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
清华简(七)校补(一)
萧旭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七辑共收录竹简四篇,分别是《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越公其事》[1],这裏是前三篇的校补。
一、《子犯子余》校补
(1)吾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主)之弍(二)晶(三)臣,不闬(干)良诖(规),不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敝)又(有)善,必出又(有)囗
整理者曰:闬,读为干,犯也。诖,疑读为规,法也,即法度。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读为敝,弃也。或读为蔽,掩也。缺一字,疑可补为“恶”。出,除去。或读为绌,退也。“必出有恶”与上文“不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有善”正反相对,意为不弃善,必去恶。(P95)
按:石小力曰:“闬当读为扞,与‘蔽’同义,皆当训为屏藩,即保护之意。”[2]某氏曰:“扞、蔽似不是保护这样的积极意义,而是扞御或扞蔽、阻蔽等掩阻贤良的行为。”[3]某氏曰:“‘闬’恐即‘嫺’字。”[4]某氏曰:“‘闬’从石小力读‘扞’,可改训为抵制、抵触,‘不扞良规’即不抵制有益的规谏。”[5]某氏曰:“闬读阑,训遮。蔽训掩,二字同义。它们都与‘出’意思相反。”[6]赵嘉仁曰:“诖读为规是,但训为‘法度’则非。‘规’在这里是‘规谏’的意思。‘闬’应读为扞或迀,乃阻止、遮蔽的意思。‘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或读为‘蔽’是,但所引典籍不贴切。‘不蔽有善’意为不遮蔽有才能的人。”[7]张崇礼曰:“闬,我曾释为掩门之掩,见《释金文中的“闬”字》。‘掩’与‘蔽’对言。掩,隐也、蔽也。”[8]“吾主之”下疑夺“于”字,“不闬良诖,不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有善”云云是吾主(重耳)对于二三臣的态度,言其能纳谏从善。赵嘉仁及某氏说谓“诖”训规谏,“闬”是抵制义,皆得之。但闬当读为?,俗作扞、捍、攼。《说文》:“?,止也。《周书》曰:‘?我于艰。’”《繫传》:“今《尚书》借‘扞’字。”今《书》见《文侯之命篇》。
(2)囗囗于难,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谔)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留)于志
整理者曰:“
历史故事-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一)”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