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安徽大学文学院)
一、《说命中》
《说命中》简5有一“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字,整理者释爲“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读作“津”。原简文作:若天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旱),女(汝)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作)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淫)雨。【简4】若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津)水,女(汝)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作)舟。【简5】[1]注释曰:“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与《汗简》古文“满”字相似,实爲“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字之讹。上博简《容成氏》“孟津”作“孟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西周史颂鼎、簋“津”字作“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2]
按,此字形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共有三处。另两处见于《芮良夫毖》: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简4、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简9。此字在《说命中》中整理者读爲“津”,我们认为这样理解简文可能不是很恰切。《芮良夫毖》中的字形整理者释爲“满”,从形体上看此三处形体没有差别,都应释“满”。此处的“满”当与前面的“旱”相对应,应表水之“盈溢”之义。《说文·水部》:满,盈溢也。《大戴礼记·用兵》:霜雪大满。王聘珍解诂:满,盈溢也。《玉篇·水部》:满,盈也。溢也。《广韵·缓韵》:满,盈也。而《芮良夫毖》出现的两处简文,也可爲此处的释义提供旁证。《芮良夫毖》简4: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满)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盈)、康戏而不智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告。注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满”之古文。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盈”之异体。[3]简8~9: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恐)不和【简8】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均),屯员(圆)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满)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溢),曰余(予)未均。【简9】注释:《易·比》“有孚盈缶”,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屯者,盈也。”《广雅·释诂一》:“屯,满也。”《吕氏春秋·审时》“其粟圆而薄糠”,高诱注:“圆,丰满也。”屯、圆、满、溢,义近连用。[4]《吕氏春秋·季春纪》:“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水。”高诱注:“水从上流而东,不竭尽也。下至海,受而不满溢也。”
若此,《说命中》的“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也是“满”之古文,无需认爲是“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字之讹,而转读爲“津”。此二句简文应读为:若天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旱),女(汝)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作)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淫)雨。若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满)水,女(汝)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作)舟。
二、《周公之琴舞》
1、注释一五:遹,“疑与聿同,发语辞”。[5]
按,此注释标点有误。应爲:遹,疑与“聿”同,发语辞。
2、注释二八: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当时双音符字,见于《集韵》。[6]
按,此处“当时”应爲“当是”之误。
(编者按:[2]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7页。
[3]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49页。
[4]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50页。
[5]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36页。
[6]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37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76.html

以上是关于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