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华叁《说命》散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清华叁《说命》散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清华叁《说命》散札
(枣庄广播电视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叁)》出版后,[1]笔者在阅读《说命》篇时写了一些看法,原零碎发布在武汉大学简帛论坛上,[2]由于当时所写较匆忙,比较粗率而且零碎,谬误不少。这里将其彙整为一篇,把与原整理者意见有重合者或看法有谬误者删除,并作了修订和补充,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一、《说命上》
1.隹(惟)殷王赐敓(说)于天,甬(用)为失仲使人。
宁按:“敓”即“夺”字本字,本文用为傅说之“说”,下同。天,网友陶金先生认为“‘天’与‘帝’不同。‘帝’即爲天帝,而‘天’是人名,爲武丁之臣,我认爲可能是甲骨文中的小臣‘吴’之误。原文是指殷王将傅说赐给‘天’,作爲讨伐失仲的先锋。但实际上在赐的时候傅说尚未找到,等到傅说找到的时候,由‘天’向傅说下令讨伐失仲。”[3]笔者认为将“天”释为武丁之臣名是比较合理的解释。“小臣吴”(原字当非“吴”)在甲骨文中的确与“天”形近。他是武丁时期重要的大臣,卜辞习见,其中有“令吴小藉臣”(合集5603、5604)的记载,即命吴为主管农业的官。卜辞中记载“吴翦羌龙”(合集6631),或曰“弔勾龙”(合集6635),是亦主征伐,而且卜辞记载他所伐的仅此一国,但不知“羌龙”是否与失仲有关,也许“失仲”即“羌龙”的音转或讹变,因为本篇“仲”的原字是从宀中声,有可能读若“宠”,而“龙”、“宠”音近通用。至于“羌”和“失”的关係,有待进一步考察。武丁时期的卜辞中也有“使人于吴”(合集1447正)的记载,“使人”之说与“甬(用)为失仲使人”的“使人”当有关联。
2.王命氒(厥)百攻(工)向,以货旬(徇)求敓于邑人。
宁按:“以货徇求说于邑人”不通,此句应该读爲“王命百工向(像)以货,徇求说于邑人,”“货”是散发传播的意思,“像以货”就是画影图形到处散发,“徇”是周遍的意思,“徇求说于邑人”即“遍求说于邑人”。
3. 氒卑(俾)绷弓,绅(引)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关)辟矢。
宁按:李锐先生《读清华简3札记(二)》断读爲“惟[弓*攴]人得说于傅岩,厥俾朋弓、绅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辟矢”。疑仍当从原读爲“厥俾綳弓、绅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关)辟矢”,“俾”李锐先生谓是赐予义,是也;[4]“绷”读爲“弸”,《说文》:“弓彊皃”,“弸弓”即强弓。“绅”原整理者读“引”,当读爲“矧”(实亦“引”字),二字同书纽真部音同。郭沫若先生认爲“寅”即“引”之初文,[5]金文中“寅”字多作双手持矢形,实是持矢注弓之意。“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即“弯”字,亦作“贯”,持弓关矢之谓。“辟矢”原整理者已经指出即《周礼•司弓矢》的“恆矢、𤷒矢,用诸散射”的“𤷒矢”,是也;据《集韵》字或作“鈚”、“鎞”、“錍”等。此言弼人帮助王找到了傅说,他得到的赏赐是弸弓和用以射击的辟矢。
4.氒敓之状,鹃(腕)肩女(如)惟(椎)。
宁按:胡敕瑞先生释“鹃肩”为“鸢肩”,[6]良是。“惟”原整理者括读“椎”,无释。《荀子·非相》:“傅说之状,身如植鳍”,“植鳍”盖“柊楑”之音转,“植”、“柊”古音禅章旁纽双声,“楑”、“鳍”同群纽脂部,读音相同。《广雅·释器》:“柊楑,椎也。”《说文》:“椎,击也。齐谓之终葵。”是一种圆头的木棒,即后来说的棒槌。此文是说傅说的样子是鸢肩,整个身形象棒槌。大约荀子也读过《说命》,知道裏面说傅说长得像椎,他写书爲了押韵,借用了齐语的“柊楑”来代替“椎”,说“傅说之状,身如柊楑(脂部);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脂部)”。后在传抄过程中将“柊楑”讹误为“植鳍”,不可解矣。
5.失仲生子,生二戊(牡)豕。
宁按:生子以所类之动物称之,乃一古老风俗。如《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爲犬戎。”又《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爲鲧”,均此类也。尤其是弄明所生二子,为牝牡之白犬,其后为犬戎,与《说命》佚仲二子为牡豕,其中之一后为“赤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之戎”的情况实颇相类也。失仲二子厥状类豕,以爲不祥,故卜之是否要杀之也。占卜的结果是不杀爲吉,但是失仲违背占卜结果,杀了其中一个,剩下的一个即下文所称的“一豕”。
6.敓于围伐失仲,一豕乃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旋)保以逝。
宁按:此二句断句亦有问题,当作“说于围伐。失仲、一豕乃睿保以逝”。“说于围伐”的句式与《诗》“君子于役”、“之子于征”、“王于出征”略同,“于”训“往”,意思是说前往郼(围)伐,佚仲、一豕为求自保而逃走了。失仲、一豕是共同逃走的,所以下文说“一豕地仲之自行”。如果按照原释文断句,就成了傅说围伐失仲,只有一豕为自保逃走,则前后文意不贯通了。“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当即“睿”之繁构,《广雅·释诂》训“智也”,当是说失仲、一豕知道自保,因而逃走了。
7.一豕地仲之自行,是为赤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之戎。
宁按:“地”字原文写法是上陀下土,原整理者读为“随”。此字在《说明中》第6简中用为“地”,此当读为“脱”;“之”是语词,相当于“而”,“一豕脱仲之(而)自行”,就是说一豕在逃亡途中离开了他父亲失仲,自己走了,他这一支后来变成了“赤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之戎”。“
读清华叁《说命》散札”即“捊”字,《说文》训“引取也”,《集韵》训“击也”,以其本有击打义,故字或从“攴”。
8.亓隹(惟)敓邑,才(在)北海之州,是隹(惟)员(圜)土。
宁按:此“惟”字用法当与殷墟卜辞中的“叀”字同,虽用为语词,但均含有作为的语气,此“其惟说邑”,意思应是分封给傅说一个采邑或封国。或者是王命傅说作邑的意思,那么这三句当读为“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是说王让傅说在北海之州建立城邑,就是员(圜)土。圜土是古代监狱的称谓,傅说建立的这个城邑可能是殷代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所以后来有傅说为胥靡(囚犯)之言,盖由此误解。监狱务求高峻牢固,固其邑有“傅严”或“傅险”之称。
9.敓逨(来),自从事于殷。
宁按:此当读为“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自从”本随心所欲之意,《山海经·海外西经》:“凤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从”是“遂”意,“自从”当即遂愿、如愿的意思,“说来自从”,就是说如愿而来,服事于殷。
二、《说命中》
10.敓曰:“允若寺(时)。”
宁按:当读为“允若寺(是)”,就是的确如此的意思。
11. 故(古)我先王灭夏,燮强,哉(捷)萅(蠢)邦。
宁按:疑当读为“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燮”训和,“蠢邦”仍当指夏,殷称夏为“蠢邦”,就象周称殷为“蠢殷”,“燮强捷蠢邦”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此二句的意思我先王灭夏的时候,是协和了诸多强国才战胜了那个蠢邦(夏)。
12. 隹(惟)庶相之力乘(胜),甬(用)孚自迩。
宁按:相当于“迩”的字,当释“埶”,读为“设”,[7]训“施”,“自设”即“自施”,自行其是、自以为是的意思,当是指夏桀,“用”读为“以”,因也。这二句是承上二句“故(古)我先王灭夏,燮强,哉(捷)萅(蠢)邦”而言,说依靠众臣之力获胜,因此俘了那个自以为是的人(夏桀)。在这里“俘”训“取”,也当是攻取、战胜的意思,不能当抓获解。
13. 隹(惟)衣胾(载)病。
宁按:“衣”本字写法是“心”在“衣”中间,即“𢙇”字,《篇韵》训“哀也。”网友鱼游春水认为:“读爲‘殷’或‘慇’。《诗北门》‘忧心殷殷’,一本作‘慇慇’。《尔雅释训》:‘殷,忧也。’因忧成病,从古至今都有此说。” [8]此说是也。《说文》:“慇,痛也。”段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传》曰:‘隐,痛也。’此谓隐卽慇之叚借,‘痛忧’犹‘重忧’也。《桑柔》:‘忧心慇慇’,《释训》:‘慇慇,忧也。’谓忧之切者也。凡经传‘隐’训‘痛’者,皆《柏舟》诗之例。”“载”训始。“病”的原字写法是上丙下心,即“怲”字,《说文》:“忧也。从心丙声。《诗》曰:‘忧心怲怲。’”段注:“《释训》曰:‘怲怲,忧也。’《毛传》曰:‘怲怲,忧盛满也。’‘怲怲’与‘彭彭’音义同。故云忧盛满。”是忧愁严重的意思,盖“慇”为隐忧、隐痛,由此逐渐发展则成怲也。《缁衣》引作“惟衣裳在笥”,廖名春先生指出“裳”当为“尚”, [9]是也,当训“且”;“笥”疑是“笴”之形讹,读为沉疴之“疴”,《说文》:“疴,病也”,是原文以“病”假“怲”,又与“疴”义同互用。盖古无“疴”字,其本字应即“苛”,《礼记·内则》“疾痛苛痒”是也,《尔雅·释言》:“苛,妎(害)也。”郭注:“烦苛者多疾妎。”其字或写作“笴”,又讹为“笥”。“惟衣尚在疴”即“惟慇且始疴”,言隐痛会逐渐变严重,亦即“病”义。
14.若诋(抵)不见(视),则伤。
宁按:“诋”当读为“厎”,训“至”,“视”通“示”,发现的意思。此二句是说如果至此地步还不能发现,就会造成伤害。
15.余告女(汝)若寺(时)
宁按:“寺”仍当读为“是”。
三、《说命下》
16. 女(如)飞雀罔畏[丽见],不隹(惟)鹰唯(隼)。
宁按:“[丽见]”是“矖”之或体。《仓颉篇》:“矖,索视之貌。”《玉篇》:“矖,视也。”“畏矖”就是小心谨慎的观察。“惟”是思虑、顾忌之义。“唯”当是古“虽”字,古音与“隼”同,故通假。这二句是说象飞雀那样如果没有谨慎的观察,又不顾虑鹰隼,那么就会招致灾祸。
17. 氒(厥)亓(其)祸亦罗于罿尔。
宁按:“罿尔”二字为原整理者读。细审原字形,第一字当是从网郭声,读为“罟”;第二个字从网尔声,当读为“𦌔”,《说文》训“网也。”“罟𦌔”均是指捕鸟兽的网。
18. 若贾,女(汝)母(毋)非货女(如)戠(𡑌)石。
宁按:第二个“女”仍当读“汝”。“货”是出卖的意思。“戠”,《书·禹贡》:“厥土赤埴坟”,《释文》:“埴,郑作戠。”这里的“戠石”疑当读为“值硕”,就是最大的利润。此二句是说,如果是经商,你无非就是出售商品来获得你的最大利润。
19. 隹(惟)寺(时)大戊盍(谦)曰:“余不克辟民,余罔絉(坠)天休。”
宁按:“寺”仍当为“是”。“盍”不当读为“谦”,而应读为“何”,《广雅·释诂三》:“盍,何也”。这里是为何的意思。“不克辟民”就是没有完全统治人民;“絉”当读为“遂”,“罔遂天休”就是没有完成上天赋予的美好使命。原《释文》自“余不克辟民”一直到“余隹(惟)弗雍天之叚(嘏)命”均以为大戊之语,非是。武丁引述的大戊之语实只此两句。武丁前面说大戊“克渐五祀,天章之甬(用)九悳(德)”云云,是一个有大功烈的人,他爲什麽还要说“我没有完全统治人民,我没有完成上天赋予的美好使命?”“天休”以下均商王武丁自己的话。
20. 余隹(惟)弗𨒱(雍)天之叚(嘏)命。
宁按:“𨒱”,《康熙字典·辵部》该字下引《龙龛》音“恭”,此当读为“恭”,训“奉”,《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孔传》:“恭,奉也。”“惟”是顾虑、担心的意思,这句意思是我担心不能奉行天之嘏命。
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蒙宝鸡文理学院付强先生热情提供清华简《说命》资料,谨致谢忱!
(编者按:[2]网友鱼游春水《清华简三说命初读》下跟帖。简帛论坛2013-01-06.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6.(下简称《初》)。
[3]《初》9#网友大义觉迷(陶金)回帖。
[4]李锐《读清华简3札记(二)》,清华大学简帛研究2013/01/06.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6
[5]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科学出版社,1982.253页。
[6]胡敕瑞《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札记之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3-01-05.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4822816925198/20130105154822816925198_.html
[7]参裘锡圭《再谈古文献以“埶”表“设”》, 香港中文大学古道照顔色——先秦两汉古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年1月。
[8]《初》1#。
[9]廖名春《清华简〈傅说之命中〉新读》,清华大学简帛研究2013/1/5.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5)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99.html
以上是关于读清华叁《说命》散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