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初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初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初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初读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大约从本世纪初开始,一年一度的岁末年初,对于中国出土文献学界来说,已经逐渐成爲一个特别的时节,一种奇妙的景观,一份浓郁的期待。因爲每当此时,往往会有重要的新资料刊布。2013新年伊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辑如期而至,发表了《傅说之命》等六种八篇珍贵的战国竹书。今天,我们大家从天南地北聚集清华园,就是来一同享用这道丰美的精神大餐,见证这场庄重的学术庆典。
感谢李先生和李先生领导的团队。您们以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连续推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当之无愧的学术精品、业界典範。这套书在以精良图版公布简册图像的同时,释文和注释质量之优异,也得到海内外同行的公认。
打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辑,立即感到钟鸣鼎列,奥义纷呈。这六种文献,对于先秦史、经学史、史学史、思想史、数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增添了诸多重要的资源和课题。其中《良臣》一篇,篇幅比较短,文字也比较直白,但仍然包涵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在这裏,我想谈谈初步拜读这一篇的粗浅认识,向李先生、裘先生、各位前辈和各位朋友指教。
首先,是关于这篇竹书的体裁和性质。本篇主要是记列一批明君贤臣的名字,有关事迹的记述少之又少。这有些像《韩非子》内储说、外储说各篇的经,是提纲性的文字。可以用“说”来作大的发挥。这一篇的性质,似乎与后代史书中的人物列传、特别是像《史记》《剌客列传》、《循吏列传》这种专题性的人物合传相关,是继《系年》、《楚居》之后,我们在清华简中看到的又一种富有特色的历史书。
其次,是关于这篇竹书的写作年代。竹书中所列, 时代最晚的君主是鲁哀公和越王句践,相应地,最晚的臣属是文种(“大同”的“大”也可能是“文”字的误写)、范蠡、季孙和孔子。都在春秋战国之交。没有更晚的国家、人物出现。从这点考虑,竹书写作年代的上限应该可以定在战国早期。而刚才提到的提纲的形式,也许可以理解爲传记类史书早期或者说比较原始的形态。
第三,关于作者。整理者在这篇竹书的“说明”中指出:“简上文字有的属于三晋一系的写法,如‘百’字作‘全’。考虑到篇中特别突出子産,详记‘子産之师’、‘子産之辅’,作者可能与郑有密切关係。”这一分析很有道理。我们可以补充两点。第一,竹书在讲到郑国时,最先说:“郑桓公与周之遗老:史全(伯)、宦中(仲)、虢叔、土(杜)白(伯),后出邦。”邦,大概可以读爲“封”。是指郑桓公受封爲国的事情(《史记》、《国语·郑语》都有记载。比如《郑世家》记载说:“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而其他国家的始封未曾涉及。第二,通篇说到有贤臣辅助的大都是君王,只有子産一个人本身也是大臣。因而,作者与郑国有关的可能性应该说是很大的。
第四,叙述列国的顺序爲:晋楚齐吴越秦宋鲁郑。而《国语》作: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史记》世家作:吴齐鲁燕管蔡陈杞卫宋晋楚越郑。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具有什麽意味,很值得推敲。
(编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92.html

以上是关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初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