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烟台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

清华简《繫年》第一章第1、2简云:“昔周武王监观商王之不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恭)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上帝),禋祀不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寅),乃乍(作)帝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籍),以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祀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上帝)天神,名之曰千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亩),以克反商邑,尃(敷)政天下。”整理者将“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读作“登”,引《礼记·月令》“农乃登黍”,注:“进也。”[1]愚意以爲,“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读作“登”固无不可,但读作“烝”或许更爲恰当。
按“登”字在古文字中有数形:或如《说文》所谓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豆者;或从豆从廾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者,有的增益米、示等;或从登从廾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者;或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者[2]。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二和第三种字形。“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形多有变体,然其基本构形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豆,象持豆以祭。卜辞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多作祭名,如“王其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米”(《合集》三四五九一)、“其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鬯于且乙”(《合集》二七二二〇),盖以米、鬯、黍等进祭。另卜辞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有增益“米”者,延续至金文。以上“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以及增益“米”、“示”者,在辞例中相当于典籍中的“烝”。姚孝遂先生指出:“要之,‘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爲小篆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烝、蒸诸字之初形,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爲形譌,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爲衍化,烝则爲别出之新字,又进而孳生出‘蒸’字。典籍复趋于统一作‘烝’,间或作‘蒸’。”[3]姚先生认爲相关字均可逕读爲“烝”[4]。
《尔雅·释天》云:“冬祭曰烝。”郭璞注云:“进品物也。”《礼记·王制》云:“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典籍多认爲“烝”是冬祭。另《尔雅·释诂下》云:“烝,进也。”《诗经·周颂·丰年》云:“爲酒爲醴,烝畀祖妣。”毛传云:“烝,进。”是则将“烝”解释爲具体的祭祀行爲。“登”亦可训“进”,与“烝”义近,然缺乏宗教意味。“烝”与“登”关係密切,音义相近,“登”可通作“烝”,“烝”则主要施用于祭祀。故《繫年》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读作“登”固然可通,却不如“烝(蒸)”适宜。
“烝”表冬祭,但不限于冬祭。故卜辞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固然可以解作“烝”,但未必与后世典籍中的冬祭严密对应。沈文倬先生指出,殷代与周初宗庙“尝新”衹有烝祀一祭,举行似无定时,到春秋时烝、尝分别举行,纔从烝一祭演变成烝、尝二祭,战国时又扩充爲四时之祭[5]。沈先生的论断有助于我们理解《繫年》的“烝祀”。《春秋繁露·四祭》云:“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卜辞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所进献之物,有米、鬯、黍等,不独限于稻,但其与后世烝祭有密切关联殆无疑义。陈侯午敦云“以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以尝”,字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姬鼎云“用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用尝”,字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以“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与“尝”并提,可见其确可读作“烝”。我们也可以联繫到《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是烝是享”的句子。可见,无论是甲骨卜辞还是金文中表祭祀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及相关字,均可读作“烝”。
按“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字在简文中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示。楚文字中的“登”有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望山一·九)者,更多的是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如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包山简二·一六七),多用作人名。《繫年》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便是在楚简习见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字基础上增益“示”旁。这裏“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祀上帝”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恐怕便不只是单纯的“进”的涵义了,而是表示祭祀的专名。卜辞中的“登”已有增“示”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等形表祭祀者,可见《繫年》中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渊源有自。但与甲骨文不同,并不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而是从登。事实上,“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的写法在战国时期基本绝迹,金文中表示“烝”的字也多从登。
“烝祀”一语,业已见诸大盂鼎(《集成》二八三七),大盂鼎的“烝”字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从米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这爲《繫年》的“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祀”读作“烝祀”提供了重要佐证。另清华简《程寤》第二、三简云:“敝(币)告宗方(祊)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忻—祈)于六末山川,攻于商神,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祀上帝天神”,当读作“烝祀上帝天神”,殆无疑义。
2012年1月3日
(编者按:[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中西书局2011年版,第137页。
[2]参见季旭昇:《说文新证》(上册),(台北)艺文印书馆2002年版,第100-103页。沈培先生《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字用爲“登”证说》(《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0-52页)一文指出“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可用爲“登”,可参看。
[3]参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二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967页。
[4]关于“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与“烝”之联繫,前贤已有不少说法,如刘心源谓“古刻烝甞字作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籀文登字从之。故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爲烝”(《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四·陈侯因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
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商承祚先生谓陈侯午敦等器所见字乃“烝”之初字(《甲骨文字研究下编》)。
[5]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4-86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701.html

以上是关于略说清华简《繫年》的“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