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儒家教育在韩国

儒家-儒家教育在韩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儒家-儒家教育在韩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儒家教育在韩国


儒家思想传人韩国经过三国与高丽,到了李朝时代(1392—1910)推崇为国是,一切国家政策尽可能依照儒家经典。于是限制佛教,废除道教而视儒家为国家公认的唯一信仰,因而儒教在韩国具有国教的地位。几百年来韩国民间实践儒家礼节,相沿成礼俗,三纲五伦成为韩国家庭与社会人际关系的准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经过日据时代36年,1945年民族光复,同时在全盘西化的世风之下,尤其在宗教自由的宪法规定之下,儒教已不是韩国的国教,也不是韩国唯一合法的信仰,相比较而言,只是遵守传统习俗,不参与其他宗教活动的民众的信仰罢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儒家教育在韩国的情况。
一、透过中小学教育实践儒家理念
韩国义务教育期限的小学与中学教育课程中有“国民伦理”一科,这个科目在早年称之为“修身”、“道德”、“公民”等。这个科目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父母子女与兄弟姊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人生观、国家观而成为堂堂正正的一个有为的现代民主市民。这个教育内容应该说是儒家的传统教育方法与目标。洒扫应对进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之五伦,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之三纲,大学的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修己立人进德之法,因此也是韩国国民教育上实践儒家理念之一例。
韩国政府有一段时间采取废止汉字全面不用的政策,首先在小学课本不用汉字,所有的内容都改为韩国文字,逐渐扩大到初中高中课本,甚至波及到一般新闻杂志等,而且街上的招牌一概换为韩文,更严重的是大学的学术性教材也或有不用汉字的。结果是高中毕业的学生不能读懂报纸(因为大部分的报刊还没全面废止汉字而仍采用韩汉文字混用的文体),而且大专毕业的人也不爱看韩汉混用体的文章。这时候有志之士(都是儒道会员)为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国际交流而需要汉字的教育,建议政府当局恢复汉字教育。韩国教育部审定1800个基本常用汉字,再恢复初中、高中的汉文课,全国大专联考也出了汉字的考题。韩国汉文教育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中学汉文课本都以儒家经典或经典的名言警句为内容,韩国政府汉字教育的政策就是儒家理念推行以及实践的政策。
二、透过大学教育实践儒家理念
提起成均馆大学就等于谈到韩国的儒学史。据《三国史记》,公元372年高句丽小兽林2年设立韩国第一所大学,教育子弟,成均馆大学的历史就这样开始。1398年国都东部崇教坊建立文庙,文庙的北部建了明伦堂教育儒士,当时课程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书经》、《春秋》、《礼记》、《周易》等。明伦堂是作课堂用的建筑物的名称,这个学校是国学,就称之谓“成均馆”。1592年由于日本的侵略(壬辰倭乱),文庙全毁,宣祖34年(1601)重建保存至今。甲午更张以后李氏朝鲜国名改为大韩帝国,废止科举制度,国家一切制度皆为促进近代化,因而成均馆改制为近代大学,开设历史学、地理学、数学等几种近代式大学讲座课程,并且大胆施行教授聘请制、入学考试制、毕业考试制、学期制,一年的上课日数、每周上课时数等都有制度,令人感到面目一新。于是成均馆这所学府由古代王朝旧国学革新转变为近代的大学。可惜1910年韩国整体地被日本吞并后,日帝强制停办成均馆的教育,改编为经学院,只有祭文庙的机关保留。1930年日帝在经学院内设明伦学院,明伦学院再改制为明伦专门学院,1939年升格为明伦专科学校,这个学校五年后就
停办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韩国民族脱离了日本统治,1945年9月恢复了明伦专校,1946年9月25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均馆大学成立。
成均馆大学,以修己治人的儒家精神和仁义礼智的儒家德目作为教育理念。建校50年来,现在发展到拥有13个学院大学部71个学系,大学院(研究所)设有42个博士点课程与51个硕士点课程,6所特殊大学院35个硕士点课程,共有一万八千学生的现代高等学府。
学校法人成均馆大学定款第一条说:“本学校法人立足于大韩民国的教育理念与儒家精神实施高等教育为目的而设立之。”为达到学校法人设立目的,成均馆大学最优先设置的是儒学学院,该学院有儒学系、韩国哲学系、东洋哲学系三个系。
其中儒学系除了大学一年级必修共同科目以外,开设的科目:二年级有《论语》讲读、《孟子》讲读、《书经》讲读、礼学特讲、中国儒学史、韩国近世儒学史、韩国上中世儒学史、韩国阳明学、汉唐儒学特讲、韩国性理学史、韩国实学、清代儒学特讲、儒家伦理学、儒家仪礼演习、儒家伦理学;三年级有孔子哲学、退溪哲学、《春秋》讲义、宋代理学特讲、中国哲学史、经学史、儒家哲学练习、孟荀哲学、栗谷哲学、道家哲学史、诸子选读、儒佛道交涉史;四年级有《易经》讲义、朱子哲学、《礼记》讲义、儒墨比较哲学、老庄思想特讲、现代儒学特讲、阳明哲学。
以上所开设的科目大部分是选修科目,每个科目3个学分,大一共同必修科和一般选修科目以外修满63个学分就可以毕业。让现代学生接触儒家经典,给他们介绍儒家经典是难能可贵的。
成均馆大学宣扬儒学的建校精神,大学部一年级共同必修科目中开设了“儒学”一科,全体学生必选这科4个学分两个学期一年的课程,如果没有通过这门课就不能毕业。“儒学”科目简介说:儒学教育为了使学生理解东方人的人生观和他们的思考方式而开设。于是把“儒学”一科目设置为校是科目,主动而积极地学习圣贤的生活,一方面考虑成均馆大学成员的意识,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民族的主体性。
除了“儒学科之外,还开设与儒学相关的“儒学与现代社会”、“东洋古典”、“汉文世界”等全校共同选修科目。这类科目的开设是其他大学所没有的。
韩国目前各种宗教集团办的大学有好几所,成均馆大学乃是儒教办的大学,所以在成大的校训是仁义理智,建校目的也是配合大韩民国教育理念,以儒家精神实施高等教育培养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韩国的成均馆大学是当前社会最有效的实践儒教的途径。
成均馆大学是儒教财团办的儒教的大学,因此成均馆大学宣扬儒家思想是理所当然的。在韩国几所国立大学和教育大学都设国民伦理学系。国民伦理学系除了研究传统与现代社会伦理之外,主要目的是培养初中、高中国民伦理课的师资。课程内容多与儒学有关,因为探讨韩国传统文化总离不开儒家思想,所以各大学所设伦理学系也是一种儒学实践的实例。
各大学除了设置国民伦理学系以外,相当多的大学则设置汉文学系或汉文教育学系。汉文学系一方面研究汉文(字)和用汉字编成的韩国汉字资料,另一方面培训中学的汉文老师。教学科目有儒家经典以及唐宋八大家、东文选、韩中汉诗选读等。因此汉文系之设置和汉文教育多多少少也与儒家研究有关。
除此之外,尚未设置国民伦理学系和汉文学系的各大学都开设国民伦理和汉文的选修科目。其他多数大学所设东洋史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等学系教学课程也有不少和儒家有关的科目。诸如此类都是韩国大学教育中学习儒家、研究儒学、实践儒教的实例。
大学教授和学术界专家所组成推崇儒家、宣扬儒家思想的学术团体为数不少。儒教学会、退溪学会、栗谷学会、静庵学会、河西学会、尤庵学会等。这些学会都研究儒家思想与韩国传统学术文化,以便发掘值得继承的儒家与传统思想。儒教学会(会长:金丁镇)拥有两百多位各大学教授会员,退溪学会拥有国内外会员一千多人,该会曾召开过数十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除在韩国召开之外,曾在日本、台湾、美国、俄国、中国等办过国际学术会议。其他各学会也在国内进行非常活跃的学术活动,都是儒家思想现代化理论建立之功臣。
三、社会教育方面实践儒家理念
信奉儒家思想崇拜孔子的集团称之谓儒林。儒林的组织叫做儒道会。1945年8月韩国光复以后,同年10月,全国儒林2,500余人聚集于成均馆明伦堂召开儒道会,创立总会,诞生了儒道会总本部,拥戴金昌淑先生为委员长。
儒道会为成均馆、地方乡校、成均馆大学之发展以及教育、教化、学术等有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儒道会按照该会设立理念经营以下几项事业:
①成均馆大学校、儒教广播电台、儒林文化社及地方乡校和儒林机关的发展育成有关的事项。
②经典及学术的研究发表及出版有关的事项。
③政治、经济的研究发表及出版有关的事项。
④教化及社会福利事业有关的事项。
⑤其他为达成本会目的所必要的事业。
成均馆的前身是大学国子监,到了高丽末年恭愍王11年(1356)改为成均馆现在的名称。
1946年教育部批准成均馆大学设立,但明伦堂容纳不下现代规模的大学,只好在旁边购地建校舍,校名称叫成均馆就是学校法人成均馆大学。而且儒道会为管理原来的成均馆而组织了财团法人成均馆。据财团法人成均馆定款,该财团的目的是基于儒道精神,阐明道义、扶植伦理、发展文化、振兴公德。
儒家本来重视丧葬祭礼,韩国一般人认为儒教是祭祖先的宗教,而且自家若祭祖先,就自认为自己是儒教信徒。因为基督教不祭祖先,所以朝鲜时代受压迫,而现在被很多韩国民众所歧视。一般韩国人以为成均馆是祭孔子的地方。确是如此,成均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年两度举行释奠大祭。春祭在农历2月上丁日,秋祭在农历8月上丁日盛大举行。
高丽、朝鲜王朝时代中央有成均馆;地方有乡校,乡校是缩小的成均馆地方公立学校。内有学舍与文庙,和成均馆的制度一样,一方面享祀先贤先圣,一方面教育乡村子弟,李氏朝鲜太宗王特别重视乡校的教育,其数达到360所乡校(当时南北韩合起来的数)。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乡校的教育教化功能被迫停止,只准祭祀文庙活动。
1945年光复以后各地乡校个个组成财团法人,目前除了北韩地区的乡校之外全国232所乡校已恢复活动。不过仍然起不到学校的作用,只春秋祭文庙,宣扬儒学。1980年以来政府教育部当局重视传统国民礼节,每所乡校纷纷开办寒暑假“礼节学校”招收放假期间的初等和中等学校的学生,教习传统礼节。韩国的传统礼节就是儒家的礼节,洒扫进退应对、晨昏请安、长幼有序等。
乡校开办“礼节学校”以后,一般社会的反应良好,有的学校组团去夏令营同样去学习传统礼节。乡校对社会教化之功效有目共赏。
(资料来源http://www.ica.org.cn)
中华文史网编辑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495.html

以上是关于儒家-儒家教育在韩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