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佔毕随录之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佔毕随录之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佔毕随录之十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一、子弹库《楚帛书》甲篇:参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A逃,爲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瘟)[1]爲厉。
“参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若逃”诸家解释衆多,如饶宗颐先生释爲“参化灋跳”、李零先生读爲“参化废逃”、何琳仪先生释爲“参化号咷”、刘信芳先生释爲“参化虐逃”等。[2]“参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应读爲“三祸”,即“三种祸害”,在楚文字中,“化”多通“咼”,如上博二《容成氏》简16之“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上博五《竞建内之》简8之“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即通“祸”。[3]这裏的关键字是A,它正处于帛书折缝处,字迹有重叠,不是很清楚,但从其中“口”符所处的位置看,应是“若”字,此处应读爲“匿”,“匿”即从“若”得声,“三祸匿逃”即三种祸害躲藏逃跑之意。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A
二、上博二《容成氏》简36+37:汤乃溥爲征籍,以征关市。民乃宜怨,虐疾始生,于是【37】乎有喑、聋、跛、眇、瘿、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偻始起。
“宜”字诸家多无释,苏建洲先生认爲“宜”有“难怪”、“怪不得”的意思;[4]赵建伟先生言:“《说文》所载‘宜’字之古文与‘多’字形近,疑此处之‘宜’为‘多’字之讹(栾调甫《梁任公五行说之商榷》一文中疑《墨子•经下》‘五行无常胜,说在宜’的‘宜’字为‘多’字之讹,见《古史辨》第五册)。”[5]赵建伟先生释“宜”爲“多”是正确的,但“宜”并不是“多”的讹字,而是“宜”可读爲“多”,“宜”疑纽歌部,“多”,端纽歌部,二字古音甚近。如《说文》卷七下“宜”字的古文作“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即从“多”。“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此字“宀”下所从的“某”的上部因笔墨沾连而看起来有点像个墨丁,但还是“某”字,苏建洲把它读爲“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刘信芳B读爲“矒”或“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王辉C读爲“痗”。[6]我们怀疑“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或许可读爲“癡”,“癡”透纽之部,“某”明纽之部,二字音近。
三、上博四《曹沫之陈》简32:其将帅尽伤,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连皆栽(载),曰将早行。
“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连”,陈剑先生读爲“车辇”、王连龙先生读爲“輚辇”。[7]按,陈剑先生读“连”爲“辇”甚确,范常喜先生已言:“‘连’与‘辇’可通,《战国策·赵策四》:‘老妇恃辇而行。’汉帛书本辇作连。”并引《周礼·地官·县师》、《左传·庄公十二年》之“车辇”以证成陈剑先生之说。[8]范先生所言可信。若与典籍用字习惯相对照,“连(辇)”前面的“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还可以读作“輂”。“輂”,见纽侯部,“车”,见纽鱼部。二字古音极近。《周礼·地官·乡师》:“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郑玄注:“輂,驾马;辇,人輓行,所以载任器也。”贾公彦疏:“輂,驾马所以载辎重,辇,所以载任器。”又,《周礼·地官·稍人》:“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听于司马。”《周礼》之“輂辇”正用于战场,与《曹沫之陈》之“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连”若合符节。
四、上博五《季庚子问于孔子》简5:其雚(劝)而强之,则邦有榦童,百姓送之以□
“榦童”,濮茅左先生读爲“姦动”,福田哲之先生把“榦”属上句读爲“榦”,“童”属下句读爲“动”。[9]按,“榦童”应读爲“榦常”,“童”,定纽东部;“常”,禅纽阳部,定禅皆属舌音,阳东旁转。“榦常”又见于马王堆帛书《十大经》:“天有恒榦,地有恒常。”又上博五《三德》简5“邦失榦常”。“送”,濮茅左先生如字读,季旭昇先生读爲“逊”,唐洪志先生读爲“训”,福田哲之先生读爲“尊”[10]。按,此字应读爲“遵”,如上博六《慎子曰恭俭》简5“送畎服亩”的“送”,沈培、陈剑二先生即据文献对照而读爲“遵”。[11]
(编者按:[1]“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从白于蓝先生隶定,参看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353页,但他把此字读爲“愠”,我们这裏读爲“瘟”。
[2]诸家考释意见可参看刘波:《〈楚帛书·甲篇〉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指导教师:李守奎,第63-68页。
[3]又可参看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35-137页。
[4]苏建洲:《〈容成氏〉译释》,收入季旭昇主编,陈美兰、苏建洲、陈嘉凌合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读本》,[台北]万卷楼,2003年7月,第164页。
[5]赵建伟:《读上博竹简(二)劄记七则》,“简帛研究”网,2003年11月9。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037。又,赵建伟:《楚简校记》,《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188页。
[6]苏建洲:《〈容成氏〉柬释(五)》,“简帛研究”网,2003年5月24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3/sujianzhou18.htm。刘信芳:《楚简〈容成氏〉官废疾者文字丛考》,《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第323-324页。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中华书局,2008年2月,第50页。
[7]陈剑:《上博竹书〈曹沫之陈〉新编释文(稿)》,“简帛研究”网站,2005年2月12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王连龙:《上博楚竹书(四)〈曹沫之陈〉“
国学-佔毕随录之十连”释义》,《古代文明》2009年第2期,第47-50页。
[8]范常喜:《〈上博四•曹沫之陈〉“车辇皆栽(载)”补议》,“简帛研究”网站,2005年4月15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fanchangxi003.htm。按,《周礼·地官·乡师》郑注亦云:“故书‘辇’作‘连’,郑司农云:‘连读爲辇。’”
[9]濮茅左:《〈季庚子问于孔子〉释文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10页。福田哲之:《上博五〈季康子问于孔子〉的编联与结构》,《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65页。
[10]濮茅左:《〈季庚子问于孔子〉释文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10页。季旭昇:《上博五刍议(上)》,“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5。唐洪志:《上博简(五)孔子文献校理》,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指导教师:白于蓝,第23页。福田哲之:《上博五〈季康子问于孔子〉的编联与结构》,《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65页。
[11]沈培:《〈上博(六)〉字词浅释(七则)》,“简帛”网,2007年7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2。陈剑:《读〈上博(六)〉短札五则》,“简帛”网,2007年7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3。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58.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佔毕随录之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