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垃圾”考


“垃圾”考
萧旭
靖江市广播电视局
摘要:本文通过因声求义的训诂手段,对“垃圾”一词的来源加以考察,认为“垃圾”本作 “擸𢶍”,又音转为“邋遢”等;“圾”是“靸(趿)”之误,自唐代以后,其音已发生讹变。同时对一些工具书的相关释义作了辨正。
关键字:垃圾;擸𢶍;邋遢;训诂
“垃圾”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宋·呉自牧《梦粱録》有二例,卷12:“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又卷 13:“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日支钱犒之。”
“垃圾”一词的语源,有二说:(a)1936年版《辞海》云:“垃圾,本作‘垃伋’,与‘擸𢶍’同。”《辞源》云:“垃圾,本作‘擸𢶍’,垃、擸双声,用畚箕敛拾东西叫‘扱’,因属髒土之类,字又改从土旁,写作‘垃圾’ 。”[1](b)王广庆云:“垃圾之垃应为塿,《说文》:‘塿,塺土也。’塿、垃双声。”[2]
《辞海》、《辞源》谓“垃圾,本作‘擸𢶍’,垃、擸双声”,是对的;但又谓“用畚箕敛拾东西叫‘扱’,因属髒土之类,字又改从土旁,写作‘垃圾’”,则不确。王广庆所说为臆测,未可信从。
我们先考察“擸𢶍”一词的用法及其演变情况。
《广韵》:“𢶍,才盍切,擸𢶍,和杂。”又“擸,卢盍切,擸𢶍,破坏也。”[3]《集韵》:“𢶍,擸𢶍,和搅。”“擸𢶍”指混杂、搅拌而破坏之,也指这种声音,字或作“磖磼”,《玉篇》:“磖,磖磼,破物声也。” 用为形容词,指不整饰、不谨慎、行歪斜;用为名词,指杂物、秽物。1934年《阜宁县新志》:“擸𢶍,指秽坏杂碎之物,犹通语垃圾也。擸音腊,𢶍音飒。”[4]或作“𧞪䙣”、“𧙀䙣”、“儠㒎”、“𦆻飒”,皆为同源词[5]。《集韵》:“𧙀,𧙀䙣,衣敝。儠,儠㒎,衣敝。𦆻,𦆻飒,纷杂貌。”《类篇》:“𧞪,𧞪䙣,衣敝。儠,儠㒎,恶貌。”也倒言“䙣𧙀”,《类篇》:“䙣,䙣𧙀,衣敝。”指人不饰边幅、衣衫不整,故字从衣或从人。或作 “拉飒”,《宋书·五行志二》:“京口谣曰:‘黄雌鸡,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飒栖。’”《晋书·五行志中》所载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09引此谣,有注:“上卢合反,下苏合反。”清·翟灏《通俗编 ·状貌》:“拉飒,言秽杂也。”[6]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言》:“俗以污物为拉飒,或作擸𢶍。”[7]《汉语方言大词典》:“拉飒,垃圾。吴语。”[8]音转为“邋遢”,《广韵》:“邋,卢盍切,邋遢,行貌。遢,吐盍切,邋遢,不谨事。 ”[9]《龙龛手镜》:“邋,卢盍反,邋遢,行貌也。遢,他盍反,邋遢,不谨事也。”[10]元·陶宗仪《説郛》卷85引释适之《金壶字考》:“邋遢,音猎榻,不整貎。”明 ·顾起元《説略》卷15:“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 ”[11]清·顾禄《清嘉录》:“俗以冬至前后逢雨雪,主年夜晴;若冬至晴,则主年夜雨雪,道涂泥泞。谚云:‘乾净冬至擸𢶍年。’《广韵》:‘擸𢶍,和杂也。’家雪亭《土风录》云:‘俗以不洁净为擸𢶍。’”[12]今吴谚尚有“乾净冬至邋遢年”之语。1926年《象山县志》:“邑人以不净者为邋遢,又曰擸 𢶍。”[13]《明史·方伎列传》:“张三丰……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邋遢”指人行止不谨、行动歪斜,故字从辵。重言则为“邋邋遢遢”,《水浒传》第82回:“裹一顶油油腻腻旧头巾,穿一领邋邋遢遢泼戏袄。”吴方言也谓“邋裏邋遢”。或作“傝𠎷”、“ 答飒”、“踏趿”、“踏跋”、“腊䨿”,《玉篇》:“傝,傝𠎷,恶也,一曰不谨貌。”1926年《象山县誌》:“今人以不谨为‘没傝𠎷’,亦作‘答飒’。”[14]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南史》:‘范泰尝诮郑鲜之曰:“卿事居首僚,今日荅飒,去人辽远。”’案:荅飒,行不前貌。吴谚谓行不前曰荅飒。”[15]1916年《盐山新志》:“答飒,不振也。”1935年《萧山县誌稿》:“怠不理事曰答飒,亦作‘踏趿’。” [16]宋·吴曾《能改斋漫録》卷2:“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唐人已有此语。《酉阳杂俎》:‘钱知微卖卜,为韵语曰:‘足人踏趿不肯下钱。’”[1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5、《全唐诗》卷880并作“踏跋”,明·方以智《通雅》卷49:“吴曾曰:‘俗有“踏趿”语,自唐以然。《酉阳杂俎》: “钱知微买卜,为韵语曰:足人踏趿,不肯下钱。”’升菴以为‘腊 䨿字,姓䨿者嫌非字,改作䪞。’”[18]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踏趿。延缓貌。吴中谓人作事迟缓曰踏趿。”[19]或作“搭飒”,《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赵正去房裏换了一顶搭飒头巾,底下旧麻鞋,着领旧布衫。”或作“邋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明·沈榜《宛暑杂记·民风二·方言》:“人不修洁曰邋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1923年《霸县誌》:“不整齐曰邋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20]或作“𩧆𩥑”,《广韵》:“��,𩧆𩥑,马行不进。”[21]指马行歪斜,故字从马。《汉语大字典》:“𩧆𩥑,即‘邋遢’,不精彩,不整洁。明·李实《蜀语》:‘不精彩曰𩧆𩥑。’按:口语谓不整洁、不俐落为‘𩧆𩥑’。”[22]或作“蝲蟽”,桂馥《札朴》卷9《乡言正字》:“不洁曰蝲蟽。”[23]或作“𥀰㿴”,张慎仪《蜀方言》:“不净曰𥀰㿴,钱大昕《恒言录》:‘今吴人以尘垢不净为𥀰㿴。’……今语(蜀)如之。”[24]或作“辣阘”、“剌塌”、“躐蹋”、“剌塔”、“蜡遢”、“躐 𨅞”[25],皆记其音。《宋诗纪事》卷54项安世《钓台》:“辣阘山头破草亭,只须此地了生平。”元·仲龙子老更狂《十二月带过尧民歌·解嘲》:“您笑俺贫穷 剌塌,俺笑您财利贪婪。”元·无名氏《山坡羊》曲:“客至三杯酒当茶,同,咱笑耍;共,咱躐蹋。”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拖藜杖芒鞋剌塔,穿布袍麻绦搭撒。”[26]《孽海花》第2回:“我道是什么书记翩翩应阮才,却原来是庄寿香的一封 蜡遢八行。”《锦香亭》第8回:“原本李猪儿,生性躐𨅞懒惰。”又音转为“拉沓”、“ 拉㧺”,一指秽杂,《汉语方言大词典》:“拉沓,骯髒、邋遢。冀鲁官话,中原官话。”[27]一指鸟斜飞貌,《宋书·乐志四》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思悲翁曲》:“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莫安宿。”闻一多曰:“‘拉沓’与‘拉㧺’、‘翋䎓’同,飞貌也。”[28]《文选·舞赋》:“鶣𪅃燕居,拉㧺鹄惊。”李善注:“鶣𪅃,轻貌。拉㧺,飞貌。拉,音腊。”专字作“翋𦑶”,《广雅》:“翋𦑶,飞也。”或作“𦒆𦑇”、“𪇹䳴”、“翋䎓”、“𦒦𦑲”等[29]。《广韵》:“𦒦,𦒦𦑲,飞初起皃。”[30]又音转为“拉襍”,《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所思曲》:“闻君有它心,拉襍摧烧之。”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案:拉杂,不问好丑,併于一处也。今吴谚于不整齐洁静者谓之拉杂。”[31]裘锡圭谓同“磖磼”,释为“破物声”或“破物貌”[32],于义相因。宋·苏轼《书拉杂变》:“司马长卿作《大人赋》,武帝览之,飘飘然有淩云之气。近时学者作拉杂变,便自谓长卿。长卿固不汝嗔,但恐览者渴睡落牀,难以淩霄耳。”《汉语大词典》:“【拉杂】混杂;杂乱。”[33]
吴方言擸𢶍音勒塞或勒飒,香港、四川乐山亦读如勒塞,用作形容词或名词。 《汉语方言大词典》:“勒虱,垃圾。吴语。也作‘勒塞’。”[34]1930年《嘉定县续志》:“擸𢶍,俗谓尘土秽积也,读若勒飒。”[35]或作“擸搭”,《汉语方言大词典》:“擸搭,形容衣服不整齐。闽语。”[36]
P.2717《碎金》:“弃擖𢶍:乌合反,下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P.3906《碎金》:“弃擖𢶍:罨趿。”寻《广韵》,“搕”、“罨”并音乌合反,《碎金》误以“擖”为“搕”字。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南通州志·方言》: ‘搕𢶍,尘秽也。’通俗读若腊刷。”[37]则又误以“搕”为“擸”。擖,当为“擸”之误[38]。“擖𢶍”即“擸𢶍”。S.3877背《洪润乡百姓安力子卖地契》:“中间若亲姻兄弟及别人诤论上件地者,一仰口承人男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𣜂兄弟祗当,不忓买人之事。”[39]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𣜂,即“擖𢶍”,亦即“擸𢶍”。《文选·舞赋》:“骆驿飞散,䬃擖合併。”李善注:“骆驿,不絶貎。䬃擖,屈折貎。与曲度相合併也。”䬃擖,即“擸𢶍”、“拉飒”之倒文,和杂也。李注未确。“搕𢶍”又可写作“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𣜂、张三丰号张邋遢也。《朱子语类》卷95:“譬如沟中水被沙土罨靸壅塞了,故水不流;若能担去沙土罨靸,水便流矣。”“沙土”、“罨靸”并列,《汉语大词典》:“罨靸:淤积。”则“担去沙土罨靸”不通,所释未确。
“垃圾”本当作“垃靸(趿)”,下字读苏合切,音“飒”[46]。“垃靸(趿)”与“擸𢶍”、“邋遢”音转;“靸(趿)”字因上字“垃”类化从土旁作“圾”,音亦讹为 jī,遂千载莫知其本字本音矣[47]。P.2717《碎金》“𢶍”音“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当作“㧀”,《广韵》音其立切,则《碎金》已音讹为jī。《大觉禅师语录》卷中:“治心明心,垃圾上重添垃圾;究理达理,相应中转不相应。 ”“垃圾上重添垃圾”亦即“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连记》:“丈夫又是假乖张,又道娘子垃圾相。”垃圾相,吴方言谓之“邋遢腔”。



[1]《辞源》(修订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23页。
[2]王广庆《河洛方言诠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3]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并见第537页。
[4]转引自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392页。
[5]参见裘锡圭《释“拉杂”》,原载《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后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6]转引自《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3593页。清光绪《重印金华县志》说同,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3269页。
[7]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392页。
[8]《汉语方言大词典》,第3268页。
[9]《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第537页。
[10]《龙龛手镜》,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93页。
[11]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同。
[12]转引自张喆生《古方言词语例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13]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392页。
[14]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195页。
[15]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乾隆四十八年留芝堂刻本,第15页。
[16]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195、7091页。
[17]宋·俞徳隣《佩韦斋辑闻》卷3说略同。《锦绣万花谷》后集卷34引误作“踏吸”。
[18]方以智《通雅》卷49,收入《方以智全书》笫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0页。
[19]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乾隆四十八年留芝堂刻本,第15页。
[20]并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434页。
[21]《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第537页。
[22]《汉语大字典》,第1904页。今江淮官话、西南官话、闽语并同,见《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434页。
[23]桂馥《札朴》,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91页。
[24]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491页。
[25]参见张喆生《古方言词语例释》,第152页;王贵元、叶桂刚主编《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群言出版社 1993年版,第826页。下引六例亦转引自二书,原书误引处径作改正。
[26]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1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作“邋遢”。
[27]《汉语方言大词典》,第3268页。
[28]闻一多《乐府诗笺》,收入《闻一多全集(四)》,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01页。《乐府诗集》卷16“莫”作“暮”。
[29]参见方以智《通雅》卷6,收入《方以智全书》笫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7页。王念孙《广雅疏证》,收入《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页。
[30]《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第537页。
[31]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11,乾隆四十八年留芝堂刻本,卷11第12页。
[32]裘锡圭《释“拉杂”》,第169—172页。
[33]《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3593页。
[34]《汉语方言大词典》,第5274页。
[35]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392页。
[36]《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392页。
[37]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464页。
[38]《仪礼·士冠礼》:“加柶覆之面叶。”郑玄注:“古文叶为擖。”段玉裁曰:“擖,当为擸,字之误也。”(《仪礼汉读考》,收入《清经解》,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5046页。)《集韵》:“擸,《说文》:‘理持也。’或作擖。”王念孙曰:“擖、擸二字音义各别……诸书中擸字或作擖者,皆俗书之误。”(转引自《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擖”字条,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821页。)《集韵》:“腊,或作臈。”此擖、擸相误之证。
[39]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40]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页。
[41]《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第537页。《龙龛手镜》同,第216页。
[42]桂馥《札朴》,P392。
[43]《汉语方言大词典》,P6464。
[44]《龙龛手镜》,第216页。
[45]罨画之被,当从《山堂肆考》卷190作“罨靸之被”。“罨画”之“罨”,读为“𩇠”、“㔩”,黄生《字诂》:“饰采谓之𩇠,通作㔩,妇人髻饰。杜诗:‘翠为㔩叶垂鬂脣。’按吴兴有罨画溪,本取其处山水如设色之画。详声义,罨亦当与𩇠通,今作掩声,颇无义。”收入《字诂义府合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2页。《广韵》:“㔩,㔩彩,妇人髻饰花也。𩇠,调色画缯,出郭调《字指》。”并音乌合切。
[46]《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便去带了那顶搭圾头巾,身上着破衣服。”证以上文所引《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赵正去房裏换了一顶搭飒头巾,底下旧麻鞋,着领旧布衫。”则明人犹有读“圾”为“飒”者,此“圾”读“飒”之旁证。
[47]《初学记》卷9引《帝王世纪》:“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故谓之伏牺,或谓之密牺。” 注:“一解云:虙,古伏字,后误以虙为密,故曰密犠。”“㧀”讹读为其立切,亦犹“虙”讹读为“密”也。
附记:1. 清·翟灏《通俗编》卷34:“(拉飒)二字所出最先,当以为正,他皆后变字也。《广韵》:‘剌𠛱,不净也。’音如辣拶。《集韵》:‘䏠𦠿,肉杂也。擸𢶍,和搅也。’音俱如拉杂。《黄山谷集》‘傝𠎷’,物不蠲也。蜀人语音如塔靸……㩉㨡、搕𢶍、垃圾其用字各不同。”并可参证。惟翟氏以“搕𢶍”亦同,则稍失之。翟灏《通俗编》,影印清乾隆十六年翟氏无不宜斋刻本, 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1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16页。
2.姜亮夫谓“邋遢”、“邋䨿”、“拉答”、“剌达”、“剌阘”、“儠,傝”、“腊答”、“䖃苴”、“褦襶”、“𥀰㿴”、“邋遝”、“傝𠎷”、“喇哒”、“𪑚𪒴”、“邋拹”、“拹邋”、“垃圾”并声转,“圾或读及或读萨”。又谓“垃圾者累赘无用之物也,昭人读垃他(读靸同),字作垃圾,盖方俗字也。本音下字当读为苏合切,杭人读萨。”并可参证。参见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收入《姜亮夫全集》第 16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186页。
此文刊载于日本《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8卷,2009年4月出版
点击下载附件:
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0631垃圾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66.html

以上是关于湖北方言-萧旭:“垃圾”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