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憋屈的配角蒋干 是东吴周瑜的同窗好友(3)

关于他的事迹,除了三国演义上述的两场戏份外,也就是一些民间野史记载了这么一个人。

唯一的记载就是:少有辩才,有战国名士纵横之风,与周瑜一同师承颜衡,出师后在魏将满宠府中当书簿,教满宠之子识字,在这之后他被举荐到曹操席前,掌管着曹操笔、砚、纸张等东西,有点像私人物品保管员。不是秘书,秘书是荀彧,但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曹操有什么重要文件,蒋干都能事先看到。

至于颜衡嘛,在讲这个颜衡之前,得先说什么是淮江书院。

淮江书院创立于公元163年,占地81亩,另有146亩的田产淮江书院开支,它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由颜衡和卢植二人创办,得到许多名满天下的儒士如乔(桥)玄、何颙(yong)、许劭等的大力相助,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三千余子弟皆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成名成就于天下者,有百余人人之多,昔日的豫州牧蒋华、庐江郡守纪守、光禄大夫唐仁、太子太保卫元、侍中魏杰、大鸿胪吴致、御史中丞贾宜都是淮江书院的俊杰,共有三十多人成为国之栋梁,还有太子太傅姜军、光禄勋章宪、幽州牧叶龙、庐江郡主簿黄代、荆州书佐文和等二十多人都曾在东汉各地显露锋芒,担当重任,还有许多淮江书院的弟子无意于仕途,游历天下,四处讲学,成为东汉各地德高望重的名士,最显著者乃是江南才子史丰和钱英,就连汉灵帝都亲笔为书院题字——君子之德风。

淮江书院鼎盛时期有二百多学生,最大的三十六岁,最小的十六岁,皆是品德优良、资质极佳。他们或是门第显赫的世家子弟,或是富甲一方的社会新贵,少数寒门之士凭着天赋和苦学,也在这里如鱼得水。他们从踏入书院的那天起,已经是一脚踢开了富贵门和功名窗,毕业之后到处都能受到重用。再后来一点,卢植进京为官,成了“清流”的领袖,平叛黄巾军的名将,乔玄则隐居于市,一心著书,只剩下颜衡独立支撑着淮南书院。

那颜衡乃何许人也?他乃合肥人是也,师承于前辈儒家大师马融,三十岁时仿效孔子游学四方。在普遍的东汉史书里很难能够见到他的身影,说白一点,他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恩师,当然最后也被叛逆的周瑜气死了,使周瑜不得不离家出走游历天下两年,不过这是后话。他学识渊博,见解精深,连皇宫里的汉灵帝刘宏都知道了他的才学,招他入朝。然而,他事事皆以孔子为榜样,无意于仕途,只想兴办私学,将仁义礼智信的义理传播给每一个人,让天下百姓都能温良恭俭让。灵帝为鼓励读书人,授予颜衡三品秘书监之职,食皇家俸禄,不派实务,让他一心办学,以表彰他兴学教民之功。

淮江书院虽是私学,但比众多的公学更具盛名。自高祖刘邦以来,就有了公学——官办学校。自文帝以来,又细分为太学(国子学)、府学、州学、县学和乡学等五个等级,分布全国。私学只是公学的一个补充,不能和公学相提并论。可颜衡能把淮江书院经营得如此兴盛,连贵族子弟都以入读淮江书院为荣,这实在是当时的一个异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颜衡的心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最神圣、最崇高的事业(这样才叫配叫老师),任何人都不能亵渎,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严格的出奇,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质量!

就如以识人著称的乔(桥)玄,也是颜衡的好友,才学广博,刚断明识,廉洁奉公,曾任太尉,乃是一代名臣,对淮江书院支持多多,本人也常来淮江书院讲过学。在一次受邀前来书院讲学的时候,他带来一个了一个如今在现代还备受争议的人——曹操,少年时期的曹操已经是聪明过人了,遇事机警,就是有点放荡不羁,负气仗义,乔玄很喜欢曹操,还曾有乔玄要把家属托付给曹操的传闻,觉得他将来可以担当国家之重任的故事,所以乔玄就想把曹操送到淮江书院寄读。

可出乎乔玄意料的是,颜衡在看到曹操后,摇了摇头,他看得出曹操聪明机警,却放荡不羁,品格不够诚实,言行不够端正,所以任乔玄说破了嘴皮,颜衡也不肯收曹操,使乔玄丢尽了面子。从那以后,乔玄再也没踏进淮江书院,不过也只是两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