。而这里又侧面说明了蒋干对外界之事了解独到,那这‘独到’二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句话:你和我都是人,我凭什么非得听你说的?我既不是傻子也不是公务员,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凭什么就不能说出来?只要是人都会这么想,哦,除了现代世界的老师不会这么想,他们本来就不是人。而蒋干所说的东西必须足够独到,足够吸引人,不然别人为什么要听你讲?更何况还是一代名士一个老人颜衡和才华胜过他自己的周瑜?不独到不行啊。

想一想,一个精通所有的儒家经典,对外界之事了解独到的人,拥有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件很不可能的事情么?他过江去招降周瑜不带任何珍宝,靠的还是一句话,一句周瑜说出来的话:

“世间最了解我之人,唯子翼首选。”

什么样的人对自己的威胁最大,肯定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蒋干自认足够了解周瑜,他明白珍宝这种庸俗的东西打动不了周瑜的心,我想,他也明白,周瑜是一定会效忠孙氏集团的人,恐怕他的过江不是招降,而是‘劝降’,对孙氏集团的劝降。

六万军队对百万大军,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不过,最后的结果不是逃就是降。因为给那六万人都是特种兵,能以一挑十都拼不过人家,人家百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你,就算曹操军队不够百万,但也有八十三万,还不是一样?耗都能耗死你。

——跟我玩消耗?小样儿。我想这是曹操看到单薄的孙刘联军后,心里一直乐呵着的念头,但他不知道的是,水火无情,这两样东西的威能可不是以一挑十,而是以一灭万,八十三万大军还不够它们塞牙缝,好在这是单数,在大自然的威能下,老天爷还是给曹操留下了三万无损耗的大军,不然孙刘联军早就乘胜追击,直攻中原了,至少长江北边的城池是一定全收进来的,可孙刘联军却不敢动,因为赤壁大战也让他们消耗巨大,根本不够资本去ko掉那三万无损耗的陆地型军队。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而在这之前,孙氏集团中有超过半数的官员是绝望的,认为孙刘联军必输无疑,所以蒋干的出使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只要做主公的孙权投降,不怕在前线的周瑜不投降。就算他第一步招降不了周瑜,恐怕第二步他就是直接面见孙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