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王宁:《苍颉篇》首章笺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王宁:《苍颉篇》首章笺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宁:《苍颉篇》首章笺注
《苍颉篇》首章笺注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苍颉篇》第一章的残文,主要见于居延新简EPT50.1A+EPT50.1B和水泉子简七言本“□事君,微密瘱塞天生然,囗佞……”,并见《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壹)》后附录《未见于北大简本之〈苍颉篇〉简文集录》(下简称《集录》)、1张存良《〈苍颉篇〉研读献芹(二)》(下简称“张文”),2据此并参考学者相关整理本简文缀合成的第一章存留内容共15句58字: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超等轶群,出尤别异。初虽劳苦,卒必有憙。悫愿忠信,微密瘱塞。儇侫□□。3
根据汉代以六十字为一章的分章情况,此15句60字(缺2字)即汉本的第一章,为之职合韵。秦本《苍颉》章当有30句、120字,后15句为汉本第二章,然此章文字内容迄今不详。目前发现的汉简《苍颉篇》中可能有属于此章的内容,因为残缺过甚无法归属。兹根据目前所能确知的第一章文字作出注释,并就一些相关问题随文略作说明。
【笺注】
苍颉作书:旧注:“颉,古造书字人也。”4书,《玉篇》:“世谓苍颉作书,即黄帝史也。象形、指事、形声、转注、会意、假借,此造字之本也。书者,着也。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所以明于万事、纪往知来也。书之如也。”《世本·作篇》:“苍颉作书。”《周礼·外史》疏引《世本》:“苍颉作文字”。
此事诸书所引《世本》异文较多,如又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矣。”注:“黄帝之时,苍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又曰:“沮诵、苍颉作书”,宋衷注:“沮诵、苍颉,黄帝之史官。”5总之古人认为苍颉、沮诵为黄帝之史官,乃始造文字书契者。所谓“文字”即今言之汉字,目前汉字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文字(甲骨文、金文),而今所见有文字之商代器物包括甲骨文均为殷墟时期之物,甲骨文则最早为武丁时期。笔者认为“苍颉”乃“商旬”之音转,即盘庚旬;“沮诵”当作“祖诵”,即小辛颂,乃盘庚之弟,继盘庚而王者。此本当为殷人之旧传,盖殷商文字肇始于盘庚旬、小辛颂时期,从盘庚、小辛、小乙到武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完善,武丁时期基本成熟并推广使用,才开始用之在占卜的甲骨上可写卜辞或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由此传下商旬、祖颂造文字书契之传说,后音转为苍颉、沮诵。6则言苍颉、沮诵为黄帝史之说并不可信。
水泉子七言本(下简称“七言本”)此句作“[苍颉作]书𣉻(智)不愿”(暂31),“智不愿”当即“知不愿”,《广雅·释诂一》:“愿,善也。”不愿,不善也。《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论衡·感虚》:“《传书》言:‘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盖谓鬼神知苍颉作书乃不善之事,会导致德薄、乱见,故天雨粟,鬼夜哭。此篇为秦丞相李斯所作,取首句二字为篇名,亦为其所作七篇之总名;汉代将《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合为一篇,《苍颉》居首,仍以为总名。
以教后嗣:以,用也。教,旧注:“诲也,效也。”嗣,续也,继也。后嗣,谓后世子孙也。《书·君奭》:“在我后嗣子孙。”《楚辞·天问》:“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七言本此句作“以教后世囗囗囗”(暂31),“嗣”作“世”,文意亦通,但“世”为月部字,不韵,当是七言本作者所改,因为它是以第7字为韵,故此字作“世”无碍文意。
幼子承诏:幼子,少子。承,受也,奉也。诏,旧注:“告也。”此句亦见许慎《说文解字叙》引,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幼子,盖指学僮;承诏,盖谓承师之教告。”又,“诏”居延新简作“昭”,音同通假或字形之误;玉门花海汉简本作“调”,声之转也。7七言本此句作“[幼]子承诏唯毋囗”(暂39),毋,《集录》本如此,张文作“母”,末一字缺,义不明。
另:根据上下文意,此句是说小孩子奉师命学习读书,只要谨慎敬戒、勤奋努力就可以做官。而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云:“幼子承诏,盖指胡亥即位事。”李斯写“幼子承诏,谨慎敬戒”二句,确有可能隐含这种意思,并有对胡亥劝谏之意。此说若然,则《苍颉》等三篇均当作于二世胡亥元年之初,而并非作于秦始皇时期。是否如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谨慎敬戒:谨,旧注:“信也。”《说文》:“慎也。”又曰:“慎,谨也。”“谨”、“慎”义同,故连用成词,《荀子·不茍》:“恭敬谨慎而容。”敬,读曰警,《说文》:“警,戒也”、“戒,警也”,二字义同,故连用成词,《逸周书·职方》:“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又《谥法》:“夙夜警戒曰敬。”七言本此句作“[谨慎]敬戒身即完”,谓谨慎敬戒可保身安全。
勉力讽诵:勉,《说文》:“彊也。”勉力,努力也,《管子·形势》:“故朝不勉力务进,夕无见功。”讽诵,《说文》:“讽,诵也”、“诵,讽也。”二字义同,故连用成词,《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敎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注:“倍(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讽即今言背诵,诵即今言吟诵或朗读。七言本此句作“勉力讽诵[传]出官”(暂43+8,),《集录》本如此,张文引作“勉力讽诵槫……”,“传”或“槫”疑均当读“转”,谓努力读书之学子,转而可出任于官府。
昼夜勿置:置,放也,释也,犹废也。七言本此句作“昼夜勿置功囗囗”(暂8),残末二字,义不明。
苟务成史:苟,《词诠》:“假设连词,若也,如也。旧训为诚。”8务,《说文》:“趣也。”段注:“务者,言其促疾于事也。”史,《说文》:“记事者也。”《玉篇》:“掌书之官也。”此言若经努力成为史官。许慎《说文解字叙》引《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籒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七言本此句作“[苟务成]史临大官”(例9.5),临,视也,治也,《说苑·政理》:“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韩诗外传》卷二:“夫无能以事君,闇行以临官,是无功不食禄也。”“临大官”即做大官之意。
计会辩治:《说文》:“计,会也。”《周礼·天官冢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郑注:“会,大计也。”又《小宰》:“听出入以要会”,郑注:“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又称“会计”,《周礼·天官冢宰·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今称管理财务者为“会计”即本此。辩,《说文》:“治也。”段注:“治者,理也,俗多与‘辨’不别。辨者,判也,从言在辡之闲,谓治狱也。”《淮南子·泰族》:“苍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七言本此句作“计会辩治推耐前”(例9.5),《急就篇》:“抽擢推举白黑分”,“推”即推举义。段玉裁于《说文》“耐”下云:“耐,汉人叚爲‘能’字。”“推能前”即《荀子·仲尼》“推贤让能”之意,谓推举贤能于前。
超等轶群:超,《玉篇》:“越也,出前也”。等,《玉篇》:“类也,辈也。”《广韵》:“齐也,类也,比也,辈也。”轶,《广韵》:“过也,突也。”突者,出也。群,《说文》:“辈也。”段注:“朋也、类也,此辈之通训也。”此句谓超逾同等的人,突出于同类的人。《急就章》:“完坚耐事踰比伦”,“踰比伦”意略同此。七言本此句亦仅剩此四字(例9.5)。轶,《集录》本、张文同,孙淑霞录本作“秩”,疑有误。
出尤别异:出,即突出、出众之“出”。尤,《说文》:“异也”,特异、与众不同。《说文》“就”下云:“尤,异于凡也。”别,《广雅·释诂一》:“分也。”即分别义。异,《说文》:“分也。”谓不同也。“尤”、“异”义类同,故古书每连言,《史记·货值列传》:“此其章章尤异者也。”“出”、“别”均作动词用,谓突出尤异的、分别不同的。《急就篇》:“名显绝殊异等伦”,意与此略同。又居延简260·18A相当于“异”的字作“掖”,疑因二字音近(同余纽双声、职铎旁转叠韵)声误而然,但作“掖”不韵,非是。七言本作“[出尤别异]白黑分”(暂2),《急就篇》:“抽擢推举白黑分”,“分”正为“别”训。
初虽劳苦,卒必有憙:初,始也。卒,终也。憙,《说文》:“说也”,段注:“说者,今之悦字。”字与“喜”义同。《吕氏春秋·务本》:“《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急就篇》:“勉力务之必有喜。”居延新简EPT50.1B作“意”,当是字形之误。水泉子七言本此二句作“初[虽]劳苦后必安,卒必有[憙]囗囗囗。”
悫愿忠信:悫,《说文》:“𢡱,谨也。”《广韵》:“𢡱,谨也,善也,愿也,诚也。”愿,读曰愿,《说文》、《小尔雅·广言》并云:“愿,谨也。”《周礼·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郑注:“愿,𢡱也。”是“𢡱”、“愿”二字义同互训,古书亦连用成词,如《荀子·君道》:“愿悫拘录”,《说苑·尊贤》:“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论衡·讲瑞》:“当唐虞之时,凤悫愿。”忠,《说文》:“敬也。”《荀子·礼论》:“其忠至矣”,杨注:“忠,诚也。”信,《说文》:“诚也。”“忠”、“信”义类同,故连用成词,《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七言本此句作“[悫愿忠信囗]事君”,谓以悫愿忠信的态度服事君王。
微密瘱塞:微,《说文》、《字林》并云:“隐行也”,引申为隐匿义,《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服虔注:“微,隐匿也。”又《哀公十六年》:“其徒微之”,杜注:“微,匿也。”密,《礼记·乐记》:“隂而不密”,郑注:“密之言闭也。”《礼·少仪》:“不窥密”,郑注:“密,曲隐处也。”《玉篇》:“密,止也,默也,深也。”深隐不宣之义。“微”、“密”义类同,故连用成词,用为机密、秘密或隐瞒意,《管子·霸言》:“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汉书·文三王传》:“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北大汉简《赵正书》:“其谨微密之,毋令群臣智(知)病。”瘱,旧注:“密也。”曹大家《列女传注》曰:“瘱,深邃也。”据此,则“瘱”本当作“瘗”,《说文》:“瘗,幽薶也。”段注:“《艸部》曰:‘薶者,瘗也’,二篆爲转注。幽者,隐也,隐而薶之也,絫言之则曰‘瘗薶’。”《尔雅·释诂》:“瘗,微也。”又《释言》:“瘗,幽也。”则“瘗”与“微”、“密”义亦类同,盖由“幽薶”义引申为“密”、“微”、“幽”、“深邃”等义。塞,《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毛传》:“塞,瘗也。”盖“瘗”即“薶”义,“薶”亦训“塞”,《尔雅·释言》:“薶,塞也。”《毛传》训“塞”为“瘗”当即本此。《太玄经·错》:“《唐》蕩蕩而《閑》瘗塞”,是亦以二字连用成词,用为掩闭不通义。张文括读为“㥶”,《说文》:“㥶,实也。”段注:“《邶风》:‘其心塞渊’,毛传:‘塞、瘗也。’崔《集注》本作‘实也’。今以许书绳之,作‘实’爲是矣。《诗》‘秉心塞渊’、‘王猷允塞’皆同,郑笺云:‘塞、充实也。’今文《尙书》:‘文塞晏晏’,郑注:‘《考灵耀》云:道德纯僃谓之塞。’道德纯僃,充实之意也。《咎繇谟》:‘刚而塞’,《夏本纪》作‘刚而实’。”是其字本即作“塞”,后造“㥶”作为心塞之专字。七言本此句作“微密瘱塞天生然”,“天生然”谓天生如此。
又,“瘱塞”居延新简EPT50.1B作“倓言”,但此句所处是韵脚位置,“塞”为职部字入韵,而“言”为元部字不韵,显然有问题。此简的内容是“初虽劳苦,卒必有意(憙)。悫愿忠信,微密倓言言赏赏”,这些简本是书隶写字的“练习本”,并非是规整地抄录全书,抄写的文字较随意,疑是抄“微密瘱塞”这句时,因为后二字笔画太繁,省略没抄,又跳行抄写到别处,“微密”与“倓言”并非相连的一句,只是抄写练习时随意抄在一起的。“倓言”疑当作“倓𠶷”,写字者误将“𠶷”写作“言”。《苍颉篇》旧注:“倓,恬也。”《说文》:“倓,安也。”又曰:“恬,安也。”心安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是将“恬”、“倓”连用成词。《说文》:“𠶷,快也”,段注:“快,喜也。从言中会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字彙》以为古文“意”字,《说文》:“意,满也”,朱骏声《通训定声》云:“按:即𠶷之或体,𠶷从中,犹从心也,快犹满也。”心安与心快意思类同,故并列,“倓𠶷”犹言“安乐”、“夷愉”。“𠶷”古音亦职部,是入韵的,“倓𠶷”很可能就是秦本第一章《苍颉》的最末二字,亦即汉人所分本第二章末句的最末二字。下面紧接的“赏”字当是秦本第二章、汉本第三章《赏禄》章开首的“赏”字。
儇侫□□:儇侫,张文本如此,《集录》本作“囗佞”。《说文》:“儇,慧也。”段注:“《心部》‘慧’下曰:‘儇也’,是二字互训也。《齐风》:‘揖我谓我儇兮’,传曰:‘儇,利也’,此言慧者多便利也。《方言》:‘儇,慧也。’荀卿子曰:‘乡曲之儇子。’”“侫”、“佞”同字,《集韵·平声四·十五青》:“侫,囊丁切。谄也。《庄子》‘侫人’郭象读。”《说文》:“佞,巧讇高材也。”《康熙字典·子集中·人部》“佞”下云:“才也,故自称不才曰‘不佞’,《晋语》:‘夷吾不佞。’”“儇”谓机敏有智慧,“佞”谓巧黠有才能,意思类同而同举。
又,根据汉本分章的情况,六十字为一章,则每章十五句,其中奇数章末尾均有一句落单不入韵,该句即是。此事张文中有详细说明,可参看。
1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66-167页。
2 张存良《〈苍颉篇〉研读献芹(二)》,简帛网2015-11-26. 下引张先生说均出此文,不另出注。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78#_edn9
3 释文主要根据张存良先生所作的复原释文,并参考了宁赫:《〈苍颉篇〉研究》(东北师範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1日)、孙淑霞:《汉简〈苍颉篇〉辑校》(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的相关释文。下引宁、孙两先生说均据此二文,不另出注。
4 本文所引“旧注”,均据王国维辑,朱渊清点校、张永山复校:《重辑苍颉篇》,《王国维全集》卷六,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下同。
5 陈其荣增订本《世本》,《世本八种》本,中华书局2008年,3页。
6 说详王宁:《仓颉、沮诵神话与殷墟文字的起源——兼说武丁之前的卜辞问题》,《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106-107。
7 宁赫《〈苍颉篇〉研究》云:“‘昭’为‘诏’字之误”、“‘调’与‘诏’音,一声之转。”(12-13页)。
8 杨树达:《词诠》,中华书局1965年,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