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
一、“睪”与“畀”同形
〈庄王既成〉简1至简2云:“庄王既成亡△1,以问酖(沈)尹子桱曰:“吾既果成无(亡)△1,以共(供)春秋之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尝),以右(侑)四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邻)之宾客。”[1]其中“△1”字原揭形体如下:
简1
简2
a.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b.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原考释者皆隶定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从“金”、“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声,读为“矢”,并依《释名‧释兵》:“矢又谓之镝。镝,敌也,言可以御敌也。”认为“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意为“无敌”,即为无可匹敌,或谓强大美好、无可与比者。[2]陈伟先生认为此字左旁与楚简中的“睪”字写法类似,差别在于“睪”字上从“白”,而“△1”字上从“甶”形,但古玺中从“甶”从“矢”之字,可以释为“睪”,故“△1”字可释为“铎”,读作“无射”,为周景王所铸钟名。[3]李学勤先生也读作“无射”。[4]周凤五先生认为“△”字从“金”、“睪”声,则“亡△1”读为“雩娄”,为一地名。[5]鹏宇、汪冰冰两位先生在字形上赞同陈伟之说,但主张“无△1”即为金文中“无斁”,指不懈怠、不厌倦的意思。[6]
首先,原考释者虽隶定无误,但所引《释名‧释兵》的条例,所要训释的词为“镝”而不是“矢”,《释名》用“矢”来训释“镝”,乃基于两字之义近关係,《说文》:“镝,矢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也。”又,《释名.释兵》云:“镝,敌也”,“镝”、“敌”为声训,与“矢”训“镝”的关係不同,故原考释者援引《释名》此例来佐证“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即为“无敌”,并无实质证据效力。
其次,陈伟、李学勤、周凤五、鹏宇、汪冰冰等诸位先生,虽然释读上有所不同,但都认为“△1”字左旁为“睪”。楚简“睪”字可分为下列诸形:
(1)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121)、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语丛三》38)、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天卜)
(2)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218)、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259)
(3)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天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秦家嘴M99.14)
(4)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语丛一》87)、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一‧缁衣》21)
比对字形可知,“△1”字左旁实与(1)、(2)、(3)类有着明显不同,与(4)类较为接近,但此类“睪”字上从“白”形部件,与“△1”字左旁还是有所差距。“睪”字甲骨文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合集》3368),从“目”从“矢”,金文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集成》2846),上半部为“目”之省形,又“目”、“日”形体相近,经常相混,故也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集成》10175),到了战国文字则在“日”形部件上加一饰笔,使其形体变得与“白”字接近,其形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集成》2099)。[7]楚简“睪”字,上半部或讹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形部件,下半部则改换声符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8]晋系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斁”字,《玺彙》0277),上半部仍从目形;在燕系则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泽”字,《玺彙》0362),上部讹变成“田”形部件;在齐系金文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择”字,陈逆簠,《集成》4630)。综观战国时期“睪”旁的字形呈现,可分为两条路线,一为从“白”从“矢”;另一为上从“目”、“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田”、“白”等部件,下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声,与“△1”左旁皆不吻合。虽然陈伟先生举齐国玺印“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0098)为证,但齐、楚二国地域有别,且此字的释读也还无法确定,因此是否可单用此例来敲定“△1”字形,也存在着思考的空间。[9]
不过,就通篇文义而言,将“△1”字释为“铎”,“亡△1”读作“无射”,在全篇文义可谓文从字顺。但字形方面,我们认为“△1a”左旁形体是直接承袭甲骨文从“目”从“矢”的“睪”字写法而来。[10]这种情形如同楚简“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13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成之闻之》18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成之闻之》19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语丛四》23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二‧容成氏》10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二‧子羔》06
由上述列表可知,“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在楚简写法相当固定,但在《郭店‧语丛二》简3“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以及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之字,分别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乃承袭甲骨文“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形而来,与常见楚简写法不同。[11]又《上博三‧周易》简26的“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其形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季旭昇师、徐宝贵先生、苏建洲师对此都作过讨论及补证,认为此字应当是甲骨文流传下来的形体。[12]又徐宝贵先生认为《说文》古文“瑟”字与《花园庄》“瑟”字形体十分接近,其形分别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说文》古文)、“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花园庄》130)、“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花园庄》372)。[13]因此,“△1a”左旁直接承袭甲骨文形体而来,是可以成立的,且“△1a”左旁上从“田”形部件,也符合“睪”字从甲骨文到战国时期的演变脉络,如前述《玺彙》0362。况且“目”、“田”二形在古文字中会形近讹混,例证极多,兹不赘举。如此,“△1a”的“睪”旁就与楚文字“畀”字相当接近,如“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楚帛书》甲篇5.75)、“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包山》132),“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简19),而“△1b”左旁已经讹变为与“畀”同形。至于齐国玺印“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也是上承甲骨文形体,何琳仪先生将此释作“睪”,应该是对的。[14]
二、“亢”与“蔡”同形
〈庄王既成〉简3至简4云:“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抑)四△2以逾虖(乎)?”酖(沈)尹子桱曰:“四△2以逾。”其中“△2”字原揭形体作:
简3
简4
c.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d.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原考释者认为与鄂君启节中的“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相同,故隶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读为“舸”,李学勤先生从之。[15]陈伟先生早先认为“△2”应隶作从“舟”从“大”从“冢”之字,读为“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16]尔后放弃己说,认为此字如何训读尚待进一步研究。[17]何有祖先生也赞同原考释者之隶定,但指出简文写法近似于“蔡”字。[18]董珊先生赞同原考释者的隶定,但改读为“航”,指“併船”。[19]刘洪涛先生认为“△2”字右旁从“尨”,释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仍读作“航”。[20]周凤五先生虽赞同董文读为“航”,但认为“△2”字右旁从“尨”。[21]陈剑先生直接将“△2”字释作“航”,训作“併舟”,“四航”即八艘船,或是用笼统的舟船义,“四航”即四艘船。[22]在以上诸说之中,可分为三组意见,一组释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但又可读“舸”与“航”:一组释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读作“航”;另一组则直接释作“航”。对于上列各种异说,下文将逐一评估。
“尨”字,楚简写作下揭形体:
e.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新蔡》甲三简204
f.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新蔡》乙四简103
g.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新蔡》甲三简342-2
h.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三‧周易》1
i.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三‧周易》1
j.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三‧周易》1
由上述字形比对得知,“△2”右旁显然与例e-g的形体不同,而与例h-j的形体较为接近,但两者的差别在于“△2”右旁中的横笔运笔方向是由左至右,而例h-j中的撇笔运笔方向是由右至左,显然二者不会是同一字。其次,刘文还举出玺印的“尨”字,其形分别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0373)、“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0407)、“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1150),但此三玺皆为晋系玺印,而楚、晋两系地域有别,用此三玺作为佐证,实质的证据效力不高。[23]综合以上两点说明,“△2”右旁不会是“尨”字。
“△2”字释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与“航”的两组说法,其实都源于鄂君启节的“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形。近来陈剑先生对“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右旁所从以及相关诸字,作了很好的整理与论证,其结论当可信从。但由前举图版来看,“△2c”与“△2d”二字的右旁所从不同,不宜轻易视为同一字,而陈文未对此作说明,笔者补充如下:陈文所举以“亢”为偏旁的一系列字作下揭形体: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1331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郭店‧语丛四》26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上博六‧用曰》3
比对上述字形,陈文直接将“△2c”释为“航”,当可信。而“△2d”的辞例与“△2c”相同,理当纪录“航”这个词,故“△2d”释作“航”,应无疑虑,只不过字形上正好与“蔡”同形,其演变的关键在于《上博三‧彭祖》简8的“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其中的“大”形部件若作“省略同形”的演变,其形体就与“蔡”字同形,如“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包山》102)、“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0097)、“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玺彙》0309),而“大”形部件作这样的演变如同“盍”字,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254)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仰天湖》M25简30)。此外,“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字亦可写作“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18)、“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包山》206),故“△2d”经由这样的讹变之后,其形体与“蔡”同形。
经由上文考证,我们对于楚国文字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即“睪”与“畀”、“亢”与“蔡”存在着同形现象,若往后考释相关字形时,可把此现象纳入考释文字的思路之中。
(编者按:[1]“侑”字释读採陈伟之说,参陈伟:〈上博楚竹书《庄王既成》初读〉《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486,后收入《新出楚简研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页275。“宾”字考释採用苏建洲师的意见,参苏建洲:〈初读《上博(六)》〉,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6,后收入《《上博楚竹书》文字及相关问题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8),页88-89。“客”字考释则採用沈培、复旦读书会之说,分别见沈培:〈《上博(六)》字词浅释(七则)〉,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2、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札记:〈攻研杂志(二)〉,《复旦大学出土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02月0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31#_edn3。
[2]陈佩芬:〈庄王既成释文考释〉,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页242。
[3]陈伟:〈读《上博六》条记〉,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0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陈伟:〈上博楚竹书《庄王既成》初读〉《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485,后文收入《新出楚简研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页273。
[4]李学勤:〈读上博简〈庄王既成〉两章笔记〉,《confucius2000网站》,2007年7月16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212。
[5]周凤五:〈上博六〈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新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页58-59。
[6]鹏宇、汪冰冰:〈释《上博六‧庄王既成》“斁”字〉,武汉大学《简帛网》,2008年6月0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36。
[7]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页182。
[8]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页183。
[9]此字过去有释“释”、“墨”、“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或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
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施谢捷先生则认为待考,参施谢捷:《古玺彙考》(合肥:安徽大学博士论文,2006),页53。
[10]此处把“△1”字分为“△1a”、“△1b”二形,是为了方便说明“睪”旁讹变至“畀”旁的过程。此外,就字体运笔方向来看,两字左上形体或有些许不同,“△1a”为“田”形部件,“△1b”则为“甶”形。
[11]苏建洲师:〈《郭店‧语丛二》简3“襄”字考〉,《复旦大学出土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03月0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00。
[12]季旭昇师:〈上博三周易简26“钦其腓”说〉,《简帛研究网》,2004年05月16日,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jixusheng06.htm。徐宝贵:〈楚墓竹简文字考释〉,《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页75。苏建洲师:〈《郭店‧语丛二》简3“襄”字考〉,《复旦大学出土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03月0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00。
[13]徐宝贵:〈殷商文字研究两篇〉,《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页158。
[14]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8),页554。
[15]陈佩芬:〈庄王既成释文考释〉,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页245-246。李学勤:〈读上博简〈庄王既成〉两章笔记〉,《confucius2000网站》,2007年7月16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212。
[16]陈伟:〈读《上博六》条记〉,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0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17]陈伟:〈上博楚竹书《庄王既成》初读〉《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487,后收入《新出楚简研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页276。
[18]何有祖:〈读《上博六》劄记〉,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0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19]董珊:〈读《上博六》札记〉,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
[20]刘洪涛:〈释上博竹书《庄王既成》的“航”字〉,武汉大学《简帛网》,2007年7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1。
[21]周凤五:〈上博六〈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新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页59-60。
[22]陈剑:〈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待刊)。
[23]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8),页438。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8)页206、23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095.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由《上博六·庄王既成》看两个偏旁同形现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