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萧旭
靖江市广电局
【内容提要】本稿对徐俊先生《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一书作了补正,希望能有利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并为此书的进一步完善和校订提供一些建议。
【关 键 词】敦煌;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商榷
Ⅰ. 緖论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徐俊先生撰,中华书局 2000年出版。本稿为徐着作补正,随文标举页数和行数,以便覆按。赵鑫晔博士代 为核检缩微胶卷,谨将赵君意见择善采录。
Ⅱ. 辩正
(1) 阗寂安俱实霄(潇)洒(12/11)
按:俱读为居。赵鑫晔谓P.2104阗作闻,疑为阒字之讹。《大词典》有“阒寂”一词。阒,静也、空也。《景德传灯录》卷3、《大藏经》卷48并作“𨵙”,同“阒”。俱,《景德传灯录》卷3、《大藏经》卷48并作“居”。霄,《景德录》作“潇”,《大藏经》48作“萧”。
(2) 摩(魔)弹(强)法弱多怨害(13/13)
按:弹、强形声俱远,无缘致讹。弹读为单,《说文》:“单,大也。”字或作惮,《广雅》:“惮,强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曰:“《方言》 ‘弹憸,强也,’弹与惮通。”《史记·春申君传》: “王之威亦单矣。”《战国策·秦策四》单作惮。字或作奲,《广雅》:“ 奲,大也。”
(3)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懞懂顽皮析(靻)(14/7)
按:懞同懵,见《集韵》。《景德传灯录》卷3、《大藏经》卷48并作“懵”。懂读为憧,实为憃,《说文》:“憃,愚也。”《集韵》:“憃,騃昏也,或作憧。”赵鑫晔谓P.2104即作“憧”,徐录未确。析,《景德传灯录》卷3、《大藏经》卷48并作“靼”,《景德录》有注音云:“多达切”。《说文》“靼,柔革也。”非其谊。靼当读为怛,《淮南子·缪称训》:“矜怛生于不足。”高诱注:“怛,骄也。”犹言骄纵,与“顽皮”义相因。
(4) 骸骨东西掉路傍(19/6)
按:掉训坠落、失落。此义用例,《汉语大字典》引《红楼梦》,《汉语大词典》引元剧。据此可提前。
(5) 游鱼拨拨莲田田(36/1)
按:拨读为鱍。《广韵》:“鱍,鱼掉尾也。”《集韵》:“ 鱍,鱼游貌。”字亦作泼。
(6) 愿植(推)此惠及天下(36/4)
按:植读为㨁。《集韵》:“㨁,持也。”
(7) 兼问置折何因缘(37/8)
按:置读为致,可参高亨《古字通假会典》。
(8) 淮西有贼罚(讨)未平(39/8)
按:《广雅》:“罚、伐,杀也。”又“罚,伐也。”
(9) 蒲叶高低没钓矶(55/3)
徐校:甲卷作“餲钓几”,乙卷作“渴钓几”。
按:几为矶省借。渴、餲读为䔽,《说文》:“䔽,盖也。”与“没”义相合。
(10) 人情相掩且相歎,不喜河头秋与春(55/6)
徐校:掩,甲、乙二卷作奄。喜,甲卷作汙,乙卷作纡。
按:奄、掩读为 㤿。《方言》卷1:“㤿,爱也。韩、郑曰怃,晋、卫曰㤿。”《敦煌变文校注·双恩记》:“不可掩惜人情,”掩亦读为㤿。字或作𢜰 ,见《集韵》。汙、纡读为𢖳,《说文》:“𢖳,忧也。”与原卷作“喜”义相反。
(11) 虵崩山催壮士死(71/12)
按:虵,当作地。催读为摧。《李太白文集》卷2、《全唐诗》卷20、《文苑英华》卷200、《唐文粹》卷12、《乐府诗集》卷40正作地、摧,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18、宋·袁说友《成都文类》卷2引同。
(12) 悲心夜沖沖(74/7)
按:沖读为忡,《乐府诗集》卷42、《全唐诗》卷20、又卷164、宋·阮阅《诗话总龟》卷42正作忡。字或作冲,《敦煌变文校注·庐山远公话》:“辟宰冲冲。”
(13) 舞衣罢雕笼(74/6)
按:笼,《乐府诗集》卷42、《诗话总龟》卷42并同,当据《李太白文集》卷4、《全唐诗》卷20校作龙,明·高棅《唐诗品彙》卷4、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44并作龙。《全唐诗》卷164注:“龙,一作笼。”清·王琦《李太白集注》引萧士赟曰:“雕龙谓舞衣上之雕画龙文也。”
(14) 烹羊宰牛且为乐(74/11)
徐校:乐,甲、乙二卷作落。
按:落、乐古通用。《荀子·君道》:“不胥时而落。”王先谦《荀子集解》曰:“落,宋台州本作乐。”《诗·斯干》序传:“歌《斯干》之诗以落之。”《释文》:“落或作乐。”皆其例。下文“陈王昔时宴平乐。”甲、乙二卷乐作落,同此。
(15) 鸳鸾粉暑(署)早(80/11)
按:暑读为着。着训敷涂、涂抹。《文选·登徒子好色赋》:“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敦煌诗集残卷中亦用“着粉”,如“脂粉总留着,管弦不将去”(124/14),“宁辞香粉着刀镮”(205/2)。《论衡·变动》:“灾气暑垂于天。”孙 诒让《札迻》曰:“暑当作着。”是其比。
(16)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独未知羶腥(91/4)
按:独当作犹,形之误也。“犹未”与上句“未曾 ”相应。又“𨡴(犹)自敛愁眉”(108/2),甲卷作独,误同。
(17) 亦闻无角巢君屋,诸处不栖如择木(97/6)
按:如犹能也,参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另参拙文《商君书订补》(《语言研究》1999年增刊)。
(18) 时候争催迫,萌芽护矩(短)修(101/12)
徐校:护,原卷作㸦,据甲卷改。
按:㸦为互之俗字,此文当作“互短修”,与上句“争催迫”相因,护为音误字。
(19) 漫酌罇中酒,容调膝上琴(105/13)
徐校:漫,甲卷作缓。
按:漫读为慢,与缓字同义,表示漫不经心。容,从容、安闲之貌。《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容。”王念孙《读书杂誌》曰:“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字或作溶,《汉书·扬雄传》:“溶方皇于西清。”颜注:“溶然,闲暇貌。”
(20)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106/6)
按:讶读为砑、㧎,《集韵》:“砑,碾也,或从手。 ”研磨之义。
(21) 田种收藏了,衣裘製造看(107/11)
按:看,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试一试。《汉语大字典》引《水浒》,据此可提前。
(22) 人生四大总是空,何个不觅出烦(樊)笼(116/1)
按:《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誓出烦笼生死河。”《校注》曰:“烦笼,烦恼之樊笼也。原校烦为樊,不确。”则此诗亦不当校改。
(23) 夜迶将心登峻岭,心定菩提转法轮(117/10)
按:《玉篇》:“ 迶,行也。”《汉语大字典》无例证,据此可补。本字 为䞥,《说文》:“䞥,走也,读若又。”赵鑫晔疑此字为“遁”字俗书(“遁”字俗书只须在“有” 上加一撇即可)之讹。“夜遁”乃用悉达太子深夜逾城之典,p.4606《二月八日》:“逾城夜遁,求无上之三身。”此诗中句子同指一事也。
(24) 宝马香车透出城(121/6)
按:透,奔跑。《汉语大字典》:“透,奔逃,逃走。” 当改释“奔走”。
(25) 不知虚魄寻归路,但见僵尸委墓田(128/13)
徐校:寻,甲、乙二卷作若。
按:若读为蹃。《文选·上林赋》:“步骑之所蹂若,人臣之所蹈藉。”李善注:“ 《广仓》曰:‘若,蹈足貌。’”五臣本若作蹃。字或作逽,《集韵》:“逽,走也。”赵鑫晔谓P.2673此字实为“有”字之草书,徐氏将其错认为“寻”字,二字草书字形差别甚远。作“有”字可通,疑甲乙二卷之“若”为“有”之误抄。
(26) 且莫淩空掷锡飞(141/8)
按:《广韵》:“掷,振也。”即振动、摇动之义,不是“抛掷”。《敦煌变文校注·目连缘起》 :“须臾振锡腾空。”本书“登山夜振穿云锡 ”(338/6),正作振字。《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拭泪空中遥锡杖。”遥读为摇,与振同义,可为旁证。
(27) 闺中面(缅)想肖(?)场苦(173/9)
按:《玉篇》:“缅,思貌。”又“愐,想也。”《广韵》:“愐,思也。”面为缅、愐省借。肖疑读为校。
(28) 日月相催转更难(174/10)
按:催读为摧,《广雅》:“摧,推也。”推移之义。 “日来月往相催迁”(726/8),徐校:“催,甲卷作摧,乙卷作椎,推之形讹。”《乐府诗集》卷59校注:“催当作推。”《全唐诗》卷303作催,卷23作推。“日月相摧(推)成幼童”(823/13)。上例甲卷作摧字是也,末例摧字训推,不烦改作。
(29) 从此任他成若(?)首(174/10)
按:若疑苦字形讹。苦读为枯,指乾枯无光泽,与下句相应。
(30) 从此便应皈省闼,失途江客与格(?)携(177/4)
按:格读为挌。《集韵》:“挌,牵引也。”与 “携”同义连文。
(31) 莫看即木黄䃙下,会有明君侠(暇)闲时(210/2)
按:即疑以双声借为积。《玉篇》:“䃙,石也。”侠读为惬,安适也。
(32) 近日频蒙录(渌)酒觞(210/3)
按:录读为醁,《广韵》:“醁,美酒。”渌亦借字。
(33) 沙长(场)宿索少良由(210/4)
按:索读为素,宿素犹言一向。《敦煌变文校注·捉季布传文》:“宿素情深旧拔尘。”
(34) 与披(?)花共色,别树鸟同声(210/12)
按:与披,与“别树”相对,当校作“异坡”。
(35) 江马连霄被(210/14)
按:被读为鞁。《说文》:“鞁,车驾具也”。
(36) 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升粟(236/11)
徐校:束,乙卷作东,庚卷作柬,项楚校作 “轭束”。
张涌泉先生校曰:“项校:‘厄束当作扼束,这裏是包围封锁之义。’按:陈校引《道藏·洞玄部· 记传类》杜光庭《录异记》:‘自是阨束,内外阻绝。’阨束即厄束。据此,则厄字或不烦改。”(《敦煌写本<秦妇吟>汇校》,《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4辑,中华书局1997)
按:东、柬为束之形误字。厄字当为困窘之义。“厄束”同“阨束”,拘束、限制之义。《文苑英华》卷52谢观《中堂远千里赋》:“或恃穹崇以懈傲,或丽欺诬之阨束。”宋·李焘《续资治通鑒长编》卷 165:“此皆平原旷野,无所阨束。”宋·林表民《赤城集》卷1元绛《台州杂记》:“群山阨束,水不得肆。”又可倒作“束阨”,《文选·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李善注: “束扼(阨),拘束其民,由于湫厄也。”
(37) 满而专怡溢,富贵自然超(256/13)
徐校:怡,甲卷作 𢙆。
按:怡、𢙆疑怕字形误。超读为怊,《广韵》:“怊,奢也。”
(38) 欲攀红树弄芳花,更起因(阴)风乘落花(265/12)
徐校:甲卷作“便喜因风吹落花”。
按:起疑喜音误。下句“花洛(落)因风不因折” 承此,三“因”字同义,不当校改。乘,多也。
(39) 忽然无常到来,临时如何低(抵)拟(273/3)
按:校“低”为“抵”,是也。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 6:“盐官会下有一主事僧,忽见一鬼使来追。僧告曰:‘某甲身爲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 ’使曰:‘待爲白王,若许,即七日后来;不然,须臾便至。’言讫,不见。至七日后复来,觅其僧了不可得,后有人举问一僧:‘若被觅着时,如何抵拟他?’” (又见《景德传灯録》卷27)其事相类,正“抵拟”连文。抵拟,犹言抵御、对付。赵鑫晔谓“拟”有打算、安排义,《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已出之。
(40) 终日纯放轻薄,贪食恰如饿鬼(273/5)
按:纯放,疑当作“钝放”,《敦煌变文校注·燕子赋(一)》:“你欲放钝。”《校注》引蒋礼鸿曰:“放钝是假作癡呆。”
(41) 上和下睦同钦敬,莫作二意有肤偏(291/2)
按:《广雅》:“肤,离也。”《汉语大字典》引 清文,过晚,据此可提前。
(42) 汧流括(296/6)
徐校:括,《总编》作活。
按:括同𣸅,本字为𣴠(活)。《玉篇》:“ 𣸅,水流。”《集韵》:“𣴠,《说文》:‘水流声’,隶作活、𣸅。”字或作𣽅。
(43) 云中想见游龙影,月下思闻飞鹊声(298/11)
徐校:思,黄永武校作忍。
按:思、想同义对举,黄校未确。
(44) 罗幕香风倦,纱内舞袖轻(304/12)
按:倦读为捲(卷)。又“征马倦风尘” (318/2),亦同此。《文苑英华》卷158骆宾王《于西京守岁》:“闲居寡言宴,独坐卷风尘。”赵鑫晔则谓此字未必是“捲”,“倦”字可通,意谓长年征战在外,颇为倦怠,与下文“艰辛”相应。
(45) 登山夜(但)振穿云锡,渡水还浮逆浪杯(338/6)
按:夜读为亦,与“还”字对举。
(46)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357/1)
按:长读为尚,犹也。“莫言空警露,犹冀一闻天”(361/10),文例同。
(47) 贱妾看花双泪还(380/4)
徐校:还,《总编》校作涟,云 “按泪无可还,亦不能读旋,终于失韵。”
按:还,与上文“鲜”、“暄”皆元部字,不失韵。言看花后面带双泪而还归也。
(48) 贱妾犹存旧日意,君何无幸(信)不还 乡(380/14)
徐校:幸,《敦煌曲》校作行,《总编》作幸,又云:“亦可作信,书信也。”案:信指信用,非书信。
按:幸,宠爱,与上句“旧日意”相应。
(49) 见今专访巡边使,寄向君边着复看(381/3)
徐校:复,《总编》校作后。
按:复字不误,着字当为看字形误。“袖卷将归看复看” (384/5),是其证。
(50) 李侯李侯保令名,无怨 𥎪于垂成(404/11)
徐校:𥎪,蒋礼鸿、项楚校作败。
按:𥎪、败形声不近,无缘致讹。𥎪 疑㪇形误,《玉篇》:“㪇,散也。”
(51) 织女啼哭莫麅糟(抱槽),谁能为女造浮桥(436/5)
按:校作“抱槽”无义。麅糟,当读为怉慒,《玉篇》:“ 怉,悖也”。又“ 慒,乱也。”《广韵》:“悖,心乱。”
(52) 寄语填河乌鹊鸟,年年不为早恒A(A为檺改竖心旁之字)(恨嗥)(436/6)
按:恒A,疑读为咺嚎,《方言》卷1:“ 咺,怛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咺。”
(53) 遥姿(知)上林访美树(437/11)
按:姿读为至。《礼记·缁衣》郑注:“资当 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
(54) 无事他乡主,那能不赋(负)人(439/9)
按:赋读为忤,古从武从午之字多通假。“忤人”与下句“乞愿莫生嗔”相应。
(55) 圣主每娇奢(463/5)
按:娇读为骄、憍,又“君王年少断憍奢” (611/11),用本字。
(56) 长安少年无怨(远)途(图),一生唯 𥅯(?)执金悟(吾)(611/11)
徐校:𥅯,甲卷作贼,皆不可通,俟校。今传各本作羡。
按:𥅯疑读为亟、㥛。古从亟从戒之字或通假。《方言》:“亟,爱也。”《广雅》:“ 㥛,爱也。”爱与羡义相会。
(57) 七沙英雄不足襟,充天折柸竞无能(471/7)
按:襟读为钦,敬也。赵鑫晔则谓疑“襟”当读为“矜”。充读为冲。又“骤马随风真(直)充(冲)穴”(473/15),亦其例。折柸,疑当作“折柱”,竞当作竟。
(58) 场裏尘非(灰)马后去(473/14)
按:非为𡌦省借。《说文》:“𡌦 ,尘也。”《玉篇》:“𡌦,塺也。”
(59) 林间往往林(临)花鸟,楼上时时见美人(473/11)
徐校:林花鸟,巴宙校作“多花鸟”。鸟,《总编》校作马。
按:《广雅》:“林,聚也。”校作临,与“花” 字不合。
(60) 桅(?)恨敛眉长歎息(475/10)
按:桅读为恑,《广韵》:“恑,悔也。”
(61) 我妻失兮在闺荣(?),忽忆思兮加添恻(475/11)
按:荣读为营,《广韵》:“营,居也。”添读 为悿,《集韵》:“悿,悿𢣎,心惑。”
(62) 的的黄金色,囗囗白玉辉(512/6)
徐校:阙字残存右侧“ 臽”旁,黄永武疑作“点点”或“熹熹”, 然与残存笔划均不合,俟再校。
按:阙字当为“焰焰”,焰焰,明亮貌,鲜明貌。北魏《老子化胡经玄歌·化胡歌》:“金紫照虚空,焰焰有光辉。”正可助校。字或作“爓爓”,《云笈七签》卷42:“真气紫云之色爓爓。”
(63) 千重江水万重山,毒瘴囗氛道路间(516/4)
徐校:项楚曰:“ 囗氛,当作氛氲。”
按:阙字在氛字上,项校可商。阙字拟补“恶”或 “邪”。赵鑫晔谓或亦可补作“妖”,“妖氛”较 为常见。
(64) 泥来风月见诗癖,归去隄(提)封披泪襟(525/10)
徐校:泥,巴宙、林聪明校作吟。
按:泥为恋眷之义。又“休泥春秋坐倚窗” (526/14),义同。提封,义为“大凡”,于此不合。当校作“题封”,指题签封缄,也可倒作“封题”。
(65) 卧龙长布(怖)碧潭清(544/11)
按:布读为匍。《广雅》:“匍,伏也。”字或作𧻷、逋,吴方言谓停留、居止为𧻷(逋),如“𧻷勒家不曾出去”、“ 𧻷勒床上睏觉。”。
(66) 回囗冶神袖,飞鹤绕骄弦(558/12)
按:阙字疑为沤、鸥。《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文选·杂体诗》注引沤作鸥。冶读为佁,《集韵》:“佁,至也。”骄读为躁,《一切经音义》卷7引《字书》:“躁,急性也。”《广雅》:“躁,疾也。”《文选·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骄弦,即“急弦”。
(67) 熠㷿(爚)洞金碧(567/8)
按:校㷿为爚是也。爚借为燿。《吕氏春秋·期贤》:“今夫爚蝉者”,《淮南子·说山》爚作燿。《诗·东山》:“熠燿其羽”。
(68) 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573/1)
按:狙读为怚。《说文》:“怚,骄也。”或读为粗,亦可。
(69)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573/7)
按:戒当作式,形之误也。《敦煌碑铭赞辑释·常何墓碑》:“朕既欲还京,式途在促,引领东顾,深以歎满。 ”正作式字。赵红曰:“式通轼,式途,是‘坐马车上路’的意思。”(《<敦煌碑铭赞辑释>补校》,《语言研究》2003年第2期)失之。式途,义同典籍中的“式路”、“式道”,式 为拭字省借,《荀子·礼论》:“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杨倞注:“式与拭同”。《汉书·扬雄传》:“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又《东方朔传》:“宋万为式道候。”又《百官公卿表》:“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颜师古注:“式,表也。”朱起凤《辞通 》卷19曰:“式为率字之假。”上二说皆误。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臣乞以投殳先迈,式道中原。”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引《诗·式微》郑笺:“式,发声也。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式道执殳,展軨效驾。”高步瀛引 颜师古注训表,又加案语曰:“式道候 为官名,今但言式道,且与下‘展軨’对文,不当作官名解。古钞、五臣式作戒,张铣曰:‘戒道,谓清净其路也。’”高说误。张铣解 为“清净其路”,戒当从李善本作式,式读 为拭,正“清除”之义。《文选·上书谏猎》 :“且夫清道而后行。” 李善注:“汎扫清路,行者必止。”“式道”即“清道”,指警戒道路,清除闲人,以备非常。“式道候”为官名,取谊乎此。《易林·乾之剥》 :“大禹式路,蚩尤除道。”(四库本、《喻林》卷35引式误作戒)“式路”、“除道”对举同义,“式道”即“式路。”又《咸之涣》:“警跸式道,先驱除咎。”式亦除也。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风久雷飙,夜戒前路。”戒当为式之形误,高步瀛曰:“《说文》 :‘戒,警也。’”失之。《后汉书·明帝纪》:“常谒陵园,过式其墓。”李贤注:“式,敬也。”读式为轼,失之。庾信《周赵国夫人纥豆陵氏墓誌铭》:“贤坟永式,节陇常贞。”二例式当读为拭,式墓、式坟,今言扫墓。《战国策·楚策一》:“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姚宏校:“钱、刘试一作式。曾云:又作式。”《文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作式。式、试读为拭,唐·余知古《渚宫旧事》卷 3、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33引正作拭(四库本《类聚》拭误抵,《御览》卷 391引臆改为灭,失之)。梁·江淹《被黜为吴兴令辞建平王牋》:“虽蓐蝼蚁拭黄泉,不足以塞惠。”《全唐诗》卷882薛曜《邙山古意》:“风飇吹白日,罗绮拭黄泉。”亦可助校。忘年友何建章教授《战国策注释》曰:“试,尝也。”《汉语大词典》:“试,经历。”皆误。
(70) 哀丝(思)一罢曲,幽桂徒芳菲(584/3)
徐校:思,从《补全唐诗》校。
按:丝指丝竹之丝。杜甫《同李太守登曆下古城员外新序》:“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又《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皆其例。
(71) 惊风中路兮迢流年(584/8)
徐校:迢,俞平伯疑为“送”字之误。
按:迢读为超。《广雅》:“超,渡也。”《集韵》: “趠,越也,亦作超。”
(72) 流月泛豔兮露色圆(团)(584/8)
徐校:圆,从项楚校作团,通作漙。
按:《文选·江淹·杂体诗》:“苍苍山中桂,团圆霜露色。”(五臣本作“团团”)依李善本,圆字不误。
(73) 蜀山周地险,汉水接天平(586/4)
徐校:周,《补全唐诗》作固,项楚校作 匝。
按:《全唐诗》卷62杜审言《登襄阳城》:“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此诗同一机杼。“周”字不必改,周犹言环绕。
(74) 迷子寻文自不悟,嗔他证者捥鸣者(596/6)
按:捥读为宛,宛转也。本字为夗,《说文》:“夗,夗转卧也。”
(75) 慢迢迢(637/13)
按:后来作“慢条条”。《金瓶梅词话》第63回:“落后又使玳安请了一遍,那三个才慢条条出来。”
(76) 贪看山,石撅倒(639/3)
按:撅读为蹶,《说文》:“蹶,僵也。”言被石块绊倒也。
(77) 勿为由伤,其苦由(悠)长(640/2)
按:上“由”字当作“何”。下句“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是其证。
(78) 列宿夜榷芒,寒日朝无光(642/11)
按:榷读为搉,《说文》:“搉,敲击也。”言敲击去其光芒也。《汉书·五行志》:“搉其眼。”颜师古注:“搉,谓敲击去其精也。”
(79) 囗天何不吊,中路掩贤良(643/1)
按:阙文为昊。《诗·节南山》:“不弔昊天。”吊读为弔,善也。
(80) 春明楼上马啼声(646/9)
徐校:啼,巴宙校作蹄。
按:啼字不烦校改。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 40马异《送皇甫湜赴举》:“马啼声特特,去入天子国。”
(81) 不信近人能汙(巧)取(647/11)
按:汙当作扝,《广韵》:“扝,引也。”字或作扜。
(82) 有阙驰书问,亲临俎(诅)路长(653/5)
按:俎读为阻,《尔雅》:“阻,难也。”《广韵》: “阻,忧也。”
(83) 青云万里无霞换(埃)(664/6)
按:换读为焕。《晋书·文苑传》:“缛藻霞焕。”唐·卢照邻《益州至 真观主黎君碑》:“福庭霞焕,仙徒雾聚。”唐·骆宾王《上衮州刺史 启》:“霞焕霜霏,澄虚鑒物。”皆其例。《洛阳伽蓝记》卷3:“焕烂霞表”,亦其旁证。
(84) 尝惭理镜衰容(681/2)
按:尝读为常,与《全唐诗》卷805作“多”义合。
(85) 尽将田宅借邻吕(里)(694/7)
按:吕为闾省借。《说文》:“闾,里门也。”《广雅》:“闾,里也。”
(86) 思忆瑶瑶(遥遥)房屋虚,缓步庭前恐独居(699/15)
按:瑶瑶,读为愮愮。《尔雅》:“愮愮,忧无告也。”《方言》卷10:“愮,忧也。”
(87) 财(裁)衣寄向边庭塞,唯愿强夫照妾心(699/16)
按:强同犟,妻称征夫为“犟夫”,反衬其怜爱之情。赵鑫晔谓疑“强”当读为“疆”,“疆夫”谓在边疆之夫也,与上裁衣寄边相呼应。柴剑虹先生校作丈(《敦煌唐人诗文选集残卷(伯2555)补录》,《文学遗产》1983年第4期),项楚校作狂之形讹(《敦煌诗歌导论》p75,巴蜀书社2001)。恐皆未允。
(88) 千回万转庭前晓,不睡心中怀杪杪(700/3)
按:杪杪,同“眇眇”,孤独无依貌。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89) 长俗宫中秋月明,照王(昭阳)殿内到(擣)衣声(700/16)
按:到为捯省借。捯同擣,见《集韵》。
(90) 今朝心裏闷会会(晦晦),不意更将愁来对(701/7)
按:会为懀省借。《玉篇》:“懀,闷也。”《集韵》:“懀,心恶。”“今朝闷会会(晦晦)”(794/6),亦同。
(91)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红花绣耳衣,骄多啐眼世间稀(701/13)
按: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字书失收此二字。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读为皓,光亮、鲜明也。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读为娈,美也。骄读为娇,妩媚之姿也,又“更作骄(娇)声恨阿谁”(704/7),亦其例。啐,赵鑫晔谓啐疑当读为醉。“醉眼”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慵懒迷离之眼神。唐·罗虬《比红儿诗》:“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方干《赠美人四首》:“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92) 数日穹庐卧疾时,百方投药力将微(707/5)
按:投训用,字同𢗎,《玉篇》:“𢗎,用心也。”
(93) 客舍闻之心转摧(714/6)
按:摧,忧愁也,字同慛,《广雅》:“慛,忧也。”《玉篇》:“慛,悲伤也。”
(94) 分将薄命委锋镝,可料红颜随虏尘(721/5)
按:赵鑫晔谓此蔡文姬自述兵荒马乱,本谓丧命于刀箭之下,谁料竟被匈奴虏去。“分”取料想意,与“可料”相对。“可料”即岂料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可”字条述之甚详。赵说可从。《乐府诗集》卷59、《全唐诗》卷23、卷303作“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分作忽字,盖“分”形误为“勿”,因改为“忽”。
(95) 马饑掊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729/9)
徐校:掊,原卷作踣,据乙卷改。甲卷作䮀。
按:《乐府诗集》卷59、《全唐诗》卷23、卷303作跑,《广韵》:“跑,足跑地也。”后作刨字。
(96) 咽入喉中声嗢嗢(732/1)
徐校:嗢嗢,乙卷同,甲卷作“嗗嗗”,丙卷作“骨骨”。
按:嗢、嗗音同,骨为嗗之省借。《摩诃僧祗律》卷22:“时六群比丘全吞食嗗嗗作声。”《玄应音义》卷15引作“ 䯉䯉 ”,䯉为本字,参《说文》、《通俗文》。
(97) 拨醅尝却五三瓢(732/2)
按:拨读为酦。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用本字。
(98) 户外多应姪溧(冻慄)寒(732/4)
徐校:姪溧,甲卷、丙卷作“冻傈”,乙卷作“姪塛”,此据甲、丙二卷校姪作冻,校溧作慄,项校姪作极。
伏校:“侄溧”疑为叠韵连绵词,记音词。疑“侄溧” 为“栗烈”之音变。“侄溧”应当是一个词(《敦煌赋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张校:值慄寒,原作“姪溧寒”,甲本作“姪慄寒” ,乙、丙本作“冻僄寒”,潘本作“冻凓寒”,任本作“冻慄寒”,柴本作“侄漂寒 ”,今从甲本“姪慄寒”。 姪、值同音假借,故作“值慄寒”(《敦煌赋彙》,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按:姪读为恎,《广雅》:“恎,惧也。”冻读为恫,亦恐惧义。溧、傈、塛应读为凓,《说文》:“凓,寒也。”“凓寒”同义连文,僄、漂为形误字。项楚校姪作极(《敦煌诗歌导论》巴蜀书社2001,p51)。恐未确。
(99) 兴洽文章光坦赫(732/7)
徐校:坦,原卷作愠,乙卷作怛,据甲、丙二卷改。甲卷“坦”旁注“淡”字,任校作惮。
伏校:怛,乙卷、丙卷作炭,丁卷、潘本、柴本、张本作愠,任本任惮。任校:“怛、惮同音,故可相代。韩愈《至邓州北寄上襄阳于相公书》:‘其文章言语与事相侔,惮赫若雷霆,浩汗若河汗。’以‘惮赫’形容文章之威盛,本歌辞正合此义。”按:愠为怛之形误,怛则为惮之音借(《敦煌赋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张校:光愠赫,甲本作“光怛赫”,乙本作“高怛赫”,丙本作“高坦赫”,后在“坦”字右侧补书“炭”字。任本作“光惮赫”(《敦煌赋彙》,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按:《广韵》:“坦,明也。”又“赫,明也。” 字或作炟,《玉篇》:“炟,爆也。”《广韵》:“炟,火起。”《通鑒》卷245《唐纪六十一》:“声势炟赫。”正“炟赫”连文之证。任氏引韩愈文,宋·方崧卿《韩集 举正》云:“阁本、蜀本、《文录》、《文粹》皆作‘燀赫’,字小讹也。惮,丹末切,与坦同。” 燀为光炽之义,亦非讹字。宋·戴侗《六书故》卷13:“惮,又丹末切,与炟通。庄周曰:‘惮赫千里。’”《庄子》见《外物篇》,王叔岷《校释》曰:“案古钞卷子本‘惮’旁注:‘一本作怛。’怛、惮古通。”《庄子》《释文》“惮”训惧,已为王念孙、王先谦所驳。王叔岷《庄子校诠》引王念孙曰:“惮者,盛威之名。” 王先谦曰:“案‘惮赫’并就鱼言,非就人言,《释文》谓‘千里皆惧。’未审。”以三王之博洽,犹不知远在宋代,戴侗已得之矣,学问之难,可为一歎。宋·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曰:“惮赫,惊恐也。”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曰:“惮赫,震惊。 ”马叙伦《庄子义证》曰:“惮借为悼,赫、奭一字。言令千里之内,闻者皆 为恐惧也。”锺泰《庄子发微》曰:“赫与吓同,千里之地 为之吓畏。”胥失之矣。丙本“坦”字旁补书 “炭”,可证校作“愠”非是。
(100) 揽(览)镜鸳鸯匣(740/9)
按:揽,持也。不烦校改。《晋书·王衍传》:“ 在车中揽镜自照。”
(101) 畏瘦伤缝窄,猜寒稍厚装(742/12)
徐校:猜,甲、乙二卷作偲。
按:偲,不安也,或作𤟧,见《集韵》。字或作葸,《玉篇》:“葸,畏惧也。”与上句“畏”字同义对举,作“偲”义长。
(102) 行间屹屹龙蛇动(752/10)
按:屹屹,同“仡仡”,《佩文韵府》卷 94引唐·元稹诗“仡仡龙蛇动”,《全唐诗》卷398作“屹仡”。《说文》:“騃,马行仡仡也。”
(103) 忍奈不生嗔(762/1)
按:奈读为耐,参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104) 致(至)孝人(仁)慈起舜禹,文萌(明)宣略迈殷汤(766/13)
按:起,《敦煌变文校注》录作超,作超字是。
(105) 既能牵絻是,待没洩将来(768/14)
按:《广韵》:“絻,连也。”本字为輓。《说文》:“ 輓,引车也。”《史记·娄敬传》《索隐》:“ 輓,牵也。”字或作挽,《小尔雅》:“挽,引也。”洩读为 拽,拖拉之义,与上句“牵絻”同义。张锡厚校:“絻为挽之形误。‘待没’不词,p.2516原作‘待后’。洩为拽之形误。”(《<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辑误》,《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张校“待没”是,“絻”、“洩”则非误字。
(106) 海鸟无还没,山云收囗囗(776/9)
按:无,当据《全唐诗》卷791读作浮,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卷7、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15、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19、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9引并作浮。宋·韩琦《流杯》:“水鸟浮还没,仙航去复回。”脱胎于贾岛此诗,亦作浮字。
(107) 懻 怇学寡又无才(782/5)
按:《字彙》:“怇,恐也。”当即惧字。《玉篇》:“北方名 强直为懻。”于此诗未合,疑读为悸。
(108) 轻毛坫(沾)雪翅开霜(786/2)
按:《敦煌变文校注》坫录作怗,据《全唐诗》卷560读作叠,《文苑英华》卷328亦作叠。窃谓怗为𢛈省,𢛈为惉误,见《集韵》。字或作㤐。本字为黏,《说文》:“黏,相着也。”
(109) 三根前头无敬路(788/10)
按:敬读为径。又“囗林小敬(径)百花斑”(788/7)是其例。
(110) 闻阿耶名字何何 𠾏 (789/3)
按:何何,同“哬哬”、“𧨂𧨂”,训爲众声,见《集韵》。
(111) 家内无片包子皮,街头逐日丩(叫)人我(789/3)
按:包读为麅。《说文》:“丩,相纠缭也。”纠缠之义。“不共争人我”(818/13),丩人我,即“争人我”之谊。
(112) 大小不与皮裘穿,看勺寒冷总堆(推)过(789/4)
按:勺为灼省借,训惊,见《方言》卷13。字或作㣿,见《广雅》。
(113) 连竹色凑三个妇(789/5)
按:《古文苑·蜀都赋》章樵注:“竹、属通用。 ”连竹,犹言连续、接连。色读为索,《变文》中用例甚多。
(114) 囗囗囗囗相曹争(789/10)
按:曹为𢲵省借,《广韵》:“𢲵,手搅也。”或读为嘈,喧也,字或作䜊。
(115) 沽声囗外惠,独树补鞭(边)州(793/11)
按:沽、独对举,沽读为孤。“沽(孤)州无四邻”(793/12)是其例。
(116) 花须莲(连)夜发,莫伐(待)晓风吹(796/2)
按:伐当校作代,形近而讹。代读为待。“近伐(代)盛修持”(799/9)是其例。
(117) 截舌还能语,剜精复旧肥(799/11)
按:精,同“睛”。肥读为𥇖,《说文》:“𥇖,大目也。”
(118) 弓硬力强箭又褐(𧼨)(803/4)
按:力,《敦煌变文校注》校作刀,可从。褐,蒋礼鸿校作𧼨,训快,徐校从之。窃谓褐读为䋵 、𤣨。《玉篇》:“ 䋵,急也。”《说文》: “𤣨,不成遂,急戾也,从弦省,曷声。”
(119) 险涧贼途倡(804/13)
按:《集韵》:“倡,狂也。”本字为猖。
(120) 巨海冻墁坛(805/1)
按:墁坛,读为漫澶,布散貌。《文苑英华》卷 885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平皋漫澶,野蔓离披。”《全唐诗》卷369皇甫湜《石佛谷》:“漫澶太行北,千里一块石。”又倒作“澶漫”,《文选·南都赋》:“澶漫陆离。”
(121) 忽起气肠嘘,何名大丈夫(805/9)
徐校:又见长沙窑瓷器题诗“囗起自长呼,何名大丈夫。”
按:肠读为长。又“欲行十步九长嘘”(824/4),正“长嘘”连文。
(122) 练(敛)心住相总西东(814/6)
按:练字训汰濯、洗濯,本字为湅,不当校为敛。《文选·七发》:“洒练五藏”,李善注:“练犹汰也。”蔡邕《琴歌》:“练余心兮浸太 清,涤秽浊兮存正灵。”练、涤同义对 举。《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五)》:“练意澄心。”《校注》:“练,当读作敛。”亦失之。
(123) 犹如摸煞海神龟(814/9)
按:摸为扑形讹。“雹(扑)煞老死尸” (764/14),亦写神龟,可助校。
(124) 养子切须教,逢人先作小(818/10)
徐校:小,甲卷作㗛。
按:小读为笑,《敦煌变文校注·欢喜国王缘》:“后宫花小为谁春。”《校注》:“小,甲卷作笑。”亦其例。原校读为俏,失之。
(125) 点眼怜伊图守护(822/5)
按:点读为䀡,《篇海类编》:“䀡,目摇。”《敦煌变文校注》曰:“点,或当读作展。”可商。
(126) 可惜湣鸡肠寸断(822/6)
按:湣,蒋礼鸿谓作“抚养”讲,蒋说是也,然犹未尽。考本字为捪,《说文》:“捪,抚也。”字或作㨉、抿,见《集韵》。
(127) 灵俊言出永着十(实),好个郎君不须洿(夸)(823/3)
按:须读为虚。不虚夸,与上句“永着实”、下句“句句真”相应。
(128) 鲤鱼深向水中攒(828/6)
按:《集韵》:“攒,穿也。”攒读为钻。又“辟(譬)如求苏攒媱水”(861/3),亦同。
(129) 五九残冬日稍长,金乌囗映渐尽(近)堂(828/9)
按:尽读为进。《吕氏春秋·达郁》:“近臣尽规。” 陈奇猷《校释》引许维遹曰:“尽与进通,《列子》书进多作尽。” 赵鑫晔谓徐校不确。“近”群母字,“尽”从母字,发音部位有别,难可通。疑“尽”当为“画”字之讹。“渐”义为到、向,见《诗词曲语辞汇释》。此二句节奏皆当为二二一二。
(130) 吃着一盏籵(料),面孔赤籼籼(833/3)
按:籵疑当作汁。籼籼,同“翩翩”。又“酒醺花色赤翩翩”(731/10),可助证。
(131) 驿骑骖𧽼谒相回(833/9)
按:骖当校作䟃。《广韵》:“䟃𧽼,走貌也。”
(132) 前岁珍珍抛我去,今春象象又先归(834/9)
按:象象,读为“ 潒潒(蕩蕩)”。唐·韦端符《两戎》:“偃偃而居,蕩蕩而行也。”
(133) 日日贪财物,朝朝长我人(836/9)
按:长读为张、䛫。《集韵》:“䛫,诪䛫,诳也,通作张。”训欺。
(134) 奉孥禾寂寞,日日半含湮(849/6)
按:禾读为何,湮读为烟。《全唐诗》卷144《题法院》:“胜景门开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张锡厚校:“奉,邓文宽校云:‘似“妻”之形误。’邓校是。禾、何同音借字;湮即㖶之形误,㖶、咽音借字。”(《整理敦煌文集 与文字录校》,《中国韵文学刊》第19卷第2期,2005年6月)
(135) 欲宜抽身直上飞,青天遥远人总知(853/7)
按:宜读为拟,下首“欲疑条条寻根本”,疑 为拟省借。又“欲拟乐追寻”(869/12),正作拟字。
(136) 莫懒堕,自劝课(862/10)
按:堕读为惰。劝,s.6103、s.9942拼合卷作勤,皆通。
(137) 㩳羽搦落雪花飞(864/13)
按:㩳读为耸,杜甫《画鹰》“㩳身思狡兔,侧目似秋胡”,亦同。
(138) 不犹(忧)针眼小,只要月明多(868/2)
按:犹读为㥢。《方言》卷13:“㥢,恶也。”《玉篇》:“㥢,虑也。”二义皆可,义亦相成。
(139) 玉颜思不见,闷坐歎文章,愁恨乡思照,更逢孤夜长(872/2)
按:照读为怊(惆),怅惘、失意。字或作超,《庄子 ·徐无鬼》:“武侯超然不对。”成玄英疏:“超,怅也。”
(140) 汋泪研墨磨,媚(眉)毛作笔使(877/6)
按:汋读为勺,《集韵》:“勺,《说文》:‘挹取也。’或从水。”
(141) 九龙齐温香和水,争浴连(莲)花叶上身(888/12)
按:温读为揾。《说文》:“揾,没也。”《慧琳音义》卷100注:“揾,头没水也。”诗句言九龙一起把太子没入香和水中洗浴也。《敦煌变文校注》谓温是“使水温热”,恐未确。曾良则谓“温”当作“喷”(《敦煌变文字词考》,《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
(142) 咫尺黄泉看即到,人命云飞电揭奔(908/3)
按:揭读为 𧼨,《广韵》:“𧼨,走貌。”
(143) 小儿囗竹马,童子注千囗(915/3)
按:上阙字可补“骑”字。“骑竹马,逐游从(虫)”(932/10),可助校。
(144) 出生衣着好绫罗,花插𢢲(?)头唱豔歌(922/15)
按:𢢲读为牒,实为叠。《淮南子·本经训》注:“牒,累也。”《后汉书·王符传》李贤注:“牒,即今叠布也。”
(145) 和尚才高悦众情,累年讲畅君侯听(927/11)
按:畅读为扬。讲扬,讲说宣扬,例见《汉语大词典》。张锡厚谓“畅”、“唱”音借字(《整理敦煌文集与文字录校》,《中国韵文学刊》第19卷第2期,2005年6月)赵鑫晔谓“讲唱”为佛家一种讲经宣法仪式,又称“唱导”。
(146) 阿郎今日大开恩,承望紫衣身上到(?)(927/12)
按:今靖江方言谓披衣为“到(音道)”,本字盖为帱,《广雅》:“帱,覆也。”
(147) 看书痒(佯)度[日],泪落数千行(928/14)
按:《尔雅》:“痒,病也。”舍人注:“忧惫之病也。”本字为恙,《说文》:“恙,忧也。”字或作养,《诗·二子乘舟》毛传:“养养然忧不知所定。”
(148) 流流(泛泛)水中舟(947/9)
按:流流,同“溜溜”,旋转貌。《水浒传》第 61回:“那只船滴溜溜在水面上转。”正可移以释此诗。
Ⅲ. 断按
(149) 江僮持纲(网)捕将去(39/7)
按:纲,提网之总绳,不必校改。
(150)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与臣能竭力(40/1)
按:加为如字形误。
(151) 灾杞(?)迷日多(210/14)
按:杞读为忌。
(152) 愿君举棹东複东,咏此长歌献相公(238/7)
徐校:举,甲卷作故,鼓字音误。
按:张涌泉先生亦谓故借为鼓。窃谓故读为雇,雇棹,犹言买舟。
(153) 六贼既因斯剪拂,八万尘劳犹自挥(271/10)
按:拂读为刜,砍也,斫也。
(154) 劳笼法界明(274/13)
按:劳读为牢。
(155) 路上逢人须敛手,尊卑回避莫汤(上)前(290/12)
按:汤读为蕩,实为荡。与口语“冲”同义。
(156) 千里相思浩如失(298/11)
按:失疑天字形误。
(157) 莫嫌衣上有斑斑,主(只)为思君泪相续(302/9)
按:主为惟字缺误。
(158) 古应从此上千霄(416/12)
按:千疑干字形误。
(159) 宝书真篆敢规求(420/1)
徐校:规,《补全唐诗拾遗》校作窥,项楚曰:“ 规求即贪求,《左传·昭公26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按:规字不当校改。规训谋,不训贪。
(160) 见说寻真地势雄,面临湖北倚高峰(422/6)
徐校:见,《补全唐诗拾遗》录作且。
按:见疑具字形误。
(161) 如今见不许,别后尽将来(438/17)
徐校:甲卷存“如今见不语,别后尽将来”二句。
按:许读为语,古从午从吾之字多通假。
(162) 万是(事)通融得,相思不可哉(440/3)
按:哉读为裁,控制、节制之义。
(163) 黄沙颩颩顺(吹)人面(469/11)
按:顺、吹无缘致讹,顺读为循、揗,训抚摩。
(164) 国富兵强三十年,竹(筑)远(怨)凶奴九千里(470/3)
按:竹或读为笃,训厚。
(165) 地下应埋三尺剑,人间上有五铢钱(471/6)
按:上读为尚。
(166) 青一队,红一队,轲皆铃笼(玲珑)得人爱(473/13)
徐校:轲皆,《总编》校作“敲磕”,巴宙校作“ 轲(诃 眦)”。
按:轲皆,疑读为“和谐”。
(167) 冷(泠)然闻凤吹,仿佛觏云藉(籍)(567/9)
徐校:藉,《补全唐诗》校作际,复引俞平伯曰:“疑当作‘云籍’,仙籍之意,改际,失叶。”蒋礼鸿曰:“藉借为舄,云舄者,云中之舄,即仙人之舄也。”
按:藉疑读为鹊。
(168) 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569/3)
按:娇同憍,《广韵》:“憍,怜也。”
(169) 莫救茂陵隈(572/4)
徐校:蒋礼鸿曰:“隈盖即借为坏也。”
按:隈疑读为危。
(170) 擎将恶用博泥团(596/3)
按:博为抟字形误。
(171) 对圣对凡陈忏悔,依僧依佛述因由(611/5)
按:依读为于,于亦对也、向也。
(172) 逢人但併除(638/7)
按:併读为姘,亦除也。字或作屏、摒。
(173) 卤莽贼来凡(无)可盗(639/4)
按:凡借为乏。
(174) 内怀娇怠,外置冤憎(640/7)
按:娇读为骄、憍。冤读为怨。
(175) 闻道囗坊新筑(逐)鹘,莫交鹦鹉出金笼(649/6)
按:筑读为蓄。
(176) 掊沙偃水燃刁斗(659/10)
按:偃读为堰,堵也。
(177) 每夜含啼直至明,章(怎)知忆念君多少(700/3)
按:章疑竟字形讹。
(178) 幽圭(闺)独卧烂(懒)吞(添)香(700/9)
按:烂读为㦨,㦨、懒皆嬾之俗字。
(179) 莫看手下无钱用,一代(旦)无名(明)万世休( 701/10)
徐校:此句从熊飞校。
按:代读为待。“名”字不当校改。
(180) 溪边论宿处,涧下指飧厨(707/2)
按:论读为抡,选择也。指读为稽,考察也。
(181) 象(勇)猛晚修(766/11)
按:晚读为勉。
(182) 无(吴)山下泪洽,秦地断长川(769/3)
徐校:洽,饶宗颐校作睫。
按:洽读为颌。
(183) 杞笔椽书未增财(769/13)
按:财读为才、材。
(184) 白马银鞍珮白缨(771/6)
按:当乙作“白珮缨。”
(185) [囗]竟千张数,心存万卷书(778/11)
徐校:此诗又见伯3441“心在千章至(张纸),意在万卷书。”
按:竟为意字形误,阙文当补“在,”在“竟(意) ”字后。
(186) 囗囗强健不学问,满行逐色陷没身(794/14)
按:行疑当作街,色读为索。
(187) 金风初动虏兵来,点龊干戈会将台(808/4)
按:点龊,读为拈捉,握持之义。
(188) 慕良将,拣人材(808/5)
按:慕读为募。
(189) 遮收遏后与罗公(808/11)
按:收当作前。
(190) 一心遥怕鬼门关(818/7)
按:遥读为愮,忧也。
(191) 俒(怨)家苦哭三五声,获(权)时送出慎(填)丘家(冢)(824/8)
徐校:权,从项楚校。
按:俒读为冤。
(192) 一顿吃却战(展)脚眠(831/6)
按:战读为摊。
(193) 一去扫除蕩尽,为须歌乐还乡(847/3)
按:为须,疑当作“会须”。
(194) 路玉令河(何)在,消今银传先(849/6)
按:当校作“路玉今何在,销金银转先。”
(195) 自到敦煌有多时,每无管领接括(话)希(866/13)
按:接括,同“ 聐聒”、“咭咶”。
(196) 毋令同跋提,同心七日乐(878/6)
按:跋读为拔。
(197) 搉然在目(889/12)
按:搉读为确(确)。
(198) 法雷振吼搹耳(889/5)
按:搹读为隔。
(199) 买去城南今草园(891/2)
按:今读为金。
(200) 明与无明俱不起,食欲之心自不生(906/1)
按:食疑当作贪。
(201) 法师莫作大体性,先头也曾悉继掇(910/11)
按:掇读为缀,连结,与“继”同义连文。
(202) 利养及名问,愚人所爱乐(913/5)
按:问读为闻。
(203) 堆亏急学得,成人依都头(920/13)
按:堆亏,疑“多亏”。
(204) 骑竹马,逐游从(虫)(932/10)
按:从为䗥省。字或作𧐱。
(205) 愁身不了住阎浮,生死巡镮日夜驱(944/9)
按:巡镮,读为循环。
(206) 囗囗思故乡,感念心游游(947/10)
按:游游,同“悠悠”,忧思貌。
【参考文献】
[1]王念孙,《广雅疏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2]孙诒让,《札迻》,济南:齐鲁书社, 1989。
[3]《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4]《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5]朱起凤,《辞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6]高亨,《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 1989。
[7]王叔岷,《古书虚字新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
[8]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 1979。
[9]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 4次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0]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11]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何建章,《战国策注释》,北京:中华书局, 1990。
[13]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北京:中华书局,1998。
[14]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5]王叔岷,〈庄子校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八》,1988。
[16]王叔岷,〈庄子校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十六》,1993。
[17]锺泰,《庄子发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此文刊载于韩国《东亚文献研究》总第1辑,2007年12月出版,此次略有增补)
此文刊载于韩国《东亚文献研究》总第1辑,2007年12月出版。
点击下载附件:
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0636《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39.html

以上是关于萧旭:《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补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