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孙淑霞:《苍颉篇》的认识与研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孙淑霞:《苍颉篇》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孙淑霞:《苍颉篇》的认识与研究
《苍颉篇》的认识与研究
(首发)
孙淑霞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据史料记载,《苍颉篇》最早是秦丞相李斯所着的一部字书。汉初,闾里书师合李斯《苍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为一,合称《苍颉篇》。又因《苍颉篇》多古字,汉代有扬雄对其训纂、杜林对其解诂。但是,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了。只在相关传世文献中保存了一些资料。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得以窥探历代学者对《苍颉篇》的认识和研究。
一、关于篇名
关于《苍颉篇》一书名称的由来,孙星衍曾说:“名之《苍颉》者,亦如《急就》以首句题篇”[1]。王国维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推断《苍颉篇》篇名取自首句前二字。他说:“《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苍颉篇》首句虽不可考,然《流沙坠简》卷二第十八简上,有汉人学书字中有“苍颉作”三字,疑是《苍颉篇》首句中语,故学者书之,其全句当作‘苍颉作书’。《爰历》、《博学》、《凡将》诸篇,亦有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证也。”[2]后来的居延汉简《苍颉篇》也证实了王国维的推断。
“苍颉”又作“仓颉”。《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段玉裁注曰:“仓或作苍。按《广韵》云:‘仓,姓,仓颉之后。’则作苍非也。”秦末《吕氏春秋·君守》中有“苍颉作书,后稷作稼”。《汉书》中存在两种写法并存的情况。综上,苍、仓,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
二、关于作者
从文献记载可知,《苍颉篇》原书应该是秦丞相李斯所着。《说文解字·叙》[3]:“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汉书·艺文志》[4]:“《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颜氏家训》[5]曰:“《苍颉篇》,李斯所造。”《隋书·经籍志》[6]考证云:“梁庾元威论书曰,李斯破大篆为小篆,造《苍颉》七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毋敬造《博学》七章。”
三、关于字数
关于字书《苍颉篇》的字数,最早的文献记载,大概也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说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凡五十五章了,这样算来,汉初的《苍颉篇》是三千三百字。之后,又有扬雄“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班固:“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至此,《苍颉篇》的字书就达六千一百二十字。
四、关于内容和体例
罗振玉、王国维在研究敦煌汉简《苍颉篇》的内容和体例时,得出结论是“四言成句,二句为韵。并征引了一系列的文献记载:以四字为句者,《苍颉》、《训纂》诸家。班氏谓《苍颉》断六十字为一章,段氏谓自《苍颉》至《彦均》皆六十字,凡十五句,句为四字。许引‘幼子承诏’,郭注《尔雅》引‘考妣延年’,是也云云。今考《颜氏家训·书证篇》又引‘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叛讨残灭’,四句均《苍颉》四字为句之确证。(《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
关于《苍颉篇》的内容和体例,方敏在《秦汉蒙学字书与<说文解字>》(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说:“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原理在秦汉蒙学字书就已经提出并且实践了。《苍颉篇》一书仿《史籀》体例,或四字为句,或二字为句,亦有单列字头。从清人辑佚书和《流沙坠简》收录的《苍颉篇》残简来看,很多都是同部首字的类聚排列。陆宗达也有过论述:这些字书的体例,都是杂取若干个字,编成四言、六言或七言的谐韵的文句。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使儿童读起来顺口、容易记诵,至于对字形、字音、字义则并不加以解析。[7]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像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传世文献中引用《苍颉篇》,多是训诂之言。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苍颉篇》传至汉代,就因“多古字”出现“俗师失其读”的状况了,所以才有扬雄《苍颉传》一篇、《苍颉训纂》一篇,杜林《苍颉训纂》一篇、《苍颉故》一篇。除此之外,还有郭璞、张揖曾为《三苍》作过注[8]。唐人引《苍颉》、《三苍》时有反切注音,就是例证。
五、关于性质和功能
秦汉时代的字书,大多是杂取若干字,编成四言、六言或七言的韵语,主要是供学童识字用的,也称为“小学”之书。
张啸东在《二十世纪出土简牍<苍颉篇>书体之研究》一文中论述道:“《苍颉篇》(与其它《爰历篇》、《博学篇》等三篇字书)则为公元前221年以后,秦始皇颁行小篆,以统一六国文字所藉之‘小学文字教育和书写训练的标准模板’。”
六、关于流传和影响
文献书籍中对于《苍颉篇》的记载,要数《汉书·艺文志》最为详实。当然,其它古书籍也有相关记载。下面我们就以《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为主要线索,梳理《苍颉篇》在历史上的流传和影响。
1.《苍颉篇》的传承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小学类着录“苍颉一篇”,下注云:“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9]接着又叙述了《苍颉篇》的源流:“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10]据此可知,《苍颉篇》原书,七章,李斯着。汉初,闾里书师合并三篇为一本,并以六十字作为一章,共五十五章,这样全书就是三千三百字了。至于《凡将》、《急就》和《元尚》,就是仿照《苍颉篇》作的字书,也同样流行于当时社会。等到元始年间,大学问家扬雄撰写《训纂篇》以增补《苍颉篇》,还删掉了《苍颉篇》中的重复字,编成八十九章。班固在此基础上又续写了十三章,这样一共一百零二章。
至和帝永元年间,贾鲂承班固所续而广之,作三十四章,名为《滂喜篇》。《隋书·经籍志》着录“三苍三卷”,下注云:“秦丞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唐张怀瓘《书断》也说:“和帝永元中,贾鲂又撰异字,取固所续章而广之,为三十四章,用《训纂》末字以为篇目,故曰《滂喜篇》。……《苍颉训纂》八十九章,合贾广班三十四章,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备矣。”还有江氏传也存类似的记载。梁庾元威《论书表》:“李斯造《苍颉》七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毋敬造《博学》七章,后人分为五十五章,为《三苍》上卷;至哀帝元嘉中,扬子云作《训纂》记《滂喜》,为中卷;和帝永元中,贾升卿更续记《彦均》,为下卷,故后人称为《三苍》也。”以上都说明一个问题,《苍颉篇》在流传过程中又经后人增补删改过,并出现《三苍》之说。
现在,学界有所谓的“秦三苍”、“汉三苍”之说。据文献记载,“秦三苍”应该是指秦丞相李斯的《苍颉篇》、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统称《苍颉篇》。“汉三苍”就是指《苍颉篇》(即“秦三苍”)、《训纂篇》和《滂喜篇》。[11]
《隋书·经籍志》着录“三苍三卷”下面注解中还有一句:梁有《苍颉》二卷,后汉司空杜林注,亡[12]。这说明此时只有《苍颉篇》二卷流行于世,其它连同杜林作的《苍颉故》都亡佚了。
两唐书又记载过杜林、郭璞、张揖三家的注解,分别是:《苍颉训诂》二卷,《三苍》三卷及《三苍训诂》二卷(新唐书作三卷)。
到《宋史·艺文志》就已经没有《苍颉篇》的任何记载了,大概原文和注解都完全散佚了。
2.《苍颉篇》的影响
《苍颉篇》对于后代许多蒙童识字教材、字书的编纂和小学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林素清在《<苍颉篇>研究》(《汉学研究》1986年,5辑1期)中从《苍颉篇》“以类相从”的文字编排方式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这部字书对后世的影响。他说:“将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和词排在一起,日常生活习用的字词语汇,分别隶属在若干大类下,再配合押韵情形,凑成四字一句的形式。这种略具类书性质的编排方式,对于后代字书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汉代《急就章》,六朝《开蒙要训》、《要用杂字》等皆是。方敏所作《秦汉蒙学字书与<说文解字>》(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详细论述了秦汉蒙学字书,包括《苍颉篇》对《说文解字》的影响。王春华《中国古代字书综述》(《晋图学刊》,2007年,第6期)一文,也说:“《史籀》《苍颉》等辑本就曾是东汉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时的重要参考材料中的一部份。”孙梦岚的《我国古代蒙学教材浅议》(集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3期)论述了,《苍颉篇》对《急就篇》的影响,以及秦汉时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小学教育和教科书编撰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不少论文是研究秦汉时代的蒙学字书对后代传统识字教材的影响,比如:房巍、陆石彦的《浅析传统蒙学中的识字教材》(《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
七、历代辑佚
《苍颉篇》的重要性,历来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清代辑佚之风盛行,辑佚家都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搜集古籍材料,试图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本子,以窥见此书的原貌。现存的有关《苍颉篇》的辑佚着作有:孙星衍辑《苍颉篇》三卷,梁章鉅撰《苍颉篇校证》三卷、《苍颉篇补遗》一卷,任大椿辑《苍颉篇》二卷、《三苍》二卷,任兆麟《苍颉篇补正》二卷、《三苍补正》二卷、黄爽《逸书考苍颉篇一卷,马国翰辑《苍颉篇》一卷、《三苍》一卷、《训纂篇》一卷、《苍颉训诂》一卷,陶方琦《苍颉篇补本》二卷,陈其荣《增订苍颉篇》三卷,曹元忠《苍颉篇补本续》一卷,诸可宝《苍颉篇续本》一卷,王仁俊《苍颉篇辑补校证》三卷,顾振幅《苍颉篇》一卷,《三苍》一卷,龚道耕《苍颉篇补本续》一卷,臧礼堂《增订苍颉篇》三卷,程廷献《苍颉篇辑本》陈荛春《苍颉篇逸文》,龙璋《苍颉篇》二卷,王国维辑《重辑苍颉篇》二卷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苍颉篇》的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苍颉篇》仍然还有许多“谜团”有待解开。正如胡平生先生所说:目前我们见到的《苍颉篇》,成句的或者基本成句的不足二百,按照汉代《苍颉篇》八百二十五句计算,还不到四分之一。这也是它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的原因。
[1] 孙星衍,《苍颉篇》,《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4页。
[2]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含《古书通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汉)班固着。《汉书·艺文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年。
[5]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6] (唐)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
[7] 陆宗达《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1996年。
[8]《隋书·经籍志》着录“《三苍》三卷,李斯等撰,郭璞注”,新旧唐志作“郭璞解”。《旧唐书·艺文志》有“《三苍训诂》二卷,张揖撰”,《新唐书·艺文志》有“《三苍训诂》三卷,张揖撰”。原书已佚,但可知张揖曾为《三苍》训诂。
[9] (汉)班固着。《汉书·艺文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719页。
[10] (汉)班固着。《汉书·艺文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721页。
[11] (清)孙星衍《苍颉篇辑本》中有:“《三苍》三卷者晋张轨所和”。
[12] (唐)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第942页。
作者简介:孙淑霞(198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联系电话: 13650561791
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1级硕士.
邮编:400715
电子邮箱:sunshuxia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