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释“琮”及相关诸字 (二)
陈剑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三、殷墟甲骨文和“文王玉环”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及相关诸字
殷墟甲骨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多见,作如下之形:
(一)、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怀特》36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怀特》393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313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09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093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2807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31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310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09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09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2805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屯南》1263
(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707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100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099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8101
(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2981
(四)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280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2804
(五)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694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英藏》253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6810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694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36959
上举诸形中显然以第(一)类字形最爲原始,后面几类皆係其省变。第(五)类字形即“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仅见于黄组卜辞。其上下方笔画係一横笔加左右两斜笔构成的塡实的三角形, 一般摹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类纂》1118页2902号)其实是不大準确的。《类纂》将它与2899号(即前四类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分爲两号字头,亦不必。[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大都见于宾组和历组卜辞,作地名、人名和国族名。其首领称“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其族人曾爲犬官,称“犬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今将较爲完整的卜辞列举如下:
28)贞:惠壴令视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 8092
29A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寅贞:呼取令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29B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取令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8093
30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贞:并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 8098
31)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往来亡忧。 《合集》 152
32A)其先延。
32B)其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 7076
(32)同版多辞与战争有关,据位于龟版同样水平位置更靠外的左右两辞“其先雀,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翦)”,可知上两辞係贞卜派谁作先锋的问题。
33A寅贞:其延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于丁。
33B)惠庚延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32981
34A丁未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34B甲寅卜,王:惠莀示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五月。 《合集》
10474
35)贞:呼犬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省从南。《合集》10976
36)贞:令犬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 5668
37A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获豕。
37B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不其获豕。 《合集》6949
38)己卯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于木月至。 《合集》 32806
39A戊寅[]:允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
39B庚辰卜:不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 《合集》 32804
40)贞:惠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月。 《怀特》 362
41)贞:惠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 《合集》 3310
42)己未贞:王其告其比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 《合集》32087
43)癸酉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令乙亥祷。 《合集》 32805
44)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立事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六月。 《合集》5505
45)戊辰卜,争贞:翌己巳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事。 《怀特》 393
46)己丑卜:惠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 8095
47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二月。 《合集》3314(前4.5.1
(47)从字体看属宾组三类。“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32911(邺3.43.9)历组二类卜辞云:“乙酉贞:王令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亚侯,又。”“亚”字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明显不同。岛邦男《综类》后所附“通用·假借·同义用例”第588页收此两字两辞。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424页引此两辞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侯”即“亚侯”。按二者当无关,不能混爲一谈。历组卜辞“亚侯”又见于《屯南》502:“乙未贞:其令亚侯帚(归),惠小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合集》8099宾组残辞云:“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令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之字拓本上存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当是卜辞常见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之残。宾组卜辞数见“呼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方”之卜(《合集》6300~630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方”是宾组卜辞中出现最多的殷人的敌对方国。 由此看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国或说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族或曾短暂地与商爲敌。此外“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还见于《合集》3312正、3313、8094、8096、《屯南》1263等,辞皆残甚。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都见于黄组贞旬卜辞,作地名。《合集》 36941、36942同版其它地名皆已残失。同版尚存其它地名的如:
48A)癸酉 [卜,在]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贞: [王旬]亡[忧]
48B)癸丑卜,在犅,贞:王旬亡忧。 《合集》 36810
49A癸丑[卜,在]洛,贞:王 []亡忧。
49B癸亥卜,在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次),贞:王旬亡忧。
49C癸酉卜,在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次),贞:王旬亡忧。在十月又二。
49D癸未卜,在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贞:王旬亡忧。
49E[]巳卜,在犅,[贞:王 ]旬亡忧。[]十月二。《甲骨文合集补编》11283(甲释十七)=《合集》36959(《甲编》346+《英藏》 2536(库 1569=《合集》41776[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还见于1993年山西曲沃北赵晋公室墓地M31出土的“文王玉环”:[3]
50)玟(文)王卜曰:我眔唐[4] 人弘戋(战)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人。
李学勤先生认爲,“‘文王’乃是身后的谥法” ,“环上文字虽非文王时刻,看其字体仍当在西周初年。”“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作如下之形: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文物》1994年第8期30页图一四、31页 图一六
显然即前举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旁和甲骨文第(五)类见于黄组卜辞的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上下方笔画作勾廓形写法的异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李学勤先生释爲“贾”。[5]我们在前文已经辨明,真正的“贾”字的上半偏旁“襾”及独立的“襾”字,跟“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是不同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或“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地望,研究者多据唐兰先生释“除”爲说, [6] 不可据。下面试据卜辞同版关係推断其大致的範围。前引《合集》36810“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与“犅”同版;《合集》36959+《英藏》253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次”与“洛”、“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次”、“犅”同版。先说最关键的“洛”。自段玉裁考定“雍州洛水,豫州雒水,其字分别,自古不紊。……后人书豫水作洛,其误起于魏”,“当时(洛、雒)二字确然分别”,[7]学者多信从其说。按“洛”、“雒”之分对于更早的时候来说并不适用。 “雒”字晚出,现所见殷代和西周古文字资料中仅西周晚期金文周雒盨(《集成》9.4380)中一见,用爲器主之名。在殷商和西周时代,两洛水字都应只作“洛”。西周晚期金文敔簋(8.4323)有地名“阴阳洛”、“上洛”,研究者多以爲 “洛”爲南洛即“雒水”。[8]“上洛”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451、《汉书·地理志》等作“上雒”,以位于南洛水(雒)上游而得名。西周晚期虢季子白盘(16.10173)“搏伐玁狁,于洛之阳 ”之“洛”则是北洛。研究卜辞地理的学者或以“洛”爲陕西之洛即“北洛”,或以 “洛”爲河南之洛即“南洛”。[9] 郑杰祥先生认爲“ 卜辞洛地当在古洛水下游一带”,今河南省洛阳“可能就是卜辞中的洛地”。[10] 可从。前文引过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父丁爵(14.8472)传1927年前出于河南洛阳市,是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族所居之地与今洛阳市必相去不甚远,亦可爲旁证。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原作如下之形: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甲骨文编》、《综类》415.1、《类纂》皆误分爲“歺”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两字。李宗焜先生已指出其误,并将其合併爲一字。[1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与见于何组和无名组的田猎地名“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当一字之繁简体。卜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作如下之形(《类纂》1112页2878号字头):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2932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29325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29327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屯南》53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28151
于省吾先生释爲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12] 可信。因其上下两部分常常刻得距离较大,《甲骨文编》误将其割裂爲“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贝”两字。《屯南》53之形原释文和《类纂》皆误分爲两字,《类纂》分别收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1280页“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下。其误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被误分爲两字相类。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见《说文》卷四下𣦼部,说解云“读若槪”。从以下证据看,这个读音是可靠的。《说文》卷七下韭部:“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菜也,叶似韭。从韭、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声。”俗作“韰”、“薤”。《说文》卷十一上水部新附:“ 瀣,沆韰〈瀣〉,气也。从水、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省声。”《史记·司马相如传》“澎濞沆溉”索隐:“溉,亦作瀣。”《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阳子明经》曰:“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马王堆帛书《却穀食气》第三行“夏食一去汤风,和以朝暇(霞)行暨。”“沆瀣”作“行暨”。[13] 颇疑卜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当读为“蒯”。两字声母均属见系,韵部爲微物对转。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尹辛)攻蒯,蒯溃。”杜预注: “河南县西南蒯乡是也。”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作爲田猎地名曾与“盂”同版共见(《合集》29324)。卜辞“盂”地学者多从王国维之说,认爲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14] 我们读“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蒯”,与此也不存在矛盾。《说文》卷六下邑部: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汝南安阳鄕。从邑、𦳋 省声。”小徐本“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见于《尔雅·释诂》, 《说文》有从之之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古书通作“蒯”)、“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聩”字之或体)等而失收“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说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下段玉裁注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今不可得其左旁所从何等、字之本训何属”。或将其与从“崩”或从“朋”之字联繫起来考虑,[15] 但二者字音相差太远,其间关係恐难以説得清楚。我们由卜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可能读为“蒯”进一步猜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本身,説不定就是由卜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的上半(“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加“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讹变而来的。
前引卜辞“犅”字皆作从“牛”、声符作“从刀网声”。研究卜辞地理的学者或以爲“犅”“必在(河南)杞县南方,靠近安徽边境”; [16] 或认爲卜辞“犅”地即《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客卿竈攻齐,取刚、寿”之“刚”,地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17] 或以爲即《左传》成公十二年“晋人败敌于交刚 ”的“交刚”,在今山西隰县。[18] 以上诸说皆嫌与洛水、洛阳距离过远。“犅”又见于西周铜器犅刦尊、卣和保利博物馆近年入藏的殷代晚期犅伯卣。[19] 李学勤先生因卜辞有在“犅”“敦酓美”之事,卜辞“犅”与“洛”同版,谓“洛即洛水,酓美很可能是楚的先人”。认爲“犅当位于今陕西东南到邻近的河南西部一带,即洛水与楚人祖居地之间”。[20]
总结以上分析,“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或“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地必距今河南洛阳不甚远。根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读音,跟“文王玉环”的记载结合起来考虑,以上诸“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并当读爲“崇”。卜辞常说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崇)侯”,其着名者有殷末的崇侯虎,进谗于殷纣而使西伯被拘于牖里。文王玉环所记文王和唐人一起大战崇人,就是《诗经》、《左传》、《史记·周本纪》等书所盛称的文王受命之后“伐崇”、“伐崇侯虎 ”之事。[21]
古史传説或以爲鮌封于崇,称之爲“崇伯鮌”。《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韦昭注:“鲧,禹父。崇,鲧国。伯,爵也。”《史记·周本纪》记西伯被释放后,接着说:“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之都丰。明年,西伯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正义引《尚书大传》:“文王一年质虞、芮,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纣乃囚之。四友献宝,乃得免于虎口,出而伐耆。 ”《礼记·文王世子》正义引《大传》:“文王受命一年,质虞、芮之讼,二年伐鬼方,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两说虽有不同,但皆以文王受命之六年伐崇。[22]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邘)、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诗经·大雅 ·皇矣》:“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鈎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沖閑閑,崇墉言言……临冲茀茀,崇墉仡仡。……”《左传》僖公十九年: “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 ‘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伐崇,再驾而降爲臣,蛮夷帅服,可谓畏之。”
“崇”之地望旧说有误。《周本纪》“明年,伐崇侯虎”张守节《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清人如陈奂(《诗毛氏传疏》《皇矣》“以伐崇墉”下)、俞樾(《俞楼杂纂》卷二八“崇”条)均指出“崇”与“丰”实爲两地。俞樾并认爲“崇”、“嵩”古本一字,“崇”在今河南嵩县,“崇国盖因河南嵩山得名” 。近人丁山、徐中舒等皆从其说。[23] 顾颉刚、刘起釪先生有较详细的考证,今引之如下:[24]
国语·周语》: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韦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境,崇高山见《汉书·武帝纪》云:“元封元年……翌日亲登崇高……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爲之奉邑,名曰崇高。”《汉书·郊祀志》及《地理志》“颖川郡”皆作“崈高”,师古注云:“‘崈’,古‘崇’字耳,以崇奉嵩高之山,故谓之‘崈高奉邑’。”王念孙《读书杂志》云:‘崇高’即‘嵩高’,师古分‘崇’、‘嵩’爲二字,非也。古无‘嵩’字,以‘崇’爲之,故《说文》有‘崇’无‘嵩’。经传或作‘嵩’,或作‘ 崧’,皆是‘崇’之异文。”可知“崇”就是后代的“嵩”,亦即现在河南登封附近的嵩山一带地。现在的嵩县,显然也是沿其旧称的地境之一。
近年发表的《上博(二)·容成氏》简 45~46记文王征伐叛殷的“九邦”“丰”、“镐”、“于(邘)”、“宗(崇)”、“密须氏”等,整理者李零先生指出:[25]
《史记·周本纪》正义以爲西周丰邑是因灭崇而建,并因而猜测崇国故地在丰、镐之间,现在从简文看,西周丰邑是灭丰所建,与崇无关。……(引《周本纪》正义之说)……今得简文,可知崇自崇,丰自丰,绝非一地。《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定其地望在今河南嵩县北(页二七〇九)。
沈建华先生也据此指出:“楚简‘崇’国,再一次证明顾颉刚、刘起釪的看法。”[26]
“崇”位于嵩山一带、今河南嵩县附近,跟前文所论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地距离洛阳不甚远正相合。邹衡先生考定,周初的唐,即唐叔虞始封地,史家所称的“故绛”,即今山西翼城县与曲沃县交界处之天马——曲村遗址。[27] 其地位于晋南,则伐崇之役文王联合唐人也属正常。周原甲骨H11:22存“虫白(伯)”两字,不少研究者读“虫”爲 “崇”,甚或进一步以爲此“崇伯”即崇侯虎。也有人认爲,“假虫爲崇,并无文献足徵 ”。[28] 我们主张“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读爲“崇”,有文王玉环所记文王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崇)人”作战的旁证,“崇”字从“宗”得声,前文已引到 见于楚简《周易》的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声旁之字在传本有异文“宗”,下文要讲到,金文从“玉”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之字即“琮”之古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即“琮”字的表意初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读爲“崇”,从语音看也是很自然直接的。
“崇之役是周人扩展史上一件大事。”[29] 顾颉刚、刘起釪二先生曾对当时形势有很详细的分析论述,其说如下:[30]
(周文王)在征服了今山西省东南地面的黎和紧邻的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地区的邘以后,接着在其明年又征灭了黄河南岸的崇,这一役,事实上应是周文王很大的一次武功。《战国策·秦策》记苏秦列举自神农、黄帝到齐桓公每一个代表性人物的战功,把文王伐崇、武王伐纣与神农伐补遂、黄帝伐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并举。可见战国时人心目中的周文王的最大的战功是伐崇。自这次胜利以后,就以压倒的优势耽耽虎视着殷都了。而且由于开拓了以崇国爲中心的今河南省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就使这里以南和其西及西南的庸、属、髳、卢、彭、濮等族都有了可能纳入周王的势力範围之内,以后便能徵集他们一道进攻殷王都了(见《牧誓》)。
今考证出文王玉环爲现所见记文王伐崇的最早古文字资料, 又多出此役文王还联合了唐人的记载,对于补证这件重要古史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殷墟甲骨文中也有前举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的繁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18625
卜辞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仅此一见,辞残义不明。殷墟甲骨文又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类纂》1117页2900号字头),皆见于宾组卜辞,跟“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相比多从“卩”。其原形和辞例如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18606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667正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合集》15122
51A)辛未卜,殻贞:告于祖乙。
51B)辛未卜,殻贞:勿告于祖乙。 《合集》 667
5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一田”,“于”下之字《金文编》收入附录下1223页322号。李孝定先生谓:“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疑爲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之省变,则与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略近,未知是一字否?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唐兰先生释巫。”[31] 《英藏》1875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类纂》1243页3241号字头),辞残义不明。又《合集》 2832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鹿,获四鹿,获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似爲地名。或释爲“五”,恐不可信。《合集》11015有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类纂》193页0519号字头),其上残存“令”、“狩”两字,或亦为田猎地名。以上诸字跟我们所讨论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是否有关,由于材料有限,就难以断言了。
四、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金文中还有一个从“玉”从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其字形和辞例如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作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卣(10.5414.1、10.5414.2。旧称六祀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其卣)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亢鼎
54)作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卣:乙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赐作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瑞(?)[32]一、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集成》10.5414.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下还有“一”字)
55)亢鼎:乙未,公大保买大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亚,才[33] 五十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无疑当是玉器名。丁山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释爲“休”之说释读作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卣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爲“玖”。[34]马承源先生亦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与“休”音近爲说,但主张读“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球”,谓亢鼎的“大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即《诗经·商颂·长发》“受大球小球”之“大球”。 [35]黄锡全先生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释“宁”之说释“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珠”,“大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即大珍珠。[36] 朱凤瀚先生亦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与“宁”读音近同爲说,而主张读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瑹”(或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37] 刘雨先生释作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卣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为《说文·玉部》训为“石之似玉者”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38]
我认爲,“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以“玉”爲意符,以跟“崇”、“宠”、“ 从”和“宗”等字读音相近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声符,显然正当释爲“琮”之古字。[39]
殷墟甲骨文旧或释爲“琮”的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等形之字(《类纂》1263页3262号字头),我们已经指出其比较原始的写法实象 “玉戚”之形,释“琮”之说不可信。[40] 据现所见考古材料,玉琮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爲发达,北方诸龙山文化如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也有出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一件残玉琮。商代出土玉琮见于报道的有河南殷墟、山西保德、山东益都、四川广汉三星堆、陕西及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41] 殷墟妇好墓共出土琮与琮形器十四件(琮十一件,琮形器三件),[42]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十余件。[43] 可见玉琮在商代尚可称较爲盛行。同时,玉琮“ 周代墓葬虽有零星的发现,但无论是形制和功能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诗经》、《左传》和《国语》中均未见“琮”,反映出周代玉琮已渐趋式微。[44] 金文中的“琮”现仅商末与周初两见,跟上述情况亦大致相合。
五、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的造字本义试探
讨论至此,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及其简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读音,爲什麽会与“崇”、“琮”和“宠”等字相同或相近?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分析“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的造字理据,找出其所表示的词来回答。
前文考证了“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即“琮”的古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很像是在表意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基础上加注意符而成,其间关係,犹“圭” 之与“珪”、“戉”之与“钺”、“厷”之与“肱”等。这促使我们将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与“琮”联繫起来考虑。下面举出一些出土玉琮之形来看:
(一)、良渚文化玉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文物》2004年第4期42页图一一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2004年第4期43页图一一四
(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殷墟妇好墓》图版八一:2(59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殷墟妇好墓》图版八一:3(124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殷墟妇好墓》图版八二:3(997)、 《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郑振香文319页图三:3
如上所见,玉琮大都作中圆、外四方之形。我们看前文举出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旁,在较早的古文字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间正是写作圆形的。殷末金文如前举金文第 (二)类字形竹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父戊方彝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等,殷墟甲骨文如前举卜辞第(一)类字形 《怀特》36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等,中间都正是作圆形的。出土玉琮大都器壁
较薄,方柱中所套的圆形部分其横截面呈环形。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诸形跟这类玉琮比较起来,固然其中间的圆形(即玉琮的“射孔”部分)显得过小,但是也要看到,出土玉琮也有很多器壁很厚、最中间圆形的“射孔”相当小、方柱中所套的圆形部分其横截面是呈璧形的(研究者或称之爲“射面如璧的细穿孔玉琮”),上面所举已有一些例子。“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 诸形中间的小圆形,完全可以看作是后一类玉琮中间的“射孔”之形。同时,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 诸形最外面的上下左右四横笔,如果加以延长连接起来,就正好是玉琮外面的四方之形。以上情况,很难説完全是偶然的巧合。
据此我们有理由推测,“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其实就是“琮”的象形初文,是对玉琮的俯视之形的勾勒,或者说是对玉琮的横截面的形状的勾勒。接下来要解释的,是“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形中除去中间的圆形和构成外面方形的上下左右四横笔之后,所余下的那些斜笔。
我们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其四角所饰兽面纹(研究者或称爲“神徽”、“神面纹”、“人面纹”、“神人兽面图形”、“饕餮面纹”等),都是每个角上以方形的对角綫爲对称轴的。商代玉琮大多爲素面,但也有以对角綫爲对称轴饰以简化兽面纹的,如前举玉琮最后一形即《殷墟妇好墓》图版八二:3(997),“四角饰近似简化兽面纹两组,面部轮廓略浮出,圆形目稍突起”。[45] 另外,有一件传世的时代应爲殷墟时代的石琮刻有上下相对的两组兽面纹,也是在四角上以对角綫爲中轴左右展开的。[46] 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一般是以某平面中间的扉棱爲中心展开,在方鼎、方尊、方彝和方斝等方形器物上,是每一组兽面纹独立佔据一方的。玉琮所饰兽面纹与之有显着的不同。在玉琮上,要看到一组完整的兽面纹,需要从四方的对角綫来观察。由此可以设想,造字时人在表现玉琮射孔之外的部分时,注意到了从四方的对角綫观察的习惯,是从方形的对角綫出发来勾勒的,如下示意图:
(1)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2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4)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5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1)即玉琮的俯视形或横截面之形,(2)画出对角綫,(3)是方形、对角綫加中间的小射孔形,由(3)到(4)而作甲骨文之形(5),当是出于书写上的变化,把上下左右四个本来相连的近似三角之形分解开分别书写了。不过,最关键的由(3)变到(4)的设想,目前并没有字形上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六、本文论点小结
综上所论,我们认爲,甲骨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係“琮”的表意初文;其简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添加意符“玉”,即成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即“琮”之古字。“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及其简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在殷墟甲骨文、殷代金文和周初文王玉环中用爲地名、人名和国族名,即古书中的“崇”,地在今河南嵩县附近。以“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及其简体“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爲声符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等字,在殷代和西周金文中或用爲“宠”,或用爲“造”。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在战国楚简中的变体和省体,在郭店和上博简《缁衣》中读爲“从容”之“从”;在上博简《周易》中与“簪”、“宗”等字相通;在新蔡简中义爲“速”,读爲“憯”,殷墟甲骨文裏同样用爲副词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可能也读爲“憯”义爲“速”。
观察“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符在古文字资料中所代表的读音,其声母多爲齿音,韵部则分布在冬、侵、幽、东几部。我们知道,关于上古冬部是否独立,冬、东两部和冬、侵两部的分合关係等问题,古音学家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有的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对古文字中“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以之爲声符之字的释读,爲进一步讨论有关的古音学问题提供了更多资料。
2006年10月6日写完
2007年1月改定
补记
一、本文第二部分疑鲁伯悆盨的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也应该读为‘宠’”,按李学勤先生《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青铜器》一文引及此铭,已在此字后括注“宠”。其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6期,收入其《新出青铜器研究》,第31页。
二、周波先生向我指出:秦文字中也有“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作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见于陶文“咸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古陶文彙编》5.31 ),用作人名;赵平安先生《隶变研究》第12页(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已经指出其与西周金文常见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结构相同,应爲一字。
2007 年12月12日



[1] 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已谓黄组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与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字体相近”,“两者实爲同一地,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侯就是该地的封侯吧!”温天河、李寿林译,424页,鼎文书局,1975年12月。
[2] 董作宾《殷曆谱》下编卷八旬谱七页八图一、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374页、《合》331皆又加缀前2.1.77(《合集》36808)于其上端,不可信。蔡哲茂先生《甲骨缀合集》(乐学书局,1999年9月)所附《〈甲骨文合集〉缀合号码表》 98页不录此加缀。
[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三次发掘》,《文物》1994年第8期,22~33页转68页。
[4] “唐”字原作从“爵”省从“ 昜”声,即“觞”字异体。参看下注所引李学勤先生文。
[5] 李学勤:《文王玉环考》,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一期)》,69~7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关于玉环的性质,李学勤先生引侯马盟书 “卜筮类”爲证,谓“(侯马盟书)玉器上所记都是卜筮之事。想见在盟誓之前举行卜筮,预占吉凶,其辞可以记在所埋的玉上。文王玉环也是这样。周与唐共战贾人,需要结盟,环上所记即当时占卜之辞。”
[6] 如郑杰祥先生从前引唐兰先生释“除”假借为“胙”之说,谓“卜辞除地应当就是春秋时期的胙地”。见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89~9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
[7] 《说文解字注》“洛”字下。又参见《经韵楼集》卷一“伊雒字古不作洛攷 ”。
[8] 参看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230页。陈连庆:《敔𣪕铭文浅释》,《古文字研究》第九辑, 309页,中华书局,1984年1月。
[9] 岛邦男、沈建华先生等以为陕西之洛,见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温天河、李寿林译,374页。沈建华:《甲骨文所见晋南方国考》,《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 208页。李学勤、锺柏生、郑杰祥先生等以为河南之洛。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 99页谓“成王所建新邑成周,本名‘洛’… …此洛也见于卜辞”,科学出版社,1959年5月。锺柏生:《殷商卜辞地理论丛》, 137页,艺文印书馆,1999年9月。郑杰祥先生说见下。
[10] 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280~281页。
[11] 李宗焜:《殷墟甲骨文字表》,269页、364页,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论文, 1995年。
[12] 于省吾:《释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甲骨文字释林》,150页,中华书局,1979年6月。
[13] 参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86页注[一四]、[一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
[14] 王国维:《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收入《观堂集林》附《观堂别集》卷一,1154页。
[15] 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字下。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181~183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又黄文杰:《说朋》,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281页,中华书局,2000年7月。
[16] 锺柏生:《殷商卜辞地理论丛》,137页。
[17] 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 185页。
[18] 沈建华:《甲骨文所见晋南方国考》,《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 208页。
[19] 保利艺术博物馆编《保利藏金(续)》,128~135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此器时代定为殷代晚期见裘锡圭:《犅伯卣的形制和铭文》,《保利藏金(续)》,245~249页。
[20] 李学勤:《犅伯卣考释》,《保利藏金(续)》,250~251页。收入其《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107~109页。
[21] 前引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父丁爵现藏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集成》定其时代爲殷或西周早期。现在看来当以定为殷代的可能性更大。族氏铭文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仅此一见,或即因被文王伐灭,故西周金文不见。
[22]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 西伯戡黎〉校释译论》53~56页通过考证涉及的虞、芮等诸地的地望,联繫周文王的活动来看,认爲《史记·周本纪》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
[23] 参看杨宽:《西周史》,76~7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许倬云:《西周史(增订本)》, 88~89页,三联书店,1994年12月。
[24]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 西伯戡黎〉校释译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 5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又参见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三册1064~1065页,中华书局,2005年4月。
[2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286~287页。又参见李零:《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从最近发表的上博楚简〈容成氏〉、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公盨和虞逑诸器想到的》,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 14辑, 188~213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
[26] 沈建华:《甲骨文中所见楚简 “九邦”诸国》,王宇信、宋镇豪、孟宪武主编《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6页。
[27] 邹衡:《晋始封地考略 ——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尽心集》,215~2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邹衡:《论早期晋都》,《文物》 1994年第1期,29~32转34页。
[28] 诸说皆参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74~7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4月。
[29] 许倬云:《西周史(增订本)》,89页。
[30]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 西伯戡黎〉校释译论》,56页。
[31] 李孝定、周法高、张日昇编着:《金文诂林附录》,1927~1928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7年。此条材料承沈培先生指示。
[32] 李学勤先生疑此字“从‘玉’ 从‘耑’省,即‘瑞’字”。见李学勤:《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其三卣与有关问题》,《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458页,《殷都学刊》增刊,1985年2月。又参看裘锡圭:《古文字释读三则》,收入《古文字论集》,404页注14。
[33] 金文中这种用法的“才”前已见于裘卫盉(15.9456),郑刚先生曾将它跟价值之 “值”联繫起来,认爲“值”“这个词在后代用 ‘值’字,但金文用‘才’字。”见郑刚:《战国文字中的同源词与同源字》,200页,又参看204~205页注[四五],[台北]艺文印书馆,1995年12月。李学勤先生认爲这种用法的“才”金文又或作“兹”或从“兹”声之字,可能皆应读爲“直(值)”。见李学勤:《说“兹”与“ 才”》,《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170~171页,中华书局,2002年7月。
[34] 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第一册292页。
[35] 马承源:《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币交易玉器的记录》,《上海博物馆集刊(第八期)》,120~1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收入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 343~3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36] 黄锡全:《西周货币史料的重要发现——亢鼎铭文的再研究》,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 52~53页。黄锡全:《金文“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试解》,《中国文字》新廿八期, 48~50页。
[37] 朱凤瀚:《记中村不折旧藏的一片甲骨刻辞》,《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 217页。
[38] 刘雨:《商和西周金文中的玉》,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学刊2004(总第一辑)》,174页,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
[39] 有研究者曾经提到过“金文中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
’、‘
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造字是否与‘琮’有关,这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见赖炳伟:《说“琮”(外二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273页,中华书局,2004年10月。
[40] 详见拙文《说殷墟甲骨文中的 “玉戚”》,将刊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41] 参看高西省:《关于玉琮功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周秦文化论集》,89~10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殷墟妇好墓》,115~116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12月。
[43]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发掘一期简报》,《文物》2004年第4期,4~65页。
[44] 孙庆伟:《周代墓葬所见用玉制度》,第四章“周代的瑞玉及其制度”第一节“周代瑞玉的界定”,140~141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45] 《殷墟妇好墓》116页原描述八二:3(997)纹饰为:“四角凸棱上饰平行阴綫兼圆点形纹,四面正中各雕直綫两组,每组由三条竪直阴綫构成。”此从郑振香先生之说。见郑振香:《殷墟玉器探源》,《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318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3月。
[46] 郑振香:《殷墟玉器探源》,《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319页图三:7、322页。

点击下载word版:
0016释“琮”及相关诸字(二).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341.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