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曲阜师範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
清华简(三)《芮良夫毖》和《赤鸠之集汤之屋》[1]篇有两个字,分别作如下之形: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芮良夫毖》第6简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赤鸠之集汤之屋》第15简
此二字确定无疑当爲一字之异体。原整理者引李学勤先生《关于清华简中的“丁”字》(待刊稿)的意见,将之释爲“丁”字[2]。
丁若山先生根据《芮良夫毖》篇的押韵现象以及简文上下文意,怀疑此字应该读爲“覆”,同时指出此字无疑就是将“山”字颠倒过来的写法[3],其结论正确可从。同时,对于此字到底是什么字的问题,丁若山先生也提出了一种供参考的猜测:把“山”颠倒过来写,是否也许就是“反覆”之“覆”的初文呢?最后,丁若山先生又指出,“我们暂时还找不出释此字爲‘覆’坚强的文字学根据”。
其实,根据丁若山先生的结论,对此字的构形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推论的。我们知道,文字学中有将字形倒写而形成另外一个字的例子。比如,“曰”字倒写即成“今(吟-噤)”字;“曰”意爲“说”,倒写之后所形成的“今(吟-噤)”字意爲“闭口不作声” [4],二者的意义密切相关。
由此种现象出发,结合丁若山先生指出的此字是“山”字倒写并将其释读爲“覆”字的结论,我们推测认爲,此字当是一个变体(改变“山”字的书写方向)表意字[5],应释爲“阜”字。
首先,从字形上看。甲骨文中的“阜”字(《说文》本作“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即有看作“山”形之竖书者。如,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于“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字条下按语指出:
《说文》:“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小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也,象形”。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字并当横看作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即丘山之竖书者。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爲小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丘爲小山,以峯之多少别其大小也。
在“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字条下按语指出:
……字之初谊,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殆并爲山之象形字,与山丘谊同,及后孳乳爲数字,乃以丘山象山之数峯并峙,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象山之阪级峻陗崚嶒,…………[6]
由此可知,清华简(三)中所见的字形,若将“山”字横着书写成“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形,原本就是可以用来表示“阜”字的。——或许是由于横着书写的“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形写起来不习惯,感觉彆扭,所以书手乾脆就倒着书写,从而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字形“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其次,从读音上来讲。阜,古音在并母幽部;覆,古音在滂母觉部;二字声母同属唇音,韵部阴入对转,古音极其接近,“阜”读爲“覆”从读音上说是不存在问题的[7]。
最后,从字义上来看。《说文》:“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大陆,山无石者。象形。”段注云:“《释地》、《毛传》皆曰‘大陆曰阜’,李巡曰‘高平曰陆’,谓土地丰正名爲陆,陆土地独高大名曰阜,阜冣大名爲陵。引申之爲凡厚、凡大、凡多之称。《秦风》传曰‘阜,大也’,《郑风》传曰‘阜,盛也’,《国语》注曰‘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诗》曰‘如山如阜’,山与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同而异也。《释名》曰‘土山曰阜’。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由此可知,“山”与“阜”意义本来就密切相关,用“倒山形”来表示“阜”字之义亦爲顺理成章之事(又按:段注谓“象土山高大而上平”,故也不排除古人用“倒山形”来表示山形“上平”之义)。同时,《集韵·上声·有韵》下“阜”字或体作“峊”形,从“山”作,也表明“阜”与“山”在字义上存在的密切关係。
综上所述,将清华简(三)中所见的“倒山形”之字释爲“阜”,就可以得到相对合理的解释了。
或许有人会问:“阜”作爲偏旁在楚简文字中极爲常见,爲何没有一例写作此形者?这种现象也许可以用刘钊先生在《古文字构形学》中的一段话作解释:
古文字形体演变中有这样一个规律:一个独立形体的发展演变,要快于以这个形体爲偏旁组合成複合形体后这个形体的发展演变。[8]
也即,由于“阜”字在清华简(三)中是作爲独立形体出现的,故其发展演变要比作偏旁的“阜”字形体来得剧烈。
最后,顺便谈谈《赤鸠之集汤之屋》第15简的解释问题。第15简(也即最后一支简)原文作:
其一白兔【14】不得,是始爲埤,阜(覆)诸屋,以御白兔。【15】
原整理者将“埤”读爲当“城上女墙”讲的“陴”,根据《诗·大雅·云汉》毛传训“丁”爲“当”,以爲“以陴当诸屋”,“意爲筑小墙当屋,用以防阻” [9]。
丁若山先生以爲:简文的“埤”,似当是置于屋上起到遮蔽防御作用的一类东西;怀疑此处就应读爲“萆/蔽”,指的是在屋上所加的、用以起抵御白兔作用的甲衣一类东西;“是始爲埤(萆/蔽),覆者(诸)屋”,意思是,方始做了甲衣之类遮蔽物覆盖在屋上(以抵御白兔)。
今按:丁若山先生的理解思路大致可从。然古人造屋,本是爲遮风避雨,似无烦再在上面添加遮蔽物覆盖在屋上(以抵御白兔)的。——礼俗因人情而爲之节文,一种施行起来非常不便甚至是麻烦累赘的习俗应当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再者,古人郑重其事地将此习俗写进简文,可推知在先秦时期至少在抄写简文的当时应该还是有此类习俗存在的。
由此推论,笔者很怀疑“埤”当读爲“貔”,是指放置在屋顶瓦上用于辟邪的陶质猛兽,也即所谓的“貔貅”。——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貔貅”能够吞食各种猛兽邪灵,具有辟邪镇宅的功用,因此多将之放置屋顶瓦上用于辟邪。此种习俗,直到现在,在某些地方仍有孑遗。
埤,古音在并母支部;貔,古音在并母脂部;二字古音极近,相通之例亦多见[10],“埤”读爲“貔”读音上也是没有问题的。而简文“埤”字之所以从“土”作,也许是因爲放置在屋顶瓦上的“貔”是使用陶土製作的缘故。
《说文》:“貔,豹属,出貉国。从豸、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
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声。《诗》曰:‘献其貔皮。’《周书》曰:‘如虎如貔。’貔,猛兽。豼,或从比。”《礼记·曲礼上》:“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注云:“貔貅,亦挚兽也。”——“貔貅”作爲一种猛兽,古人或用它来震慑虎狼之类的野兽,简文中将其编排用来抵御区区白兔,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如果此种看法不误,《赤鸠之集汤之屋》第15简即可释读爲:
其一白兔【14】不得,是始爲埤(貔),阜(覆)诸屋,以御白兔。【15】
(编者按:[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下册第150、170页,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3]丁若山:《读清华三悬想一则》,简帛网,2013-01-1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7。下文所引丁若山先生意见皆出此文,不具注。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141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5]此概念可参上引裘先生《文字学概要》第139页。
[6]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十四卷),第4120、4129-4130页,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10月2版。
[7]前人用直音法爲“阜”注音,或云“音覆”。参陈第《毛诗古音考》卷二“阜”字下引“杨用脩曰”,中华书局,2008年6月,第56页。
[8]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第2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9]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下册第170页。
[10]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第589-590页,齐鲁书社,1989年7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68.html

以上是关于清华简(三)所见“倒山形”之字构形臆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