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本文引用清华简释文时,没有疑问的地方,直接用通行字,还可讨论或无法释读的字,用按原形直接隶定的字或原简图版代替。
1.简4:巳,不曹(造)哉!思型之,思勖敶之……[1]
原注:不曹读爲“不造”。《周颂·闵余小子》:“遭家不造。”郑笺:“遭武王崩,家道未成。”与简文合。
今按:“不”疑当读为“丕”。本简上文“不承”、“不显”,“不”均读为“丕”。简6“殹莫肯曹(造)之”,原注将“造”解为“成”,可从,此处“曹(造)”字可能也是同样的意思,那么“不造哉”当读为“丕造哉”,即“丕成哉”。这样读与下文意思相合。
2.简5—6:
德元惟何?曰渊亦抑,严余不懈,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业业)畏载(忌),[2]不易威仪。才言惟克敬之!
这里讨论“才言惟克敬之”一句的释读。原断读为:“在言惟克,敬之!”注:克,成也。《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与此“不易威仪,在言惟克”意近。
今按:“在言惟克”似乎不能成句,也难以解释是什么意思。“惟克”《书》中常见,其后一般接动词,如《多方》“尔惟克勤乃事”,《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其惟克用常人”,《周官》“惟克果断”。本篇简10“惟克小心”。所以,我们怀疑上引简文当断读为:“才言,惟克敬之”。“才”当读为“兹”,[3]此也,“兹言”是指前面的“曰渊亦抑,严余不懈,业业畏忌,不易威仪”。上引简文以“德元惟何?”设问,以“曰渊亦抑,严余不懈,业业畏忌,不易威仪”回答,所以接着说:“兹言,惟克敬之”。
3.简6:非天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德,殹(抑)[4]莫肯造之。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原读为“廞”,解为兴。今按: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似当读为“禁”,楚简从“金”声之字有用为“禁”之例。[5]造,原注解为成,可从,“造之”当指成就德行。此句意为:不是天禁止德行,但是没有人肯成就(德行)。
4.简7—8“四启”辞的标点与韵式
原断读为:
文文其有家,保监其有后,孺子王矣,不(丕)宁其有心。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其在位,显于上下。
我们认为应当断读为:
文文其有家(鱼),保监其有后(侯),孺子王(阳)矣。不[6]宁其有心(侵),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其在位(缉),显于上下(鱼)。
这样调整后,句式更加整齐,韵式更加谐调,文意更加通畅。
其中的韵式需要略作说明。这六句可以分为两部分,各三句。每部分的前两句相互押韵(“家”与“后”鱼、侯合韵,“心”与“位”侵、缉通韵),两部分的末句押韵(“王”、“下”阳、鱼通韵)。总体来看,这一节的韵式可以归纳为“鱼(侯)——阳——(侵、缉)——鱼”,与《关雎》首章韵式相似。“心”、“位”二字不入本节之韵,但相互押韵。
从句式和文意看,两部分的前两句可以连读,“文文其有家,保监其有后,不宁其有心,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其在位”。末句意思一贯,可以连读,“孺子王矣,显于上下”。
“文文”,原读为本字,解“文”为美、善。今按:典籍中似罕见“文文”一词,或可读为“旼旼”,和睦之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旼旼睦睦,君子之能。”《集解》引徐广曰:“旼旼,和貌也。能,一作‘态’。”“旼旼”用来修饰“有家”,可以成立。
5.简10:廼是惟民,亦思不忘
“是”原读为“禔”,解为安福,似不确。“是”当读为“寔”,语助词,《国语·晋语》:“公曰:‘子寔图之。’”[7]这里不排除为了凑足音节而加的可能。“思”,原解为助词,似当读为“使”。“忘”原读为“巟”,似可读如本字,“不忘”承前“惟(思量)民”而言。
6.简10—11:命不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下文以△代替)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疐天之不易。
△原释爲“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读为“夷”,书末字形表收作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不确。此字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下部明显还有“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形和“又”形的笔划,当释写为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释读待考。
“疐”原读为“对”,解为配,似难通。今按:“疐”似当读为“恤”。上博三《周易》简4“懥”,帛书本对应之字作“洫”。“疐”、“恤”都是质部字,音近可通。“恤”意为忧虑。“天之不易”,原注引《书·大诰》“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君奭》“不知天命不易”,已经解释明白。
7.简11: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弗)敢荒在位,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畏在上,敬显在下。
原将“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畏”读为“宠威”,认为“宠威”指天之宠威;“敬显”读为“警显”,解为警告显示,并引到《大雅·文王》“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这似是将“宠威”看作名词,“敬显”看作动词,而所引的“明明”、“赫赫”又是形容词,不甚清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畏”、“敬显”的词性显然是一致的。这两个词似乎不宜像《大雅·文王》的“明明”、“赫赫”那样看作形容词,因为那样的话,“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畏在上,敬显在下”就与《大雅·文王》“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相近,成了对在上者和在下者的描摹,与“弗敢荒在位”的意义没有什么关联了。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应当看作动词,“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畏”读为“恭畏”,“恭畏在上”意为恭敬畏惧在上者;“敬显”可读为“儆显”,“儆”意为戒,“显”意为使之显明,大概是针对在下者之中的贤能而言,“儆显在下”意为儆戒在下者,使之显明。这样解释,与前“弗敢荒在位”意思一致。
8.简12“七启”的断句与押韵
原断读为:
思有息(质),[8]思憙在上(阳),丕显其有位(缉),右帝在落(铎),不失惟同(东)。
今按:这样断读,本节如何押韵不清楚。经考量,我们发现断句稍作改进,押韵便能彰显:
思有息(质),思憙在上(阳)。丕显其有位,右帝在落(铎)。不失(质),惟同(东)。
“惟同”是由“惟”领起的独立句子。前两句与末两句,韵式相同(东、阳相邻)。“落”也可看作与“上”、“同”押韵。
9.简13:畏天之载,勿请福之侃(愆)。
原注引《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来解释“畏天之载”,可从。毛传将“载”解为事,学者多从之(如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载”我们认为似亦可解为行,《汉书·曹参传》:“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王念孙《读书杂誌》:“载,行也。谓行其清静之治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意为上天之运行无声无臭。此处“载”亦可解为行。
这里重点讨论“勿请福之愆”的意思。原注将“请”解为乞,“愆”解为过,似难讲通。我们认为,“勿请福之愆”应当是倒装句,即“勿愆请福”,“愆”意为失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杜注:“愆,失也。”《玉篇》:“愆,失也。”“请福”似可读为“景福”。“请”从“青”声,“青”耕部清母;景,阳部见母。耕、阳二部字古多见通用之例。上博二《容成氏》简25“禹通淮与沂,东注之海,于是乎竞州、莒州始可处也”,竞州,李零先生指出《禹贡》所无,疑相当于《禹贡》等书的“青州”或《尔雅·释地》的“营州”。[9]“竞”在楚简中又常用为“景”。“竞”、“景”都是阳部、见系声母字。青,耕部清母;营,耕部余母。可见此处“请”读为“景”,应当是可以成立的。
“景福”在《诗经》中七见,全部见于雅、颂部分,《小雅·楚茨》《小雅·大田》《大雅·旱麓》《大雅· 行苇》《周颂·潜》“以介景福”,《小雅·小明》《大雅·既醉》“介尔景福”。“景福”即大福。“勿愆请(景)福”即勿失掉大福。
以上所说如果成立,反过来可以佐证《容成氏》的“竞州”应当读为“青州”。
10.简16—17:思丰其复,惟福思甬,黄耇惟程。
“复”,原解为“报也”,可从。“甬”,原读为“庸”,解为大。今按:在传世典籍中,“庸”表示“大”的意思是非常罕见的。[10]“甬”似当读为“用”,这也是本篇之“甬”字的一般用法。原注认为“惟”、“思”皆语词,按照这种理解,“惟福思用”即“惟福用”,亦即“用福”。《鬼穀子·决篇》:“善其用福,恶其有患。”
原注将“程”读为“盈”,解为满,似未确。“程”当读如本字,《诗·小雅·小旻》“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程”意为效法。此处可将“惟”解作“为、是”(《史记·夏本纪》“荆、河惟豫州”),“ 程”看作名词,解为所效法之人,亦即法度。
(编者按:[2]“载”原作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残泐。此处依原释读。
[3]“才”、“兹”相通,参看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彙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页。
[4]“殹”原读为“繄”,解为语助词。今按:此处“殹”应当有表示语气转折的意味,今读为“抑”,楚简中有此用例,参看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彙纂》,第353页。
[5]参看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彙纂》,第910页。
[6]“不”依原注所引之“一说”读为本字。“不宁其有心,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
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其在位”应当是说王勤勉的态度,读为“不宁”(不安逸),才与这个意思符合。
[7]参看王政白编纂《古汉语虚词词典(增订本)》,黄山书社,2002年,第546页。
[8]“息”从“自”声,“自”属质部。“息”则属职部。
[9]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 269 页。
[10]参看《汉语大字典》及《故训汇纂》“庸”条。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53.html

以上是关于文文-再读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笔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