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萧旭:“褴褛”正诂

方言-萧旭:“褴褛”正诂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方言-萧旭:“褴褛”正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褴褛”正诂


“褴褛”正诂
萧旭
靖江市广电局
提要:本文考察“褴褛”一词,并系连其同源词。
关键词:褴褛;褴缕;繿缕;同源词。
“褴褛”亦作“褴缕”、“繿缕”,指衣服破败。可以分训,并非联绵词。
褴,为古楚语,指没有镶边的衣服。《方言》卷4:“楚谓无缘之衣曰褴。”《説文》:“褴,裯谓之褴(褛)。褴,无缘[衣]也。”[1]徐锴《说文繋传》曰:“褴犹滥滥薄也。无缘,故滥薄。”[2]字或作𢅡,《説文》:“𢅡,楚谓无缘衣也。”《玉篇》: “𢅡,无缘衣也,亦作褴。”字或作繿,《集韵》:“褴、繿,衣名。《说文》:‘裯谓之褴。’或从糸。”可知“𢅡”、“褴”、“繿”为无缘饰之衣,取意于薄大。
缕,缝纫、缝合。《慧琳音义》卷55“缝缕”条注引郭注《尔雅》:“缕,连持也。”连持即缝合之义。《慧琳音义》卷88:“纫缁:顾野王云:‘纫,绳缕也。’”野王以缕训纫,缕亦纫也。字或作褛,《方言》卷4:“褛谓之緻。”郭璞注:“褴䄛,缀结也。”《原本玉篇残卷》引“褛”作“缕”,“缀结”作“緻紩”;《慧琳音义》卷19:“緻密”条引“褛”亦作“缕”,“缀结”作“袂緻”[3]。“缀结”亦“缝补”也[4]。《方言》卷4 :“紩衣谓之褛。”《原本玉篇残卷》引“褛”作“缕”。考《玉篇》:“緻,缝补𧝬也。”可知“缕(褛)”为缝补之义。俗字作䌎,《玉篇》:“䌎,力若切,紩衣也。”《广韵》:“䌎,离灼切,紩也。”《说文》:“紩,缝也。”今吴语犹谓缝补为䌎,音裸。
“缕”训缝补,取连缀之义,当亦为古楚语。《方言》卷 10:“㘓哰、謰謱,拏也。东齐、周、晋之鄙曰㘓哰,㘓哰,亦通语也。南楚曰謰謱。”郭璞注:“拏,言譇拏也。”“謰謱”或作“连謱”、“謰謱”、“连缕”、“连遱”、“嗹喽”[5],《玉篇》:“囒,囒哰,撦拏。哰,囒哰,嗹喽。”《说文》:“遱,连遱也。”徐锴《系传》:“臣锴按:《淮南子》有‘连遱’之言,犹参差零珑、若连若絶之意也。”《说文》:“ 謰,謰謱也。”《系传》:“臣锴曰:义如前‘连遱’注。”或作“连嵝”,《淮南子·原道篇》:“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而蹪蹈于污壑阱陷之中。”高注:“连嵝,犹离嵝也,委曲之类。”《淮南子》多楚语,“连嵝”即《方言》之“謰謱 ”,正为古楚语。高注“离嵝”者,犹言“离缕”,今吴方言尚有“离离缕缕”语,状连续不绝,离字读平声,缕读罗平声[6]。《字林》:“连缕,不解也。”《玉篇》:“遱,连遱也。” 又“嗹喽,多言也。”又“謰謱,繁拏也。”《类篇》:“遱,《说文》:‘连遱也。’谓不絶皃。”《广韵》:“謱,《説文》云:‘謰謱也。’”或作“縺缕”,《慧琳音义》卷34:“缠縺:《字书》:‘縺缕,不解也。’”埒,卑垣、矮墙。《淮南子》句谓运枯形于连连续续的一列列矮墙的门中。刘文典曰:“嵝,即㟝嵝。连嵝列埒,谓㟝嵝连緜、卑垣横列。”[7]蒋礼鸿曰:“连嵝谓连延之嵝,列埒谓成列之埒。”[8]何宁从蒋说[9],并失之。
《方言》卷4:“楚谓无缘之衣曰褴,紩衣谓之褛,秦谓之緻。”又“裯谓之褴,无缘之衣谓之褴。”郭璞注:“袛裯,敝衣,亦谓褴褛。”钱绎曰:“按衣无缘则短。”[10]《方言》卷4:“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原本玉篇残卷》引作“褴缕”,《御覧》卷693引作“蓝缕”。可知“褴褛(缕)”指无边缘之衣而又加以缝纫。宋翔凤曰:“谓无缘之衣又加以缝纫,故云褴褛。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非正训也。”[11]服虔之说“蓝蓝然”,即为“滥滥薄”之义。《释名》:“桃滥,水渍而藏之,其味滥滥然酢也。”“滥滥然”意亦同。《初学记》卷1陈·张正见《赋得秋河曙耿耿》:“耿耿长河曙,滥滥宿云浮。”“滥滥”形容宿云之薄淡。宋氏解“ 褴褛”之语源甚确,但未得服虔“蓝蓝然”之旨[12]。姜亮夫谓“㜮(滥)”双声音衍为“褴褛”[13],亦失之。或作“蓝缕”,《小尔雅·广服》:“布褐而紩之,谓之蓝缕。”是“蓝(褴)”即“布褐”、“裋褐”,亦即“无缘之衣”,“缕”即“紩”也。
引申则为破弊之义,或作“褴缕”,《慧琳音义》卷8“索缕”条注:“南楚之人贫,衣破弊恶谓之褴缕。”又卷90:“褴缕:《方言》:‘衣无缘曰褴。’郭璞曰:‘衣败也,破也。’”或作“褴褛”,《广韵》:“褛,褴褛,衣敝。”《龙龛手鉴》:“褛,褴褛,衣破弊也。”《五音集韵》:“褴、繿,褴䄛。”或作“蓝缕”、“𢅡缕”、“蓝蒌”、“蓝𧃒”、“篮缕”,《慧琳音义》卷46:“褴褛:古文懢,又作繿,同。褴褛,谓衣败也。凡人衣被丑弊亦谓之褴褛。论文作蓝,染草也,蓝非今义。”又卷74:“褴褛:古文懢,又作𧟋,同。谓衣败也。凡人衣破丑敝皆谓之褴褛也。”又卷75:“褴褛:古文懢,又作繿,同。谓衣败也。凡人衣破丑弊皆谓之褴褛。经文从草作蓝草之蓝,丝缕之缕,非体也。”[14]《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 “蓝缕,敝衣。”孔疏引服虔曰:“言其缕破蓝蓝然。”《方言》卷3、宋·朱胜非《绀珠集》卷8引作“褴褛”,《说文繋传》引作 “𢅡缕”,唐·刘知几《史通》卷6引作“蓝𧃒”,《六书故》卷23引作“篮缕”。竹添光鸿曰:“‘蓝缕’与‘褴褛’ 不同……今与‘筚路’对言,‘筚路’是筚之路,则‘蓝缕’亦当蓝之缕。”[15]竹氏说未确。《史记·楚世家》:“荜露蓝蒌,以处草莽。” 《集解》引服虔曰:“蓝蒌,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也。”倒言转作“褛裂”,《方言》卷3:“褛裂、须捷,败也。南楚凡人贫,衣被丑敝谓之须捷,或谓之褛裂,或谓之褴褛。故《左传》曰: ‘筚路褴褛,以启山林。’殆谓此也。”[16]《原本玉篇残卷》引“褛裂”、“褴褛”并作“褴缕”,今《左传》“褴褛”作“蓝缕”。方以智曰:“智以褛裂即蓝缕之转音也。”[17]钱绎曰:“褛本以交裂得名,云‘褛裂’者,言裂而又裂也。 ”[18]钱说失之。或作“繿缕”,晋·陶潜《饮酒》:“繿缕茅檐下,未足爲高栖。”《水经注·江水》:“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宋书·文九王传》:“繿缕比于重囚,穷困过于下使。”《苏氏演义》卷上:“‘拉飒’者,与‘龙锺’、‘繿缕’之义略同。”[19]或作“蓝缕”、“蓝罗”,《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唐·刘肃《大唐新语》卷10:“遒丽者号爲‘高等’,拙弱者号爲‘蓝罗’。”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3:“知通者谓之‘高等’,弱者谓之‘蓝罗’。”此由“破弊”之义引申为拙弱[20]。或作“𪇖鷜”,《广韵》:“𪇖,𪇖鷜,鸟名,今俗呼郭公也。”《尔雅翼》卷15:“今有郭公鸟者名褴褛鸟,褴褛亦衣短秃之名,意相类也。”《本草纲目》卷49:“禹锡曰:鹘嘲,南北总有,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青黑色,在深林间飞翔不远,北人呼为 𪇖鷜鸟。”此以毛羽短秃之义命名郭公鸟也。冀鲁官话谓陡峭不易攀登之山为𡽳[21],当亦谓山无边缘也,字即“𢅡(褴)”之衍。




[1]段玉裁谓“褛”字疑衍,又据《韵会》补“衣”字,并是也。《集韵》引《说文》正无“褛”字,可为段说佐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2页。
[2]“滥薄”盖唐宋口语词,《通鉴》卷189:“隋末钱币滥薄。”“滥薄”或倒作“薄滥”,《北史·髙道穆传》:“自顷以来,私铸薄滥,官司纠绳,挂网非一。”又倒作“薄褴”、“薄蓝”、“薄篮”、“孛篮”,形容衣衫褴褛,旧或释作竹篮,误。参见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17页;又参见秦存钢《近代词语诠释辨正二则》,《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3期。又或倒作“跋蓝”,形容命运贱薄,秦存钢谓“跋蓝”即“颠连”,失之。“滥薄”之“滥”字或作䆾、蘫、壏、䰐、儖、𥃢、髧等字,另参“蓝衫”条。
[3]“袂”当为“紩”形误。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失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24页。
[4]参见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6--287页。
[5]酌采王念孙、杨树达说。王念孙《广雅疏证》“㘓哰,謰謱也”条,收入徐复主编《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第496页。杨树达《淮南子证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第18--19页。
[6]笔者母语为北地吴语,此为笔者所亲知。
[7]刘文典《淮南子校补》,收入《三余札记》,《刘文典全集》卷3,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
[8]蒋礼鸿《淮南子校记》,收入《蒋礼鸿集》卷4,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9]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7页。
[10]钱绎《方言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页。
[11]转引自迟铎《小尔雅集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9页。
[12]明·陆粲《左传附注》:“服谓‘蓝蓝然’者,似无所据。”亦未得服旨。
[13]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收入《姜亮夫全集》卷16,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14]三卷“懢”并当为“𢅡”形误,卷46“被”当为“破”形误,卷74、75不误,今《方言》卷3亦作“被”字,《原本玉篇残卷》、《类聚》卷35、《初学记》卷18引《方言》 并作“被”字,《左传·宣公十二年》孔疏、《集韵》“褛”条引《方言》作“破”字,不误。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并失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4、1806、1841页。戴震、周祖谟并谓“破”为“被”字形误,华学诚从之,恐傎矣。戴震《方言疏证》,收入《戴震全集(5)》,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5页。周祖谟《方言校笺》,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3页。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5页。朱起凤校“被”为“服”,亦未得。朱起凤《辞通》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9页。
[15]竹添光鸿《左氏会笺》,天工书局1998年版,第748页。
[16]《左传·宣公十二年》孔疏、《集韵》“褛”条引“被”作“破”,是。
[17]方以智《通雅》卷36,收入《方以智全书》笫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3页。方氏“褛”误作“楼”,径正。
[18]钱绎《方言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19]王鍈“繿缕”引作“褴缕”,列入《语辞备考录》,王鍈《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62页。
[20]王鍈将“蓝缕”、“蓝罗”列入《语辞备考录》,王鍈《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2001年版,第262页。
[21]参见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502页。又《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点击下载附件:
方言-萧旭:“褴褛”正诂0630“褴褛”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70.html

以上是关于方言-萧旭:“褴褛”正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