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説清华竹书《耆夜》中的“夜爵”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也説清华竹书《耆夜》中的“夜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也説清华竹书《耆夜》中的“夜爵”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耆夜》(中西书局2010年)记道:“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大室。……王夜爵酬毕公……王夜爵酬周公……周公夜爵酬毕公……周公又夜爵酬王……”“夜爵”出现凡四次。写在最后一支竹简背面的篇题作“耆夜”,也跟“夜爵”有关。
“夜爵”的“夜”,目前有几种理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注释説:“夜,古音喻母铎部,在此读爲‘舍爵’之舍,舍在书母鱼部,可相通假。或説读爲《説文》的‘㓃’字,音爲端母铎部,该字今《书·顾命》作‘咤’,训爲‘奠爵’,与‘舍爵’同义。”读爲“㓃”一説,其实是李学勤先生先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清华简〈耆夜〉》,《光明日报》2009年8月3日)。读爲“舍”一説,也曾见于王宁先生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清华简〈耆夜〉中的“耆”和“夜”》,简帛研究网2009年10月29日)。此外,裘锡圭先生读爲“举”(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耆夜〉研读札记》转引,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月5日);姜广辉先生则疑爲“卒”字误写(《“耆夜”疑爲“耆卒”之误写》,《光明日报》2010年7月12日)。季旭昇先生在逐一分析读爲“㓃”、“举”、“舍”的优劣之后认爲,三説似应都可以説得通,但尚难论定(《〈清华简(一)·耆夜〉研究》,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第三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年3月)。
我们赞成将“夜”读爲“舍”,在此试补充证据,并进而説明“夜(舍)爵”的含义。
舍、赦通假,古书中屡见其例(详看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839页)。王力先生更将二字视爲同源字(《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64页)。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昔者君老》4号简中“废命不赦”的“赦”,简文写作“夜”,这是在战国竹书中夜、赦通假的直接例证。清华简《耆夜》的“夜”可以读爲“舍”,在清华简整理者业已指出的音理之外,由此得到文本上的证明。
《耆夜》描述的情景,是周武王出征凯旋,在文王大庙举行饮至之礼。饮至之事,一再见载于《左传》。桓公二年记:“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勛焉,礼也。”明确説到在宗庙饮至时有“舍爵”一事。鑒于场景相同,把《耆夜》“夜爵”读作“舍爵”,应该是合理的选择。
典籍中的“舍爵”,一直缺乏确切的解释。《耆夜》“夜爵”读作“舍爵”,未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这当是主要原因。
《左传》桓公二年“舍爵”杜预注説:“爵,饮酒器也。既饮置爵,则书勛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左传》还有两处説到“舍爵”。文公十八年,邴歜、阎职弑杀齐懿公,“归,舍爵而行”。杜预注:“饮酒讫,乃去。”定公八年,阳虎作乱失败后,其同党“子言辨舍爵于季氏之庙而出”。杜预注:“辨,犹周遍也。遍告庙饮酒,示无惧。”显然杜预是把这三处“舍爵”看作同一类情形。对《左传》后两处“舍爵”,清代学者沈钦韩有不同看法。他在《春秋左氏传补注》卷五·文公十八年“归舍爵而行”条説:“告奠于庙而去也。定八年传‘子言辨舍爵于季氏之庙而出’,与此同。杜预谓饮酒讫者,鄙辞也。”(《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74页)日本学者竹添光鸿则针对定公八年记载説:“‘舍’读如‘舍奠’之‘舍’。季氏三庙,故曰‘辨’,实爵释于祖禰之前,盖以告别,非自饮也。”对这两处“舍爵”,杨伯峻先生赞成沈钦韩的説法,认爲“辨舍爵”是“徧实酒于爵,以置于祖禰之前,此古人将出奔告别之礼。”(《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630、1570页)对于后两处“舍爵”,沈钦韩最先提出、竹添光鸿有所阐发的解释,显然更合理。《文选》卷28载陆机《挽歌诗》云:“舍爵两楹位,啓殡送灵轜。”李善注:“《礼记》孔子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郑玄曰:‘是梦坐奠于两楹之间而见馈食,言奠者以爲凶也。’”似乎略晚于杜预的陆机还熟悉“舍爵”具有祭奠的意思。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桓公二年所载的“饮至”时的“舍爵”,可能并非一般饮酒,而同样也是祭祀祖先。除了用字相同之外,这裏还有一些内在的理据。首先,“饮至”在宗庙举行,祭祀祖先自不可少。其次,“舍爵”与“策勛”并列,如果只是説“饮酒之后”,地位恐不相当。再次,《左传》桓公二年説国君出行与返回,均告于宗庙。《周礼·春官·大祝》、《礼记·曾子问》也有类似记述。这样,《左传》中的后两处“舍爵”,有可能是出行告祭,其与第一处“舍爵”作爲返回时的告祭,彼此正相对应。
对“舍爵”的具体含义,竹添氏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周礼·春官·占梦》“乃舍萌于四方”郑玄注:“玄谓‘舍’读爲‘释’,‘舍萌’犹‘释菜’也。古书‘释菜’‘释奠’多作‘舍’字。”又《春官·祝甸》:“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郑玄注:“‘舍’读爲‘释’。释奠者,告将时田,若时征伐。”元代学者熊朋来《经説》卷四“释奠释菜”条説:“‘释’之爲言‘置’也。故《礼记》作‘释’,《周礼》作‘舍’。释奠者,置其所陈设之礼物也。”元代学者敖继公《仪礼集説》卷八下“出祖释軷祭酒脯乃饮酒于其侧”条説:“释軷者,释其所軷之物,谓酒脯也。既释则人爲神祭之。”礼书又有“奠爵”一説。《周礼·春官·小祝》:“大祭祀,逆齍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彻,赞奠。”郑玄注:“奠,奠爵也。”孙诒让《周礼正义》:“云‘奠奠爵也’者,四献后,延主入室时,奠神之爵也。其爵用斝,其酒,《礼运》孔疏谓天子用齐酒是也。《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并云‘祝洗酌奠,奠于铏南’。又《少牢馈食礼》云‘祝酌奠’,注云:‘酌奠,酌酒爲神奠之。’”(中华书局1987年,第2035页)》“舍爵”大概与“舍(释)萌”、“舍(释)菜”、“奠爵”类似,是将盛有酒的器具放置于神位之前。
李学勤先生把竹书“夜”读爲《尚书·顾命》的“咤”。这个字其实也与祭神有关。《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传”説:“礼成于三,故酌者实三爵于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告巳受群臣所传顾命。”孔颖达正义説:“凡前祭酒酹地而奠爵讫,复位。”认爲“咤”即“奠爵”,“奠爵”则是在以酒酹地之后,将酒具放下。如同姜广辉先生已经指出的那样,孔颖达正义还指出:“经典无此‘咤’字。‘咤’爲奠爵,传记无文。”孔颖达稍后引述郑玄説更持另外一种意见:“徐行前曰‘肃’,却行曰‘咤’。王徐行前三祭,又三却复本位。”这个“咤”字如此不确定,在将“夜爵”理解爲祭神的前提下,显然“舍爵”更值得重视。
综上所述,《耆夜》中的“夜爵”应该读作“舍爵”;“舍爵”是祭祀神灵的仪式,竹书中,武王和周公都是先祭奠文王,再相互酬唱;篇名则相应读作“耆舍”。
(2010年9月9日初稿,2011年4月20日二稿)
(编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868.html
以上是关于也説清华竹书《耆夜》中的“夜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