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作为日后吴蜀缔盟者外交能力绝对强大的鲁肃鲁子敬也曾到淮江书院求学。而颜衡认为他学识不错,人也十分聪明,但他自幼父母双亡,疏于管教,行为放荡不拘,颜衡也没有收他,作为颜衡最得意的学生周瑜都求他收下鲁肃,可颜衡倒也坚决,执意不收,但他也不禁止鲁肃进出书院,更不阻碍两人的来往,而一代枭雄曹操连进出书院的资格都没有,要是给他知道,不知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如果我告诉你,蒋干也是淮江书院中的一员,一样也是颜衡最得意的学生,颜衡出门在外,都是蒋干在一旁陪同,在古代能在师长及主公同车一侧可是一种殊荣,能作为大名士门下最得意的学生可不容易。要说颜衡不识人吧,周瑜就是他带出来的,说他识人吧,却又拒绝了大奸雄曹操和缔盟家鲁肃,这一点我真的很疑惑。
最重要的是他和周瑜友情深厚,每到放寒假时,他两次到周瑜家里做客,和周瑜同桌夜读,同床而眠,亲密得像是一对义兄弟。要说才华吧,有才华的人在淮江书院多得是,为什么周瑜偏偏就跟蒋干关系这么亲密,要说魅力吧,蒋干长得也不怎么帅,看着游戏人物像甚至还觉得他有点贱。可要说蒋干身上没什么本事,我实在是信不过来,至少我知道,这两个人不是在搞基,而是真正的倾心知己,不然你能够说刘关张三个人是在搞基吗,很明显不是嘛。
而周瑜也曾对其家属说过,“世间最了解我之人,唯子翼首选。”
在这里又要引出一个故事:在周瑜发表儒学在乱世之中无用论后,与颜衡一番辩解读书人需不需弃笔从戎,颜衡惨败在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口中,连吐几口鲜血生了重病卧倒在床,过不了多久就一命呜呼了。颜衡是当世的名士,教出来的三千余子弟遍布全国,这三千余弟子又四处讲学招收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而周瑜气死了自己的恩师,免不了要受到天下读书人的声讨。
面对所在地(庐江舒县)读书人的声讨和家中长辈的怒斥与族谱中的除名,只有十四岁的周瑜在无奈之下只能离家出走游历天下,他不再是世族公子,不再是舒县人人敬仰的天才少年,过去曾拥有的一切他不再拥有,更不用说保护他了。人们看他如看过街老鼠,虽说不上打,但骂是一定有的。
那一刻,一直在温室里成长的周瑜第一次品悟到世态炎凉。
在出走之前,周瑜带上祭礼前往颜衡的墓,在颜衡的墓前长跪不起,诉说着昔日的师生之情。
而好巧不巧的是,淮江书院众多的学子也来到颜衡的墓前,看到长跪的周瑜,一片声讨声再次向这个少年袭来,在书院里他是最年轻的学子。声讨声稍稍停息后,面无表情的周瑜静静的离开颜衡的墓,来到舒县的一个很僻静的酒馆,借酒浇愁——风沙吹过的痛留在心中,不变的笑容,带着血和泪的天空,是否还飘着梦,阴霾大地之中,万里苍穹,谁又能看懂?漫天繁星之中,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而在颜衡之事后,唯一前来安慰周瑜的人,只有蒋干。
在人生的最低处,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就算是仇人真心前来安慰自己,或许会化仇为爱吧,那种干渴如饮甘泉滋润心扉的感觉很难用文字说明。
与失意的周公瑾对饮数杯薄酒后,蒋干开始安慰了:“公谨,许多人在徘徊和观望,包括我,你却先行一步,你成功了,是替我们杀出一条血路,你失败了,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无论你是成是败,我都要敬你一杯水酒!”(已大致译成白话文,原文残缺,只能推拟成这段话了)
反正当时的周公瑾听了,心中大震,几分悲壮,几分豪迈,化作两眼热泪落入杯中的水酒,接着他一饮而尽,长啸:“人生兮数十年,笑看天下兮英雄豪杰,能有几盏春秋?”(这句是原文)
翌日清晨,蒋干便悄悄把周瑜送到了城外,还相赠一匹白马,离别前又是一番洒泪,面对只有一匹马、一把长剑,还有一箱书且只有十四岁的公谨,年长他几岁的蒋干又怎放心得下,比周瑜他老妈还要担心他,也许这一份情谊成了在赤壁之战周瑜不杀蒋干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