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


读清华简《繫年》(续)
董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九、世作周陪
第三章:“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圄,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最末一字,整理者隶定爲“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原字形写作: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143页注释[一三]说,字似从尸从山,疑即《说文》“屳”字,读爲“扞”,训爲“卫”。邬可晶先生认爲是“危”字之异体,读爲“卫”。[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既提出与邬可晶先生类似的看法,又提出该字可能是《说文》扈字古文“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的看法,但于文意无说。[2]
我认爲《繫年》此字从山、勹声(帮母幽部;伏,并母职部)[3],隶定爲“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读爲陪臣之“陪”(并母之部)。《广雅·释诂一》:“陪,臣也。”《大雅·蕩》:“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毛传:“无陪贰,无卿士也。”《释文》:“陪,本又作培。”《左传》昭公七年:“逃而舍之,是无陪台也。”《广弘明集》卷一一《对傅弈废佛僧事》引古本《竹书纪年》:“秦无曆数,周世陪臣。”[4]“周世陪臣”与“世作周陪”语义相近。
这里可以再谈一下“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的造字本意。“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可能是表示“小山”意的“部/培/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或“附”的形声字。《说文》:“附,附娄,小土山也。从阜、付声。《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柏。” 《左传》襄二十四年子大叔曰:“部娄无松柏。”杜预注:“部娄,小阜。”《风俗通义·山泽第十》“培”条下:“谨按《春秋左氏传》:培塿无松柏。言其卑小。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卬者名之爲部矣。”。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四七三页注释[二](中华书局,1981年):
《拾补》曰:见襄二十四年《左传》,此作“培塿”,非。观下文两“部”字犹不改,可证本皆作“部”字。《御览》“部”皆改作“培塿”,不可从。器按:《御览》引见卷五十六。《说文》“附”下引《左传》作“附娄”,《淮南原道》注:“嵝读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嵝无松柏之嵝。”则又作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嵝,并音近通假。《倭名类聚钞》一引“培塿”与今本同。源顺自注云:上音部,下音嵝。《方言》:“冢,秦晋之间或谓之培。自关而东谓之丘,小者谓之塿。”郭注:“培,音部。”《书钞》一五七引《墨子》:“培塿之工,即生松柏。”
可见“部/培/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是小土山,字或作“附”。《说文》大徐本:“陪,重土也。一曰:满也。从阜、咅声。”《说文解字繫传》:“陪,一曰陪臣。陪,备也。”《书·禹贡》:“至于大伾”僞孔《传》:“山再成曰伾”,《释文》:“伾,本或作岯,字或作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孔颖达《尚书正义》引《尔雅·释山》:“再成英,一成岯。”及李巡注:“山再重曰英,一重曰岯。”《礼记·曲礼下》:“自称陪臣某”郑玄注:“陪,重也。” “岯”、“陪”皆训“重”,与“部/培/
董珊:读清华简《繫年》(续)”都可视爲同源词。
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陪臣”说:“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国语·楚语下》:“五物之官,陪属万为万官。”韦昭注云:“臣之臣为陪。”西周中期的询簋和师酉簋都提到“官司邑人,先虎臣后庸”,其中被管理的人有“秦夷”。 铭文所见询和师酉都直接受周王的册命,他们是王臣,则他们所管理的秦夷为周王朝“陪臣”,这可与古本《竹书纪年》“周世陪臣”与清华简《繫年》“世作周陪”两句话互相佐证。



[1] 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清华(贰)讨论记录》,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12-23。
[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研读劄记(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43,2011-12-22。
[3] 《甲骨文字诂林》第一册87页0047号“勹(伏)”字条下,中华书局,1996年。
[4]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58页第[三〇]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2012-1-1写于周公庙考古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