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董珊:异好簋铭小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故事-董珊:异好簋铭小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董珊:异好簋铭小笺
异好簋铭小笺
董珊
北京大学
近日,曹锦炎先生在饶宗颐先生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异好簋铭文小考》,公布披露一篇新见流散的西周金文,并作了考释。承蒙付强先生用微信传来曹文照片,我读后觉得略有可补充,写了初稿。今天又看见吴镇烽先生《异好簋铭文小考补正》发表了簋铭的清晰照片,再改写拙文如下。
以下释文尽量用宽式,句读已根据我的理解改过:
非曰异好:“我唯曰:若我王涉(濒-颁)宠事作器,无逢多爲它。”异好(稽?)小子,其肇作器,廼必兴,还异好自兹。
铭文的第一字从吴镇烽先生释爲“非”,是人名。“我”,曹文以爲是人名,我认爲应该是第一人称複数代词,意思是“我们”,兼有主格和领格两类用法。
我认爲,全铭的主题是讨论作器的原因。非对异好说:“我们都这么说(认爲):如果(遇到)我们周王颁赠休宠之事,则作器纪念,不因爲遇上其他的事而作别的器物。”这是非告诉异好作器的经验或原则。异好小宗之子,异好因爲极难遇得上周王对自己的休宠,所以异好之初次作器,若一定要讲其託事于物的原因,这原因就是“还异好自兹”,意思是从此(祖先或君长)将照顾休宠异好。
大体理解如此,有些细节还需要解释。
“若王涉(濒-颁)宠事作器”是一个假设複句的紧缩形式,“若王涉(濒-颁)宠事”是条件,“作器”是结果。所谓“涉”字,所从两“止”皆爲左足,且在“川”旁的同一侧,因此恐怕不会是“涉”字。我认爲该字可能释爲“频”之右半,《说文》“频”字从涉,两“止”之间有横置的“水”旁。“频”即“濒”字异体(真部),可读爲“颁”或“班”(文部,通假例见《古字通假会典》105-107页“宾”字声系下),训爲“分”,“颁宠事”可比较:《周礼·天官冢宰》“膳夫”职:“凡肉脩之颁赐。”又 “酒正”职:“掌酒之赐颁。”《地官司徒》:“以颁职作事。”邢侯簋:“复厥频(濒-颁)福”。意思是报答周王所颁赐的福胙。
“无逢多爲它”之“逢多”与“爲它”也是複句的紧缩形式,“逢多”是“爲它”的条件。动词“逢”训爲“遇”、“值”,参照此句,上一句“若王颁宠事”可补爲“若逢王颁宠事”。“爲它”与“作器”的结构和意义均相近。“多”训爲“诸”,指诸事,是指王休宠之事以外的事;“它”训爲“别”或“余”,指别的器物,即与王颁宠事无关的器物。
“廼必兴”,“廼”是表假设原因的虚词,其下一字是“柲”字初文,读爲“必”;“兴”是“赋比兴”之“兴”,《周礼·春官宗伯》“大师”职:“教六诗:……曰比、曰兴。……。”郑玄注:“兴者,託事于物。”《毛诗正义》卷一注《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引郑司农曰:“兴者,託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铭文“廼必兴”是讲此次作器的原因。其后面的成分,应该是可以与“王宠事”相比伦的。
“还”可训爲“顾”,《左传》昭公二十年:“无所还忌”,杜预注:“还,顾也”。《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章”:“尽公不还私”。鲍彪注:“还,反顾也。”“还”或可读爲“眷顾”之“眷”,词义相同。“还异好自兹”意思是祝愿(君长)从此眷顾异好,即希望君长颁宠异好。
众所周知,从铭文来看,西周铜器的製作大多有些特定的原因和目的,因爲受赏赐而作祭祖之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异好簋铭所见的主题,应该是其中的“兴”,即“託事于物”。“若我王涉(濒-颁)宠事”、“无逢多”与“还异好自兹”都是“事”,即制作器物的原因。三者的关係可类比如下:
【事】若我王涉(濒-颁)宠事——【物】作器,
【事】无逢多——【物】爲它。
【事】还异好自兹——【物】异好(稽?)小子其肇作器
异好作器之特殊性在于,“还异好自兹”并非已经发生之事,而是希望将来之事的发生,这种寄託,实际上是祈求。
2015/12/8初稿
2015/12/22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