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释“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及相关的一些字
(首发)
张崇礼
山东大学文学院

《说文》:“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稠髮也。从彡从人。《诗》曰: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髮如云。’鬒,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或从髟真声。”[1]段注:“稠者多也。禾稠曰稹,髮稠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其意一也。”[2]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真”得声的字有一类含有“多盛”的意思: “禾稠曰稹,髮稠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亦即禾、髮“多盛”。《淮南子·兵略训》:“畜积给足,士卒殷轸。”高诱注:“轸,乘轮多盛貌。”[3]“疹”是皮肤上出现的一种小疙瘩,这种皮肤病的特点是众多的小疙瘩聚集在一起,也含有“多盛”的意义。《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填然”修饰“鼓之”,形容鼓声稠密、声势盛大也。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从字义上看,《说文》对“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的训释是正确的,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本义应该就是“稠 髮”,或者是“髮盛貌”。对于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小篆字形,大徐本分析为从彡从人,段注本分析为 从彡人声。“彡”,《说文》训为“毛饰画文也”,从“彡”的“尨”字,《说文》训为“犬之多毛者”;从“彡”的“髟”字,《说文》训为“长髮猋猋”。可见,彡作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形旁,也是没有问题的。

“参”,《说文》:“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的分析,段注又说: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疑后人窜改,当作‘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象形’。《唐风》传曰:‘三星,参也。’《天官书》、《天文志》皆云,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盖彡者,象三星,其外则象其畛域与?今隶变为‘参’,用为参两、参差字。”[8]段氏对“参”字形的分析,也是有问题的。
“参”字金文多见,代表性的形体主要有: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参父乙盉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尊[9]
林义光认为:“参,并也,从人、齐。”“彡声。”朱芳圃说:“曑象曑宿三星在人头上、光芒下射之形,或省人,义同。”林洁明说:“《说文》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之说疑误。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古音在真部,参在侵部,音不相近。 ”“参字盖象参宿三星在人头上,彡声。”[10]
今按:林义光认为“参”字从“齐”,显然是不对的,林洁明已辩之。大家都认为“参” 不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而林义光、林洁明又同时认为“参” 从彡声。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是不正确,“参”当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通过上文对“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分析,我们知道,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和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得声的字中,有一些含有“稠”、“盛多 ”的意思,而星星正符合这一特点。繁星密布于天上,与稠髮密布于头上、士卒密布于地面上、疹密布于皮肤上,含义是相通的。
从字形上分析,朱芳圃、林洁明“参宿三星在人头上”之说,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把“曑”所 从的“晶”和参宿三星联繫起来,等于把三颗星坐实了,不能多或者少。但从甲骨文“曐”所从的“晶”来看,星的个数有两个或五个不等。所以“晶”所从的三颗星,只能理解为约数,即以“三”表示众多。再者,朱芳圃的“光芒下射之形”,显然是在解释连接三颗星和人形之间的三条线,此说甚为牵强,参宿三星的光芒不至于那么强烈,即使有那么强的光线,又何以彙聚到一人的头上呢?
我们认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参父乙盉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表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下部为人形,上部三条线,乃“稠髮 ”的象形,其下的一横线,当是用来绾定髮髻的簪之类。其后卫盉、克鼎等增“彡”,应是表类属的义旁,如“尨”、“髟”所从,并非声旁。“参”, 从晶,“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应训为繁星明亮貌。“参”当是“昣”字初文,《集韵·轸韵》:“昣,明也。”后世写作“灿”,《说文·新附》:“灿,灿烂,明瀞貌。”《集韵·换韵》:“灿,明貌。”南朝何逊《苦热行》:“卧思清露浥,坐待明星灿。”[11]我们现在也说“星光灿烂”、“灿若星辰”等。金文中“参”假借作“三”,如“参有司”、“参寿”等,因参宿共三颗星,所以被称为“参”,遂致许慎误以参星为“参”字本义。

《甲骨文字诂林》0040条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形相比较,我们认为,上揭甲骨文诸形应释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下部人形或跪或立,无别。此字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人髮的形状,特别是第二形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参父乙盉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一样,都有象徵簪的一横笔。如果第二形的下部再象第三形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完全相同了。
甲骨文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用为地名及方国名 ”,应读为“轸”。《左传·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杜预注:“贰、轸 ,二国名。”[13]杨伯峻注:“《春秋传説彙纂》以爲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轸在今应城县西。两国其后皆为楚灭。”[14]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字形演变序列是清楚的:最初是一个象形字,如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卣、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尊)和小篆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样子。在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分析为从彡人声,也是有道理的。

金文中除了用作人名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得声的还有“廷”和“轸”,下面就讨论一下这两个字。
金文“廷”字,释者多有,如:
吴大澂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省声。其余异体,皆循此而变也。 ”[15]
陈初生先生说:“‘廷’字甲骨文未见,金文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或省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从壬的结合体。”[16]
我们完全赞同陈初生先生的意见,认为“廷”较早的形体应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后变为从“壬”声。
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得声的字,除上文所说的具有“稠”、“盛多”等一类意义的词族外,还有另外一个常见词族,如:
“轸”,除《说文》训为“车后横木也”之外,还有一个的意义,是指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周礼·考工记·辀人》:“轸之方也,以象地也。”[17]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围成一个方形,所以说“轸之方也,以象地也。”《楚辞·九章·抽思》:“轸石崴嵬,蹇吾愿兮。”王逸注:“轸,方也。”洪兴祖补注:“轸石,谓石之方者,如车轸耳。”[18]《楚辞·王褒<九怀·昭世>》:“忽反顾兮西囿,覩轸丘兮崎倾。”洪兴祖补注:“轸丘,犹《九章》言轸石也。”[19]
“轸”又是二十八宿之一,是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有星四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轸宿的四颗星正好大致处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或者说,四颗星正好围成一个方形。这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这种形状,此星宿才被称为“轸”。
“畛”,《说文》:“井田间陌也。”井田之间的道路之所以被称为“畛”,也是因为它们成方形。若谓其不然,我们还可以从“畛”的引申义中找到根据。《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成玄英疏:“譬东西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畛界限域也。”[20]“四方之无穷”,就“无所畛域”,很明显,“畛域”是“四方”形的,所以成疏才以“东南西北”释之。
“廷”即“庭”之初文,“立中廷”之说金文习见,“中廷”即后世之“中庭”。“廷”之得名,应该因为它是由四面建筑围成的一片区域,所以金文“廷”以“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声,便是理所当然的了。我们之所以赞同陈先生的意见,原因就在于此。 “壬”显然不具备上述含义,高田忠周以挺立义释“廷” 从“壬”的原因,比较牵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当为瑵字异文。按,字 从车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甚为明晰,当 从容庚释轸。《说文》:‘轸,车后横木也。从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21]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也释为“轸 ”。[22]今按:释“轸”可从,但以为“轸”即 “车后横木”则非。番生簋铭文曰:“赐……车,电轸、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雕)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朱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虎冟熏裏、逪衡、厷戹(轭)、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童、金豙、金簟弼、鱼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箙);朱旂旜金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二铃。”和番生簋所记赏赐之物大致相同的还有:
1.毛公鼎:赐汝……金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雕)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朱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虎冟熏裏、厷戹(轭)、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甬、逪衡、金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豙、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箙);马四匹,攸(鞗)勒、金钩、金膺;朱旂二铃。
2.三年师兑簋:赐汝……金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雕)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朱虢(鞹)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虎冟熏裏、厷戹(轭)、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甬;马四匹,攸(鞗)勒。
3.录伯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簋:余赐汝……金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雕)帱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朱虢(鞹)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虎冟朱裏、金甬、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戹(轭)、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马四匹,攸(鞗)勒。
4.吴方彝:赐……金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雕)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朱虢(鞹)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虎冟熏裏、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画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金甬、马四匹,攸(鞗)勒。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电轸”可以确定是一个词。因为其他铭文“金车”之后都接“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某某”,只有番生簋多出了 “电轸”。
2.“电轸”是对“车”的描述。铭文“车”或“金车”之后,都是对所赐之车马的描述,“电轸”也不应例外。
3.上引其他铭文都是“金车”,即用铜作装饰的车子,而独有番生簋是“车”,多出的“电轸”可能和这有点关係。
高田忠周说:“电疑绅字假借,又或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假借。”[23]此说大致可从。“电”,从雨,申声。“申”即电之初文,“绅”从“申”声,“电”假借为“ 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广雅·释诂三》:“绅,束也。”[24]《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书曰:‘ 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25]其实,“申”也有“束”义,如《淮南子·道应训》:“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申辕,留于秦 ,周年不得见。”高诱注:“申,束也。”[26]
《说文》:“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车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也。”段注:“依许意盖谓轛、輢、軨等皆有物缠束之,谓之约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27]
总之,我们认为,“电轸”应是用皮革、织物等缠束之“轸”。
“轸”在这裏训为“车后横木”或者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都不太合适,车厢底部的横木似乎不必用皮革等缠绕,而仅仅缠绕“车后横木”又不太合常情。我们理解,这裏的“轸”,应是指车厢,也就像段注所说那样,“盖谓轛、輢、軨等皆有物缠束之。”《周礼·考工记·辀人》: “轸之方也,以象地也。”贾公彦疏:“云‘轸之方也,以象地也’者,据舆方而言,不言舆言轸者,轸是舆之本,故举以言之。”[28]“轸是舆之本”,所以轸可以代指舆。 “电轸”应是指车厢的格栏都用皮革等物包裹、缠束。
车舆用皮革缠束,表明其华贵,这和番生簋铭文所记赏赐规格较高相符。另外,我们考虑,毛公鼎等其他铭文都是“金车”,而独有番生簋是“车”,也可能和“金车”都用铜作为装饰,而番生簋的车却多用皮革等物有关。
为了给上面我们的论述提供一些佐证,下面讨论一下古代常见的“栈车”。
栈车是一种车厢用竹木编制而成,不张皮革的车。《周礼·春官·巾车》:“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郑玄注:“栈车不革鞔而漆之。”[29]“不革鞔”也就是不用皮革包裹。这种车为士所乘,自然也就低级得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偪下”[30]孙叔敖乘栈车,被认为是生活俭朴的表现之一,也可见栈车并不华贵。
“栈车”又被称作“栈轸之车”。《晏子春秋·杂下十二》:“晏 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31]“栈轸”应和“电轸”相对。“栈轸” 可修饰“车”,番生簋铭文以“电轸”来描述“车”,也就可以理解了。

《郭店楚墓竹简》的《老子》甲组第三十四支简有如下一段文字:“未知牝牡之合A怒,精之至也。”其中的A所代表的那个字,原字形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朘”。[36]廖名春先生疑此字为表示牡器的专字,认为上为“丄”,下为“昜”字下部。“丄”,象牡器之形; “昜”即古“阳”字,古人也以“阳”表示牡器。[37]何琳仪先生疑此字从“士”从“勿”的会意兼形声字,读若 “物”;士之物,即年青男子的阳物。[38]范常喜先生将此字分析为 从“士”,“寻”省声。[39]
范常喜先生说:“罗振玉和王国维已经指出,‘士’即甲骨文裏‘牡’字所 从的‘丄’。郭沫若进一步指出‘士’实为牡器之象形。由此可见‘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轸”见于郭店楚简《五行》第四十三简,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这种写法来源是比较清楚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泥纽真部,读音相近。
楚文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除写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
《望山楚简》二号墓第38简有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读为“轸”,其文曰“白金之轸”,是用“白金 ”装饰之“轸”。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517空布旧释为“勿”的字[41]和《古钱大辞典》734旧释为“勿”的字,[42]其实也都是“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应读为“珍”。
另外,包山简第八十四简有用作人名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可分析为从水,轸声,应释为“沴”。《说文 ·水部》:“沴,水不利也。从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

“溺”字在包山简中共出现五次,郭店简中共出现四次,现选取有代表性的形体如下:
B1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并考释道:“读如没。《小尔雅 ·广雅》:‘没,无也’。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沕深潜以自珍’,徐广注:‘沕,潜藏也。’”。[43]汤余惠先生说:“此字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即古溺字。《古文四声韵》引《华岳碑》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简文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勿声,即‘淹没’之‘没’。勿、没古并明纽、物部,古音极相近。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之为没,犹《说文》殁或体作歾。”[44]何琳仪先生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疑沕之繁文。《集韵》 ‘沕,沕穆,深微貌。 ’‘沕,潜藏也。’”[45]
后来,特别是郭店简公布后,把上揭诸形释为“溺”已确定无疑,廖明春先生论之甚详,兹不赘述。但廖先生对字形的分析恐怕是有问题的,他说:
其实,“弱”字并非从“弓”从“彡”,《说文》与段玉裁注都有问题。所谓“弓”,乃人的侧身形象,战国文字中“人”作偏旁时与“弓”混,许慎将“人”误作了“弓”。所谓“彡”,乃尿水的形象。两人侧身站着撒尿,这就是“弱”字的本义。加水旁繁化为“溺”。而“尿”则为“弱”字的简化,将二人简为一人,所以应是“弱”字的别体。[46]
廖先生的解说有很多合理的成分,但他以“弱”字的小篆形体为立论的基础,把“弱”解释为“两人侧身站着撒尿”,恐怕是靠不住的。而把“溺”和“尿”分别看成“弱”字的繁化和简化,更有本末倒置之嫌。
综上所述,在对楚简“溺”字三个构字部件“人”、“水”和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何琳仪先生把“水”与“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这从我们上文所引郭店简的“轸”、 “参”及下文将要谈到的《王孙遗者钟》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在“溺”字中表声。何琳仪先生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从水,从人,会人没水中之意。人亦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人均属泥纽。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人之准声首。”[47]而“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亦可看作从“人”得声,所以“溺”以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声是可以理解的。

春秋晚期的楚器《王孙遗者钟》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并从弓。……是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盖涉沴字而然矣。沴训‘水不利也’,水不疏通,故滞渍为下深也。从沴省,兼会意。但铭意非泓本义,当叚借为弘、为宏。……谓融龢包容人民也。”
郭沫若先生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从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者瓕之异。……从水,斯为瀰矣。瀰者,水盛貌。” [48]
于省吾先生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即沴,音义同戾。《广雅·释诂》:‘戾,善也。’ 北江先生谓《诗·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言其和也。”[49]
廖明春先生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无疑是正确的。
“溺”字的左上部,有从“弓”和从“人”两种写法, 战国文字中“人”作偏旁时与“弓”混同,是一种常见现象。上揭包山、郭店楚简“溺”字诸形中,就既有从人作者,也有从弓作者,当以从人者为正。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裘先生的按语说:“《说文·水部》:‘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没也。从水从人。’即‘溺’字,简文此字读为‘弱’。”[53]《古文四声韵》“弱”字下所引来自古《老子》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所以汤余惠先生把楚简“溺”字的“人”和“水”合在一起释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是正确的,这个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说文》训为“没”,应是“沉溺”之“溺”的本字。关于这一点,前人已经指出过。《说文》段注:“此沉溺之本字也。今人多用溺水水名为之,古今异字耳。《玉篇》引孔子曰:‘君子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于口,小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于水。’顾希冯所见《礼记》尚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54]
《古陶文彙编》三·一一一八有一用作人名的“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可分析为从心,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声,应释为“愵”。《说文·心部》:“愵,忧皃,从心,弱声。读与惄同”。
后世的“尿”字,人们往往以为是从尸从水的会意字,“尸”即人形,从尸从水会人撒尿之义。其实“尿 ”即“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应来源于类似《语丛二》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这对我们认识金文中的另一个字,很有启发意义。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疑即“泓”之省。高田忠周释为“ 汲”。郭沫若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作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者,舠之异文。《诗 ·河广》以刀字代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舠行于水,故字从水。……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余旧释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谓泓字之省,固不确,容庚、于省吾等複释为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亦仅凭臆断。” [55]郭沫若先生释“舠”之说颇为迂曲,实不可从。他所批评的容、于二位先生,释“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已经认识到右旁“弓” 形为“人”形之讹,在对此字的考释上,倒是一大进步。现在把“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字。
至于器主“者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何人,我们曾根据字音猜测是《越绝书·计倪内经》所记的计倪。计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作计研,《史记·货殖列传》作计然。若依何琳仪先生的意见,“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从“人”声,则 “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为泥纽真部,“研”为疑纽元部,“然”为日纽元部,读音相近。
后读到董珊先生的《越者汈钟铭新论》,[56]他根据对铭文的理解,对器主的身份及编钟的年代提出了自己看法:
据铭文,者汈承续当时越王之父的训教,又辅弼时王长达十九年之久,他应经历两代越王,都得到信任和重用。铭文中越王嘉勉他的时候,他的年龄应该已经很大,因此越王赐予他这套编钟,让他以此安度晚年。从这样的理解来看,钟铭所见越王与者汈的关係,只能是君臣关係。
由此来看,判断该钟的时代,需要满足这几个必要条件:1、当时的越王与前代越王是父子相继的两代;2、继承者年数至少有 19年;3、时王与者汈是君臣关係,受命时的者汈年事已高,他不可能是下一代越王。
在位年数达到19年的越王,只有勾践(《竹书纪年》作 “菼执”,铭文作“鸠浅”,在位33年)、翁(《纪年》作“朱句”,铭文作“州句”,在位36年)、翳(《越绝书》作“ 不扬”,铭文作“不光”,在位35年)这三王,且此三王都是子继父位。学者讨论者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钟的年代,都是从这三王立论。但关于编钟主人的具体论述,却常与第三个条件相悖。
若这套编钟的主人真的是计倪,且作于翁19年的话,则与董先生提出的判断标準相符:
1、器主的身份相当显赫,绝非一般的臣子,而计倪曾是勾践身边重要的谋士,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他当时的地位已非常重要,如果活到翁19年,其身份可想而知。
2、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据《索引》引《竹书纪年》可知,鼫与在位六年,不寿在位十年。从勾践卒至翁19年,其间共35年。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王勾践十年二月,“于是计研年少官卑,列坐于后,乃举手而趋,蹈席而前进曰: ‘谬哉,君王之言也!非大夫易见而难使,君王之不能使也。’”十一年,越王勾践对计研说“何子之年少,于物之长也? ”勾践在位33年,勾践十一年至其卒尚有 22年。22加上35,共57年。当时“年少”的计倪, 57年后正好“年事已高”。
另外,我们怀疑计倪和《国语·吴语》、《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的“诸稽郢”为同一人。“计”和“稽”同为见纽脂部,“倪”为疑纽支部,“郢”为定纽耕部,读音相近。这样“者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者”也就有了着落。
由于传世文献的记载有限,且相互之间矛盾之处较多,我们的上述论证还存在太多的设想成分,正确与否,有待更多材料的进一步验证。



[1]许慎:《说文解字》,大徐本,中华书局,1963年,185页上。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3]高诱:《淮南子注》,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255页。
[4]孟轲:《孟子》,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2666页中。
[5]许慎:《说文解字》,大徐本,中华书局,1963年,141页上。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313页上。
[7]钱大昕:《潜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年。
[8]同注6。
[9]参见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472-473页。
[10]以上诸家意见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4288-4289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11]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2001年。
[12]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13]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755页下。
[1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130页。
[15]以上诸家意见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1057-1061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16]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324页。
[17]贾公彦:《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914页中。
[18]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19]同上。
[20]郭庆藩:《庄子集释》,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258页。
[21]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7744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22]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中华书局,1998年,180页。
[23]同注21。
[24]王念孙:《广雅书证》,中华书局,1983年,86页。
[25]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208页。
[26]高诱:《淮南子注》,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208页。
[2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8]同注17。
[29]贾公彦:《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824页下-825页上。
[30]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227-228页。
[31]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 160-161页。
[32]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116页注释[七一]。
[33]赵建伟:《郭店竹简老子校释》,《道家文化研究》第 17辑,三联书店,1999年,467页。
[34]魏启鹏:《楚简老子柬释》,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9年,33页。
[35]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载《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1998年,100页。
[36]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页。
[37]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30页。
[38]何琳仪《贵尹求义》,《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博简卷》133页,武汉大学等举办,2006年6月26日。另亦可参季旭昇《〈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试读》,载《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博简卷》20页注43。
[39]范常喜:《〈郭店楚墓竹简〉中两个省声字小考》,简帛网首发,2006/08/01。上文注34、35、38皆转引自范先生的文章。
[40]湖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图版58页,释文111页。
[41]汪庆正:《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42]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1982。
[43]刘彬徽、彭浩等:《包山二号墓简牍释文与考释》,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附录一,372页考释10。
[44]汤余惠:《包山楚简读后记》,《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2期。
[45]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1306页。
[46]廖明春:《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45页。
[47]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316页。
[48]以上诸家意见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6360-6362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49]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中华书局,1998年,108页。
[50]廖明春:《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46页。
[51]陈伟:《关于包山楚简中的“弱典”》,《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01年。
[52]高诱:《淮南子注》,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18页。
[5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206页注释[九]。
[5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589页。
[55]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56]董珊:《越者汈钟铭新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首发,2008/03/01。
点击下载 word版:

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0164释“ ”及相关的一些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98.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张崇礼:释“人/彡”及相关的一些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