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史蒥问于夫子》简7原释文“美宗室,驱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畋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举,狱讼易,所以失”,网友“youren”把“举”、“易”分别属下读[1],当是。今按:“易”字写法与《孔子见季桓子》简8的“此”形同。此处当是“此所以失”。“畋”后一字即“猎”字。“举狱讼”,狱讼之事,典籍记载常用动词是“理”、“断”,如《周礼•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郑玄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贾公彦疏:“狱讼相对,故狱爲争罪,讼爲争财。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爲狱。”《汉书•儿宽传》:“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意在平息争端,此处似兴起狱讼。可知上文所述诸项皆是弊政。
《史蒥问于夫子》简9“害(曷)鹿而不敬?”“曷”后一字,原释文读作“鹿(麤)”。今按:楚文字中“鹿”、“廌”形体接近,这裏也有可能是“廌”字,此种写法也见于上博《容成氏》48号简、《天子建州》甲8诸“荐”字。“廌”,读作“荐”。“曷荐而不敬?”,可参看《礼记•祭义》有“其荐之也,敬以欲”。
《史蒥问于夫子》简10“鼠(从一)或”,鼠(从一),原释文读作“抑”或“噫”。此字古文字常见,即“一”字异构,可训作“甚”[2]。“一或”,与“甚或”、“甚至”意义相近。
《举治王天下》简9、10“天之所向若,或与之,天之所伓(背) 若,或拒之。勿有所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也。”网友youren将句中两次出现的“若”属下读作“天之所向,若或与之,天之所伓(背),若或拒之。”[3]这一断句可从。“所”后一字,原释文作“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今按:字左从“糸”,右部上墨点下“心”,即“悤”字[4]。似可读作“从”。这句话新释文作“天之所向,若或兴之,天之所伓(背),若或拒之,勿有所悤(从糸)(从)也。”
《举治王天下》12号简的“厶”,当改释作“以”。
《陈公治兵》简17 第一字,原释文从“木”从“酋”。今按:字从“木”从“八”从“言”,右部即鄂君啓节车节“檐”字所从,字当读作“檐”或“担”。古称肩挑者为“檐徒”。于省吾先生在《鄂君啓节考释》一文中已经提及[5]。
《邦人不称》简1“耆不以至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耆”,从网友“海天游蹤”释为“老/古 ”,读为“故”[6]。“至”后一字,原释文从“含”从“戈”。网友“海天游蹤”读作“戡”。今按:所从“今”右部从上而下的长竪笔,实际上可辨是作两笔书写。左下所从“口”字右竪笔过长,与其全归入“口”的写法,不如说是上面的笔划下来时盖住了“口”的右短竪笔。现在看来,字左部当从“令”从“口”,即左部所从爲“命”,右部所从似“戈”,但由左向右下方向的斜鈎的起笔部分方位不对,斜鈎与横笔交接点的位置也过于偏左。其右部很可能从“攵”。从“命”从“攵”的字,见于包山2、5、73等简。“至命(从攵)”,通作“致命”,即传达言辞、使命。《礼记·丧大记》:“使者升堂致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致命”一词也见于包山20、32等简。皆可参看。
《邦人不称》简2 “王于寺(从土)寺 ”,“于”后二字原释文皆以爲从“寺”,但其实写法有别,“于”后第二字是“寺”应是,但“于”后第一字可分析爲从“又”从二“土”,即“随”字,此处“王于随寺(待)”,“待”,等待。《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邦人不称》简9“蔡大祝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二拜顿首,曰”,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原释文未释,字从“彳”从“甬”还可辨,最右侧少许笔划待考。字疑读作“踊”。“踊”这一礼仪行爲,常见于《仪礼》。
《邦人不称》简10“邦人不称酓”,“酓”,疑读作“贪”。清华简三《芮良夫毖》简4有“贪”字从“酓”从“心”,可以参看。这裏似说(子高)所受大赏与功劳相符,邦人不以爲贪。
《卜书》简1中的“頫”字从“页”从“九”,网友“苦行僧”指出所从之“九”当为“勹”的讹体,“勹”在此为声旁[7]。按此说可从。此处读作“俯首”。与上文“仰首”对应。
(编者按:[1]《〈史蒥问于夫子〉初读》第13楼(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42&page=2)网友“youren”的发言。
[2]刘洪涛:《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札记》,简帛网2006年1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57)。
[3]《〈举治王天下〉初读》第1楼(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2)网友youren的发言。
[4]参看裘锡圭: 《释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和从“悤”、从“凶”之字》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考古》1963年第8期,第446页。
[6]《邦人不称札记》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7&page=3。
[7]《卜书初读》第4楼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98.html

以上是关于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札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